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试验技术1.doc_第1页
中药化学试验技术1.doc_第2页
中药化学试验技术1.doc_第3页
中药化学试验技术1.doc_第4页
中药化学试验技术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中药化学研究成果及应用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验系统预试法应用一些简单的定性试验,对中药中所含各类化学成分作全面检查。单项预试法根据需要,有重点的检查某类成分或某药效成分。方法:试管反应+薄层层析检查一、 预试溶液的制备1、 水提取液糖、多糖、有机酸、皂苷、酚类、鞣质、氨基酸、多肽、蛋白质2、 乙醇提取液酚类、鞣质、有机酸、香豆素、强心苷、黄酮、蒽醌、甾体3、 5%HCl-乙醇提取液生物碱4、 石油醚提取液甾体、萜类、脂肪油二、 各类成分的检查1、 生物碱(1)沉淀反应碘化汞钾试剂 白色或浅黄色沉淀 碘化铋钾试剂 橘红色沉淀 碘碘化钾试剂 浅棕或暗棕色沉淀 硅钨酸试剂 浅黄或黄棕色沉淀磷钨酸试剂 浅黄色沉淀 磷钼酸试剂 白色或淡黄色沉淀 苦味酸试剂 黄色结晶或非结晶形沉淀 鞣酸试剂 棕黄色沉淀 氯化金试剂 黄色结晶 氯化铂试剂 白色结晶雷氏铵盐 红色无定形沉淀(2)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碱性氧化铝(级,干法铺板) 硅胶G(稀碱湿法铺板) 展开剂氯仿:甲醇 显色UV;碘化铋钾2、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1)加热沉淀试验:加热煮沸 混浊或沉淀 (蛋白质) +5%H2SO4(不加热)混浊或沉淀(2)双缩脲反应:+40%NaOH,1%CuSO4 紫色、红色或紫红色(多肽、蛋白质)(3)茚三酮反应:+0.2%茚三酮试液 蓝或蓝紫色(氨基酸、多肽、蛋白质)(4)吲哚醌反应:+吲哚醌试液 各种颜色(氨基酸)(5)Millon反应:+Hg,H2NO2 红色(蛋白质分子中有酪氨酸组成)(6)Hopkins-Cole反应:+乙醛酸,浓硫酸 各色(蛋白质分子中有色氨酸组成)(7)氨基酸的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硅胶G 展开剂 n-BuOH,n-BuOH:HAc:H2O 显色剂0.25%茚三酮试液 紫红色斑点3、 有机酸(1)PH试纸检查(2)溴酚兰试液:喷洒蓝色背景黄色斑点(3)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硅胶G或酸性氧化铝 展开剂 C6H6:EtOH 显色剂0.1%溴酚兰试液黄色4、 酚类和鞣质(1)FeCl3试剂:+1%FeCl3试液 蓝、暗绿或蓝紫色(2)三氯化铁-铁氰化钾试剂:喷洒蓝色斑点(3)香草醛-盐酸试剂:喷洒 红色(间苯二酚、间苯三酚)(4)重氮盐试剂:+对硝基苯胺、亚硝酸钠 红色(5)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硅胶G或纤维素 展开剂 n-BuOH:HAc:H2O;15%HAc 显色剂1% FeCl3试液1%三氯化铁-1%铁氰化钾试液 蓝、绿或黑色鞣质与酚类的区别:+明胶 沉淀 上清液 +1%FeCl3试液 蓝、暗绿或蓝紫色5、 糖和苷(1)斐林试剂:+硫酸铜、酒石酸钾钠 砖红色沉淀(还原糖) ()+1%HCl +NaOH 沉淀(苷元) 30min 上清液(+)(多糖、苷)(2)Molish反应:+-萘酚-浓硫酸 紫红色环(3)银镜反应:+0.1N硝酸银、5N氨水 银褐色(还原糖)(4)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硅胶G或纤维素 展开剂 n-BuOH:Pd:H2O;15%HAc显色剂 苯胺-邻苯二甲酸6、 皂苷(1)泡末试验:振摇 