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宁睢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 (2).doc_第1页
江苏省徐州市宁睢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 (2).doc_第2页
江苏省徐州市宁睢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 (2).doc_第3页
江苏省徐州市宁睢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 (2).doc_第4页
江苏省徐州市宁睢县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 (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海高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班级 姓名 考号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第卷(选择题 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2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秦朝统一了文字a. b. c. d.3.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4.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过多次重大变革。创立省制,使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在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5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6.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西周实行分封制 西汉设置刺史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 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 b. c. d.7我国历代王朝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行省制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a. b. c. d.8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9.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皇帝任免调动 b.是郡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c.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 d.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10.中国古代出现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是和某项重要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该项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始于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宋朝11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相同点是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 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12.清朝军机处起草的谕旨,往往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经驿马传递直达地方督抚。这种做法a.加强了内阁的权力 b.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c.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13.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4. 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15.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基于此种认识,秦朝采取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16.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17.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18.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19.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20.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王沈缺乏治国才能 b. 九品中正制有弊端 c.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 科举制度只看出身 21.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用提升其子孙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实力c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迅速发展2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世袭制度确立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世卿世禄制度确立23.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他所说的“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指a郡县制 b封国制与郡县制并存 c州郡县三级交错管理 d行省制度24.元朝负责管辖西藏地区事务的机构是a.中书省 b.枢密院c.中书门下 d.宣政院25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激烈 d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2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它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哪项选官制度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7. 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a. 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 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28.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29.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b.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行省长官世袭c.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行省拥有军政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30. 中国古代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位大臣实际上主张 a反对郡县制 b. 反对分封制 c改革中央官制 d建立中央集杈制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并将答案涂入答题卡(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1、右图为“司母戊鼎”。2011年3月,新开馆的国家博物馆青铜器展厅,将其首次定名为“后母戊鼎”,该鼎是周天子国家权力的象征。( )32、“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这段材料说的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 )33、右图所示为 唐书 所载850 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但还不够完善。 ( )34、“(中国政制)达臻文明 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 格局泾渭分明。”这里的“西周的创制”指实行宗法制。 ( ) 35、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这表明他主张君主与宰相实行共治。 ( )第卷(综合题 共30分)三、非选择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36、问答题(15分)秦朝时期开始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秦朝中央的行政制度是什么?各自的职能是什么?(4分)(2)汉武帝时期为了限制相权在制度方面有所创新,指的是什么?(1分)(3)有人说,唐初政治是“皇权下的民主”,请从唐朝中央官制的变化角度分析此观点出现的原因。(4分)(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两个矛盾,这两个矛盾分别是什么?元与明两个朝代在解决这两个矛盾方面有什么重大举措?(4分)(5)清朝前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其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是?(2分)37、材料分析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从汉武帝元光年起,郡国每年都要向上推举孝廉,除郡国外,三公、九卿或列侯都有权向皇帝推选人才。察举的对象,多为精通经学的儒生和有德行的处士。东汉时,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东汉时“选士而论族姓阀阋”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制。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生和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主要考诗赋,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三: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北宋汪洙神童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宋真宗赵恒励学篇材料四:清代科举,大致分为四级,即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清代科举八股文仍占重要地位,八股格式更加机械化,形式死板,内容空泛。四六骈体的殿试策,颂联套语,千篇一律,竟成了登上仕途的主要手段白寿彝中国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汉朝和唐朝选官制度和用人的主要标准各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三回答,科举制对宋朝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3)根据材料四回答,科举制度到清朝时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4分)(4)从古代的用人制度中你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班级 姓名 考号 装 订 线 宁海高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第卷答题卷36、问答题(15分)(1)(2)(3)(4)(5)37题、试结合图表与史实回答问题。(15分)(1)(2)(3)(4)一、 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1-5bccdb6-10accdb11-15cbbdb16-20bbcab21-25babdd26-30dcdca 二、判断题(5题,每题2分)1-5 ababb三、材料解析题(2题,共30分)参考答案:36、(1)三公九卿制(1分)丞相负责行政、胎位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3分)(2)中外朝(内朝、外朝)(1分)(3)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互相牵制监督,分工合作,对皇帝负责;(4分)(4)两个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2分)措施: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基础;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内阁,高度集中了皇权。(2分)(5)太祖废除皇帝、成祖设立内阁,雍正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