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怀仁中学高考地理 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江苏省怀仁中学高考地理 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江苏省怀仁中学高考地理 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江苏省怀仁中学高考地理 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江苏省怀仁中学高考地理 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怀仁中学高考地理 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 和 共同决定的。(即人口自然增长率= )2、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过去的100年来,全球人口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3、世界人口增长地区不平衡:p3图1.4 洲人口数量最多(占世界的50以上); 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保持较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即负增长),如 等,主要分布在西欧和北美;目前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 国家。4、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的。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p6图1.6发达国家主要是现代型。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 阶段。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5、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今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措施:6、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年轻型的特点: 成年型的特点: 老年型的特点: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 和 。例题: 读“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模式图”(图1-15),完成下列要求。(注:箭头表示人口迁入或迁出的方向。)(1)在北美两侧横线上加绘两个箭头,以表示其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分别是:a_b_c_d_(3)一个国家人口的迁出,对于缓和所在国_有一定的好处,但也往往造成_;对于移入国则提供了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4)从全球来看,目前,我国属于人口的 地区。二、国内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两个阶段:p9 图1.8改革开放前:原因是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特点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改革开放后:原因是改革开放政策;特点是自发进行的;(“民工潮”)主要的方向是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 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此外,还有战争、宗教、国家政策、资源、社会变革、个人动机和需求等。要求:会运用资料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3 人口的合理容量如何区分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因素有 、 、 。第二章 城市和城市化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限。 区、 区、 区是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2、 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4060。分化为中高级住宅区(多建在 ,环境好)和低级住宅区(分布在 和 附近,环境差)。3、商业区分布:多位于 。4、工业区分布:靠近 的地带。5、城市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p22 阅读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结合图2.7 模式、 模式、 模式要求: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还有收入、历史等其它因素。6、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和 两方面。p23 图2.8 随着距市中心距离的增加依次分布的功能区为: 、 、 ;要求:会分析每种功能区的成因。2.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通常是以城市 来划分的。2、服务范围: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 ,还包括这个城市 。 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 ,级别 ,服务范围比较 ;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 ,级别 ,服务范围相对较 。如:上海南京无锡东港镇3、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 ,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 ;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 ,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 。 2.3 城市化1、城市化的表现(或标志): ; ; ; 。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它能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 ;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 ; 。4、世界城市化进程:随时间变化呈现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p33图2.20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 ,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 。 5、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废渣影响 ; 影响 循环; 影响城市的气温、降水等要素,出现 现象;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1 农业的区位选择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 、 、 、 等。(2)社会经济因素: 、 、 、 、 、 等。 因素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 3、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因素) 千烟洲立体农业( 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 和 ) 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 因素) 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5、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6、澳大利亚混合农业:耕作业和畜牧业混合。(小麦牧羊地区,生产并出口)分布:澳大利亚的 部和 部。区位条件:要求会根据材料得出 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河流灌溉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丰富。东南部的 是典型的小麦牧业地区。发展的限制条件是缺水,解决的措施主要是 。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有: 、 、 、 等2、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及作物分布: 区(东亚、东南亚、南亚)3、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4、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5、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及作物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 的农业地域类型。 作物: 和 。 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主要分布在 。经营方式: 经营我国 和 也有分布,经营方式 6、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7、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 大, 高, 和 高。 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及生产对象分布: 、 气候区 、 牧牛; 、 、 养羊特点: 大, 高。2、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3、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1)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开辟水源;(2)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研究4、内蒙古牧区为了进一步发展畜牧业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5、乳畜业的分布及农产品分布: 、 、 、 、 等地。生产对象:主要是 。产品: 。特点:不耐储藏,且运输不便。5、乳畜业的区位条件(1) 因素:气候温凉、潮湿,地形平坦,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2) 因素: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布局: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6、大牧场放牧业与乳畜业对比,有何不同:产品:市场:经营方式:原料供应:分布: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41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工业主要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 、 等; 社会经济因素: 、 、 、 、 等主导因素典型工业部门布局 导向型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应接近 产地; 导向型工业: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接近 ; 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如炼铝业接近火电站、水电站或核电站(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 导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导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应接近 和 。二、工业区位的选择: 1、鞍钢与宝钢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鞍钢:接近 、 产地和 ;宝钢:接近 , 的影响大。2、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市场、交通、科技等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吸引力越来越强,而原料、动力等因素越来越弱。 3、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读课本p61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图,分析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应如何选择?分析过程:某工厂污染类型如何布局如:水泥厂空气污染布局在 。造纸厂水污染布局在 。化工厂、炼油厂空气污染和水污染都有42工业地域的形成1、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城市2、工业集聚的好处 。3、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近些年来,一些科技含量高、工序复杂的工业(如飞机、汽车制造工业和电子工业等)开始出现分散的趋势。 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条件,降低成本,以最终获得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43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能据材料分析)一、传统工业区如:德国 、英国 区、美国 区、我国 工业区等。二、鲁尔区的发展、衰落与整治1、发展的区位特点(5点)2、衰落的主要原因(5点)3、综合整治措施三、新工业区1、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特点生产规模:以 为主主要工业部门: 为主生产过程: 资本集中程度: 工业分布:分散在 或 2、我国浙江温州乡镇企业与意大利新工业区有相似之处,但暴漏出很多问题,为了促进进一步的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建议:3、美国“硅谷”的特点:(1)人才:从业人员水平 (2)产品:研发费用 ;(3)增长和更新速度 ;(4)产品面向 崛起原因:(1) 优越, 优美(2) 宜人。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3) 。斯坦福大学(4) ,通达速度快。主要是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5) :特殊的条件!4、美国“硅谷”与意大利新工业区,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有何异同:结合金榜p79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1、列举现代五种交通运输的突出优缺点: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陆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2、铁路线建设的最大意义: ; 。3、商业网点的布局:交通最优:建在 ;市场最优:建在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时期人类思想人地关系采猎文明 自然人地基本协调农业文明 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工业文明 自然人地关系全面 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后工业化阶段 走 的道路二、直面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环境自净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的表现: 和 两大类。全球性环境问题: 、 、 、 等。3、环境问题的分布: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 ,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严重的原因: 。三、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 、 ;从总体上,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 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2、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内涵概括为: 持续发展(基础)、 持续发展(条件)、 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课本p96图6.12)(2)三个原则: 、 、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一、必然性: ; ; 。二、途径1、 是重要途径。2、在工业中的表现形式是 。3、在农业中主要表现为 。4、循环经济的意义:补充部分重要问题:卫星城建设的意义: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3如何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4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选择:5上海港的区位因素分析:6西欧内河航道网发达的原因(或莱茵河航运发达的原因):自然条件: 平原地形为主,地势平坦; 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平稳,无冰期,四季可通航; 水系发达,河网密布。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发达,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大; 有发达的运河连接,形成水运网; 河海联运。必修3 :区域地理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其中边界不一定明确,行政区明确)(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