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丰城中学等五校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含解析)考试范围:必修一和选修一 满分:100分第卷 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礼乐制度是西周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礼”的本质是“异”,即差异,用来显示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差异,“乐”当然是音乐,但是超越了音乐,带上浓厚的政治色彩、社会色彩。“乐”的本质是a. 差异 b. 和同 c. 阶级 d. 情感【答案】b【解析】考点:礼乐制度。古代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而不同,礼是差异,乐是和同,构成了问题的两个方面。故选b。2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嗣后凡遇凶恶不法之人,经官惩治,怙恶不悛,为合族之,所共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以除宗族之害。或以家法处治,至于身死,免其抵罪。”该规定表明a宗族成为基层行政机构 b宗法制是清朝政治制度的基石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d宗族具有维系地方稳定的作用【答案】d【解析】考点:宗法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宗族成为基层行政机构,不符合史实,故 a 项错误;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特征,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赖以建立和长期存在的深厚而坚实的基础,故 b 项错 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符合史实,但与题意无关,故 c 项错误;依据材料“为 合族之所共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或以家法处治”信息可知,宗族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国家法律的不足,起到了维持地方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故 d 项正确。3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 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 b以社会贡献为根据 c以儒家标准为准绳 d以个人善恶为标尺 【答案】c【解析】考点:材料中老子、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属“中下”,而孔 子、孟子、颜渊都是儒家代表,属于“上上”“上中”。班固生活在东汉时期,此时 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因此他是以儒家“仁”的标准为评价准绳。4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此主张者在a废除世卿世禄制 b整顿官场风气c削弱王室的特权 d废除分封制【答案】b【解析】考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要求官员们不要因私而损害公家利益,统治者不要因馋言而使得忠心的人而受到伤害,官员们在言语与行为上不人苟同他人,所以答案b项正确。其他三项都是无关项。 5. 秦汉时期设置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决议 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答案】d【解析】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题中材料描述了秦汉时期军国大事先由群臣商议,然后宰相上奏皇帝,皇帝最后做出裁决。这种商议的做法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所以本题选d。a项表述与材料“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相矛盾。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对材料的理解错误,并不能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 6.“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一观点实质上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 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 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d. 抨击了一夫多妻制产生的弊端【答案】c【解析】考点:宗法制。材料反映出宗法制的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而在实际运作中,君主可以根据其喜好,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导致出现王权争夺的现象不断出现。故选c。a项与材料观点不符;材料评价的是宗法制而不是一夫多妻制,排除d;材料中没有提到具体的年代,故b项错误。7.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持而成者也。”上述材料说明:a夏商是贵族联盟政治,西周是君臣政治b夏商是贵族政治,西周是中央集权c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王权d西周的专制王权大于夏商时期【答案】c 【解析】考点:分封制。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信息可以看出,夏商时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而到了西周分封制实行以后,“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之分始定于此”,可见材料主要说明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王权,故c项正确;b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不是材料表达的主旨,排除。8. 崔迈指出:“封建之设,不知所起,其可考者自黄帝迄周二千四百年而后废。始非不可废也,弊未极也。自秦以千年,郡县之法日弊矣,安知后世不复为封建也?然天下世变多端矣封建之时,不知有郡县,后世或更有出于封建之外者,未可知也。”在这里,崔迈 a. 主张恢复宗法分封制 b. 否定郡县制的合理性 c. 囿于历史循环论错误 d. 预言政治制度的变革【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政治变革。从材料“封建之时,不知有郡县,后世或更有出于封建之外者,未可知也”可以看出崔迈认为社会制度并非一成不变的,后世谁也不知道会实行什么样的制度,故选d。9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主张:“操兵之道,不独执旗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虽闲居坐睡嬉戏,亦操也兵虽静处闾阎(街巷),然亦谓之操,乃真操也。” 可见戚继光更强调士兵的a队形操练 b武艺训练 c阵法演练 d习惯养成【答案】d【解析】考点:戚继光。本题首先要读懂材料内容,然后再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是“不独”怎样,然后列举了要怎样,对照备选项进行排除即可。材料整体内容反映了戚继光练兵不仅是在训练时间内,即使是在士兵闲居坐睡嬉戏时、在街巷独处时也在操练,所以d项正确。abc三项都只是要其中的一项内容,不全面。10. 学者裴钰认为中国近代文明应该从16世纪开启,并强调:“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且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这场战争”指的是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抗日战争c. 鸦片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从材料信息“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可知,该战争使清王朝被迫卷入到世界之中,中国被迫开放,被动地步入近代世界。故该战争是中国新的社会转型的开端,选c。11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既交,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太吏之泄泄(闲缺)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天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 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吏贪暴腐败【答案】d【解析】考点:太平天国运动。