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丰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1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 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2黄梅戏天仙配中唱道:“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 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 b c d3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4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和民众衣食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a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开始形成 b商品经济繁荣,社会上广泛使用纸币c经济作物广泛种植,麻布成为民众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d玉米、甘薯逐渐成为米、面之外新的主食品种5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这段史料反映了明代苏州( )a早期雇佣工人的情况 b机户的情况 c小商贩的情况 d机房的情况6右图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 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由小说所描写的情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施复夫妇是机户 当时江南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明代手工业还较落后 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a、 b、 c、 d、7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反映的是( )a商品经济 b资本主义经济 c自然经济 d手工业经济8.在2007年央视的开篇大剧贞观长歌选取了唐初贞观年间的历史画面,艺术地再现了“贞观之治”的历史。假如你生活在贞观年间的长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a、可以在逛夜市时品尝各种小吃b、邻居的一个远房亲戚在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担任长官c、在私家店铺中边喝酒边呤咏白居易的琵琶行d、去东市和西市逛街时碰到了波斯、大食的商人9在古代中国,人口总的趋势是不断增长,宋朝人口已突破1亿,鸦片战争前夕更是突破4亿。面对人口膨胀的沉重压力,明清时期解决的措施不包括( )a、统治者实行重农政策 b、农民在土地上进行精耕细作 c、开发“边际土地”,扩大耕地总量 d、积极对外移民和拓展海外贸易10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11、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1921年创作)中,描写了他见到童年的小伙伴闰土。闰土在谈到他的生活时说:“非常难。第6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这一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后的我国农村( )军阀割据,战乱不息 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困苦 苛捐杂税繁多,农民入不敷出 自然经济完全破产,商品经济得到发展a、 b、 c、 d、12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13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a b c d14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15中国古代制瓷业历史悠久,瓷器更是古代中国的名片。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制瓷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时出现青瓷 b南北朝时出现白瓷c唐朝景德镇成为“瓷都”d明清时期出现青花瓷16右侧是18世纪一位法国贵族肖恩公爵“最重要的中国藏品”目录,从中可以推测()(1)很多漂亮的、上乘的男女服饰(2)一面橄榄绿色的丝绸的中国旗(3)一个彩色瓷制的中式现象台(4)一个六边形的中国灯笼 (51)一张竹制的女士用床a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b中国已陷入落后挨打的状况c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影响 d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而来17关于“五谷”,古代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最初流行的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菽,而后来最流行的说法是指稻、黍、稷、麦、菽。较早流行的“五谷”中无“稻”,主要原因在于()a水稻的发现较晚 b最初的经济重心在北方c稻是古代主要的经济作物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18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说:“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路,若辈悉健有力,势不肯搏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触网不敢归,又连结远夷,向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a抑商的必要性 b“海禁”政策的恶果c小农经济的脆弱 d明朝社会矛盾的激化19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上述言论( )a指出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 b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c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 d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20“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清政府被迫放弃“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 d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21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书数据编制,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时间18421895年(甲午战争前后)18951912年(辛亥革命前)1912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约10万人约60万人约200万人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十月革命的推动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五四运动的影响22. 下图是杭州某商店的一幅宣传画,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幅宣传画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个时期()a甲午战争期间 b一战期间c国民革命期间 d抗日战争期间23在192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天津的永利碱厂生产的纯碱获得了金奖,在获奖证书中永利碱厂被称为“发展中华民国主要化学工业之象征”。永利碱厂获此殊荣主要得益于()a南京国民政府的鼓励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c民族工业走向世界 d民族资本家的积极探索24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明显错误的一处是()a段 b段 c段 d段25据中国社会通史论述:在全国煤炭开采中,机械化开采的比重,民国初年为57%,1937年已上升到83%;1912年机械化采煤量占总开采量的30.6%,1937年占89.3%。这种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得益于()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c颁布金圆券发行办法,金融市场稳定 d帝国主义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26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7昔时的东北日报有一篇报道:“蒋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严重。如蒋区工业中心之上海,抗战胜利后仅剩的四千余家大工厂,去年一月的开工率,仅为平时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蒋匪农村经济危机亦日趋恶化,就是蒋匪粮食部长余鹏飞亦供认蒋匪粮荒严重,并说:去年总计购入外粮达五十万余吨,然实际从外输入蒋区的粮食当还更多。”下列关于这篇报道理解正确的是( )a该报道应发表于建国初期 b所述情形与日本全面侵华有直接关系c该报可能是解放区出版物 d反映了美国工业制成品大量涌入中国28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抗战时期,在工业总体发展上,1937年西北工厂有19家,占全国0.48%;资本305.2万元,占全国0.82%;工人5787人,占全国1.26%。到1942年为546家,占全国20.56%;资本16931万元,占全国8.8%;工人33074人,占全国13.7%。”材料表明( )a国民政府重视国民经济建设,但忽视西北工业发展 b中国近代工业布局失衡的状况没有本质变化 c日本帝国主义对西北的侵略迟滞了西北工业的发展 d国共内战严重影响了西北工业发展进程 29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2010年7月10日,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展出了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所获得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象征。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历史上( ) a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民族工业获得一个短暂的春天 d民族企业日益萎缩30白吉尔在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年)中说:“这一时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在辛亥革命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自然经济的加速解体 民族资本家积极投资近代企业欧美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中华民国政府扶持民族工业a b c d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团辱之市井之子孙(寄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平准书【材料二】 井口之交,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手室名邑之役。 后汉书郭陈列传【材料三】 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功,充盈都邑。治本(务农)者少,游食者众。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本未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则安能不为非?王符潜夫论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4分)(2)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西汉初年的商业政策是出于什么考虑? (4分)(3) 评论这种商业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盛泽镇,在二十都。明初以村名,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迄今(乾隆)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吴江县志卷四(1)朱陈村和盛泽镇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何不同?(4分)(2)上述两则材料各自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哪些时代特征?其可信度如何?(8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材料一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材料二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材料三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 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明代手工业出现什么新现象?(2分)简述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4分)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分布地点具有什么相同的特点?(2分) (3)材料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中,资本总额在某个时期达到最高峰,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信丰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5 b b c d a 6-10 b c d d d 11-15 d c d b b 16-20 c b b b d 21-25 c b d d a 26-30 d c b c b31.1解析:根据材料进行分析,重点捕捉“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不得仕宦为吏”等关键词答案: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加以限制;提高其所交税额;限制其政治地位,不许为官。(4分)2.解析:主要从材料三得出。答案:为限制土地兼并,保证充足的农业劳动力和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稳定社会秩序以保证长治久安。(4分)3.解析: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答案: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但从长远看,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6分)32 (1)朱陈村: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和安土重迁的乡村生活情景。盛泽镇:工商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和工商业市镇的生活情景(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