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经》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经》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经》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经》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课诗经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3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知识链接】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学法指津 】诗歌重在体会,可以通过朗读的方法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如关雎的首章是全诗的序,为下文描写君子追求淑女作铺垫,朗读时相对平静;第二章写出君子时刻都在思念淑女,因此语句中流露出一种向往的味道;而第三章写了君子的相思之苦,要读出男子痛苦相思的情状;第四章和第五章意思相近,都是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刻画出君子得到淑女的快乐与幸福之情,其中有一种兴奋和轻快的语调。蒹葭则可采用读准一个诗节推及其他的方法进行朗读,然后采用提问、质疑、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语句,理解诗歌意境,进而把握全诗的主旨。【自主学习】1说说这两首诗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合作探究】1关雎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2蒹葭一诗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4.关雎和蒹葭在内容和表现手法有何异同?【释疑解惑】 学完本课后,你还有什么疑惑没有解决,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研讨。【拓展创新】1蒹葭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上网搜集相关信息,看哪些诗篇化用了蒹葭的诗句。2用你喜欢的形式改写这两首诗。如将关雎改写成白话文,注意排比、反复句式的运用。【自测提升】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分辨 赈灾 多娇 张灯结采b侍候 治学 劈手 再接再厉c书籍 贮立 日幕 悬梁刺股d遮蔽 姿意 蒲包 无缘无故3下列句子中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 (2分)a. 梦想的实现,需要异想天开,执着追求。b. 每年一次的相聚,仅仅几日,太过于短暂;之后,便又是长时间的分别,杳无消 息,天各一方。c. 要是平时认真听课就不至于考试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了,这可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啊!d. 不要担心,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我们同心协力一定会胜利的。二、课内外诗词鉴赏阅读(24分) (一)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 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1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d.“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2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2分)a.“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b.“横”写广度,云横而不见家,也不见长安;“拥”写高度,风雪载途,英雄失路。c.颈联虽隐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但苍凉的画面仍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d.表现手法上,本诗采用叙述手法入诗,体现了韩愈诗“以文为诗”的特点。(三)咸 阳 值 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1. 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2分) 。2.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分) 。(四)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分)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五)采莲曲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3分)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3分)24诗经两首【自主学习】1.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蒹葭写主人公对“伊人” 执著不懈地追求及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合作探究】1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2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 景语即情语。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3.详见教学参考书课后练习题答案 4.异:(1)关雎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2)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同:(1) 内容:都可以看作爱情诗。(2)艺术手法:比兴手法的运用。采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重叠反复一唱三叹,反复吟咏,便于记忆,便于流传。增强诗歌的音乐美,韵律美。【自测提升】一、积累与运用1 c 2 b 3 a二、课内外阅读(一)1、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3、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二)1d 2c(三)1. 示例一:“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示例二:“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濛的意境。2. 示例一: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答出“虚实结合”即可得满分) 示例二: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诗人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