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清理规范技术性指导说明.doc_第1页
地名清理规范技术性指导说明.doc_第2页
地名清理规范技术性指导说明.doc_第3页
地名清理规范技术性指导说明.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名清理规范技术性指导说明一、 地名命名、更名与废止(一)居住区、商住楼等建筑物(群)的命名、更名。由开发建设单位或产权单位向县民政局提出申请;县民政局审核、论证、提出方案;报市区划地名办审核、论证后,再由县民政局报县政府批准。 (二)公园(含街心绿地)、自然景观的命名、更名。由主管部门组织征集、论证、提出方案;县民政局审核,提出方案;报市区划地名办公室审核、论证后,再由县民政局报县政府审批。(三)桥梁及具有地名意义的公共设施名称的命名、更名。由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征集、论证、提出方案;县民政局审核,提出方案;报市区划地名办公室审核、论证后,再由县民政局报县政府审批。(四)村内街(路)的命名、更名。由村委会组织征集、论证、提出方案;经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报县民政局;经县民政局审核后;报县政府审批。(五)地名命名、更名须提交的材料。地名、更名申请表;命名、更名主体平面示意图;申报街(路)巷、居民区、建筑物名称命名、更名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拟定地名的汉字,标注声调的汉语拼音(罗马字母拼写),命名、更名的理由,拟采用新名的涵义、来源。街路要注明道路等级、起点、止点、长度、路面宽度、质地、地理位置、走向等;居民区要注明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楼栋数、单元数、户数和按照国家标准设置楼牌、单元牌、门户牌的情况。(六)因城乡建设等原因消失的居民区、建筑物、公园等名称,应当予以废止。 二、城乡街路的专名、通名命名原则(一)专名命名原则1、一个城镇内的街、巷、居民区名称,不应重名、同音和谐音,并避免使用生僻字。2、新建和改建的城镇街、巷应按照层次化、序列化、规范化的要求予以命名。3、一般不以人名做地名;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禁止使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做地名。(二)通名命名原则1、东西走向用路、胡同,南北走向用街、巷,一端不通的胡同、巷统称里。2、街路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街路。以街路两边的路砑为基准,路面为“三块板”(绿化隔离带所分割的2个非机动车道路面和1个激动车道路面)以上或路面宽20米(含)以上,长3000米(含)以上的城镇主干街道为一级街路,通名用大街、大道、路。二级街路。以街路两边的路砑为基础,路面为“一块板”或路面宽5-20米,长100米(含)以上的城乡一般街道为二级街路,通名用街、道、路。三级街路。路面总宽5米(含)一下,长50米(含)以上的城乡小街道为三级街路,通名用巷、胡同、里。上述三个等级只是原则的划分,实际应用中要灵活掌握。在条件范围以外的街路按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区分,凡与三级街路的条件相差较远的街路原则不予命名。三、门、楼(院)牌编码遵循的原则(一)不受行政区划限制,依据街、路、胡同、巷、里、散落式聚落名称,以“户”为基点,按照自然顺序对建筑物编排门牌号码。(二)街、道、路、胡同、巷、里两侧都有门口时,按照东单西双、南双北单的编码原则编号;只有一侧有门口时,按自然序数编号。(三)街、路、巷、胡同、里封闭的一端为首号,向发展方向编号;无法确定封闭端的,首先确定编码起点,按放射性原则向发展方向分别编号。(四)散列式聚落由中心向发展方向,按自然序数编号。(五)不得无序调号、重号。(六)一个单位、院落、门脸一个号;一个单位多门时,只在主门编号;一个院落有前门、后门、偏门时,只在前门编号;一个门脸多门时,只编一个号。(七)无围墙和院门的临街住宅楼、办公楼房底层门脸,根据城乡建设规划编主号或主号的支号。(八)临街较短无名里,按照编码规则依临街名称编号。(九)相邻建筑物之间有空地时,按照一定距离预留备用门牌号。(十)楼群按照进入楼群方向,先由左向右、再由前向后自然顺序编号;单元、户号按照进入单元方向、由左向右自然顺序编号;高层建筑按照电梯出口方向,由左侧开始,按照顺时针方向顺序编号;楼道两侧都有电梯时,按照进入楼道方向,以左侧电梯出口方向为准,由左侧开始按照顺时针方向顺序编号。(十一)临时建筑一般不编号。四、地名标志的设置(一)地名标志的设置位置1、居民区、建筑物在明显位置设置。2、街、路标志,在其起止点、交叉路口边缘和丁字路口设置,较长的街路,还可以在中段边缘增设标志。3、城区街路标志为单立柱不锈钢式,标志高度为地面以上3米。4、乡村街路标志为壁挂式,标志高度为地面以上2.6米,按挂在进入街(路)口处右侧建筑物墙壁上醒目位置。5、巷、胡同、里标志在其起止点设置,标志为壁挂式,标牌下沿距地面2米,按挂在进入巷、胡同、里口处右侧建筑物墙壁上醒目位置。6、门牌安装在门口左侧墙壁上,距离地面2米高的位置。7、楼牌安装在甬道二楼至三楼中间位置;单元标志安装在单元门口上方中间位置;楼层标志安装在本楼层墙壁中间离地面2.2米高的位置;户标志安装在门楣的上方位置。8、农村村标设置在村入口处,可为牌坊式、石碑基座式、瓷砖粘贴式。(二)地名标志的设置数量1、村标根据实际情况设置。2、城区主要街路交叉口标志数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