本题的解题关键词语是“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意思是说农民起义是因为官吏长时间鱼肉百姓,所以d项是正确项。自然灾害频仍材料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官吏本身的不作为造成民众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社会治安混乱是其表现,故b项错误;土地兼并严重材料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表2研究专题论文数量(篇)甲722乙287丙614丁9612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2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史学研究。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都是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而戊戌变法是通过改良的方式进行的维新运动,显然与当时强调阶级斗争的史学氛围不相符合。所以应选c。13. 著名学者杨天石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个看法未必准确。因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最要紧的任务是救亡,而不是发展资本主义。同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会马上和工人阶级产生矛盾冲突,而孙中山特别讲到,要让中国的工人阶级避免受剥削的痛苦。对该学者的观点解读正确的是a. 完全否定了辛亥革命在发展资本主义方面的作用b. 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从根本上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c. 辛亥革命的任务仅仅是挽救民族危亡d.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最迫切的诉求【答案】d【解析】考点:辛亥革命。该学着认为,辛亥革命赋予了民族主义的内涵和对工人阶级利益需求的内容,这超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这是和中国的当时的国情分不开的,反映了当时国人的迫切的诉求。故选d。14. 毛泽东于湘江评论中提出“用强权打倒强权结果仍然得到强权,不但自相矛盾,并且毫无效力。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和)无血革命”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a组建工人政党 b. 主张暴力革命c呼吁社会改革 d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答案】c【解析】考点:毛泽东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在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说明此时的毛泽东主张社会改革但希望用改良的方式,因此选c,abd都没有体现。15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答案】c【解析】考点:国民革命运动。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解答此题注意两个时间“1925年”与“1928年”,国共合作与国共关系破裂时期。分析选项,a是苏联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原因;b是北伐战争的结果,与题意不符;c符合题意,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放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d时间上与题意不符,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1934年10月。所以应选c。16“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对敌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表达这一宣言促进了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 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答案】b【解析】考点:抗日斗争。国民运动发生于1924至1927年,不是抗日战争时期,所以a项错误。c项与中国近代史实不符合。此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八一宣言的内容,是1935年的史实,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红军”两个字可知此言论出现在全面抗战前,当时全面抗战尚未开始,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开始是1937年,时间相隔较远,所以排除d项。故答案选择c项。171956年1月,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毛泽东发表上述看法的主要依据是a三大改造的实施 b.“一五”计划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中苏建立外交关系【答案】a【解析】考点:三大改造。解析时要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1956年1月”“社会主义的高潮”“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发表这一看法的背景是三大改造的进行,故a项正确;b是1957年;c是1958年;d是1949年10月,故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所以应选a。18伯利克里时期,雅典陪审法庭包括6000名陪审法官,在10个部落地区通过抽签方式选出。这些法官分成10所高级法院,平均每所500人(每所高级法院另有100名候补陪审法官)。陪审员出庭时在弄清案情后,他们就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不作商议。雅典每所陪审法庭人数众多的直接原因在于a能预防法官受贿的危险性 b能使法院的审判更公正c能使审判更体现民主性 d能有效遏制法院的独断性【答案】a【解析】考点:雅典民主政治。陪审员人数众多,法官预防受贿的危险性,故a项正确;陪审员人数众多,并不能保证审判结果的公正,故b项错误;让众多公民参入审判,能使审判更体现民主性,是影响而不是直接原因,故c项错误;让众多公民参入审判,也能有效遏制法院的独断性,是影响而不是直接原因,故d项错误。19独立战争胜利后的6年,法定建国日的13年后,美国宪法的前一部分才被通过、美国政府才开始工作。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没有真正取得民族独立 b联邦制使中央政府缺乏集权c美国国内多种势力利益迥异 d美国国内政治派别间的妥协【答案】d【解析】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美国宪法是伟大的妥协,是大州和小洲的妥协,是南方和北方的妥协,是中央和地方的妥协,所以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国内政治派别间的妥协。20426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果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a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 b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c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一 d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答案】d【解析】考点:罗马法。一定不要脱离材料原文来解决问题,分层次的分析材料内容,然后分析备选项。“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法律著述来解决 ;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可看出罗马法在司法实践之中首先强调明文法律,再者就是以法学家的司法主张,最后才是司法实践者的个人意志作为司法裁判的依据,故a项错误;“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说明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是罗马帝国司法裁判的依据,并不等于他们的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故b项错误;贵族意志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不能形成多数,则以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可看出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在罗马司法时间之中具有法律效力,故d项正确。