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用药护理.doc_第1页
第四节 用药护理.doc_第2页
第四节 用药护理.doc_第3页
第四节 用药护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用药护理药物治疗是中医治疗疾病最常用的手段,护理人员能否正确地掌握给药途径和方法,将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和治疗效果。因此,除了要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外,护理人员还应当掌握和熟悉中医的给、用药方法。一、中药汤剂煎煮法(一)容器煎药以沙锅、瓦罐为佳,也可用搪瓷器皿,但忌用铁、铜、锡等容器,以免发生沉淀和化学反应,影响药效或产生毒副作用。(二)用水古人对煎药用水非常讲究,如常用流水、雨水、雪水等。现多用饮用水,以澄净清洁为原则。煎药的水量应根据药量、药物质地(吸水性)和煎煮时间的长短来决定。一般,第一煎可加水至淹过药面34cm;第二煎加水至淹过药面2cm。水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途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后重新加水,药煎糊就不许服用。(三)泡药煎药之前,应先用冷水将药材浸泡30分钟左右,以使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四)煎药煎药应注意火候和掌握好时间。一般先用大火(武火),待水沸后再改用小火(文火),以免水分迅速蒸发,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一般药物,第一煎煮沸后再煎30分钟,第二煎煮沸后再煎20分钟;解表发散类药和芳香性药物,其煎煮时间应比一般药减少一半;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和滋补药的煎煮时间,应比一般药增加一倍。除个别质地厚重、性味滋腻的补益药可煎三次或多次外,一般一剂药煎两次即可。(五)取药每煎药煎好后,应用纱布将药液过滤或绞渣取汁。每剂药各煎的总取汁量为250ml左右,儿童减半。(六)特殊药物煎法1先煎矿物、贝壳类药,如牡蛎、龟板、石膏、石决明等,质重而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某些具有毒性的药物,如附子、乌头等,毒性较大。均应先煎30分钟后再纳入其他药物,以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和解毒。某些质轻、量大或泥沙多的药物,如玉米须、灶心土等,应先煎,取汁澄清,再用此水煎其他药物,称为“煎汤代水”。2后入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藿香、砂仁、钩藤等,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不宜久煎,应待其他药煎煮将成时再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3包煎对煎后可使药液浑浊,或易产生沉淀、焦糊,或有细小种子、茸毛、粉末,取汁时难以滤除的药物,应以纱布包裹后再入煎。4另煎某些贵重药物,如人参、羚羊角等,为了保存其有效成分不被其他药渣吸附而造成浪费,应单独煎服,也称为“另炖”。5烊化胶质、粘性大和易溶的药物,如阿胶、蜂蜜、鹿角胶等,因煎煮时易于粘附于锅和其他药物上,应另行单独溶化,再与其他药物兑服。6冲服某些贵重药、细料药、量少的药和汁液性药物,如三七、牛黄、琥珀、沉香、竹沥等,不需煎煮,冲服即可。7泡服:某些挥发性强、易出味的药,不宜煎煮,泡服即可。一般是将药物放入杯中,加开水泡1015分钟,出味后服用,也有将药物放入刚煎煮好的中药汁液中泡服。