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城区学校2016年3月联考七年级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下划线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贮立( zh ) 盔甲(ku) 荒草 凄凄( q ) 契而不舍(qi)b. 倜 傥(dng ) 花 圃 ( p) 篷断草枯(png) 妇 儒皆知(r) c. 俪歌 ( l ) 荒 缪 ( mi) 疲惫不 堪(kn ) 锋芒毕 露(lu)d. 弥漫(m) 磐石(pn) 鞠躬尽 瘁(cu) 义愤填 膺(yng)【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书写字音和字形的能力。这类题一般放在试卷的开始,属于语文基础中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注意韵母和声母的正确结合,标调标在正确位置。a项中应为“伫立”,“锲而不舍”;b项中应为倜傥(tng),“妇孺皆知”“蓬断草枯”;c项中应为“荒谬”,锋芒毕露(l);d项正确。故选d。2、古诗文默写(10分)(1) 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2),青山独归元。送灵澈上人)(3),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4) 李杜诗篇万古传,。,各领风骚数百年。(5) 此夜曲中闻折柳,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6) 韦应物滁州西涧中“_,_”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答案】(1)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2)荷笠带斜阳 刘长卿(3)有约不来过夜半 (4)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5)何人不起故园情 (6)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的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能力。直接性默写要求不出错字,理解性默写要分析语境选择正确的语句来回答。默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荷笠、卿、渡、横。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那是用一种细细的a(柔韧、柔软)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折磨自己,同时用死来对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过去。她做了许多的梦,那是关于花和草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太阳和彩虹的梦,还有关于爱的追求以及生儿育女的梦?在梦里,她得到了安定和欣慰,得到了力量和热情,得到了关于生的可贵。 当她一觉醒来,她突然明白b(拯救、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于是,她便用牙齿把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咬破自己织下的茧。 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来,像云隙间的阳光刺激着她的眼睛。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 她简直要跳起来了!她简直要飞起来了!一伸腰,果然飞起来了,原来就在她沉睡的时期,背上长出了两片多粉的翅膀。从此,她便记住了这一切,她把这些告诉了子孙们: 蚕,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来。(1)请为文中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a、b、(2)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填写一句意思明确的话。(1分) 【答案】(2分)(1)a柔韧 b拯救(2分)(2)“时期”改为“时刻”或“时候”(1分)(3)你们织的茧,得你们自己去咬破!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及运用能力。把握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区别,再结合语境具体分析。柔软: 软和,不坚硬。不符合本句语境;柔韧:柔软又结实,受外力作用时,虽然变形而不易折断。符合“茧”的特点。拯救:就是在别人危难的时候给与他帮助,让他脱离苦难的意思。符合本句语境;挽救:尽力补救,使从危险中救回来。不能修饰“自己”。故选a柔韧;b拯救。(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本句属于搭配不当,“时期”改为“时刻”或“时候”。(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围绕主题,概括总结。你们织的茧,得你们自己去咬破! 4、 名著导读(1)关于童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年这部小说不仅描绘了作者苦难童年的悲凉情景,而且折射出19世纪末七八十年代俄罗斯生活的普遍情形,勾画了俄罗斯底层人民种种生动的形象。b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c作品中,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d这部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严肃、低沉;但小说以成人的眼光来描述,于是,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2) 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问题(3分) “你(阿廖沙)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她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选自高尔基童年)这里的“她”是谁?小说中“她”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3分)d (2)(1分)阿廖沙的外婆 (2分) 她的爱丰富了“我”的心灵,使“我”充满力量面对困苦的生活。【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识记能力。此类题要求在平时学习中,要认真阅读名著,识记重要重要内容,牢记人物形象特点。做此类题要根据情节内容,判断正误。童年这部小说的基本内容是:小说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本题(1)中的a、b、c 各项都正确;d项中的“成人眼光”改成“孩子的眼光”才对。故选d。二、古诗文阅读(20分)(一)阅读伤仲永回答5-8题(14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5、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4分)(1) 父异焉 ( )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泯然众人矣( ) (4)不能称前时之闻 ( )【答案】(4分)(1)对感到诧异;(2)通“攀”,牵、引;(3)消失;(4)相当。【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注意“异”“扳”的解释;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6、下列各组加下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父利其 然也 公欣 然曰 b. 并自 为其名 为人谋而不忠乎 c. 