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育才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复习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育才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复习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育才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复习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育才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复习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育才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苏教版班级: 姓名: 一、复习目标:1.认真识记本单元重点字词的音、形、义。2.知道象征、托物抒怀等表现手法。3.认识高尔基、茅盾、郭沫若、韩愈、宗璞、韦应物、白居易、葛天民等人物的文学常识。4.流利背诵、正确默写白杨礼赞选段、马说闻雁池鹤迎燕。二、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整理:倦怠(di) 翡(fi)翠 恹恹(yn) 奇崛(ju) 枯瘠(j) 骨(g)朵 迸(bng)溅 丰腴(y) 盎(ng)然 虬(qi)枝秀颀(q) 伫(zh)立 陌(m)头 贪婪(ln) 婆娑(su)鄙(b)视 皓(ho)齿 犀(x)利 伶(ling)仃 凝(nng)望盘虬卧龙 坦荡如砥 潜滋暗长 争妍斗艳 忍俊不禁无足轻重 全神贯注 纵横决荡 旁逸斜出 妙手偶得无边无垠 不折不挠 破口大笑 仙露琼浆 察颜观色(二)文学常识积累:海燕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早期创作活动中的一篇著名散文诗。运用象征手法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文章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急剧发展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着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将取得胜利的前景。文章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海燕的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鲜明,海燕的形象随着这暴风雨的渐次逼近而逐步完善。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在俄文中,“海燕”有“暴风雨的报信者”或“暴风雨来临前的预言者”的意思。高尔基,苏联作家,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抒情散文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作者茅盾,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作者用来结构文章的感情线索。本文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郭沫若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作者按画石榴、赞石榴、爱石榴的思路来结构全文。马说作者韩愈,唐朝文学家,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针砭时弊,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当代作家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抓住紫藤萝瀑布的特点,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从“流动向前”的紫藤萝瀑布中,得到向前奋进的力量,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思想情感。紫藤萝瀑布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作者由眼前的实景盛开的紫藤萝花写起,融情于景,由情入理,在写花中抒发了积极的人生情怀,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文题中的“瀑布”一词,用比喻手法,既状写出紫藤萝盛开的壮观,又暗示了生命长河的伟大。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线索是“我”对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感情变化。文章的思路是赏花惜花思花。(三)常见理解性默写:鸟专题1闻雁中直抒胸臆,抒发了深浓的思乡之情的句子: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2池鹤中写出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从而突出鹤的品格风度不是“群鸡”能比的句子: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3池鹤中写出了鹤的外形特征的句子: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4池鹤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的句子: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5池鹤中写出诗人向往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但是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6池鹤中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7迎燕中表明了主人身份的句子是: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8迎燕中写出燕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忙碌的诗句: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9迎燕中写出了燕子与百姓情谊深厚的诗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10迎燕中突出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乐趣的诗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马说1马说的体裁是我国文言文中的一种议论文体“说”,它一般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2本文主要写作方法是托物寓意。3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4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一句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 7伯乐指: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指:封建社会那些被埋没、遭摧残的怀才不遇的贤能志士。食马者是指:愚妄无知的统治者。8食马者的愚蠢无知表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9根据文意,正确对待千里马的方法是知人善任。10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选文的第三段,我觉得作者主张对于像“千里马”那样的人才,要合理使用,正确对待,充分理解。 “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11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我的意见是用问号是表示引起大家的思考;用句号是表示这种现象是事实普遍存在的。12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渴望自己能得到当政者的赏识、任用;希望统治者不要埋没、摧残人才(或要识别、任用人才)1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意在强调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14、揭示千里马悲惨命运的一句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15、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16、马在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它备受青睐。请写出四条带有马字的成语。万马奔腾马到成功一马平川老马识途 车水马龙马不停蹄17、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统领全篇,在全文论述中起中心论点的作用。18、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往往遭受到“辱于奴隶人不以千里称”的命运。19、“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20、选段中“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实际上是讽刺了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三、达标训练:6. ,晒翅常疑白雪消。7.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 ,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 ? 8. , ,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二)理解默写:1闻雁中直抒胸臆,抒发了深浓的思乡之情的句子: , 。2池鹤中写出了鹤的外形特征的句子: , 。3池鹤中写出诗人向往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但是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的诗句(池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