二、中药给药规则(一)给药时间一般药,宜在进食前后2小时服;急性病者可及时多次给药、滋补药、开胃药,宜饭前服;消食导滞药、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安神药、润肠通便药,宜候前服;驱虫、攻下、逐水药,宜清晨空腹服调经药,宜在行经前数日开始服用,来月经后停服;解表发汗药可随时服用;某些药物的服用时间应遵医嘱。(二)给药方法一般病证每日服中药一剂,急症、高热、危重病人每日可酌情服药23剂,或遵医嘱服用;汤剂一般每日一剂,分2次服,上下午各一次;丸、片、散、膏、酒等中成药按说明定时服用,一般每日23次。一般中成药宜用白开水送服;祛寒药可用姜汤送服,祛风湿药可用黄酒送服,以助药力;胖大海、番泻叶等容易出味的药物可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呕吐病人在服药前,可先服少量姜汁或嚼少许生姜片或橘皮,以预防呕吐;病在口腔、咽喉者宜缓慢频服或随时含服;神昏病人可给予鼻饲。(三)服药温度一般汤剂宜温服,以免过冷过热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凉服;凉血、止血药宜冷服;发汗解表药、透疹药宜热服。三、中药内服法与护理(一)解表类药的服法与护理1解表类药应温服,服药后应卧床敷被并进热饮(开水或热稀粥),以达发汗驱邪的目的。发汗以微汗为宜,不可太过,以免损伤正气,伤耗阴液。2患者应避风寒,禁冷敷。3应慎用解热镇痛类西药,以防汗出过多。4饮食宜清淡,忌酸性、生冷食品。(二)泻下类药的服法与护理1泻下类药一般应空腹服用,因其易伤脾胃,应得泻即止,不宜再服。2单纯为通便而服用润下药,应于睡前服用。3服泻下类药后,大便次数增多,并可有轻微腹痛,一般便后腹痛即消失。要注意排泄物的质、量、次数等变化,对服药后腹泻较重者,应随时观察病情,以免虚脱。4服药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忌硬固、油腻、辛辣之品。可多食水果和蔬菜。(三)温里类药的服法与护理1服药期间宜保暖,防止风寒侵袭。2宜进温热饮食以加强药效,忌食生冷寒凉之品。3温里类药多辛温香燥,易伤津液,阴虚津亏者慎用。(四)清热类药的服法与护理1清热类药多属苦寒,易伤阳气,应中病即止,以免损伤脾胃。2清热类药宜饭后服用,服药期间宜服食清凉食品,忌辛辣油腻。3脾胃虚寒者及孕妇禁用或慎用。(五)理气活血类药的服法与护理1理气活血类药多辛香燥烈,入药以丸散剂多见。2理气活血类药性多走串通行,易于耗血、动血,虚证患者和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应慎用或禁用。3服药期间忌生冷寒凉,脾胃虚弱者应注意饮食调护。(六)补益类药的服法与护理1补益类药应于饭前空腹服用,以利药物吸收。2补益类药易使胃气壅滞,而造成消化不良,故脾胃虚弱而食滞不化者应慎用, 或应同时配用消导药。3外感期间不宜使用补益类药。4补益类药需长期服用方能见效,应鼓励病人坚持服药。5服药期间应忌油腻、辛辣、生冷及纤维素多而不易消化食品。(七)安神类药的服法与护理1安神类药应于睡前半小时服用患者的病室应保持安静。2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作好精神护理,特别应使患者在睡前消除紧张、激动情 绪,保持平常心态。3饮食以清淡、平和为宜,忌辛辣、肥甘、酒、茶等刺激性食品,晚饭不宜过饱。四、中药外用法与护理(一)膏药的用法与护理膏药,古称薄贴,又称硬膏,是以膏药敷贴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膏药是按处方将药物置于植物油中煎熬去渣,加入黄丹再煎,凝结后将熬成的药膏摊在布上或纸上而 成。1适用范围有消肿止痛、活血通络、软坚散结、拔毒透脓、祛腐生新、祛风胜 湿等作用。用于外科痈疡疖肿,已成脓未溃,或已溃脓毒未尽和瘰疬、痰核、风湿、跌 打损伤等病证。2操作及护理方法使用前先将膏药四角剪去,清洁局部皮肤,将膏药放在热源 上烘烤加温,使药膏软化后再敷贴患处。加温时应注意不宜过热,以免烫伤皮肤。膏药 敷贴后,应加以适当固定。