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教研室命制高三文综交流卷(八)(含解析)(1).doc_第1页
江西省南昌市教研室命制高三文综交流卷(八)(含解析)(1).doc_第2页
江西省南昌市教研室命制高三文综交流卷(八)(含解析)(1).doc_第3页
江西省南昌市教研室命制高三文综交流卷(八)(含解析)(1).doc_第4页
江西省南昌市教研室命制高三文综交流卷(八)(含解析)(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南昌市教研室命制2014届高三文综交流卷(八)(含解析)第卷(有35道选择题 共140分)24.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加强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 c“君权神授”的思想d“天人感应”的思想【答案】a【解析】考点:郡县制的影响。由题目中的信息“按列国来分配后来按各州来分配”可知这体现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原则。故本题应选a项;“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思想均提出于西汉时期,晚于“列国”推行的时间。故排除c、d两项;题目中未涉及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故排除b项。25.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这主要表明a重农思想影响工商业发展 b人们注重对私有财产的支配c租佃经营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d宗族制度在古代有重要意义【答案】d【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分析题意,其主旨强调这一邹姓富户把三千亩土地捐给族人,只有一千亩交给了儿子,说明他的宗族观念非常强烈,宗族制度深刻影响着古代人的生活,所以答案为d。26.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答案】b【解析】考点:行省制度。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并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元朝设立行省制度的用意“众建其官”,旨在分割官员权力;“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旨在牵制地方重臣,防止其割据一方。故选b。a和c材料没体现;d中削弱地方割据有所体现,但减少财政开支没体现。27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康德a.否定革命的作用 b. 批评广大群众的愚昧c.强调思想启蒙的重要性d. 认为思想启蒙和政治革命同等重要【答案】c【解析】考点:康德的思想。从材料“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可以看出康德认为革命不能起到思想方面的变革,并且会产生新的偏见,因此他主张进行思想领域里的解放运动,故选c。28.底特律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12年美国最悲惨城市。曾经有200万人口的底特律,现在只剩下70万人口。你认为底特律的衰败对它所在的密歇根州在政治方面可能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是a总统候选人的产生 b参议员席位分配c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选的产生 d众议员席位分配【答案】d【解析】考点:考点:众议院名额是按人口来分配的,这种分法是照顾到了人口密集的州。底特律的人口衰败最直接的影响是众议员席位分配,故 d 正确。参议院是每个州两名,不分选区,直接由整个州公民投票选举并对整个州负责。这样照顾到了人口稀少的州,故 b不正确。总统候选人的产生是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各州举行直接预选或党团会议,选出参加该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然后由这些代表确定该党的总统候选人,故 a 不正确。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选的产生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故 c 项说法不正确29.随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欧洲联盟的东扩,西方文明的影响还在扩大,但这两个东扩还不太一样。前者是战略性的,后者更加偏重于制度性,欧洲人的脑子里还有罗马帝国的影子。这主要反映了 a. 欧洲两种社会制度的激烈对抗 b. 美国对西欧控制的强化 c. 西欧实现欧洲统一的历史情结 d. 西方文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答案】d【解析】考点:北约;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领导下的军事政治集团,欧洲联盟是欧洲经济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性合作组织,两者的扩大共同反映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开放性与扩张性。欧洲联盟不符合b项的表述,北约不符合c的表述。两极格局解体后不存在两种社会制度,故a错。故本题选d。30.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 “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材料中列宁强调“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与这一精神相符的只有四月提纲,列宁在这个提纲中提出无产阶级当前的任务是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31.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行自由竞争与自由贸易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答案】b【解析】考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是指出现了垄断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的自由竞争,所以答案选b,a项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期,cd项出现在20世纪中期后。32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以掩饰资产阶级本质的牧师面貌出现的”。下面直接说明这一特征的是a调节工业生产b整顿财政金融 c规定工资工时d实行美元贬值【答案】c【解析】考点:罗斯福新政。a是为了减少工业生产的盲目性,进行计划指导;b是为了恢复银行信用;d是为了刺激美国商品出口;c是直接有利于改善工人阶级的境遇,符合题干中“牧师面貌”,而实际上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因此选c.33. “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c甲午战争d维新变法【答案】a【解析】考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是取自金田起义时的国号,而非作者的倾向性判断,因此b项错误;c项甲午战争是以这场战争的时间作为名称的;d项是以运动的内容命名的,都不含作者的褒贬成分。选项a中的“鸦片战争”,把它作为一场战争的名称,就会很容易让人反对这样一场和鸦片这种毒品有关联的战争,实际上隐含着作者的态度,符合材料“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故应该选a。34胡适指出:“评判的态度含有几种特别的要求: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对于古代遗传下来的圣贤教训,要问这句话在今天还是不错的吗?对于社会上糊涂公认的行为与信仰,都要问大家公认的,就不会错了吗?人家这样做,我也应该这样做吗?”材料中胡适强调的是a.