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紧轮注射模具设计
32页 10000字数+说明书+7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侧芯.dwg
定模型腔.dwg
导套.dwg
导柱.dwg
张紧轮.dwg
张紧轮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书.doc
浇口套.dwg
装配图.dwg









摘要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张紧轮的形状、尺寸及其精度的要求进行了注射成型工艺的可行性分析。首先运用UG进行该塑件的三维实体造型,然后对其进行工艺分析,该产品的精度要求不太高,所用材料为ABS。塑件的成型工艺性主要包括塑件的壁厚,斜度和圆角以及是否有抽芯机构。通过以上的分析来确定模具分型面、型腔数目、浇口形式、位置大小;其中最重要的是确定型芯和型腔的结构,例如是采用整体式还是镶拼式,以及它们的定位和固紧方式。此外还分析了模具受力,脱模机构的设计,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冷却系统的设计等。模具采用一模一件、阶梯形分型面、侧向抽芯结构。
关键词:模具;张紧轮;型腔
目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前言Ⅴ
1模具简介1
1.1设计概述1
1.2模具的发展趋势1
1.3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2
2塑件的分析3
3材料的成型特征和工艺参数4
3.1材料的成型特征4
3.2材料的工艺参数4
3.3材料的注射参数5
4注塑设备的选择和校核6
4.1注塑设备的选择6
4.2注塑量的校核6
4.3锁模力的校核7
4.4注射压力的校核7
5分型面和浇注系统的设计8
5.1分型面的设计8
5.2主流道的设计8
5.3分流道的设计9
5.4浇口形式的设计9
5.5排气系统的设计10
6成型零件设计和尺寸计算11
6.1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11
6.2成型零件的尺寸计算11
7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13
7.1导柱的结构形式13
7.2导柱的技术要求13
7.3导套的结构形式13
7.4导套的技术要求14
8推出和复位机构的组成15
8.1推出机构的组成15
8.2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15
8.3推杆的形状15
8.4复位杆的设计16
8.5复位杆的形状16
8.6脱模力的计算16
9侧向分型和抽芯机构的设计18
9.1斜导柱的设计18
9.2斜滑块的设计19
9.3导滑槽的设计20
9.4楔紧块的设计20
9.5坏块定位装置的设计20
10冷却系统的设计21
总结22
参考文献23
致谢24
附录25
塑料是一类具有可塑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它与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形成了当今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三大合成材料。具体地说,塑料是以天然或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加入各种添加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条件下可以塑制成一定形状,在常温下保持形状不变的材料
随着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通用与工程塑料在强度和精度等方面的不断提高,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塑料制品所占的比例正迅猛增加。一个设计合理的塑料件往往能代替多个传统金属件,塑料产品的用量也正在上升。塑料模具是一种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具,它由几组零件部分构成,这个组合内有成型模腔。注射塑料原料时,模具装夹在注塑机上,熔融塑料被注入成型模腔内,并在腔内冷却定型,然后上下模分开,经由顶出系统将制品从模腔顶出离开模具,最后模具再闭合进行下一次注塑,整个注塑过程是循环进行的。本设计借鉴于上述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塑料端盖的成型问题,利用CAXA绘图软件最终得到塑料端盖的模具整体结构方案。大量采用各种高效率、自动化的模具结构。高速自动化的成型机械配合以先进的模具,对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起了很大的作用。
3、大型、超小型及高精度
由于产品应用的扩大,于是出现了各种大型、精密和高寿命的成型模具,为了满足这些要求,研制了各种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能且易加工、热处理变形小、导热性优异的制模材料。
4、革新模具制造工艺
在模具制造工艺上,为缩短模具的制造周期,减少钳工的工作量,在模具加工工艺上作了很大的改进,特别是异形型腔的加工,采用了各种先进的机床,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机械加工的比重,而且提高了加工精度。
5、标准化
开展标准化工作,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模具的效率,而且改善了质量,降低了成本。
1.3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模具专业的学习,掌握了常用材料在各种成型过程中对模具的工艺要求,各种模具的结构特点及设计计算的方法,以达到能够独立设计一般模具的要求。在模具制造方面,掌握一般机械加工的知识,塑料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了解模具结构的特点,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模具加工新工艺。毕业设计能够对以上各方面的要求加以灵活运用,综合检验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通过本次塑料模毕业设计,我对于塑料模具的设计步骤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丰富了各种模具的结构和动作过程方面的知识。并在图书馆借阅了许多相关手册和书籍,设计中,将充分利用和查阅各种资料,熟练掌握了专业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并与同学进行充分讨论,尽最大努力搞好本次设计。在整个过程中,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及分析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计实践,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熟悉掌握了塑料模设计的一般规律。在设计过程中,进行了设计计算、绘图及运用技术标准、规范、设计手册等有关设计资料,进行全面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次设计让我在多方面都得到了锻炼,让我对塑料模设计过程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为我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强化了所学知识,增强了动手能力,更深切地体会了“温故而知新”的长远意义,还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这些是本次毕业设计留给我的最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邹继强.塑料制品及其成型模具设计[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
[2] 伍先明,王群,庞佑霞.塑料模具设计指导[C].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5.
[3]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模具设计大典[R].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 《塑料模具设计手册》编委会.模具设计手册[D].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 陈万林.实用塑料注射模具设计与制造[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6] 贾润礼,程志远.实用注射模设计手册[D].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7] 王艳辉.塑料模具成型尺寸的计算[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9(12):14.
[8] 罗燕峰.试析塑料模具设计中常见的问题[J].科技与企业,2011(12):194.
[9] 李国锋.塑料模具设计的内涵与方法[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5):198.
[10] 袁荃,杨杰.浅谈塑料模具设计流程[J].科学之友,2011(4):32.
[11] 周永泰.我国塑料模具现状及发展趋势[J].塑料,20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