大量持续性泡末 +0.1M HCl 二管泡末高度相同(三萜皂苷) +0.1M NaOH 碱管高于酸管(甾体皂苷)(2)溶血试验:+2%红血球悬浮液 溶血(3)LiebermanBurchard反应:+醋酐-浓硫酸 紫红色(三萜皂苷) 黄-红-紫-污绿(甾体皂苷)7、甾体(1)LiebermanBurchard反应:+醋酐-浓硫酸 黄-红-紫-污绿(2)氯仿-浓硫酸反应:+氯仿-浓硫酸 氯仿层红或青色 硫酸层绿色荧光(3)五氯化锑或三氯化锑反应:+SbCl3或SbCl5 红色(4)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中性氧化铝或硅胶G 展开剂 C6H6-MeOH;CHCl3-MeOH显色剂 10%磷钼酸 蓝-蓝紫色5%三氯化锑试液 红、棕红或绿色8、黄酮(1)盐酸-镁粉反应:+HCl-Mg 红色(2)三氯化铝反应:+AlCl3 黄色(3)浓氨水反应:+NH3 亮黄或橙色(4)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聚酰胺或硅胶G 展开剂 MeOH-H2O;EtOH-H2O显色剂 UV亮黄或黄绿色荧光1%三氯化铝试液亮黄色9、香豆素、内酯(1)开闭环反应:+1%NaOH澄清 +2%HCl混浊(2)异羟污酸铁反应:+7%盐酸羟胺、10%KOH +稀HCl、1%FeCl3 红色(3)重氮盐试剂:+对硝基苯胺、亚硝酸钠 红色(4)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酸性硅胶G或硅胶G 或酸性氧化铝 展开剂 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4:1)显色剂 UV蓝色荧光异羟污酸铁试液 红色10、强心苷(1)Kedde试剂:+3,5-二硝基苯甲酸试液 紫红色(2)Baljet试剂:+碱性苦味酸试液 橙或橙红色(3)Legal试剂:+亚硝酰铁氰化钠试液 紫红色(4)K-K反应:+FeCl3/冰HAc、浓H2SO4 上层绿蓝色 (2-去氧糖) 界面红棕色(5)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硅胶G 或中性氧化铝 展开剂 n-BuOH:HAc:H2O(4:1:5)显色剂 碱性3,5-二硝基苯甲酸试液紫红色碱性苦味酸试液 橙红色11、蒽醌(1)碱液反应:+10%NaOH 红色 +H2O2 红色不褪 +H+ 红色褪去(2)醋酸镁反应:+1%MgAc2 红色(3)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硅胶G 展开剂Pet:EtOAc显色剂 UV黄色荧光5%NaOH 红色12、挥发油、油脂(1)油斑检查:油斑挥发 挥发油; 油斑不消失油脂或类脂(2)磷钼酸反应:喷洒5%磷钼酸试液 蓝色(油脂、三萜、甾醇)第二章 化合物结构与溶解性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一味中药中有少则几十种,多则几百种成分。要对这些成分进行结构及活性等方面的研究,就必须首先进行提取及分离。提取就是用适当的溶剂将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从组织细胞中溶解出来。提取是分离的前提,正确的提取方法及正确的提取溶剂,对分得单体化合物非常关键。尤其在近代,随着中药研究的增多,中药中含量较多成分的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是含量越来越微成分的中药。如若提取方法不当,则根本提不出中药中的微量成分。需提取化合物的结构特性,是选择提取方法及提取溶剂的依据。一般需通过预试验或查阅有关资料来了解,而化合物的极性大小与溶解性密切相关。注意:a、原植物品种鉴定 b、热不稳定化合物,避免高温下操作。如蛋白质、环烯醚萜类 酸、碱不稳定化合物,避免强酸、强碱下操作。