对古代制度要加以区别的否定 b.对事物的评判要依据现状c.基本不相信存在过去的事物 d.对旧事物持怀疑、质疑的态度【答案】d【解析】考点:新文化运动。材料的基本思想是依靠人的理性和判断,通过质疑对过去的制度、圣贤教训和社会上公认的一些行为进行一个基本的是非判断。文中指出对古代的一些制度是否有存在的价值应该持怀疑的态度,不是彻底否定,排除a项,材料说的只是对事物的态度而不是评判的依据,排除b项;c项的叙述也失之偏颇,不符合材料的基本思想,因此选d.35.“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a电报b电子邮件c邮寄信件d电话【答案】a【解析】考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考查通讯工具的进步。关键信息是:“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即可判断。d具有语音通讯功能,b明显与材料时间不符,c与“既非君手书”不符,因此都可排除。第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族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更强大的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据材料一,概括影响中世纪欧洲和中国城市发展的因素。(7分)材料二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年代2500人以上的城市数目总人口(百万人)城市人口比例(%)169040.218.31790243.95.1188093950.228.219202722105.751.2196018088178.564.7 简述美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以来美国城市化发展增幅最大的是哪一个时期?为什么?(8分)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的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 何一民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与美国相比,中国近代的城市化存在着怎样的问题?(10分)【答案】(1)(7分)影响欧洲因素:欧洲以立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自治权利较充分;商业对城市的影响较大。(3分) 影响中国因素:中国城市发展缺乏法律的保护;政府行政控制较强;官营手工业垄断;国家实行专卖政策。(4分)(2)(8分)时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19世纪)(2分) 原因:工业革命发展、新型交通工具改进、内战结束加速人口的流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6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3)(10分)发展原因:西方列强入侵促使我国开放通商口岸;洋务运动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4分) 存在问题:美国城市化源于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而中国近代城市化则呈现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2分)【解析】考点:城市化。(1)解答此题需要注意从影响欧洲的因素和影响中国的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影响欧洲的城市化的因素主要从材料“都有宪章和民族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更强大的多”进行分析;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主要从从材料“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进行分析。(2)从表格数据可以分析的出,影响美国城市化,美国城市化最快的时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是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国家的统一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3)从材料“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的城市获得优先发展”及其相关的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原因。中国的近代城市化是体现了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年82.51957年105.01954年85.61958年141.21955年106.81959年124.71956年127.61960年133.2 樊亢主编、王金存著苏联社会经济七十年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年166.831959年169.681954年169.521960年143.851955年183.941961年136.501956年192.751962年154.411957年195.061963年170.001958年197.651964年187.5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年到1960年中国和苏联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案】信息一: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1953年至1958年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2分)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4分)信息二: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1959年至1961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2分)说明:苏联是由于自然灾害,也有脱离实际等因素影响,导致垦荒地区上交的粮食减少。中国也是由于自然灾害,也有决策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苏联背信弃义等因素的影响。均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关。(4分)【解析】 考点:20世纪50、60年代苏联与中国经济的增长情况。解答此题要仔细的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依据数据进行回答。从表格可以看出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1953年至1958年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这主要原因是因为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和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但是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1959年至1961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这主要是苏联方面的改革弊端日益显现,中国则是盲目的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西汉初年的景帝时期,文翁入成都任蜀郡守,“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遂将教育文化置于首位选拔青年人亲自进行教育,并派到长安去学习数年,学成之后用作各级官吏,带动各地的教化在成都开办学校,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一段时间之后,“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摘编自汉书循吏传材料二 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学费低廉,一年仅需25-30英镑,只相当于牛津和剑桥的110,是一所以中产阶级为对象的大学。