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原子核.doc_第1页
21.原子核.doc_第2页
21.原子核.doc_第3页
21.原子核.doc_第4页
21.原子核.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物理重难点及高考题解原子核一.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粒子穿过金箔后,绝大多数沿原方向前进,少数发生较大角度偏转,极少数偏转角大于90,有的甚至被弹回。核式结构模型: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原子半径大约为10-10 m,核半径大约为10-1510-14 m。1.装置及过程:图为粒子散射实验的示意图,用放射源产生的射线轰击金箔(金箔的延展性最好)。利用荧光屏和显微镜围绕金箔沿着图中虚线转动在近360的范围内观察,用来统计向不同方向散射的粒子的数目。全部设备装在真空中,防止粒子与尘埃的撞击。2.实验现象:如图大部分粒子在穿过金箔时距离原子核很远受到的斥力很小,它们的运动几乎不受影响;只有少数的粒子从原子核附近飞过,明显地受到原子核的库仑斥力而发生大角度偏转。 按照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内部是十分“空旷”的。【例题】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2001年,上海)A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原子核B.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分析】【题解】【答案】A、C、D二.天然放射现象射线射线射线半衰期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有三种:射线是高速粒子流。粒子的电荷数是2,质量数是4,实际上就是氦原子核。粒子是高速电子流。射线不带电,它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1.天然放射现象(1)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首先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人类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序幕。(2)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天然存在的元素都有放射性,原子序数小于83的天然存在的元素有些也具有放射性。2.三种射线的本质和特性,核的衰变(1) 射线:速度约为光速的氦核流,贯穿本领最弱,电离作用最强。(2)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速度可达光速99%,贯穿本领较弱,电离作用较强。 (3) 射线:光子,贯穿本领很强,电离作用最弱。(4)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物质所处的物理状态及化学状态无关。它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的原子核才适用,仅与原子核的内部因素有关。它描述放射性元素衰变快慢。(5)半衰期计算公式:N=N0()nm=m0()n 其中n=式中:N、m为衰变后剩余的原子数量和质量,N0、m0为衰变前原子数量和质量,n为半衰期个数,t是所用时间。【例题】图中P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a为射线,b为射线B. a为射线,b为射线C. b为射线,c为射线D. b为射线,c为射线【分析】【题解】【答案】B、C【例题】判断古生物年代常用14C定年法。若千万年以前,始祖鸟通过摄食。吸收了植物中含有放射线14C的营养物质,死亡后不再吸收。随着年代的推移始祖鸟中14C含量逐渐减小,古生物学家在对始祖鸟化石的测定中,发现14C为现代鸟的,已知地表中14C的含量基本不变。14C的半衰期为T年。(1)试判断始祖鸟距今年代:A.B.TNC. TND.2TN(2)始祖鸟在进化上处于:A.古代的爬行类和鸟类的过渡类型B.古代的鸟类和爬行类的过渡类型C.古代的两栖类和爬行类的过渡类型D.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分析】【题解】【答案】C A三.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原子核人工转变:用高能粒子轰击靶核,产生另一种新核的反应过程,即,其中为靶核的符号,x为入射粒子,是新核,Y是放射出粒子的符号。发现质子的方程:(卢瑟福)发现中子的方程:(查德威克)发现正电子的方程: (伊丽芙居里夫妇)原子核的组成统称为核子。核反应方程遵循两个守恒关系,即核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其主要应用是: 利用它的射线作探测或辐射等。 作为示踪原子。1.对于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既然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那为什么还会从原子核里发射出粒子、粒子?实际上,发射出来的粒子和粒子仍是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结合或转化而成的。 粒子是原子核内的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在一起发射出来的,粒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发射出来的。 