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高二语文12月质量检测试题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二语文12月质量检测试题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二语文12月质量检测试题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二语文12月质量检测试题苏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二语文12月质量检测试题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12月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全卷共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考试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写在答卷纸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纸。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伺候/伺机而动 机杼/毁家纾难 靡费/靡日不思 悖谬/未雨绸缪b朔风/ 探本溯源 给予/济济一堂 角色/群雄角逐 干劲/劲旅强敌 c标识/远见卓识 扛枪/力能扛鼎 愀然/悄无声息 叱咤/姹紫嫣红d纤维/纤尘不染 慰藉/声名狼藉 落枕/落花流水 咀嚼/咬文嚼字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2010年北京春季广告人才专场招聘会上,包括央视广告部在内的40多家单位在此设摊,数千个岗位虚左以待。b. 近日,孙英杰、艾东梅等曾经的女弟子们纷纷上告田径教练王德显,使得这位奥运金牌教练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c荆轲虽为刺客,但为人深沉儒雅、喜结贤豪长者。由此观之,荆轲不是暴虎冯河之人。d此刻,校运会的田径比赛赛场内外的热烈气氛已经达到高潮:运动员顺着跑道,迈开大步奋力奔向终点,场外的拉拉队则作壁上观,大声为运动员加油鼓劲。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轲自知事不就就善水草屯,舍止 吾为若德若属皆且为所虏 诚得劫秦王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因击沛公于坐a. b. c. d. 4下面四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b.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5.参照下面的示例,为刺客列传中的太子丹、高渐离写一句评价语,要求囊括事实,评价中肯。(4分)示例:荆轲:论剑不称,相搏而逃,终孤身刺秦,易水萧萧侠名传。太子丹: 高渐离: 6.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你在百货市场意外地碰到多年未见的年少时好友,原来此时好友已经是该商场某种护肤产品的推销员了,在柜台上你们聊了起来,这时好友向你推荐他们的护肤产品,建议给自己以及家人买一点。 你心里并不想买,但碍于情面,加上周围又有不少顾客,不能直接拒绝,你既不想买,又不想得罪老朋友,还想顺便帮朋友推销一下产品,你该怎么说呢?请拟出你的“婉拒语”,不超过40个字。二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1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史记刺客列传)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为说己者容 容:打扮b.则虽死不恨 恨:仇恨c.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数:责备d.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 尝:曾经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去而事智伯 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b.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入臣则祸至燕c.襄子乃数豫让曰 平明,汉军乃觉之d.且吾所为者极难耳 且公子纵轻胜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去而事智伯 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我故国士报之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a. b. c. d.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c.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译文:_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译文:_(3)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译文:_三填空(9分)12、(1)力拔山兮气盖世,_ 。_ ,虞兮虞兮奈若何!(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_,_!”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其中“为变徵之声”,是指发出变徵的音调。古代的乐律,分宫、 、 、变徵、徵、羽、变宫七调。 (3)_,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倶黑。(4)魏公子列传中的魏公子是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他与齐国 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 ,并称为战国时期“四公子”。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大义生死 安巧林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却凝睇着一种世界观的奠基。这种思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它令我出入古今,给我一生的精神滋养。我深信,这种思考并非我一人独有。某种程度上,历史是为这种思考存在的。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萦绕着我。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尽忠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的不同,正是由于前者是别无选择地献身,后者却是投机的。身为“楚臣”,他不能承受楚国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以行吟,可以留作“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唯一的选择。他把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冯友兰先生说过,中国文化中有一种西方没有的精神,这就是当一个人认为他不能拯救国家时,为了不在内疚中偷生,便选择赴死。这就是为什么在抗日战争中,在寡不敌众的时刻,会有那么多的中国将士“以卵击石”的壮烈行为。屈原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侵入受辱而死的。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的独立的死。“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他悲吟着,高歌着,在汨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如归地赴死。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中国古人发明了一个伟大的词视死如归。“浩气还太虚”,回归自然。中国人承认自己是从自然中来的。精、气、神为天地所化。死,是将这从大地而来的浩然之气归于造化它、养育它的泥土和流水。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 当死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 司马迁身为史官,只因他出于公正之心,为李陵辩护,开罪于皇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一位直谏烈臣。但司马迁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而已。他要完成千古史记。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监视与怀恨。这明明是一种冲破思想牢笼与真相禁锢的叛逆之举!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以正义与善恶观来创作的,充满人性及文化激情的作品。 因而能超越政治变迁,虽物换星移,却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光。史记之功,可谓“再造”了中华民族。祖宗给了我们一个清明节。清明时的中国,生人走到死界边,冥冥之中的灵魂也来与生人相逢。 中国人,不只是活在自己不到百年的小生里,还要活进五千年的历史里,活进无尽的未来中,这使得中国人“精神上的人生”比肉体人生更为漫长和浩淼。13“史记之功,可谓再造了中华民族”,结合上文,谈谈“再造”一词的含义。(4分)答: 14“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原因。