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检测(七)生物与环境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全国通用)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检测(七)生物与环境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全国通用)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检测(七)生物与环境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国通用)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检测(七)生物与环境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国通用)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检测(七)生物与环境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检测(七)生物与环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有专家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以后几年将出现明显增长。下列有关(人口)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决定c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其人口密度d年龄结构稳定的人群保持零增长解析:选c有的种群没有雌雄性别之分,所以性别比例并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a错误;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决定,b错误;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其人口密度,c正确;年龄结构稳定并不等同于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所以年龄结构稳定的人群不一定保持零增长,d错误。2百山祖冷杉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某科研小组为保护该植物,在植物园中呈带状种植该植物,多年后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并根据年龄结构得知该种群较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b调查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种群密度应采取五点取样法c对于百山祖冷杉的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d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为同一种群解析:选a根据题意“多年后调查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种群密度,得知该种群年龄结构较稳定”,说明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a正确;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应采取样方法,b错误;建立植物园属于对百山祖冷杉的易地保护,c错误;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分别在不同的生长区域,应是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d错误。3下列关于生态学的叙述正确的是()a跳蝻种群密度的调查只能采用标志重捕法b夏季某月110只老鼠中有10只是新生的,这个月老鼠的出生率是10%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但生态系统也存在正反馈调节d近三年,我国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解析:选c 跳蝻种群密度的调查只能采用样方法,a错误;夏季某月110只老鼠中有10只是新生的,这个月老鼠的出生率是101109%,b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但生态系统也存在正反馈调节,c正确;近三年,我国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d错误。4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图乙为相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所示模型能解释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均能维持相对稳定b甲图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c甲图中种群数量变化与乙图中a、b、c、d依次对应d乙图中p为猎物的种群数量,h为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解析:选d当猎物和捕食者两者之一的种群数量变化时,其结果均是抑制最初引起变化发生的条件,这体现了两者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两者种群数量相互制约,使得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均能维持相对稳定,故a、b、c三项均正确。由图乙可知,h曲线先开始增加并且先开始减少,p曲线的消长呈现“跟随”现象,可据此推知乙图中p为捕食者的种群数量,h为猎物的种群数量,d错误。5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解析:选b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可知,当标记物脱落时,统计的种群密度偏大;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数量,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遵循“计左不计右,计上不计下”的原则进行计数,所以若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会导致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若选取较密的地区进行取样,统计得到的数目会偏大;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调查,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所得结果会偏大。6某地草场中有如下食物链:牧草野兔鹰。下图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的个体数量的相对值。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的个体数量、总能量都是最多的b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也会增加c丙表示鹰,该种群营养级较高,所含能量较少d甲在不同地段、不同层次上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是食物的原因解析:选d依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和题意可推知:物种甲表示牧草,其个体数量、总能量都是最多的,丙表示鹰,该种群营养级较高,所含能量较少,a、c正确;乙表示野兔,乙的数量突增,物种丙(鹰)因食物来源增多,短时间内其数量也会增加,b正确;甲在不同地段、不同层次上的个体数量不同,其原因是:地形的变化、光照强度的不同、土壤湿度和盐碱地的差异、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d错误。7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肆虐不断,生态学家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下列人类活动中对生态环境有益的是()a大量燃烧各种化石燃料,加快工农业发展b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增加物种多样性c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粮食作物产量解析:选c大量燃烧各种化石燃料,会破坏生态环境,a错误;大量引入外来物种,会破坏生态平衡,降低物种多样性,b错误;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c正确;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8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生态系统的稳定与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其稳态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解析:选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b错误;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9某山坡25年前因发生火灾而焚毁所有树木等植被,一科研小组对该区域灾后演替出的几种主要树种不同树龄的株数进行调查,结果如表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树龄(年)树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赤杨0258122025191494栎树211512107420000松树00057111310532杜鹃22313341321a.