所以不能因为从原子核中发射出粒子和粒子就认为原子核也是由它们组成的。2.关于核反应方程的书写常见的核反应分为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等几种类型。 无论写哪种类型的核反应方程都应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遵守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的规律。有些核反应方程还要考虑到能量守恒规律(例如裂变和聚变方程常含能量项)。(2)核反应方程中的箭头()表示核反应进行的方向。不能把箭头写成等号。(3)在写核反应方程时,应先将已知原子核和已知粒子的符号填入核反应方程一般形式的适当位置上,然后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规律计算出未知核(或未知粒子)的电荷数和质量数,最后根据未知数(或未知粒子)的电荷数确定它们是哪种元素(或哪种粒子),并在核反应方程一般形式中的适当位置填写上它们的符号。 【难点突破】1.衰变:衰变的实质是其元素的原子核同时放出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粒子(即氦核),每发生一次衰变,新元素与原元素比较,荷电荷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即:2.衰变:衰变的实质是其元素的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质子时放射出一个电子。 每发生一次衰变,新元素与原元素比较,核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即:3.衰变:衰变是伴随着衰变和衰变同时发生的,衰变不改变原子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 4.确定衰变次数的方法:设放射性元素经过n次衰变和m次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则表示该核反应的方程为:根据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列方程: A=A+4n z=z+2n+(-m)得: 【例题】试写出经过一系列衰变和衰变后变成的核反应方程。【分析】【题解】【答案】【例题】原子序数大于92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地放出射线,这些射线共有三种:射线、射线和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01年,广东)A.原子核每放出一个粒子,原子序数减少4B.原子核每放出一个粒子,原子序数增加4C.原子核每放出一个粒子,原子序数减少1D.每放出一个粒子,原子序数增加1【分析】【题解】【答案】D【例题】在下列方程中,x1、x2、x3和x4各代表某种粒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2001年,全国)A. x1是中子B. x2是质子C. x3是粒子D. x4是氘核【分析】【题解】【答案】A、C四.核能爱因斯坦质能方程1.核能: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或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要放出(吸收)巨大的能量,称为核能。 2.质量亏损:组成原子核的各个核子的总质量与原子核的质量之差叫核的质量亏损。 3.质能方程(1)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E=mc2注意:一定质量m总是跟一定能量mc2相对应,m增大,E也增大,m减小,E也减小。 (2)核能的计算:先求出质量亏损,再由质能方程E=mc2计算出对应放出(或吸收)的能量。 4.核力:核子之间的作用力。 (1)核力与核子是否带电无关,质子与质子之间,质子与中子之间,中子与中子之间都可以有核力作用。 (2)核力是短程力,只在210-15m的极短距离内有核力作用,超过这个距离,核力就迅速减小到零,由于质子和中子的半径约为0.810-15m,所以每个核子只能跟它的相邻的核子间才有力的作用。 (3)核力是很强的力。5.原子核的结合能,克服核力做功,使原子核分解为单个核子时吸收的能量,或若干单个核子在核力的作用下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简称核能。 【难点突破】核能的计算方法:1.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亏损,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的质量亏损(m)的千克数乘以真空中光速的平方(c=3108m/s),即:E=mc2 2.根据1原子质量单位(u)相当于931.5(MeV)能量,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质量亏损的原子质量单位乘以931.5MeV,即:E=m931.5MeV 注意:式m的单位是千克(kg),E的单位是焦耳(J);式中m的单位是指原子质量单位(u)(1u=1.66056610-27 kg),E的单位是兆电子伏(MeV)。 3.由核能的转化量来计算核能。 在无光子辐射的情况下,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转化为生成新核和新粒子的动能,因而在此情况下可应用力学原理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来计算核能。【例题】已知氮核质量mN=14.00753u,氧核质量mO=17.00454u,氦核的质量mHe=4.00387u,质子质量mH=1.00815u,试判断核反应:是吸能反应,还是放能反应,能量变化是多少? 