未 若柳絮因风起 孰 若孤 d. 其诗 以养父母 此独 以跛之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一词多义的理解以及文言词语的用法分析理解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分类理解积累识记,做此类题要根据语境分析加点词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然后选择出符合要求的选项。本题a项的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分别是“这样,代词”,“的样子”形容词的词缀;b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题,动词”,“替,介词”;c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分别是“如,介词”,“如,介词“;d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分别是“用,介词”,“因为,介词”。故选c。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8、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述了什么道理?对作者的评论你有什么看法?(3分) 【答案】【小题1】(1)父亲认为这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2)现在那些没有天赋的,本来就是普通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4分)【小题2】(2分)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形象地说明了后天学习对人发展的重要性。(1分)人的才能并非天生不变,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很重要的。【解析】第7题: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或翻译能力。做此类题时,要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本题中要注意“利”“扳”“受之人”“受之天”等词语的解释。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疏通语句。所学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第8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和主题的分析能力。本文通过写方仲永由“神童”到“泯然众人矣”的经过,揭示其原因是“父利其然也”“不使学”,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形象地说明了后天学习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人的才能并非天生不变,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很重要的。(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语段,完成9-11题(6分)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屦:麻鞋。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跣:赤脚。9.解释句中加下划线字的含义。(2分) (1)或谓之曰_ (2)以子之长_10.翻译划线句(2分)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_11.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_【答案】【小题1】(1)有的人 (2)凭借【小题2】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小题3】示例(1)做事要从多方面去考虑,若永远循规蹈矩,就不会有创新。(2)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意对即可得分)【解析】第9题: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注意关键词一定翻译出来,并且要翻译准确。本题中需注意的词是:“屦”的意思是“麻鞋”;“履”的意思是“穿”;“而”的意思是“可是”;“跣”的意思是“光着脚”;“缟”的意思是“白娟”;“冠”的意思是“做帽子戴”;“披发”的意思是“披散着头发”。第10题: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此类问题要先读懂文章,分析作者的观点,或者根据上下文来理解概括回答。本文末句“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可以有两个方面的理解。故答案为(1)做事要从多方面去考虑,若永远循规蹈矩,就不会有创新。(2)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意对即可得分)”第11题: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义的理解掌握能力。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本题中“或”的意思是“有的人”;“以”的意思是“凭借”。三、现代文阅读(21分)(一)社戏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 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 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2)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 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3)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4)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12、给选文拟一个小标题。(1分) _13、第二段主要从哪些角度描绘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_14、第一段说船“飞一般前进”与第二段“我却还以为是船慢”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_15、你怎样理解文中“踊跃”这个词语? (3分) _【答案】【12】(1分)夏夜行船【13】触觉、嗅觉、视觉、听觉。(2分)写出了江南水乡月夜的特征,以江南夜景的美丽清新烘托了行船之快(1分),以及“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情景交融。(1分)【14】(2分)不矛盾。“飞一般前进”写出了船行速度快,“我却还以为是船慢”就更突出了“我”看戏的急切心情。【15】“踊跃”原为动词,在句中作形容词,把静物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山”连绵起伏的形状。(1分)既写出了航船速度之快,(1分)也表达了“我”欢快迫切的心情。(1分) 【解析】第12题: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的概括能力。熟读原文,把握主要内容,再概括总结。本文段写孩子们夏天晚上划船去看社戏,可用“夏夜行船”为题目。第13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表达技巧和环境描写的分析能力。重点研读第二段,“扑面的吹来”“散出来的清香”“起伏的连山”“听到歌吹”是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来写。写出了江南水乡月夜的特征,以江南夜景的美丽清新烘托了行船之快,以及“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情景交融。