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doc_第1页
江西省吉安县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doc_第2页
江西省吉安县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doc_第3页
江西省吉安县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doc_第4页
江西省吉安县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安县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二轮周考历史试卷 2012.11.24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其中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李鸿章说:“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觉,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法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竞,即败灭绝而不悔。”表明他主张a、提出守旧传统 b、“中体西用” c、学习西方,革新政治 d、改变守旧思想传统2、朱熹和陆九渊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两位重要的哲学思想家、文化教育家,前者集理学之大成,后者开心学之体系,由于二人成名于同一时期,且学术观点相异,故自鹅湖之会始,二人争论不休。他们的根本分歧是a朱熹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强调“心”是宇宙的本原b“天理”是不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c是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d是否进行内心反省,以致良知3、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4、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5、中国文化概论说,“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a宗法制的解体 b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c封建的经济发展 d私学的发展6、“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自先秦至清初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了超越前人的见解。”上述评论中的“他”应是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7、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a人性本善 b舍生取义 c民贵君轻 d得道者多助8、“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这一思想主张最有可能出自先秦时的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9、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说。有学者称“唐代批判南朝梁陈、北朝齐隋的提倡佛教,而极力提倡经世之术。”下列解释与其观点相符的是a此时正是佛教传向内地、道教形成与儒学复兴的时期b“周孔老庄诚帝王之师”不及“释迦发穷源之真唱”c反对三教等量齐观的社会地位,强调儒学的主导地位d倡导以“主诚主敬主静主寡欲主返观内心”为理学修养10、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11、某思想家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应环境之争存也,而退归田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12、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是a.批判近代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c.指出当时宣传启蒙思想的缺陷 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13、1418世纪,欧洲社会的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深刻影响是a、挑战了上帝造人学说的权威性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欧洲胜利c、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d、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4、中国人最早知道马克思是通过1989年的泰西民法志,而马克思主义真正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却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并且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的直接影响 b、中国革命实践发展的要求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民众力量的壮大及其觉醒15、“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小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持有类似观点的人应是( )a、孟子 b、泰勒斯 c、韩非子 d、达尔文16、梁启超在给康有为信中写道:“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及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知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愈此病。”其中“病”和“药”分别指( )a、奴隶性;自由 b、专制;共和 c、奴隶性;科学 d、腐败;民主17、“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大炮”是( )a、启蒙思想 b、生物进化论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18、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19、“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核心思想是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20、“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主要说明: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21 剪纸、杨柳青年画等民间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这些民间艺术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民间文化的繁荣主要反映出a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政府对民间艺术的扶持 c文人对民间文化的推广 d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22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做出贡献最大的是a日本的“遣唐使” b意大利的传教士c阿拉伯商人 d中国的航海家2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b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c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d促进了民族思想的自由发展24、康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a、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b、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c、提倡西学,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 d、反对共和革命,维护清朝专制统治25、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诗经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b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c赋是在战国后期出现的一种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d元朝时,汉族文人经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6题10分,27题14分,28题11分,29题15分,共50分)26、 阅读图片和材料:材料一 图一 比萨斜塔,伽利略在此做过落体实验 图二 苹果落地,牛顿思考它的原因材料二 由于牛顿论证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极富玄想天赋的法国人还很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绝不例外。孟德斯鸠研究“法”的精神,其主旨也是希图确定支配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规律和法,在包括法文在内的主要西方语言中本来就是同一个词)。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所进行的种种思考,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三 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了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启发了实际的应用与发明。 丹皮尔科学史及其哲学和宗教的关系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所采用的主要方法。(2分)(2)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牛顿的物理学成就及对法国思想界的影响。(4分)(3)以电的发明应用为例对材料三中所说的“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于发明的前面”这一观点加以证明。(2分)(4)结合以上材料指出科学进步与思想解放的关系。(2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散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 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 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回答:(1)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的趋势?(2分)原因何在?(3分)(2)从材料可知,在这一趋势下,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4分)(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5分)28、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材料三 宇宙之问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2分)(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这一主张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及产生的消极影响?(3分)(4)你是否同意吴虞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3分)29、阅读下列材料 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说:“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文艺复兴时,亚而伯蒂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卢梭说:“我们必须清楚地区分自然人的自由和公民的自由,(它)受限于一般意志。”“(它的)占有和所有权(受限于)公众的法律认可。”“我们对自己制定的法律的服从才是真正的自由。”请回答:(1)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对“人”的理解有何异同?(6分)(2)亚而伯蒂对“人”的理解比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有何进步之处?(2)(3)卢梭对“人”的理解比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有何异同?(7分)吉安县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轮周考历史答案2012.11.241-5 daaab 6-10 dcacc 11-15 accbc 16-20 adacc 21-25 acdbc材料问答题:26、(10分)(1)观察 实验 (2分)(2)发现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创立经典力学体系(2分)启发法国思想家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法国的启蒙思想奠定科学基础。(2分)(3)19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分)在其要影响下,电动机、发电机相继出现,电力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电话、电报、无线电通信也是根据这一原理发明的。(1分,能举出一例即可。)(4)思想解放促进科学的兴起和发展,科学进步推动着思想的解放。(2分,相似的表达即可得分。)27、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原因:国家有分裂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5分)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都属于文化专制主义。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