山坡上的所有树、分解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b若以大树(树龄5年)的数量作为森林中树种优势度的指标,则优势度最高的是赤杨c该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没有分层现象d该山坡发生火灾后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若条件适宜将最终演替为森林解析:选c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树只是生产者中的一部分;据表中数据可知,若以大树(树龄5年)的数量作为森林中树种优势度的指标,则赤杨的个体数最多,因此其优势度最高;任何群落在垂直结构上都存在分层现象;被火灾焚毁的山坡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条件适宜时演替将朝着森林阶段发展。10.如图中两条曲线表示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可表示森林火灾后的演替过程b曲线可表示发生在火山岩上的演替过程cm、n点物种组成不会发生改变d类型的演替速度明显快于类型解析:选c曲线群落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也是次生演替,因此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a正确;曲线演替开始时,物种数为0,因此该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可表示发生在火山岩上的演替过程,b正确;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物种不断发生改变,图中m、n点处的物种数目相同,但物种组成不同,c错误;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快,d正确。11三刺鱼通常以浮游动物水蚤为食。研究人员在有水蚤的人工水域,利用翠鸟模型和饥饿的三刺鱼进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与本实验相关的分析错误的是()a本实验研究三刺鱼在有无翠鸟威胁时的取食行为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水蚤密度和翠鸟的有无c翠鸟在水蚤密度小的水域攻击三刺鱼的次数更多d翠鸟的存在改变了三刺鱼的捕食策略解析:选c三刺鱼通常以浮游动物水蚤为食。据图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水蚤密度和翠鸟的有无,因变量是三刺鱼对水蚤的进攻次数,由此可推断本实验研究三刺鱼在有无翠鸟威胁时的取食行为,故a、b正确。翠鸟是三刺鱼的天敌,利用翠鸟模型和饥饿的三刺鱼进行实验,由实验结果可知,当没有翠鸟时,饥饿的三刺鱼喜欢取食高密度的水蚤来解除饥饿的威胁,即此时饥饿的三刺鱼对高密度区的水蚤的攻击次数更多;当有翠鸟时,饥饿的三刺鱼会转移到水蚤低密度区去捕食,即此时三刺鱼对低密度区的水蚤的攻击次数更多;由此可推知,翠鸟的存在改变了三刺鱼的捕食策略,c错误,d正确。12欧亚苔原生态系统的旅鼠以苔草为主要食物。苔草被旅鼠大量啃食时,可产生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减少了旅鼠小肠上皮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即苔草的“化学防御”。如图为某一时期旅鼠种群密度与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研究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苔草的种群增长受其密度制约b可推测此前一段时间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过高c可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降低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稳态解析:选c制约密度的一些因素,如资源空间、食物等都会制约种群的增长,a正确。苔草的“化学防御”是指苔草被旅鼠大量啃食时,可产生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减少了旅鼠小肠上皮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的现象。由图可知,样地一中苔草化学防御水平很高,可推测此前一段时间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过高,b正确。样地三中旅鼠种群密度很高,苔草化学防御不高,但是随着旅鼠的大量啃食,可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升高,c错误。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可抑制旅鼠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稳态,d正确。1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b若该图表示能量流动,则可代表热能c图中a、b、c参与构成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食物网)db是该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属于微生物的范畴解析:选b图中a、b、c、d分别表示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和无机环境。生产者(c)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a错误。生态系统中细胞生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且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会向外界释放热量,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不包含分解者,c错误。分解者(b)是该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但并不是所有的分解者均属于微生物,如蚯蚓,d错误。14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今主题,人们进行植树造林,并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某片林地大力种植某种速生树并清除其他树种,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人工林群落中垂直结构的主要原因是阳光c春天湿地公园群落中的青蛙呈“j”型曲线增长d湿地公园的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解析:选b在某片林地大力种植某种速生树并清除其他树种,物种丰富度降低,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a错误;人工林群落中垂直结构的主要原因是阳光,b正确;春天湿地公园群落的环境资源有限,故青蛙呈“s”型曲线增长,c错误;湿地公园的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15下列有关生态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是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而合理组建的b使不同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利用了太阳能、水分和矿质营养c是按照农业和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d必定形成一个农、林、牧、副、渔等各种循环的生态农场解析:选b生态农业是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以及社会、经济等因素而合理组建的,a错误;生态农业使不同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利用了太阳能、水分和矿质营养,b正确;生态农业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c错误;生态农业类型众多,不一定会形成一个农、林、牧、副、渔等各种循环的生态农场,d错误。1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及其生态学原理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提供给其他生物b分解者可以通过分解消费者的粪便,从而获得该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c为提高作物的产量,可多给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d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解析:选d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可被分解者获取,a错误;消费者的粪便中含有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生物,不属于消费者的同化量,b错误;为提高作物的产量,可多给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不能循环,c错误;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d正确。17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捕食者的存在会降低丰富度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种间关系d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解析:选c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a错误;捕食者的存在会影响被捕食者的生存,但不会降低物种丰富度,b错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由题干信息无法判断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进入浮游动物的比例,d错误。