第14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能力。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此处内容描写突出我看戏的迫不及待的心情。 第15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点词句的赏析能力。结合上下文,揣摩作者情感。“踊跃”原为动词,在句中作形容词,把静物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山”连绵起伏的形状。既写出了航船速度之快,也表达了“我”欢快迫切的心情。(二)阅读父亲的船,完成1619题(11分)父亲的船(1)父亲拥有一条船。坚厚的舱壁、宽阔的舷板、稳健的橹桨总之,无一不是我幼小心目中神圣而尊严的精神依托。 (2)奶奶曾经告诉我,一个旭日东升的早晨,父亲摇船去了村东的大湖,把我的胎盘扔进汹涌的浪涛里。我听了一震!奶奶却笑了“湖神会赏你一副好胆气,长大后才可做像你父寺一样的男子汉!” (3)父亲的船,驶进我的童年,在冗长蜿蜒的水道上荡漾,颠簸。悠悠的橹桨边泛起一泓泓欢乐的笑靥和委屈的泪。 (4)那天,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 (5)一丝纤细的牛草,悄悄地把我的睡梦牵醒。我揉开惺忪的眼帘,携上心爱的木刻小舟,还有一只赭纹密布的海碗,跃上了父亲的船。 (6)晨风中传来咿咿呀呀的橹桨曲。父亲脱下热烘烘的衣衫,披在我寒颤颤的肩背;又从海碗中取来黄乎乎的面枣,塞进我稚嫩的手窝。蓦然回首,村里的那棵银杏树,已在遥远中忽隐忽现,唯独我心爱的木刻小舟寸步不离地尾随着父亲的船绳。我仿佛第一次看见了生活中的父亲和我,继而,懵懂的心田里流过一股淡淡的酸涩。 (7)江风紧了,父亲上岸拉纤。我立在船头上看见,父亲微驼的背上拽着一根粗大的绳索,艰难的步履在尘沙飞扬的岸滩上,写下一串深沉的脚印。我再也站不住了,满腔的疚意燃成一团小男子汉的火焰我收起舷边拖牵着的木刻小舟,蹬的一下跳上岸去,自个儿奔跑起来! (8)父亲那血红的牛一般的双目中,顿时现出莫名的恼怒和痛苦,骂道:“才十三岁的人蛋,就不听话啦!” (9)我流泪了,泪水流成个白亮亮的小河 (10)傍晚,我从门槛缝里偷出一把钥匙,蹑手蹑脚地开启了父亲的船锁,第一次在村前的小河里摇开属于我的橹声。调皮的船头,顶了小河埠,又撞了竹架桥。歇橹看时,手窝里磨起了透亮的泡泡。 (11)父亲站在河岸边,投来一束慈祥而欣慰的目光,手里还捧着我那只心爱的小木舟。父亲正重温他早已逝去的童年。 (12)夜里,我在梦境中真的成了男子汉独自摇着父亲的船,去了村东的大湖里,尽情又浪漫地摇呀摇16、为什么说“那天,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请联系全文分析。(3分) 17、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调皮的船头,顶了小河埠,又撞了竹架桥。 18、从全文看,“我”眼中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3分) _19、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吗?为什么?(3分) 【答案】【16】(1)父亲带“我”出航,使“我”感受到了欢乐。(2)“我”第一次感受到生活的酸涩而心存疚意。(3)父亲对“我”责骂,让“我”流泪,感到委屈。(4)“我”偷出钥匙第一次一个人去划船。(5)夜里墩梦,“我”期盼着自己成长。(3分,答出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17】生动形象地写出船一会儿顶上河埠,一会儿撞了竹桥,不好驾驭,没有方向,横冲直撞的状态。同时写出了“我”驾驶小船很不熟练,内心十分慌张和兴奋。(2 分,意思对即可)【18】父亲质朴、稳健,是“我”幼小心目中的精神依托;父亲是有胆气的男子汉;父亲对“我”充满慈爱;父亲的生活充满艰辛;父亲对“我”充满希望。(3分,答出三点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19】不能删。(1)结构上首尾呼应,结尾写到“我”梦到驾驶父亲的船出航,与第一段心目中父亲的船神圣而庄严,第二段祖辈父辈对“我”成长的期望相照应。(2)突出主旨:父亲的船在“我”心目中神圣庄严,“我”渴望成长为像父亲一样的男子汉。(3)以梦境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引起读者的回味。(3分,答出一点给2 分,答出两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解析】第16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先读懂文段,本文是通过写自己向往父亲的船,想做一个真正的水手。而本题“那天,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的原因就在文段(5)(12)段内容中,概括这几段的内容,就得到本题的答案。故答案为“(1)父亲带“我”出航,使“我”感受到了欢乐。(2)“我”第一次感受到生活的酸涩而心存疚意。(3)父亲对“我”责骂,让“我”流泪,感到委屈。(4)“我”偷出钥匙第一次一个人去划 船。(5)夜里墩梦,“我”期盼着自己成长。”第17题: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表达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时,要先看有没有使用修辞,再看用词语的表达效果。本题考查几个动词的作用,先回答运用了拟人修辞,再根据句子内容和是上下文回答,形象生动地描写出小船难以驾驭的情形。故答案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船一会儿顶上河埠,一会儿撞了竹桥,不好驾驭,没有方向,横冲直撞的状态。同时写出了“我”驾驶小船很不熟练,内心十分慌张和兴奋。”第18题: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概括能力。分析时要对描写父亲言行的相关语句进行分析,提炼出人物的性格、品质或者精神。如“父亲拥有一条船。坚厚的舱壁、宽阔的舷板、稳健的橹桨总之,无一不是我幼小心目中神圣而尊严的精神依托。”说明父亲是“我”幼小心目中的精神依托。“父亲脱下热烘烘的衣衫,披在我寒颤颤的肩背;又从海碗中取来黄乎乎的面枣,塞进我稚嫩的手窝。”说明父亲对“我”细致的关爱。“江风紧了,父亲上岸拉纤。我立在船头上看见,父亲微驼的背上拽着一根粗大的绳索,艰难的步履在尘沙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陕西社区面试真题及答案
- 高考语文所有试卷及答案
- 民政低保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编导考试广告真题及答案
- 建筑项目后期维护方案
- 2025年面试专项行动题库及答案
- 山东学科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5巴蜀美术班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烧烤师傅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职院校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2025年贵州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版)
- 2025四川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选聘中高层管理人员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湖南省九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 健康安全紧急培训内容课件
- 从安全感缺失剖析《榆树下的欲望》中爱碧的悲剧根源与启示
- 2025中证金融研究院招聘1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保密观考试题库及答案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三9月份联合考试政治(含答案)
- 国产美妆品牌完美日记短视频营销策略研究
- 渔业现场执法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