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集大成:朱熹《诗集传》的训释特色.doc_第1页
关于集大成:朱熹《诗集传》的训释特色.doc_第2页
关于集大成:朱熹《诗集传》的训释特色.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关键词:朱熹 诗集传 集大成 论文摘要:朱熹诗集传对诗经的注释既不同于前代汉学家,也不同于宋代宋学家。与前代相比,诗集传具有鲜明的变革创新精神;体现出明白晓畅、浅近易懂的语言风格以及网罗古今、博采众长、自创新解的训释特色。遍观诗集传,所引之书,经史子集均有;所采之说,汉宋两家皆存,不愧为集大成之作。无论是解诗旨、释字词,还是串讲文义,都能既尊重故训,又能不薄时人,做到博览慎取,择善而从,并多有创见。 朱熹以其理学家的思辨思想、文学家的独特眼光对诗经进行了数十年的潜心研究,使其诗注与前代相比,具有鲜明的变革创新精神,体现出明白晓畅、浅近易懂的语言风格以及网罗古今、博采众长、自创新解的训释特色。遍观诗集传,所引之书,经史子集均有;所采之说,汉宋两家皆存,不愧为集大成之作。无论是解诗旨、释字词,还是串讲文义,都能既尊重故训,又能不薄时人,做到博览慎取,择善而从,并多有创见。认识朱熹诗注的这一训释特色,对我们今天的古书注释工作不无启迪,也利于我们撇开汉宋门户之见,客观公允地评价朱熹的训诂。 一、融会前代各家之说 从汉至唐,诗经学经历了数百年历史。汉代诗分四家。今文三家,鲁诗源于申公;齐诗源于辕固生;韩诗源于燕韩婴。三家诗于汉武帝时皆已立于学官。古文仅毛诗一家,相传为河间献王所献。齐诗,魏时已亡;鲁诗亡于西晋“永嘉之乱”;韩诗今只传外传,内传亦早亡佚。毛诗于毛传之外,又有诗大序、小序。东汉古文学代替今文学,毛诗独尊。东汉末,郑玄混合古今文家法,本毛诗,兼采三家,撰诗笺,后世多宗。至此,唯古文毛传、郑笺独行于世。到唐代,孔颖达奉敕,遵守“疏不破注”的原则,作毛诗正义,申说毛郑,形成了传、序、笺、疏四位一体的汉学诗经体系。 前代诗注家法甚严,汉代诗经尽管有四家之多,但都各自笃信师说,恪守家法。唯郑玄作笺时能引今文诗人毛诗,成为汉学诗经的集大成者。孔疏基本上趋于僵化,禁锢了诗经研究者的思想。正如朱熹所言:“诗自齐鲁韩氏之说不传,而天下之学者,尽宗毛氏,毛氏之学,传者亦众,而王述之类,今皆不存,则推衍毛说者,又独郑氏之笺而已。唐初诸儒为作疏义,因讹踵陋,百千万言,而不能有以出乎二氏之区域。” 朱熹认识到了这种局限,并在实践中将之打破,使“集传训诂多用毛郑”,兼采三家。在宋代诗经学兴起之初,就有人开始利用三家诗考证毛郑之非。如广川诗故“据毛氏,以考证于三家”,王应麟也曾辑诗考。朱熹在诗集传中采用了不少三家诗说法。具体情况有如下几类: (一)朱熹、郑玄皆采三家,与毛传异 据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考,郑笺引三家诗以韩诗为多。朱熹诗集传亦然。朱郑相合者,韩诗为最。如: !-empirenews.page-(庸阝)鹑之奔奔“鹑之奔奔,鹊之疆疆。”毛传:“鹑则奔奔,鹊则疆疆然。”郑笺:“奔奔疆疆,言其居有常匹,飞则相随之貌。”韩诗:“奔奔疆疆,乘匹之貌。”朱注:“奔奔疆疆,居有常匹,飞则相随之貌。” (庸阝)相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毛传:“止,所止息也。”郑笺:“止,容止。孝经曰,容止可观。无止,则虽居尊,无礼节也。”