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灯笼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灯笼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灯笼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灯笼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灯笼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灯笼 1 学习线索清晰 层次分明的写作方法 重点 2 理解灯笼对于作者乃至中华民族在情感上和文化上的重要意义 难点 1 第1段叙写了作者小时候喜欢火 光的情景 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内容上 丰富了文章内容 增添了情趣 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构上 起铺垫的作用 作者写小时候喜欢火 喜欢光 引出后文关于灯笼的故事 2 结合课文内容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 1 祖父好 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 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 雪夜驰马 荒郊店宿 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作者挑着灯笼 迎接祖父回家 祖父也迎合儿童心理 谈一些儿童能接受的趣闻典故 表现了祖孙之间的情真意切 情深意长 2 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 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 作者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 要挑了灯笼上学 挑了灯笼下学 而上学下学 都是从母亲手中接过纱灯 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 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 古以 朱门 为贵族邸第的代称 表面写族姊家朱门颜色变暗淡了 不再鲜艳了 实写族姊家早已衰败 4 雪夜入蔡 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雪夜入蔡 指唐代大将李愬雪夜谋袭蔡州擒藩镇吴元济的故事 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指秦始皇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 守卫边境 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 胡人不敢到南边来放牧 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作者说这两个典故给人的感受是 亮起了人的耳目 即受到典故中爱国精神的感召与激励 3 结合全文 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文章由点及面 由小时候喜欢的火 光自然过渡到灯笼 又由灯笼联想起亲人的关爱 再想到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壮烈事迹 作者喜欢灯笼的过程是一个感情与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主要有 灯笼寄托了祖父 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 也寄托了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 给作者留下美好的回忆 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 温暖他人 记录 传承着家族历史 引发作者联想古代将领挑灯看剑 抗击敌人的情景 激发爱国热情 4 文章结尾 唉 壮 于今灯笼又不够了 应该数火把 数探海灯 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 并简要评价 本文写于抗战时期 故作者在文章最后说 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挑灯看剑 的典故源自辛弃疾 表达杀敌卫国 抵御外辱的主题 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 挑灯看剑 英勇杀敌的气概 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 奋勇杀敌 打击日寇 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 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 团结抗战 打败敌人 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评价 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 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也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 催人奋进 作者没有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 也不是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