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4-3-2群落的结构第2课时.doc_第1页
③-4-3-2群落的结构第2课时.doc_第2页
③-4-3-2群落的结构第2课时.doc_第3页
③-4-3-2群落的结构第2课时.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惠东中学 高二生物必修学案 本册主编:林静卿 主要负责人:叶丽霞 复备人:曾桂花第4章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第2课时班级: 姓名: 组名(别) 评价等级: 【本节目标】1、举例说明群落的空间结构。2、掌握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重点及难点】重点:举例说明群落的空间结构难点:掌握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第部分【课前预习案】一、预习导学(阅读课本74-76页完成下列知识填空)1.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 了不同的_,使群落形成一定的_结构,包括_结构和_结构等方面。2.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_现象。 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_有关。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_下生长。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等_的能力。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_和_。3. 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_的变化、_和_的差异、 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_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_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 分布。【预习自测】1.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种群的密度 B适应的普遍性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2.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为(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3.随纬度的增加(从南到北)和海拔高度的增加(从草原到高山)植物类群发生明显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生态因素主要是( )A.阳光 B.温度 C.纬度 D.海拔高度4.在开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活动中,要对土壤中小动物进行取样调查,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样方法 B取样器取样法 C标志重捕法 D目测估计法二、讲解总结第部分【堂中学习探究案】1、 合作探究活动一: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一垂直结构(阅读课本74页,以及图4-11,4-12)1.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出现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2.动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出现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3.群落中_的分层现象决定了_的分层现象。4.垂直结构的意义:_。5.在池塘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存在垂直结构吗?2. 水平结构1.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性分布的原因是: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2.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完成下列问题:A在2003 800 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是因为受_等环境因素的影响。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_。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_。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_。3. 群落的空间结构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应用?四.玉米田中,玉米植株有高有矮,是否说明玉米有垂直结构?为什么?活动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探究问题:可以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材料:土壤中的小动物。(如蜘蛛,鼠妇,蜈蚣,马陆,蚯蚓以及多种多样的昆虫等)探究过程:1. 准备:因为土壤中的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用于_法或_法进行调查,常采用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2.取样:用一定规格的_(如采集罐、吸虫器)进行取样。3.采集小动物:采集体形较大的动物:用_;简易采集法:放在瓷盆内,挑拣动物。采集体形较小的动物:可以用_采集。4.观察和分类5.统计和分析: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_;二是_。二课堂小结:1. 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取样器取样法第部分【堂尾学习评价案】【当堂检测与训练】1.生物群落中存在的空间结构有利于( )A生存竞争B占据空间C资源利用D生物进化2.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C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D物种组成及数量比例3、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4.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课后巩固与提升】1.图414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图414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2.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调查校园附近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双选)()。A许多土壤动物不适于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利用小动物的趋光趋热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置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D无法知道名称、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可以忽略不计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4.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身体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理由是_。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理由是_。(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5、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假定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1)提出你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 。(2)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 进行采集、调查。(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 ,前者一般适用于的群落。(4)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W的电灯,这样做的是利用了土壤动物具有 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目的。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 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试管中。【学后小结与反思】同学们,学完本节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请写下来:参考答案预习导学: 1. 占据 空间 空间 垂直 水平2. 分层 光的利用 光照强度 阳光 环境资源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 地形 土壤湿度 盐碱度 自身生长特点 不同地段 镶嵌预习自测: CDBB活动一:一1. 光照强度 2.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植物 动物 4. 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5.荷花、芦苇的茎叶高高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在水面;金鱼藻等则生长在水底;鲢鱼在浅层;草鱼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二.2.A温度 B水平结构C垂直结构D光照强度三立体农业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如果树和草菇套种,桉树和菠萝套种。四不是,因为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一片玉米田中的所有玉米是一个种群,而不是一个群落。活动二:1.样方法 标记重捕法 取样器取样 3.诱虫器 吸虫器 5.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当堂检测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