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二语文 第三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二语文 第三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二语文 第三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二语文 第三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二语文 第三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二语文 第三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目的要求: 1. 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近体诗八首、词七首,能准确地表达诗人的感情。 2. 能品味诗词中的意境。 3. 大致了解唐诗、宋词的发展状况。 4. 学一点诗词格律常识:押韵、平仄、对仗。分篇诠释:梦游天姥吟留别学习目标: 1. 了解古体诗的特点。 2. 用心体会李白借描写梦境反映现实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探究“梦游”的境界。 3. 熟读背诵全诗,把握这首诗的节奏和语气的变化,体味本诗的声韵美。 4. 认识李白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和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关于题目:“梦游天姥”,本诗写法别致,先写梦游天姥起因,次写梦游天姥的经过与所见,结尾点明不事权贵的主旨。“留别”是行者向送行者留言。留别诗与送别诗其实是一类,这首诗以自述心志为内容,在留别诗中可谓别开生面。二. 重点、难点:重点:梦游经历及所见。诗中梦游始写飞往天姥山的不平凡的游程,诗人于月夜在镜湖上空飞行,直至剡溪。再写登山,山路险峻,但诗人毫不费力,如同飞升一样就到了山巅。眼前出现一幅雄奇画面:东海涌出一轮红日,映照周围群山,忽然间传来桃都仙山上天鸡的啼声。最后写仙境的出现,梦境的高潮是仙人盛会。难点: 1. 对李白游仙思想的理解。诗人梦游天姥、向往仙境,是对现实世界不满的反映。诗人以梦游天姥、追觅仙境而幻灭喻人世间的寻欢作乐不过是一场梦,万事如东流水,一去不返。这是诗人梦醒后的感慨,其中既有诗人壮志未酬、理想破灭的忿懑,又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挫折时的消极态度。因为诗人本有“济苍生”、“安黎元”的抱负,但社会黑暗、政治腐败,他实现不了宏志,还受尽排挤。他不满现实、憎恶权贵,宁可隐退,寻仙觅道,远离浊世,这种傲视权贵的思想,看似消极,实则表现出他的不妥协的精神。 2. 这首诗中的艺术手法运用及其作用。最突出的是通过梦境的描绘、借助仙境的出现,反映诗人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对比、夸张、衬托等手法。如传说中的瀛洲与现实中的天姥比、神奇的梦境与丑恶的现实比。又如写天姥山的高大“连天向天横”、“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是夸张。连用五岳、赤城来衬托天姥的高大。使读者理解如此雄伟高峻、气势非凡的天姥山怎能不令人神往!于是自然而然随同诗人“入梦”,进入“梦游”。 3. 丰富的想象读诗,不善于想象就难以进入诗的境界,特别是读李白的诗。李白,时人称之为“谪仙”,读他的诗,人们往往会觉得诗境变化莫测,这是由于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特有的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使然,是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的,所以我们应在读诗中展开联想和想象去体味诗的意境,通过反复吟诵去领味其音韵美。【模拟试题】一. 基础知识 1. 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天姥(m)殷岩泉(yn)b. 天台(ti)澹澹(dn)c. 青冥(mng)脚著(zh)d. 渌水(l)訇然(hng) 2. 加点词语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a. 信难求(实在)或可睹(或者)b. 向天横(遮断)因之梦吴越(因为)c. 忽已暝(天黑)鸾回车(回旋、运转)d. 洞天石扉(洞中的天地)清猿啼(凄清) 3. 下列诗句没有书写错误的一组是( )a. 烟涛微芒信难求势拨五岳掩赤城b. 迷花倚石忽已冥一夜飞渡镜湖月c. 且放白鹿青涯间,须行即骑访名山d.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4. 朗读时语气停顿节拍正确的一组是( )a.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b.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c.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d.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栗深林兮惊层巅”一句中“栗”、“惊”两词使用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古来万事东流水b. 恍惊起而长嗟c. 则修文德以来之d. 而耻学于师 6. 指出有通假字的项( )a. 恍惊起而长嗟b. 忽魂悸以魄动c. 天姥连天向天横d. 列缺霹雳二. 阅读下面的诗句作答。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7. 这段诗中描写了_、_、_、_、_、_等想像中的事物,勾勒了一个光明一片的仙境,表达了诗人_的思想感情。(不超过15字) 8. 对这段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列缺(闪电)霓(彩虹,名词作状语,“用彩虹”的意思)b. 金银台(用金银筑成的宫阙,指神仙住的地方。)鼓(敲,名词作动词)c. 云之君(云中的神仙)风(名词作状语,“用风”的意思)d. 回车(驾车回宫阙)列如麻(仙人像麻杆一样排列,显得整齐) 9. 对这段诗句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前四句节奏短促,承前段阴森恐怖的描写,表现作者扫除阴霾的气概。b. “青冥浩荡”两句写仙人生活的背景:宽广无垠,日月同辉,一片光明。c. “霓为衣”写仙人灿烂如霞的衣裳;“虎鼓瑟”,写奇特的奏乐;“风为马”、“鸾回车”对仙人的交通工具想象奇异。这里也有诗人长安三年生活的印迹。d. 写“云之君”、写“仙之人”来得快、人数多,写出热闹欢庆的场面。 10. 对“仙境”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后,出现了“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的仙境b. 