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丰城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江西省丰城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江西省丰城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江西省丰城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江西省丰城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试卷历 史本试卷总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1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钱先生所述的第一级和第三级演进分别开始于()a西周 秦汉b秦汉 隋唐c西周 隋唐d秦汉 明朝2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c郡的地位比县高d赵鞅是其最高统治者3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b官僚政治的弊端c中央集权的削弱d胥吏的权力大于官僚4据三国志载:公年190年春正月,豫州刺史孔铀、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等同时起兵,各有数万兵力。这反映了当时的刺史()a已经参与地方军政大权b已不具备监察地方的权力c代表朝廷监控反叛势力d对各郡守已没有控制能力5李孔怀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中说: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朝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的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元朝统治者如此调整地方区域的主要目的在于()a扩大统治区域b缓和蒙汉矛盾c发展地方经济d加强控制地方6如下图,北京城虽历经元明的修缮演进,但城市的层级规划和对称格局始终延续。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城市建筑风格的始终延续性b古代建筑风格的历史演进性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理念d对称美在古代建筑中的地位7明代皇帝在处理密疏时,既不需内阁的票拟,又不必司礼监太监代为批红,批答后也不必经过六部驳正发抄。这反映出()a明朝处理奏折的程序混乱b明朝皇帝用“密疏”监督官员c明代强化君权的措施多样d内阁充当了内侍、顾问角色8公元前508年,雅典首席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一步实行改革,取消了原有的四个部落,把雅典划分为十个选区,此举的主要意义在于()a推动地方自治b保护选民利益c消除了贵族残余d发展了平民政治9查士丁尼法典规定,当几个人在一个特定事务上具有共同的不可分割的权力和利益时,只有得到每个当事人的同意,他们的共同管理才能终止。这主要体现了()a契约原则b法治原则c集体意识d分权意识10英国学者哈勒维说:“英国是供宪政考古的博物馆,这里积累了以往岁月的遗迹。”这是在说明英国()a光荣革命其实质是妥协的产物b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领先世界c政治现代化具有渐进性的特征d君主立宪政体确立最早完善最晚11“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材料旨在说明,“光荣革命”后()a国王权力的来源发生了根本性变更b议会可以随意废立新国王c英国议会制度真正确立d议会取得对国王的监督控制权12据史料记载,参与制定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的55名代表中,有9人是种植园主,有15人是奴隶主,有14人曾任法官,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律师,有29人受过高等教育。这反映出该宪法的制定体现了()a广泛性和公平性b大众性和妥协性c普遍性和代议性d专业性和精英性13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体制称赞不已,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其称赞的是()a邦联制b联邦制c三权分立制d总统制141875年初,国民议会最后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的是()a法国b英国c美国d德国15“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材料反映出()a英国君主大权在握b德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c美国国会形同虚设d法国共和之路艰难曲折16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这一现象最早发生于()a南京条约签订后b虎门条约签订后c北京条约签订后d马关条约签订后17林则徐禁烟时特别重视使用“具结”(即写保证书),外商“具结”后,如再走私,即予正法。林则徐禁烟时要求外商“具结”的直接目的是()a构建中外商品流通诚信体系b从根本上解决鸦片走私现象c以非刑罚方式管理外商行为d坚决捍卫清政府的根本利益18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其中的“内乱毁梦”是指()a北饯失败b清军镇压c英、法军队进攻d天京事变19史学家许倬云认为:“在种族观念上,以汉族的我者,打起驱除满族的他者,可是又以西方宗教为口号,挑战中国的儒佛道三家,却又是颠倒了我者与他者的相对地位。”这一观点旨在说明()a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思想b太平天国挑战清朝统治c洋务运动存在自相矛盾现象d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权20下图所示为两江总督刘坤一奏疏的部分内容。这份奏疏主要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b英法联军侵华和火烧圆明园c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d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21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的共同点是()a指导思想相同b革命前途相同c领导阶级相同d所属范畴相同22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人人心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23大公报曾发表一篇时评指出:“粤乱甫平,川乱旋起;川乱未已,鄂乱又生。敌机之伏,几如遍地火星。随处可以触发。”时评反映的形势()a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c刺激光绪帝进行了戊戌变法d造成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241930年6月,共产国际断定“最近将来革命形势即使不能够包括整个中国,但至少也要包括几个有决定意义的省份,在这一种情况下,中共应该为迫在眉睫的解放战争做好准备”。这反映出()a中共对革命目标做出了调整b共产国际可以指挥中国革命c中共革命受共产国际的影响d中共认识到夺取大城市的重要性252011年解放军报在纪念遵义会议76周年之际,发表了一篇题为“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的文章,将遵义会议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的主要理由是()a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b会议开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c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d会议摆脱了共产国际“左”倾思想路线的干扰26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蒋介石、唐生智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我们独不管,现在已被注意,但仍没有坚决的概念。比如秋收起义,非要依靠军队不可。”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完善b进攻大中城市失败的教训c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教训d中共坚强领导核心的形成27某一宣言称: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该宣言的发表()a推动了国民革命不断深入b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实现了国内军令政令统一d解决了共产党政权的地位问题28某次战役后,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此役的意义正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蒋中正也两次致电祝贺嘉勉,团内各党派团体纷纷致电祝贺。从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看,它震动全国,意义深远。文中的“此役”是指()a太原会战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29俄国历史的某一时期,彼得格勒同时举行了分别支持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的两场游行。四位同学对此展开讨论,其中正确的判断是()a上述游行应发生在1917年12月b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c临时政府最终镇压了布尔什维克 d当时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30俄罗斯巴枯宁认为巴黎公社既没有依赖于一个先锋队,也没有掌控国家或者企图建立一个新的革命政府。巴枯宁认为巴黎公社()a缺少有效的和统一的政权管理b缺乏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而最终失败c没有工人参加而缺乏群众基础d没有采取维护人民利益的革命措施第ii卷(非选择题)31(18分)有人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一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的具体表现及体现的两大原则。(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32(22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回答下列问题。 诸君五月四日以来,为唤醒全国国民爱国心起见,不惜牺牲神圣之学术以从事救国之运动。全国国民既动于诸君之热诚而不敢自外,急起直追,各尽其一份子之责任。 蔡校长复任与全国学校开课 (1) 材料中的“诸君”及“全国国民”是如何“各尽其一份子之责任”的?他们的行动有什么意义?(6分) (2)以上图片是江西红色旅游著名景点的两个艺术作品。结合相关史实,对上面两幅图片撰写解说词。(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简练。8分) (3)依据下面材料和所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纪念抗战胜利的认识。(8分)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答案历 史 1-5:babad 6-10:ccdac 11-15:adbab16-20:bcdbd 21-25:dcacd 26-30:cbbda31(1)推进: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限制国王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6分) (2)表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4分) 原则: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联邦制原则);分权与制衡。(4分) (3)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 理由: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中华民国名存实亡;为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 观点二:“大妥协”是积极的,是革命派的斗争策略。 理由:加快结束清王朝的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保存革命力量。适当的“妥协”是武装斗争的有益补充。(选择一个观点评述:观点2分,理由任答1点2分)32(1)责任:学生集会游行,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各界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2分) 意义:表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任意两点即得4分) (2)解说词一: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