如香豆素 易氧化化合物,避免提取时间过长,避光。如Vc、延胡索乙素 c、对未知成分,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一、 化合物结构与极性化合物极性大小分类是相对概念,没有固定的概念。极性大小在提取分离工作中常成为向导。判断依据:a、极性基团与非极性基团的性质与数量, 多则大。 b、分子体积大小。基团一样,分子大,极性小。极性基团:-COOH、 、OH、 NH2中等极性基团:OR、 COOR非极性基团:烷基eg: glc 环己烷 苯甲酸 苯酚环黄芪皂醇4个-OH,分子大,为非极性物质 黄芪皂苷甲 中等极性物质:难溶于H20 可溶于EtOH、MeOH、BuOH注意:酸性基团(-COOH、ph-OH)+ OH- 极性物质(成盐) 碱性基团(N-)+ H+ 极性物质(成盐) 极性大小还与氢键极性变小 立体效应有关二、 各种溶剂的性质化学成分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性质有关。 极性溶剂H2O溶剂 中等极性溶剂(亲水性有机溶剂)EtOH、MeOH、甲丁醇、Me2CO 非极性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Et2O、CHCl3、C6H6、Pet、己烷1、水 优点:价廉,易得,极性大(分子小、含O),无毒,易进植物细胞 缺点:专属性差,特别是复方 蒸馏水或重蒸水中性 自来水 pH 562、亲水性有机溶剂:甲、乙、丙、异丙、丁醇,丙酮 极性基团: OH、 C=0(偶极矩大),分子小 甲丙醇 与水互溶 丁、戊醇 与水混溶互饱和后分层,有OH,但分子大(非极性部分增大) 丙酮 即亲水,又亲脂 优点:较价廉,毒性较小,易进入植物细胞 缺点:专属性差3、亲脂性有机溶剂 只含C、H: Pet、C6H6、正己烷、环己烷 极性小 氯代烃: CCl4、CHCl3、CH2Cl2 含C、H、O: EtOAc(酯基)、Et2O(醚基) 大 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优点:专属性强,挥发性大,易挥收 缺点:易燃(除CHCl3外),毒性较大,价贵,设备要求高,较难进入细胞 多用于分离纯化。极性排列:Pet C6H6 CHCl3 Et2O EtOAc n-BuOH Me2CO EtOH MeOH H2O4、各种溶剂性能(P 56)三、化合物极性与溶解性 如何了解极性 预试验 层析 正相:Rf大,极性小;Rf小,极性大葡萄糖、蔗糖水、醇淀粉、多糖(OH多,但分子大)热水蛋白质 酸碱二性 溶于水 难溶于亲脂性溶剂氨基酸 溶于水、醇苷类水(含糖)苷元非水、亲脂游离生物碱非水(大多)、亲脂 +H+季铵、NO物水 极性分子,溶于水大多遵循“相似相溶”的原则,但也是相对而言。四、提取原理及影响因素1、 原理过程:溶剂 组织细胞 溶解可溶物 溶液(提取液)原理:浸湿 溶解 扩散(1)浸湿: 溶剂附于中药粉末表面使之湿润,再通过毛细管和细胞间隙渗入细胞内。 能否附着于粉末,取决于溶剂和植物二方面性质 非极性溶剂难进入含水植物粉末 水难进入油脂性植物粉末,需先脱脂,如种子。(2)溶解: 不同溶剂,溶解对象不一。(3)扩散: 溶液渗透压增高,高浓度溶液向四周扩散,至细胞内外达平衡,达饱和。保持良好的浓度差是提高提取浸出效果关键用渗透、连续回流,或定时换溶剂2、 影响因素(1)粉碎度 细接触面大,效果好,但过细 药粉吸附力增强 同时大量细胞破坏,溶出成分(2)温度 高溶剂分子运动加快,增加溶解扩散过程,效果好 但防止受热易破坏成分被破坏。(3)时间 长提出多,过长无必要,搅拌可缩短时间(4)提取溶剂(关键) 选择不当,可一无所获。如若对所替成分不了解,首选乙醇或水。