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b生物多样性降低是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重要原因c若某种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则可推测甲虫属于初级消费者d若加强管理某块草地以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则该草地的抵抗力稳定性可能降低解析:选c相对于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目较多,群落结构更加复杂,a正确;生物多样性降低引起生态系统功能退化,b正确;若某种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可推测甲虫属于分解者,c错误;若加强管理某块草地以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则该草地的抵抗力稳定性可能降低,恢复力稳定性增强,d正确。19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b、c分别代表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b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代表化能合成作用c图中b、c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d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过程摄取碳的速率与过程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同解析:选a由图示信息可知,a代表分解者,b代表生产者,c代表消费者,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代表呼吸作用,a正确,b错误;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c错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过程摄取碳的速率与过程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同,不包括过程,d错误。20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在该河流的ab段上,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被大量消耗b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相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dbc段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nh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解析:选b在该河流的ab段,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污水中的大量有机物,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被大量消耗,a项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两方面的内容,b项错误;相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该河流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c项正确;bc段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nh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d项正确。21科学家对生活在某生态系统的一个蜘蛛种群的能量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能量流经这种肉食动物的有关数据如图所示(能量以种群的质量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被蜘蛛吃下未被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的一部分在食物链中,蜘蛛至少位于第三营养级图中x代表用于蜘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根据图中的数据不能算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abc d解析:选a被蜘蛛吃下而未被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正确;在食物链中,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植食动物是第二营养级,蜘蛛至少是第三营养级,正确;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代谢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蜘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指生物所同化的能量占上一营养级生物所同化能量的比值,由于猎物同化的能量不能获得,所以不能计算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正确。22下表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甲(生产者co2消耗量)乙(分解者co2释放量)丙(生产者co2释放量)丁(消费者co2释放量)co2相对值100213011.5a甲可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乙释放co2的方式不同于丙、丁c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正在上升d表格体现了无机环境和群落之间的碳循环解析:选b甲表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co2量,即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可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乙、丙、丁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表中co2消耗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该生态系统一年中有机物总量增加,生物种类或数量增多,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正在上升;无机环境中的co2通过甲进入群落,乙、丙、丁通过呼吸作用将co2释放到无机环境,因此该表格可以表示无机环境和群落之间的碳循环。2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如果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会使实验所得数值比实际值偏小b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植食性或肉食性的鸟类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解析:选c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个体总数/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捕获的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a项错误;输入森林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远远大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b项错误;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食物来源较多,则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c项正确;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保护自己免受天敌的捕食,d项错误。24某池塘由于大量排入污水(ph近中性),引起藻类爆发,水草、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也相继死亡,水体发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阳光b藻类刚爆发时,清晨采集水样检测,其ph可能低于7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藻类刚爆发时大量注入清水、清除污泥有利于生态修复解析:选c藻类爆发,遮盖于水草上,导致水草缺少阳光死亡,a正确;清晨时藻类植物光合速率低,水样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ph可能低于7,b正确;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c错误;藻类刚爆发时大量注入清水、清除污泥,有利于生态修复,d正确。