韩诗:“止,节也。无礼节也。”朱注:“止,容止也。” 小雅车攻“东有甫草,驾言行狩。”毛传:“甫,大也。”郑笺:“甫草,甫田之草也。”韩诗作“东有圃草。”郑笺甫田之训实本韩诗“圃草”。朱注:“甫草,甫田也此章指言将往狩于圃田也。” 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毛传:“玄鸟,配也。春分玄鸟降。汤之先祖有娥氏之女简狄,配高辛氏帝。帝率与之祈于郊禖而生契。故本其为天所命,以玄鸟至而生焉。”此为古文说,以简狄于春分燕至时,与帝祈于郊,因而生契。郑笺:“降,下也。天使岛乙下而生商者,谓岛乙遗卵。娥氏之女简狄吞之而生契。”此为今文说,以简狄吞燕卵而生契。朱注:“玄鸟,(鸟乙)也。春分,玄鸟降,高辛氏之妃,有娀氏女简狄祈于郊襟,(鸟乙)遗卵,简狄吞之而生契。”朱熹在此杂糅了今古文二说。但因同意郑氏“简狄吞卵而生契”,实采今文说。 (二)朱熹直接采用三家诗 周南关雎首章注引汉匡衡语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言能致其贞淑,不贰其操,情欲之感,无介乎容仪,宴私之意,不形乎动静,夫然后可以配至尊而为宗庙主,此纲纪之首,王化之端也。”按:汉匡衡学齐诗。(汉书叙传有证,班伯少受诗于师丹,师丹传治诗事匡衡,是班伯习齐师,固传家传,亦当是习齐诗者。) 邶柏舟首章注引刘向列女传:“以此为妇人之诗。”朱熹以此为基础,又考“其辞气卑顺柔弱,且居变风之首,而与下篇(按:指绿衣)相类,岂亦庄姜之诗也欤?”按:刘向学鲁诗。小雅宾之初筵末“毛氏序曰,卫武公刺幽王也。韩氏序日,卫武公饮酒悔过也。今按此诗意与大雅抑戒相类,必武公自悔之作,当从韩义。” 朱熹“间用三家”的原因是“以毛郑不惬于心,间采三家裨补其义”。王应麟高度评价了朱熹吸收三家诗的做法: 诸儒说诗,一以毛郑为宗,未有参考三家 者。独朱文公集传闳意眇指,卓然千载之上:言 关睢则取匡衡;柏舟妇人之诗,则取刘向; 笙诗有声无辞,则取仪礼;“上天甚神”,则取 战国策;“何以恤我”,则取左氏传;抑, 戒自儆;昊天有成命,道成王之德,则取国 语;“陟降庭止”,则取汉书注;宾之初筵 饮酒悔过,则取韩诗序;“不可休思”、“是用 不就”、“彼岨者岐”,皆从韩诗;“禹敷下土方” 又证诸楚辞。一洗末师专已守残之陋。 12下一页 !-empirenews.page-二、广泛吸收宋代研究成果 宋代理学家尊孔读经,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当然受到重视。因此,程子曰:“学者不可以不看诗,看诗便使人长一格。”汉唐几代都把诗经作为儒学的载道工具,宋代要把它纳入新儒家理学的轨道,就需进行重新认识。再者,诗经的文学性被逐步认识,需要恢复其文学真面目。 北宋诗经学的主要任务,是破除毛诗正义长期独尊造成的障碍。宋初学者“守故训而不凿”,庆历以后,学风一变,理学家的怀疑和思辨精神促使诗经学发生变革。欧阳修著毛诗本义,辩诘毛郑,断以己意,力反东汉以来治诗旧习;苏辙继起,作诗集传始攻毛序,仅存录首句;王安石撰诗经新义“先儒传注,一切废而不用”;南宋初年,郑樵著诗辨妄,攻击毛诗序;王质诗总闻设十闻之例,“别出心裁”,“务造幽深”。 北宋和南宋初年诗经学的发展,为集传体性质著作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吕祖谦所作吕氏家塾读诗记,朱熹所著诗集传,成为集注性质著作的代表。