(5)pH值 水 pH小提碱性成分 pH大提酸性成分 非极性溶剂 pH小提酸性成分:酚、酸 pH大提碱性成分:生物碱 五、常用提取溶剂1、 水优点:价廉、易得,无药理作用,渗透性强 缺点:鞣质、多糖、蛋白质大量溶出,后处理过滤、浓缩困难,易发霉有热水、冷水、酸水、碱水2、 乙醇优点:可溶出大多数成分,不发霉(20%),易回收mp 78.8 缺点:易燃,禁直火95% EtOH生物碱、挥发油6070% EtOH皂苷、黄酮苷、蒽醌苷4050% EtOH强心苷、鞣质 50% EtOH生物碱盐3、丙酮优点:即亲水,又亲脂 对极性小的成分也可溶解 mp 56.2 分子小,易进入植物细胞 对含水或含油中药均可 易回收 缺点:易燃、价贵4、 酸、碱性有机溶剂碱性成分NH4OH、Na2CO3湿润 或直接 H+/EtOH 提取酸性成分HCl、H2SO4湿润 有机溶剂提取 OH-/EtOH 提取六、各种提取方法及选择(一) 溶剂法1、浸渍法:水或有机溶剂 用于受热易破坏成分2、渗漉法:水或有机溶剂 用于受热易破坏成分3、 煎煮法:一般以水为溶剂,酸水、碱水则需考虑煎煮时浓度的改变 适于受热不易分解破坏的极性化合物,不太用4、 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不适于受热易破坏成分5、 连续回流提取法:低沸点有机溶剂提取,不适于受热易破坏成分 优点:提取效率高,溶剂用量少 缺点:难于用于大量药材的提取(二) 蒸馏法 用于挥发性成分,且与水不相混溶或难溶共水蒸馏法 需防药粉烧焦水蒸气蒸馏法 可避免药粉烧焦收集馏出液,盐析或有机溶剂萃取少量可以用挥发油测定器提取。 注意d 1(三)升华法 固体 气体 冷 固体 如樟木中樟脑、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四)超临界提取法(SFE)优点:a、提取效率高 b、成分不被破坏(不需加热) c、无残留溶剂 d、可选择性分离1、 超临界流体(SF):处于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以上 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SF密度与液体相近,粘度与气体相近,扩散系数比液体大100倍, 对许多物质有很强的溶解能力。SF:CO2、SF6、C2H6、NH3、CCl2F22、 CO2(SF)常用CO2,Tc = 31.3。C、无色、无毒、无味,不易燃,化学惰性,价廉。a、 选择性溶解:超临界状态下,CO2对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差别很大。亲脂性低沸点成分(挥发油、烃、酯、醚)低压提取( 4104KPa)分子量越高,越难提,分子量200400较易提。b、 提取压力、温度与溶解度:在临界点附近,温度、压力的微小变化,都会使SF的性质产生明显改变。 CO2一般在3540。C左右。c、 夹带剂:加入少量夹带剂,可改善溶解度。 良好的夹带剂:提高溶解度,改善选择性,增加得率。 eg:MeOH、EtOH、Me2CO3、提取过程 4、应用发现SFE近百年,上世纪50年代初进入试验阶段,如从石油中脱沥青;70年代,国外已有从植物中提取化学成分得应用,如从咖啡豆中提取咖啡因,烟草中提取尼古丁70年代末,SFE在食品中的应用增多,如从啤酒花中提取酒精已形成生产规模;80年代,SFE越来越多的用于香料的提取,如从菊花、米兰、栀子花、玫瑰中提取香料;肉桂、胡椒、薄荷中提取香辛成分90年代,开始从植物药中提取成分,如蛇床子、茵陈蒿、桑白皮、紫草、月见草中提取成分。第三章 各种分离材料的性能中药化学研究的诸多成果,与分离材料的不断创新发展,关系十分密切。分离材料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分离效果。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分离材料不断出现,使以前一直认为不易分离的化合物(eg.鞣质、多糖、蛋白质)可以得到分离。如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使得水溶性化合物的去杂大大简化;反相硅胶及其它键合硅胶的出现,使得在分离异构体及水溶性化合物方面有独到之处。