2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直接价值b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c“收割理论”告诉我们,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在生态系统中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解析:选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a项错误;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大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b项错误;“收割理论”指出,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c项正确;在生态系统中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不一定适应能力越强,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适应能力强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26(12分)菌根是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真菌提供糖类等有机物。某草原试验区接种菌根真菌后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1)菌根真菌的代谢类型是_。若用菌根真菌配制成悬浮液进行培养,毎天定时对菌细胞进行计数,计数时若对其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_法。(2)草原上的两种动物田鼠和鼬,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田鼠,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有同学欲调查草原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取一些土壤带回实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导致统计结果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4)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_。接种菌根真菌后,该试验区生态系统_稳定性提高,判断依据是_。解析:(1)由题意可知,菌根真菌生活在缺氧的环境,且从环境中摄取现成的有机物为生,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毎天定时对菌根真菌悬浮液中的菌细胞进行计数,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2) 草原上的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田鼠,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实验中,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利用了土壤小动物避光、避热的特点,如果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则会导致统计结果偏小。(4)根据图示可知,当接种真菌后,优质牧草a的种群数量增多,说明优质牧草a对菌根的依赖程度较高;由于接种真菌后,该试验区的物种丰富度提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因此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答案:(除标明外每空2分)(1)异养需氧型抽样检测(1分)(2)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3)偏小(4)牧草a(1分)抵抗力物种丰富度提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27(14分)图甲两条曲线分别表示r对策和k对策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k对策物种的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当物种数量高于x时,种群可以回升到s,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就会走向绝灭,这正是很多濒危动物所面临的状况。r对策物种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绝灭点,这正是人们消除有害生物的危害所面临的状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种群基数较少时,种群增长为负值的是_对策;当种群基数较少时,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的是_对策。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是_对策。(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3)若在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乙中曲线的增长趋势,此时需控制该曲线数学公式模型中_的参数来有效控制鼠害。(4)图乙曲线e点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缓解草原的鼠患,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而部分死亡,则图中的角度将会_。在调查草原鼠的种群时得到的结果是n只/km2,鼠的记忆力较强,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_(填“偏大”“相等”或“偏小”),蛇与鼠通过吃与被吃调节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大熊猫属于k对策生物,为了保护大熊猫,最有效的措施是_,它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很重要,说明大熊猫有_价值。解析:(1)分析曲线可知,当种群基数较少时,种群增长为负值的是k对策;当种群基数较少时,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的是r对策。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是r对策。(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环境容纳量(k值)。(3)若在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乙中曲线的增长趋势,此时需控制该曲线数学公式模型中的参数来有效控制鼠害。(4)图乙曲线e点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来缓解草原的鼠患,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而部分死亡,则图中的角度将会增大。在调查草原鼠的种群时得到的结果是n只/km2,鼠的记忆力较强,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偏大,蛇与鼠通过吃与被吃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大熊猫属于濒危动物,即k对策生物,为了保护大熊猫,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它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很重要,说明大熊猫有间接价值。答案:(除标明外每空1分)(1)krr(2)s环境容纳量(k值)(2分)(3) (4)增大(2分)偏大(2分)种间关系(5)就地保护间接28(12分)太湖是我国大型浅水湖泊,研究人员对太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相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jkm2a1)(1)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太湖中有些浮游动物既可以作为_又可以作为_。(2)太湖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还有一种通过生物间捕食关系形成的_食物链。植物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_%(保留小数点后1位),这说明_食物链在太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3)统计芦苇等挺水植物的总能量时,可在采样点_选取样方后,将其中的植物连根拔出后进行称重,再计算得出总能量。(4)当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与呼吸散失的比值逐渐接近于_时,表明生态系统逐渐演变到成熟阶段,而太湖远未达到此阶段。(5)小型鱼虾类的能量只传递给食鱼性鱼类,分析小型鱼虾类中的能量除_、呼吸散失、流向有机碎屑外,其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如果人类捕捞活动的强度过大,容易导致太湖中的鱼类以低龄群体为主,物种多样性降低,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下降。因此,只有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解析:(1)由图分析可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又可以生物体的有机碎屑为食,属于分解者。(2)太湖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还有一种通过生物间捕食关系形成的捕食食物链,捕食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以不被捕食的动物为最高营养级。由图可知,植物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为2 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