【分析】【题解】【答案】【例题】一个静止的U(原子量为232.0372u)放出一个粒子(原子量为4.00260u)后,衰变成Th(原子量为228.0287u),假设放出的结合能完全变成Th核和粒子的动能,试计算粒子的动能?【分析】【题解】【答案】【例题】两个氘核聚变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氦核(氦的同位素)。已知氘核的质量mD=2.0136u,氦核的质量mHe=3.0150u,中子的质量mn=1.0087u。(1)写出聚变方程并算出释放的核能。 (已知1uc2=931。5MeV)(2)若反应前两氘核的动能均为Ek0=0。35MeV,它们正面对撞发生核聚变,且反应后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变为动能,则反应产生的氦核和中子的动能各为多大?【分析】【题解】【答案】五.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轻核的聚变裂变: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 链式反应:铀核裂变时放出几个中子,再引起其他铀核裂变而使裂变反应不断进行。聚变: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过程称为聚变,伴随释放大量的核能。1.核反应中有什么样的核反应可以释放出能量?(1)核子的平均质量(原子核的质量除以核子的个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铁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质量最小,原子序数比铁大的核,原子序数越大,核子的平均质量越大;原子序数比铁小的核,原子序数越小,核子的平均质量也越大。 (2)如图:如果原子序数较大的重核A分裂成原子序数小一些的核B和C,或者原子序数很小的轻核D、E结合成一个原子序数大一些的F核,都会有质量亏损,都会放出巨大的核能。2.链式反应的临界体积重核俘获一个中子后分裂为两个(或多个)中等质量核的反应过程,重核裂变的同时放出几个中子,并释放出大量的核能,为了使铀235裂变时发生链式反应,铀块的体积应大于它的临界体积。 因为铀块的体积对于产生链式反应是一个重要因素,原子核非常小,如果铀块的体积不够大,中子从铀块中通过时,可能还没有碰到铀核就跑到铀块外面去了,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铀块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3.轻核发生聚变,必须使两个核间的距离十分接近,达到10-15m的近距离由于原子核都是带正电的,要使它们接近到这种程度,必须克服巨大的库仑斥力。 这就要使原子核具有很大的动能,这就要把它们加热到很高的温度。 当物质达到几百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时,剧烈的热运动使得一部分原子核已经具有足够的动能,可以克服相互间的库仑斥力,在碰撞时发生聚变,因此,聚变反应又叫热核反应。 热核反应一旦发生,就不再需要外界给它能量,靠自身产生的热就可以使反应进行下去。太阳内部和许多恒星内部,温度高达107K以上,热核反应在那里激烈地进行着。 氢弹是利用热核反应制造的一种大规律杀伤武器。【例题】裂变反应是目前核能利用中常用的反应。 以原子核为燃料的反应堆中,当俘获一个慢中子后发生裂变反应可以有多种方式,其中一种可表示为: 235.0439 1.0087 138.9178 93.9154反应方程下方的数字是中子及有关原子的静止质量(以原子质量单位u为单位),已知1u的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02 MeV,此裂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_MeV。 (2000年,全国)【分析】【题解】【答案】【例题】氘核和氚核聚合成氦核的核反应方程如下: 设氘核质量为m1,氚核质量为m2,氦核质量为m3,中子的质量为m4,则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为:A.(m1+m2-m3)c2 B.(m1+m2-m4)c2C.(m1+m2-m3-m4)c2 D.(m3+m4-m1-m2)c2【分析】【题解】【答案】C【例题】一个铍核和一个粒子结合成一个碳核,共放出5.6MeV的能量,若铍核和粒子的质量之和为260g恰能完全反应,求共释放出多少能量?其质量亏损为多大?【分析】【题解】答案】六.核反应堆核电站可控核反应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施是核反应堆。可控核反应即热核反应,在极高温度下轻核产生的聚变反应。 1.核反应堆的组成(1)核燃料:铀棒(2)减速剂:石墨、重水或普通水(有时叫轻水)(3)控制棒:镉(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4)防护层:厚厚的水泥外层2.热核反应和裂变反应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1)热核反应释放的能量,就相同质量的核燃料来讲,比裂变反应大的多。(2)裂变时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处理起来比较困难,热核反应在这方面的问题要简单的多。 (3)热核反应所用燃料氘,地球上的储量非常丰富。【例题】每昼夜消耗220g铀235的原子能发电站,如果效率是25%,试求它的电功率? (每个铀核裂变时产出的能量是220MeV) 【分析】【题解】【答案】七.放射污染和防护过量的放射性对人和生物是有害的。因此建造核电站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是: 防止放射线和放射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