这一章主要讲各种分离材料的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一、层析纸1、组成:纤维素 ( 1 4苷键吡喃葡萄糖)2、性质:干燥纸67%的水,氢键与纤维素上-OH结合 水饱和的纸2035%的水3、规格性能国产层析纸的性能与规格型号 标重 厚度 吸水性 灰分 展速 备注 (g/m2) (mm) (30min水上升mm) (%) 1 90 0.17 150120 0.08 快速 2 90 0.16 12091 0.08 中速 相当于Whaldmann1号 3 90 0.15 9060 0.08 慢速 4 180 0.34 151121 0.08 快速 5 180 0.32 12091 0.08 中速 相当于Whaldmann3号6 180 0.30 9060 0.08 慢速4、适用范围 a、分离亲水性化合物:糖类、苷类、氨基酸、有机酸 b、常用于亲水性成分的定性(因载量小),与标准物对照 c、摸索萃取条件 d、判断化合物极性大小二、氧化铝 1、组成 碱性氧化铝(pH 9) 中性氧化铝(pH 7.5) 酸性氧化铝(pH 23) 100160目柱层 200目柱层需加压 160200目软板TLC 200目硬板TLC2、活度: 含水量越少,吸附力越强,活度越小 含水量(%) 0 3 6 10 15 活度(级) I II III IV V3、应用碱性氧化铝分离生物碱和甾族化合物,不适于醛、酮、酯、有机酸中性氧化铝分离中性、碱性亲脂性化合物,不适于酸性成分酸性氧化铝分离有机酸类,不适于碱性成分缺点:吸附力强,成分损失大 常与成分发生反应,如络合、氧化、消除及异构化三、 活性炭属非极性吸附剂(与Al203、SiO2相反),来源充足、价格便宜1、 类型 粉状活性炭: 比表面积大,吸附力强,流速慢,层析需加压 颗粒状活性炭:比表面积小,吸附力弱,流速快,易于控制。常用 锦纶活性炭: 以锦纶为粘合剂,将粉状活性炭制成颗粒状 比表面积介于前二者之间,但吸附力最弱(加入锦纶,一方面减少比表面积,一方面锦纶与活性炭之间吸附)2、 分离范围粉状活性炭对活性炭吸附较弱物质(极性较大成分),常拌入3040%硅藻土,增加流速。颗粒状活性炭中等极性成分锦纶活性炭极性较小成分主要用于柱层分离及色素和非极性杂质的吸附。四、 大孔吸附树脂应用时间较短,其性能及分离条件还在不断摸索之中。1、 特性白色球形颗粒,粒度2060目,不溶于酸、碱、有机溶剂非极性苯乙烯型中极性2-甲基丙烯酸酯型孔径小球间平均距离(A。)比表面积小球表面积总和(m2/g)2、 分类根据孔径、比表面积分类部分大孔吸附树脂性能型号 厂名 极性 树脂结构 比表面积(m2/g) 孔径(A。) D2 南开大学 非极性 乙基苯乙烯 382 133 D6 466 73 D8 712 66DS2 苯乙烯 642 59DM2 2-甲基苯乙烯 266 24D101 天津制胶厂 400 100 Ambertit XAD-1 Rohmbaa(美) 苯乙烯 100 200XAD-2 330 90XAD-3 526 44XAD-4 750 50XAD-5 415 68 XAD-7 中极性 2-甲基丙烯酸酯 450 80XAD-8 140 250Diaion HP-10 Organos(日) 非极性 苯乙烯 400 小HP-20 600 大HP-30 500600 大HP-40 600700 小3、原理吸附范德华力或氢键筛选本身多孔性结构决定,即分子量大小4、应用水溶性化合物分离纯化近年:皂苷、生物碱五、 聚酰胺1、 种类:锦纶6聚己内酰胺 锦纶66己二酸和己二胺聚合而成2、 适用范围:黄酮、酚类、醌类、有机酸等 不可用于鞣质,吸附力特强,成为不可逆物质,但可吸附除去六、 层析硅胶 O SiOSi1、普通硅胶: 骨架表面存在SiOH。多,则吸附力强, SiOH吸水,则吸附力下降。 105-120。C可除水,重现活性。200。C,Si-OH 硅氧烷基(去OH作用)柱层:100160目,200300目薄层:1040,加压可用于柱层2、闪式硅胶八十年代初兴起。