21. 一战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战后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a. 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 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 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 力图保护东亚和平【答案】b【解析】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初期,日本参战,其主要目的是趁机占领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趁英国、法国忙于战争之机,加大对他们殖民地的经济渗透,扩充自己的实力。材料中日本的声明和演说只是为了其掩盖参战意图。所以本题选b。c、d项是日本方面为了掩盖参战意图的说法,所以排除。a项只是对表象的描述,没有看到历史事件的实质。22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a废除“中立法案” 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c立即对日本宣战 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答案】d【解析】考点:罗斯福新政。美国废除“中立法案”是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而罗斯福首次就任总统是在1933年,故a项错误;罗斯福强调美国遭受入侵时期总统享有发动战争的权利,不是为转嫁危机而发动战争,故b项错误;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对日宣战,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罗斯福强调运用非常规权力模式保证新政议案的顺利通过,故d项正确。231969年人民日报对联合国不满、批评和谴责的文章占当年该报纸关于联合国政治类文章的7143,1970年为1724,1971年为313。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第三世界国家控制了联合国 b尼克松访华改善了中美关系c中国国内“左”倾思想得以根除 d中国对美政策做出调整【答案】d【解析】考点:新中国外交。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抨击美国的文章越来越少,反映了中美关系逐渐的缓和,故选d。24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答案】c【解析】考点:不结盟运动。1942年元旦,美、英、苏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与材料内容无关联,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中的“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是指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统治的运动,而非洲的这股“变迁之风”体现了第三世界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故b项错误;材料“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吹遍整个非洲大陆”可看出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民族独立运动,谋求在国家社会上不结盟,获得国家独立发展的有力空间,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非洲的“变迁之风”,没有涉及美苏关系,故d项错误。25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中英关系的变化。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至1972年,中美处于严重对抗阶段,故与英国从承认到建交这一特点不符,所以a排除;这一时期的欧洲基本上是追随美国孤立中国,故c错误;中英关系从开始承认新中国到互派代办再到建立外交关系,都是从两国的利益和现实需要出发所做出的调整,意识形态的区别与对抗依然存在,故d错误,b符合题意。第卷 非选择题(共50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材料一 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简表清朝末年清朝以六部中的户部、工部主管财经。1903年,仿西方制度增设商部。1906年,工部并入商部,改为农工商部。另设邮传部,主管交通;户部改为度支部,仍管财政。民国初年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设财政、实业、交通三部。由于存在时间短,除颁布一些政策法令外,具体业务还未开展。1912年3月,北京政府将实业部细分为农林、工商两部。1912年12月,又合并为农商部。期间广采西法,初步建立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法规体系。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材料二 1982年开始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的组成部分。经过改革,国务院工作部门由100个精简到61个, 人员编制从5.1万人减为3万人,各部委组成人员平均年龄由64岁降到60岁。这次改革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但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没有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2003年开始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改革以调整机构设置、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主要任务。例如: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其任务是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新设立的“国资委”负责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新组建的商务部负责推进流通体制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中央政府经济管理机构变革的内容并作简要评价。(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82年和2003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中心内容主要有什么不同?(4分)【答案】(1)内容:改革、撤并传统经济管理机构;新设农商部、实业部等经济管理机构。(4分)评价:是对西方制度的学习借鉴和中央政权机构近代化的表现;(2分,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或推动中国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变革调整出现混乱,体现出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复杂曲折(2分)(2)不同:前者主要以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为中心;后者主要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为中心。(4分)【解析】考点:清末中央机构改革和新时期中央机构改革。(1) 从材料一的表格中可以分析的出来,我国借鉴了西方的经济管理制度。加强了工商业的管理, 同时完善法律,加强法制建设。(2)材料并非教材的基本内容,需要结合材料,从材料可以看出前者主要以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为中心;后者主要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为中心。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材料一 雅典的监察制度相当发达。陪审法庭除了是最高司法机关外还是最高监察机关,有批准或否决五百人议事会的权利。雅典公民也有相当大的监察权,官员在任职前,要对其出身、财产、人品、是否服兵役等进行审查。官员在任职期间要举行一次信任投票,看他是否称职。任职期满后,对其财产等情况进行审查,看他是否贪污受贿,如果有罪则处非法所得的十倍罚金。