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文翁办教育的特点及对当时教育体制发展的贡献。(5分)(2)结合材料二概括伦敦大学的创新体现在哪里?根据材料并结合英国当时社会状况分析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原因。(10分)【答案】(1)特点:主动性、示范性、实践性。(如具体答出:派遣学习,言传身教,各地实践亦可赋分)。贡献:推动全国各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5分)(2)创新:男女享受同等的教育机会;招生没有教派之分;以实用科学为主,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6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创新原因: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工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要求教育侧重科学性,实用性;英国开拓世界市场,通过英语教学传播本民族文化。(4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解析】考点:西汉时期的教育;近代英国的教育。(1)特点:由材料二中的“将教育文化置于首位”、“亲自进行教育”和“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可以概括为主动性、示范性、实践性。贡献:由材料中的“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可以得出其贡献:推动全国各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2)结合材料二概括伦敦大学的创新体现在: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学费低廉;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需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原因。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1832年改革法案颁布时,人民曾寄以深切期望,希望他们受的种种苦难能够走部分即使不是全部得到消弥所谓改革法案无非是把权力从某一个掌权派移到另一个掌权派,而人民仍得不到任何保障。 英国全国请愿书(1839年) 材料二 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掀起了改革运动高潮,改革的呼声响彻全国,集会游行此起彼伏。1836年一场以工人阶级为主体,以争取议会改革为中心任务的宪章运动开始,1837年“人民宪章”起草,包括如下几项要求:成年男子普选权,按照代表和人口比例合理划分选区,取消议员财产资格,代表无记名投票,议会每年改选一次。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起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宪章运动的背景。(6分)(2)根据料二归纳宪章运动推动英国民主制度发展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欧洲民主政治的影响。(9分) 【答案】(1)1832年议会改革推动;法国七月革命;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增强(6分)(2)袭现:普选权、合理划分选区、取消议员财产资格、无记名投票、议员每年改选一次等。(3分,任意三要点即可)意义:推动了英国代议制政治逐渐完善:促进了欧洲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推动了欧洲各国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6分)【解析】考点:英国的宪章运动。(1)据材料一、二“1832年改革法案颁布时,人民曾寄以深切企望.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掀起了改革运动高潮.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起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即可出概括英国宪章运动的背景。(2)据材料二“.成年男子普选权,按照代表和人口比例合理划分选区,取消议员财产资格,代表无记名投票,议会每年改选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即可归纳宪章运动推动英国民主制度发展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不难说明其对欧洲民主政治的影响。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如果有人提出这么一个赤裸裸的问题,“打仗干什么?”对第一次战争的回答是“该怎样安排欧洲”;对第二次战争则仅仅是“这个重新安排了的欧洲该不该保持下去”。 (英)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材料二 泰勒先生在这里缩小了第二次战争的严重意义,而且必须把这里“重新安排欧洲”换成“重新瓜分世界”才更确切,因为尽管两次战争的决定性战斗都在欧洲爆发和展开(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如此),战争的目标和内容却都是世界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完全意义上的全球战争)。 潘仁杰、李巨廉两次世界大战起源的比较研究(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观点。(7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泰勒的观点。(8分) 【答案】(1)材料一认为:一战的原因争夺欧洲,二战的原因稳定欧洲现状。(4分)材料二认为:两次大战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3分) (2)泰勒的观点是偏颇的。(1分)两次世界大战都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产物,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不仅仅是欧洲;(4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具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性质。(3分)【解析】考点:两次世界大战。(1)从材料“该怎样安排欧洲”、 “这个重新安排了的欧洲该不该保持下去”进行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材料二人为泰勒先生在这里缩小了第二次战争的严重意义,而且必须把这里“重新安排欧洲”换成“重新瓜分世界”才更确切,说明材料二认为战争原因在于重新瓜分世界。(2)泰勒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是偏颇的。二战的性质是复杂的,需要全面的分析。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甘地在结束最后一次绝食时向信徒们发表演说):你们不要把你们居住的城市与全国其他地区分隔开来。你们必须在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恢复和平如果我们记得,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们没任何理由相互视为仇敌愿神使我们大家更加明智以便印度和整个宇宙幸福繁荣。(法)米尼克拉皮埃尔、(美)拉里柯林斯圣雄甘地材料二 印度为怀念圣雄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上面用英文和印文铭刻着甘地的教诲:“我希望印度自由强盛,敢于牺牲自己,勇于创造个美好的世界。每个人应当为自己的家庭牺牲,每个国家应当为全人类牺牲。我期望天国降临尘世。”