粒度:4060,微球形,粒度均匀,展开速度快,效果理想。3、 键合硅胶不同的有机基团通过化学反应键合到硅胶表面。非极性键合硅胶极性键合硅胶离子型键合硅胶a. 非极性键合硅胶(反相硅胶):硅胶表面键合极性很小的烷基。e.f 十八烷基、辛烷基、苯基烷等极性大的成分:吸附能力弱,先下极性小的成分:吸附能力强,后下b. 极性键合硅胶:键合CN、NH3、双OH等 一般作正相层析c、离子型键合硅胶:键合各种离子交换基团酸性基团:-SO3H、-COOH、-CH2COOH碱性基团:-CH2NH2、-CH2N(CH3)3Cl二性基团:CH(COOH)-CH2-CH2-NH2 (CH2)3O-CH2-CH(OH)-CH2-NH2七、 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 强酸型(SO3H) 弱酸型(COOH)阴离子交换树脂 强碱型 N(CH3)3X N(CH3)2(C2H4OH)X 弱碱型 NR2 NHR NH21、 性能a、 交换容量:取决于可交换基团的多少 毫克当量/g每g树脂所能交换的离子的毫克当量数b、 交联度:交联剂在总重量中所占重量百分数交联度越大,网孔越小c、 溶胀性:在水中体积增大 在有机溶剂中收缩。e.g EtOH、Et2O d、型变膨胀性: e.g N+变成H+,树脂体积也变化2、类型及性质 P943、离子交换纤维素阳离子交换纤维素:酸性基团接在纤维素或葡聚糖凝胶上。阴离子交换纤维素:碱性基团接在纤维素或葡聚糖凝胶上。 适用:提纯蛋白质、核酸、酸性或碱性多糖 类型:P96八、 凝胶分子筛葡聚糖凝胶分子筛琼脂糖凝胶分子筛聚丙烯酰胺凝胶分子筛各种离子交换凝胶葡聚糖凝胶分子筛1、 组成:葡聚糖和甘油通过醚键相交链的多孔网状结构。不溶于水、有机溶剂、盐在碱或弱酸液中稳定,强酸水解交链度大、网孔小,吸水时膨胀越大商品G 后面数字吸水量10用于多糖、肽、蛋白质分离商品LH-20、LH-60(羟丙基化)可用于小分子(M500)的分离,如黄酮、皂苷等。2、 分类及性能 葡聚糖凝胶的性质型号 吸水量 床体积 分离范围(分子量) 最少溶胀时间(h)(ml/g) (ml/g) 肽、蛋白质 多 糖 室温 沸水浴G-10 1.00.1 23 700 700 3 1G-15 1.50.2 2.53.5 1500 1500 3 1G-25 2.50.2 46 10005000 1005000 6 2G-50 5.00.3 911 150030000 50010000 6 2G-75 7.50.5 1215 300070000 100050000 24 3G-100 10.01.0 1520 4000150000 1000100000 48 5G-150 15.01.5 2030 5000400000 1000150000 72 5G-200 20.02.0 3040 5000800000 1000200000 72 5第四章 各种分离技术一、 经典分离技术1、溶剂分离法系统溶剂分离法 中药粉末 EtOH提取 残渣 提取液 回收至干或至无醇味 提取物或提取液 +Pet连续回流提取或萃取 Pet提取物 残渣或残留水液 +CHCL3连续回流提取或萃取 CHCl3提取物 残渣或残留水液 +EtOAc连续回流提取或萃取 CHCl3提取物 残渣 +EtOH连续回流提取 EtOH提取物 残渣 +H2O回流提取 H2O提取物 残渣可用连续回流提取法或萃取法注意:极性必须由小到大,不可颠倒连续回流提取法必须在前种溶剂挥干后,方可使用下一种溶剂否则造成成分交叉。 水提醇沉法多用于多糖的提取或去杂(大分子成分)分步沉淀法 中药粉末 H2O提取 残渣 提取液 +EtOH至20%,放置、沉淀、抽滤 沉淀物 滤液 +EtOH至50%,放置、沉淀、抽滤 沉淀物 滤液 +EtOH至80%,放置、沉淀、抽滤 沉淀物 滤液用于去杂则可水提后加乙醇至6080%,放置,沉淀,抽滤。取上清液浓缩后,做进一步分离;沉淀则去除了多糖、果胶、粘液汁等杂质。我们国家大多数的中药厂过去往往用这种方法来制备中药制剂。 