使用后,应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如局部出现丘疹、水泡、红 肿或瘙痒感较重,应随即取下膏药。除去膏药后,局部可用松节油擦拭干净。(二)药膏的用法与护理药膏,为药粉与饴糖、蜂蜜、植物油、鲜药汁、酒、醋、凡士林、水等赋形剂调和 而成的厚糊状软膏。敷于肌肤通过皮肤吸收后,可达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驱邪外出等目的。1适用范围具有消瘀止痛、舒筋活血、接骨续筋、温通经络、清热解毒、生肌拔毒的功效。用于痈肿疮疡和跌打损伤各期的瘀血、肿胀、疼痛、骨折等。2操作及护理方法先清洁局部皮肤,将药膏涂在大小适宜、折叠为46层的桑皮纸或纱布上,敷于患处后包扎,关节部位采用“8”字形或螺旋形包扎。一般23天换药一次。(三)熏洗疗法与护理熏洗疗法,是将药物煎汤或用开水冲泡后,乘热进行全身或局部的浸泡、淋洗、熏蒸、湿敷。通过药物加热后的热力,药力的局部刺激,药物通过皮肤的吸收和蒸气渗透的作用,达到温通经络、活血消肿、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等目的。1适用范围熏洗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等作用。可用于跌打损伤,肢体关节疼痛和活动不利,以及各类皮肤疾患等,坐浴可用于妇科和肛肠科疾患。2操作及护理方法按医嘱正确配置好药液,药液温度一般以4050为宜,洗浴时要防止烫伤。洗浴时间每次3040分钟,如有必要,可先熏后洗。病人坐浴和全身洗浴时,应注意观察病情,如发现异常,应随时停止洗浴。妇女月经期间,不宜坐浴。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熏法进行室内外空气消毒、灭蚊虫和某些皮肤病疾患的治疗。(四)熨敷疗法与护理熨敷疗法,是用药物、药液直接加温,或煎汤敷于局部特定部位、穴位上,利用温热和药物的作用,以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的目的。熨法有药熨法、盐熨法、醋熨法、坎离砂熨法和水熨法等。1适用范围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活血祛瘀等功用。可用于虚寒性脘腹痛、跌打损伤、寒湿痹痛、癃闭、泻泄、腹水等。2操作及护理方法按医嘱备好熨敷所需用品,如准备好热水袋、热熨袋或将药物加热装入袋中等。温度要适宜,一般不可超过70。将热熨袋放置于需热熨部位,时间为3060分钟,温度不足时可加温复用。熨敷期间注意随时听取病人对热感的反应,观察局部情况,以免烫伤皮肤,必要时可随时停止热敷。阳热实证患者不宜使用熨敷法。(五)掺药疗法与护理掺药疗法,是将药物制成极细粉末直接撒布于创面局部,以达到去腐生新,清热止痛,生肌收口、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1适用范围疮疡创面、皮肤溃烂或湿疹、口腔粘膜炎症或溃疡等。2操作及护理方法清洁创面后,将药粉均匀撒布于创面上,用消毒纱布或油膏纱布覆盖,一般12天换药一次。去腐拔毒药末,有时会刺激创面,引起疼痛,应告知患者,以便取得合作。(六)吹药疗法与护理吹药疗法,是将药物制成精细粉末,利用喷药管,将药粉喷洒于病灶的一种外治法。1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掺药法难于达到的部位,如咽喉、口腔、耳、鼻等处的炎症、溃疡等。2操作及护理方法准备好药末和喷药管。吹口腔、咽喉时,嘱患者洗漱口腔后,端坐靠背椅上,头向后仰,张口屏气,查清部位,用压舌板压住舌根,手持吹药器,将适量药物均匀吹入患处。吹药完毕后,让患者闭口,半小时内不要饮水进食,一般每日可吹24次。向咽喉部吹药时,气流压力不能过大过猛,以防药末直接吹入气管引起呛咳。小儿禁用玻璃管作为吹药工具,以防咬碎损伤口腔。吹耳、鼻时,先拭净鼻腔和耳道,观察好病变部位,用吹药器将药末吹至患处。(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