(据王晓天中西古代监察制度之比较)材料二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大事记(部分)1215年 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1265年 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1689年 权利法案1701年 王位继承法1721年 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19世纪50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19世纪中叶 两党制度形成(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6分)(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论证英国民主政治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10分) 【答案】(1)特点:公民监督权较大;监督渠道多元化;没有独立的监察机关;从重处罚有罪官员;审查程序较严格(涉及官员任职前后),检查项目众多。(任3点,每点分,共6分)(2)示例1:13世纪大宪章的签署开启了英国宪政和限制王权的传统并推动议会制形成;(2分)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议会为平台,历经斗争和妥协,到17、18世纪通过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法案逐步确立议会主权和法律至上等基本原则,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实现了资产阶级的统治。(4分)综上,英国在漫长的民主道路中,一直秉持以议会为平台和立法为手段的传统,在民众对国王敬重与依赖的心理作用下,较好地协调了各阶层的利益和矛盾,实现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较稳定地过渡。(4分)示例2:一方面继承了议会立法、君主制等传统,(2分)如: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逐步确立了议会主权和法律至上的原则;(2分)另一方面开创了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民主选举制(代议制)、两党制等现代民主形式。如: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2分)综上,利用传统社会的有利因素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权力的和平过渡;能够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极少大起大落;有利于协调各阶层利益,缓和矛盾,加速了英国现代化的进程。(4分。)【解析】考点:雅典监察制度;英国民主制的特点。(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相关内容监察制度。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监察制度相当发达”、“陪审法庭是最高监察机关”、“雅典公民也有相当大的监察权”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出雅典监察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雅典公民的监督权较大;监督渠道是多元化的,没有独立的监察机关;检查程度比较严格,涉及到官员任职前后;从重处罚有罪官员;检查的项目众多等。(2)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本问考查近代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与法国民主政治进程相关内容两国民主政体确立的相关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仔细观察题干材料表格,可以这样来认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一方面,继承了英国传统议会立法、君主制等传统,保留了传统君主(国王);另一方面,开创了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现代民主形式,君主(国王)的权力受到极大限制,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等。综上,英国民主化历程是英国国情(具有议会制传统,但专制势力也比较强大等)的体现,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产物,符合英国国情,促进了英国社会的发展。2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材料一 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指专务耕战)而得官爵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 商君书材料二 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魏书高祖纪(1)材料一中的思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哪些体现? 其“利禄官爵”的调整有何积极影响?(6分)(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俸禄制度的特点。(4分)【答案】(1)体现:重视农耕经济和奖励耕织;实行军功爵制。(4分)影响: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有利于调动士兵的作战积极性和增强秦国的军事力量。(2分) (2)特点:国家统一征收赋税作为官吏俸禄的来源;把俸禄制和严惩贪污结合起来。(4分)【解析】考点: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回答“体现”主要联系商鞅变法的内容解答;回答“影响”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调动士兵的作战积极性,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进行概括:国家统一征收赋税作为官吏的俸禄来源;把俸禄制度和严惩贪污结合起来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制以“礼法合一”为主要特征。礼教所倡导的价值观在法的规范中得到体现,那么“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但是由于法律的不可全述和社会行为的复杂,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教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可以归结为“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八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戚)、故(皇帝的故旧)、贤(依封建标准德高望重的人)、能(统治才能出众的人)、功(对封建国家有大功勋者)、贵(上层贵族官僚)、勤(为国家服务勤劳有重大贡献的人)、宾(前朝的贵族及其后代)。这八种人犯罪,不按法定的程序和刑罚审判,司法机关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通辽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3年铁岭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4年南京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基础+提升)
- 2023年铜陵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商洛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4年山东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培优a卷)
- 浙江省金华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物理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2026学年新疆伊宁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生物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药剂学下》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2025年化学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办理诈骗案件汇报
- GB 21256-2025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2025年《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 2025年仓储员笔试题库及答案
- DGJ08-121-2006 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规范
- 2025年教育政策法规考试真题试题及答案
- 中医心与肝的关系
- 《“1+X”无人机摄影测量》课件-项目七 数字线划图
- 2025年财务管理专业考核试题及答案
- T/CAQI 135-2020产品质量鉴定程序规范机械设备的特殊要求
- 新版安责险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