碱提酸沉法:酸性成分的分离蒽醌、黄酮、有机酸、香豆素 如大黄 大黄粉 酸水解 残渣 滤液 +Et2O提取 残渣 提取液 +2.5%NaHCO3萃取 碱液 醚液+H+ +2.5%Na2CO3萃取沉淀物(大黄酸) 碱液 醚液+H+ +5%Na2CO3萃取 (大黄素)沉淀物 碱液 醚液 +H+ +0.5%NaOH萃取沉淀物 (芦荟大黄素) 碱液 醚液 +H+ 沉淀物 硅胶或纤维素柱层析 Pet:EtOAc(99:1)洗脱 相同斑点液合并 大黄素甲醚 大黄酚酸提碱沉法:生物碱的分离 总生物碱 总生物碱 +H+ 溶解 +CHCl3溶解酸水液 氯仿液 +OH-,pH低高 +H+,pH高低 CHCl3萃取弱碱 中强碱 强碱 强碱盐 中强碱盐 弱碱盐 例 从某中药中分离到A、B、C三种生物碱类化合物,用不同pH缓冲纸层析,色谱图如下图所示。展开剂为氯仿,上行展开。试问:(1) 三个化合物的碱性强弱顺序如何?(2) 三个化合物中是否有两性生物碱?(3) 请设计一个合理的工艺流程图将A、B、C三种生物碱的混合物分离。pH 5.0 6.5 7.0 8.0 9.0 10.5 12.0 CBA氯仿上行展开(1)CBA (2)有,C 水层(C) (3)+CHCl3,pH6.5 H2O 氯仿层(A、B)+H+ pH5.0 水层(B) 氯仿层(A) 分段沉淀法:皂苷EtOH溶解+Et2O、MeCO 或Et2O -MeCO(1:1)。2、两相溶剂萃取法(液-液萃取法) 定义:利用各种化合物在互不相溶的二相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分离的方法。各化合物在二相中分配系数差异越大,则分离效果愈好。 应用:一般从中药水提液中以有机溶剂萃取。 C6H6、Et2O、CHCl3苷元、低极性苷 EtOAc、n-BuOH皂苷、黄酮苷、多元酚 酸性成分调酸后 CHCl3、EtOAc、n-BuOH等萃取再加OH 水相、有机相反复处理。 碱性成分调碱后 CHCl3、EtOAc、n-BuOH等萃取 再加H+ 水相、有机相反复处理。 注意:a、萃取次数:35次,有时510次 b、萃取是否完全:以TLC、PC或试管反应检验 c、调酸碱萃取:注意始终保持PH不变,也可用缓冲溶液代替水液 d、反复调酸碱:常用盐酸,无氧化性(与硫酸、硝酸比) 氨水,碱性温和,可与盐酸生成NH4Cl e、乳化的消除:放置(时时转动或搅动) 离心(20004000转/min) 加热或冷置3、 盐析法 定义:根据有效成分的性质(在水中溶解度不是很大),向水提液中加入无机盐,使达到一定的浓度或饱和,促使有效成分在水中溶解度降低而沉淀析出,与水溶性较大的杂质分离的方法。 常用无机盐:NaCl、Na2SO4、(NH4)2SO4. e.g 黄藤 1%HAc 1%HAc提取液 NaCl、.OH 巴马丁 三七 H2O 水提液 MgSO4 沉淀(三七皂苷乙)4、 沉淀法某些化学成分可与重金属盐或其它试剂在水中生成沉淀,而与其它水溶性杂质分离的方法。 铅盐沉淀法 Pb(Ac)2沉淀COOH、邻二酚、羰基酚。如:有机酸、蛋白质、黏液质、鞣质、酸性皂苷、邻羟黄酮.Pb(OH)Ac所有酚OH,甚至一些大分子的多糖等。 试剂沉淀法:加入某些试剂,使之与化学成分结合而沉淀a、水溶性生物碱 +雷氏铵盐 水液 (酸水液) 生物碱雷氏盐沉淀 +Me2CO 滤渣 Me2CO液+Ag2SO4 雷氏银盐沉淀 生物碱盐酸盐 水液(生物碱H2SO4盐) BaCl Ba SO4 沉淀 或:Me2CO液 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柱(氯型) 树脂 流出液(BCl)b、中药水提液 + 明胶或蛋白质 鞣质沉淀 H2O(糖类)c、粗皂苷 + 胆甾醇 甾体皂苷沉淀 EtOH(色素) Et2O(油脂、多余胆甾醇) 沉淀 + Et2O加热索氏提取 Et2O(胆甾醇) 残留物(皂苷)5、透析法利用小分子在溶液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