梦境的高潮是神仙盛会,因为仙人们是从空而降的,所以先写他们的衣裳和坐骑c. 众仙在金银台上的活动只写了“虎鼓瑟兮鸾回车”一个细节d. 诗人和众仙欢聚一堂,亲切交谈,兴高采烈地举杯痛饮 11.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诗人描写洞天之内晴空万里、日月双悬、仙人如麻、其乐融融的景象,其作用是什么?答:_。阅读“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几句,回答下列问题: 12. “此”指什么?_ 13. “君”指谁?_ 14. “别”字在本诗中起什么作用?二. 填空、默写、简答。 15. (1)古体诗,又称_、_多数通篇是_句或_句;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用韵_。篇幅一般较长,容量也较大。(2)李白,字_,号_,是唐代诗坛的代表作家,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_诗人。 16.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是:“_,_。”(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三.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诗后题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7. 完成对第一节中诗句的解说(6分)(1)首句一“怒”字,把秋风_化,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2)“茅飞渡江洒江郊”,“飞”字紧承上句的“_”字,“渡江”说明_,“洒”说明_。(3)“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挂林梢”表明_,“沉塘坳”表明_。 18. 完成对第二节中诗句的解说(6分)(1)这一节是前一节的_和_。飞起的茅草无法收回,自然让人想到落在地上的茅草了,是应该可以收回的。(2)“群童抢茅”一方面表现群童的_,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他们的_,不然,他们怎么会冒着狂风抱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呢?(3)“忍能对面为盗贼”不过是表现了诗人_而已,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安上“盗贼”的罪名。 19. 对第三节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6分)(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_的心境。这两句预示着_。(2)“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是说茅草被风掀飞,使本来就不严密的屋顶更加空漏,故室内到处漏水,令诗人_-。(3)“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诗人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种种痛苦的经历,“长夜沾湿”的现状加上_的思虑,怎能入睡呢? 20. 解读第四节,完成(1)(3)题(6分)(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是诗人由_及_,从_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不仅仅是诗人哀叹自身的不幸了,而是一种热烈的_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3)诗人在个人的悲惨遭遇里,想到的不是_而是_,表现出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 21. 该诗共四段,请分别用八个字概括各段段意。(8分)(1)第一段:_(2)第二段:_(3)第三段:_(4)第四段:_ 22. 完成下面的分析。(8分)“诗眼贵亮而用线贵藏”,好的诗眼往往构成全篇的线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_字为诗眼并构成线索。该诗通过_的描写,运用_的手法来反映诗人的情绪和对理想的追求。(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23-24题。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注释:湖口:即鄱阳湖口,唐为江州戍镇,归洪州大都督府统辖。 23. 对这首诗进行理解,然后填空(12分)(1)首联写_,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红泉”、“紫氛”相互辉映,极言瀑布光彩夺目。(2)颔联,远望瀑布,或为_遮断,或被_掩住,不能看清全貌。(3)颈联,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天气晴朗闻其声却似_。(4)尾联,庐山已属仙境,原多_,而瀑布与天空连成一气,更是天地和谐的精醇。 24. 对这首诗进行鉴赏,然后填空(8分)(1)从全诗来看,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_、_、_和_。全诗也正是以此为顺序展开的。(2)颔联,诗人描写的是瀑布水的远景,虽不能见全貌,但诗人以其神写其貌,写出了瀑布的_,豪放有力,泰然自若,显示出诗人内在的理想境界。(3)我们可以把全诗中写瀑布水来自高远,穿过阻碍,摆脱迷雾,得到光照,是秀中之杰等,看作是诗人_和_的绝妙的形象比喻。【试题答案】一. 1. b(a. 殷ync. 著zhud. 渌l) 2. c(a. “或”,有时;b. “因”,依据;d. “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 3. d(a. “芒”应为“茫”,“拨”应为“拔”;b. “冥”应为“暝”,“渡”应为“度”;c. “涯”应为“崖”) 4. a 5. c(使动用法) 6. d(“列”通“裂)二. 7. 金银台、霓衣、风马、云之君、虎、鸾,对光明、自由的追求。 8. d(“回”是运转,“列如麻”是形容仙人多) 9. d(写出了祥和、亲善、极乐的景象) 10. d(诗人只是客观描述仙人的活动,自己并未参与其中) 11. 表达诗人向往乐土,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 12. 梦觉 13. 东鲁诸公 14. “别”即留别,点明诗题 15. (1)古诗、古风 五言、七言 比较自由(2)太白、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 16.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三. (一) 17. (1)拟人 (2)卷 飞得远 很分散(3)很难弄下来 很难收回来 18. (1)发展 补充(2)幼小无知 贫困(3)因“老无力”而受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