(5分)答: 15文章引用冯友兰先生的话的作用是什么? (5分)答: 16文章结尾说“这使得中国人精神上的人生比肉体人生更为漫长和浩淼”,根据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答: 五、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神领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纯粹的诗的心境是凝神注视,纯粹的诗的心所观境是孤立绝缘。心与其所观境如鱼戏水,忻(注:同“欣”)合无间。姑任举一诗为例: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这首诗俨然是戏景,是画境。它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段。本是一刹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它便成为终古,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神领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地去心领神会。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这里“见”字最紧要。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要产生诗的境界,“见”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第一,诗的“见”必为“直觉”。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比如说崔颢的长干行,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我自己曾经被一位不相识的人认为同乡”之类的联想。这些联想一发生,你立刻就从诗的境界迁移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见”所须具的第二个条件是所见意象必恰能表现一种情趣,“见”为“见者”的主动,不纯粹是被动的接收,含有创造性。“见”为直觉时尤其是如此。凝神观照之际,心中只有一个完整的孤立的意象,无比较、无分析、无旁涉,结果常致物我由两忘而同一,我的情趣与物的意态遂往复交流,不知不觉之中人情与物理互相渗透。比如注视一座高山,我们仿佛觉得它从平地耸立起,挺着一个雄伟峭拔的躯体,在那里很镇静地庄严地俯视一切。这种现象是以人情衡物理,美学家称为“移情作用”。诗文的妙处往往都从移情作用得来,例如“残菊犹有傲霜枝”句的“傲”,“云破月来花弄影”句的“来”和“弄”,都是原文的精彩所在,也都是移情作用的实例。(节选自朱光潜诗论,有删改)17阅读第一段,概括作者或是读者在领会诗的境界时的三个关键词。(6分)18“直觉的知”和“名理的知”的有何区别,请简要说明。(6分)19请以必修四语文课本所选的晏殊蝶恋花上阕为例,运用朱光潜诗论中的理论,结合具体的字句分析“移情作用”。(6分)六作文(7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茫茫历史长河中,谁是英雄?是兵临城下之际,以老迈之躯屈人之兵的烛之武,还是强秦践踏中原之时,易水诀别慨然赴死的荆轲?是光明磊落兵败身死的项羽,还是能屈能伸终得天下的刘邦?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英雄又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对于英雄, 你一定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请以“心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江苏省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12月质量检测 答卷纸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题号1 2 3 4答案5.参照下面的示例,为刺客列传中的太子丹、高渐离写一句评价语,要求囊括事实,评价中肯。(4分)示例:荆轲:论剑不称,相搏而逃,终孤身刺秦,易水萧萧侠名传。太子丹: 高渐离: 6.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你心里并不想买,但碍于情面,加上周围又有不少顾客,不能直接拒绝,你既不想买,又不想得罪老朋友,还想顺便帮朋友推销一下产品,你该怎么说呢?请拟出你的“婉拒语”,不超过40个字。 二文言文阅读(22分)题号7 8 9 10答案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译文:_译文:_ (3译文:_三填空(9分)12.(1) (2) (3)_ (4)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13“史记之功,可谓再造了中华民族”,结合上文,谈谈“再造”一词的含义。(4分)答: 14“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原因。(5分)答: 15文章引用冯友兰先生的话的作用是什么? (5分)答: 16文章结尾说“这使得中国人精神上的人生比肉体人生更为漫长和浩淼”,根据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答: 五、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17阅读第一段,概括作者或是读者在领会诗的境界时的三个关键词。(6分)答: 18“直觉的知”和“名理的知”的有何区别,请简要说明。(6分)答: 19请以必修四语文课本所选的晏殊蝶恋花上阕为例,运用朱光潜诗论中的理论,结合具体的字句分析“移情作用”。(6分)答: 参考答案1.a.(b给予/济济一堂j角色/群雄角逐ju c. 愀然/悄无声息 qiod. 纤维/纤尘不染 xin)d (a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表明用人单位诚心招聘。b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c暴虎冯河是指有勇无谋。d作壁上观比喻坐观成败,不肯出力帮助争斗者中的一方,不是指在一旁观看。)3. b 4.a5.太子丹:质秦受辱,有胆少谋,虽刺秦未成,暴虐嬴政亦胆寒。 高渐离:闹市击筑,为人佣保,敢廷朴秦王,肝胆相照真知音6.这种护肤品啊,上次我妹妹给家人都买了一套。真的很好用呀。(5分)7、b 恨,遗憾8、c “襄子乃数豫让曰”中“乃”相当于“于是,就”。“平明,汉军乃觉之”中“乃”相当于“才”。9、d 是豫让的行为,但却不能表现他的忠义。是豫让对朋友所提建议的评论,属于间接表现。是襄子劝豫让的话。10、c “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错。11(1)是借它来让天下那些怀有二心来侍奉君主的人臣羞愧啊 。(“愧”使动用法1分,定语后置1分。省略句1分,句意1分) 就其文字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事物虽然是眼前常见的,可是所表达的意义却很深远。(3分)(3)如今邯郸早晚就要投降秦国,然而魏国的救兵还不到,公子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急难的品质表现在哪儿呢?(3分)参考译文:豫让,是晋国人,以前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两家大臣,没什么名声。他离开那里去奉事智伯,智伯特别地尊重宠幸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了智伯;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豫让潜逃到山中,说:“唉呀!好男儿可以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好女子应该为爱慕自己的人梳妆打扮。现在智伯是我的知己,我一定替他报仇而献出生命,用以报答智伯,那么,我就是死了,魂魄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于是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身上藏着匕首,想要用它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刑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别着利刃,豫让说:“我要替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他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最后还是把他走了。过了不久,豫让又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肤肿烂,像得了癞疮,吞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使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为他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的吗?何苦自己摧残身体,丑化形貌,想要用这样的办法达到向赵襄子报仇的目的,不是更困难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 豫让说完就走了,不久,襄子正赶上外出,豫让潜藏在他必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上,马受惊,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派人去查问,果然是豫让。于是襄子就列举罪过指责他说:“您不是曾经侍奉过犯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土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土那样报答他。”襄子喟然长叹,流着泪说:“唉呀,豫让先生!您为智伯报仇,已算成名了;而我宽恕你,也足够了。您该自己作个打算,我不能再放过您了!”命令士兵团团围住他。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道理。以前您宽恕了我,普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