材料三 (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甘地追求的目标,体现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6分)(2)据材料三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3分)结合材料一、二对其作简要评价。(6分) 【答案】(1)追求民族和解、国家自由强盛。热爱和平、勇于牺牲自我的优良品质。(2)经济思想:发展印度传统的农村经济,抵制西方现代工业。评价:这一主张对号召、组织群众参加反英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抵制西方经济侵略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全盘抵制西方文明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不可取的。【解析】考点:甘地。第(1)题从材料一中的关键句“你们必须在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恢复和平”“以便印度和整个宇宙幸福繁荣。”可知甘地追求的是民族和解、国家自由昌盛。从而体现出他的热爱和平、勇于牺牲自我的优良品质。第(2)题从材料三中“(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可知甘地在经济方面的主张是发展印度传统的农村经济,抵制西方现代工业,综合材料一、二可知这一主张对号召、组织群众参加反英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抵制西方经济侵略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全盘抵制西方文明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不可取的。地理答案选择题:1-5 cabac 6-11 bbcadd36(26分)(1).差异:昆明年日照时数多()2400小时),成都年日照时数少(1200小时)(2分)原因:昆明地处云贵高原南侧,海拔高,晴天多,日照时间长(3分);成都地处四川盆地,终年多云雾天气,日照时间短。(3分)(2)、西南地区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横断山区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四川盆地山岭环绕,低山丘陵起伏。(4分)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分)河床降较陡,多峡谷,航运条件差。(2分)(3)地处长江上游,水源充足,水质较好;(2分)四川盆地土壤肥沃,亚热带季风气候,盛产高粱、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酿酒原料丰富;(4分)酿酒历史悠久,传统工艺精湛,酒的品质好;(2分)政府政策支持。(2分)37. (20分)(1). (8分)纬度较低(2分);位于大陆西岸,终年受暖湿的西风影响(2分);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2分);东部山地阻挡了北方来的寒冷空气(2分)。(2). (6分) 有便捷的铁路交通,与内地经济区联系紧密(2分);位于太平洋沿岸,靠近亚太地区(2分);港阔水深,终年不冻(2分)。(3). (6分) (3)水量大,落差大,利用水能发电;利用山水资源,发展旅游业;地处山区,注意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为河流水源地,注意保护水质(答对其中的3点给6分)政治答案选择题:1215 cabd 1620 dcacd 2123 acc38(1)答案: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积极性;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因此要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有序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利于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每点3分,共12分)(2)答案、意义:有利于调动广大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提高村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村民的主人翁责任感。有利于提高村委会的工作效率,保障村民合法权益。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每点2分,共6分)建议:增强村民的民主意识,调动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完善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拓宽村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参与村务管理的模范带头作用。(每点2分,共6分)(3)答案: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改革的措施与政策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改革必定触动既有利益,触动利益的改革注定会遇到强大的阻力。(每点2分,共6分)39(1)答案一 赞成禁炮。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燃放鞭炮是农耕社会的产物,适合于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今天是工业化时代,燃放烟花爆竹已经不适合当今的经济社会状况。(3分) 文化对社会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反作用。燃放鞭炮可能带来伤人、火灾等危险事件的发生,还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3分) 文化不能墨守陈规,应该不断创新。庆祝春节、清明节的习俗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创新。( 4分)答案二 反对禁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燃放鞭炮是最有年味的庆祝活动,所以不应禁止。(3分)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清明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节日,通过燃放鞭炮可以表达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4分) 传统习俗作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节日燃放鞭炮作为传统文化,应该很好继承。(3分)(其它角度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39(2)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社会实践、受到的教育等不同,所以对清明节是否应该禁炮的态度不同。(3分)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差异性。人们对清明节是否应该禁炮的不同态度正是基于不同的价值判断作出的选择。(3分)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该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清明节是否禁炮应该作出既符合规律又合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择。(4分)历史答案选择题:24-28adbcd 29-33dabca 34-35da40.(25分)【答案】(1)(7分)影响欧洲因素:欧洲以立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自治权利较充分;商业对城市的影响较大。(3分) 影响中国因素:中国城市发展缺乏法律的保护;政府行政控制较强;官营手工业垄断;国家实行专卖政策。(4分)(2)(8分)时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19世纪)(2分) 原因:工业革命发展、新型交通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