诗集传由于能吸收汉学诗经的研究成果,而不完全否定,又能融会宋学诗经的合理成分,重视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切实研究,而成为宋代诗经学的集大成之作。 (一)对宋代宋学诗经的征引 宋学诗经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二程”、张载等。朱熹在诗义的说解上,多采用他们的说法。如小雅鹤鸣二章注:“程子曰,玉之温润,天下之至美也;石之麤厉,天下之至恶也。然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犹君子之与小人处也,横逆侵加,然后修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预防,而义理生焉,道德成焉。” 召南末亦引程子语:“天下之治,正家为先。天下之家正,则天下治矣。二南,正家之道也。陈后妃夫人大夫妻之德,推之士庶人之家一也。故使邦国至于乡党皆用之。自朝廷至于委巷,莫不讴吟讽诵,所以风化天下。” 豳七月末章注:“张子曰,此章见民忠爱其君之甚,既劝趋其藏冰之役,又相戒速毕场功,杀羊以献于公,举酒而祝其寿也。” 大雅生民首章注引张子语曰:“天地之始,固未尝先有人也。则人固有化而生者矣。盖天地之气生之也。” 书中除引“二程”、张载之说外,还引苏氏、郑氏、胡氏、杨氏等十余家之说。朱熹常借他们之口解释诗义,宣扬理学思想。 (二)对宋代汉学诗经的继承 宋代汉学诗经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吕祖谦、范处义等人。与宋代宋学诗经相比,他们的势力相当薄弱,其共同特点是继承毛郑故训,笃信毛诗序。朱熹对宋代汉学诗经的继承偏重字词训诂,同时也有诗义的说解。 吕氏东塾读诗记是宋代汉学诗经的代表作。它“宗毛氏以立训,考注疏以纂言,翦缀诸家”。因吕、朱“交最契,其初论诗亦最合”,故吕氏常引朱熹少时诗说。朱熹也认识到吕书“取毛郑为众,折衷众说,于名物训诂最为详细”的优点,因此在诗集传中屡引其说,使二书互为辅翼。 !-empirenews.page-范处义有诗补传,笃尊毛序,杂采群书,“文义有阙,补以史传;训诂有阙,补以说文篇韵”。朱熹在诗集传中引范氏语者也很多,如卫河广、王中谷有蕹等。 朱熹能够打破汉宋界限,吸收汉宋各派的研究成果,这是十分难得的。例如,朱熹新诗集的小雅雨无正末注、小雅出车末章注,引用的是欧阳修的;小雅小曼末注,引用的是苏辙的;小雅信南山首章注,引用的是刘彝的;小雅车攻七章注,引用的是张载的;小雅湛露四章注,引用的是曾巩的。除此之外,朱熹还吸收了范处义(小雅杖杜末注)、刘安世(王黍离末注)、杨时(邶北门末注)、胡寅(郑清人末注)、陈鹏飞(小雅节南山末章注)、李樗(大雅旱麓三章注)、吕祖谦(小雅出车二章注)、陆佃(郑大叔于田末注)、王安石(豳七月末注)、董迪(大雅抑末注)等人的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诗集传广泛吸收前代和当代的研究成果,所引书籍、他人之说比比皆是,或作为申说的依据,或直接采用,真可谓是网罗古今、融会诸说的集大成之作。朱熹能从高于前代和同代人的角度广泛吸收,是基于他理学家的思辨思想、广博的学术修养以及对诗经前后数十年的潜心研究。 朱熹注诗决不是对诸家解说的简单罗列,也不是对诸家之说的混合杂糅。他对诸家诗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