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课标要求1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 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 列举 贞观之治 的主要表现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第1课 目标导航1 明确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 了解秦始皇兼并战争的经过及结果 2 了解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史实 分析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对后世产生的重大影响 3 结合秦始皇的历史活动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内容索引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史料实证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 反馈训练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一 秦统一六国1 历史条件 1 客观条件 商鞅 思维点拨 2 主观条件 个人作用 秦王拥有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气度 为了实现统一 广泛吸收各国贤士 策略得当 先弱后强 远交近攻 分化离间 2 过程先后灭掉韩 魏 楚 燕 六国 嬴政 赵 齐 1 局部的统一 封建经济的发展 民族融合的发展 人们渴望统一 因此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 秦的统一是秦王嬴政顺应了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趋势的结果 是历史潮流的必然产物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只是秦统一的原因之一 二 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 建立集权 1 皇帝制度 自称 集大权于一身 2 三公九卿制 3 郡县制 在全国设36郡 郡下设县 避免国家重新分裂 始皇帝 监督 丞相 2 巩固统一 1 奠定疆域 北击 南征百越 增设闽中 南海 桂林 象郡四郡 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2 文化方面 统一文字 以为统一的文字 3 经济方面 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 4 水陆交通 修筑以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思维点拨 史论要旨 重点精讲 匈奴 小篆 咸阳 丞相等三公的设置加强了专制集权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三者之间各自分权 互不统属 都对皇帝负责 由皇帝任命 使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行政任命代替宗法血缘关系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秦始皇在文化上采取统一的措施 其前提是国家的统一 其作用是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 影响深远 三 秦始皇的暴政1 表现 1 焚书坑儒 焚书 规定除政府外 民间只可收藏有关 占卜和种植等书 其余一律焚毁 坑儒 因为一些儒生批评秦始皇滥施刑罚 秦始皇将460名儒士活埋 2 修筑长城下令把 赵 燕三国的长城连接扩建 由于工程艰巨 施工条件简陋 民夫大量死亡 医学 秦 3 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 骊山墓 加上伐南越 戍边疆等其他徭役 导致民怨沸腾 2 评价 1 功 秦始皇统一中国 建立大一统的王朝 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 过 实行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易错提醒 归纳总结 中央集权 秦始皇 焚书坑儒 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 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 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 焚书坑儒 虽然加强了思想控制 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成功 但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不利于社会发展 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 毁灭了古代许多典籍 造成文化史上难以弥补的损失 秦朝亡于其暴政 而不是亡于其创立的政治制度 如郡县制 知识图示 史料实证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 史料一天下之趋统一 势也 不统于秦 亦统于他国 梁启超史料二假长此不获统一 岁岁交糜烂其民而战之 其惨状将伊于胡底 梁启超史料三 商鞅变法 行之十年 秦民大说 悦 道不拾遗 山无盗贼 家给人足 史记 商君列传 主题一秦统一六国 史料解读 1 史料一说明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史料二是说如果长期不能统一 诸侯混战带来的惨状不知到什么地步为止 3 史料三说明商鞅变法取得明显效果 秦国力增强 答案 问题思考 1 史料一为什么说 天下之趋统一 势也 答案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 兼并战争频繁 大诸侯国兼并小诸侯国 最终形成战国七雄的局面 实现了区域性统一 故 天下之趋统一 势也 2 史料二为什么说 不获统一 惨状将伊于胡底 答案长期战乱使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社会经济遭受破坏 3 史料三体现出秦始皇成功统一中国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经过商鞅变法 秦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社会风气有较大改进 为统一天下创造了条件 史论总结秦统一六国的条件 1 客观条件 经济基础 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 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政治基础 争霸 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统一向大一统发展 民族基础 各民族逐步融合 民族凝聚力增强 群众基础 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割据混战 加重了人民的困苦 人民厌战 渴望统一 思想基础 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理论 2 主观条件 经过商鞅变法 秦国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 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个人因素 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其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广罗人才 制定了正确的统一方略 史料一汉代有人说 秦王贪婪暴虐 残贼天下 穷困万民 以适其欲也 劳罢者不得休息 饥寒者不得衣食 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 人与之为怨 家与之为仇 故天下坏也 史料二毛泽东说 我是赞成秦始皇的 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 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 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主题二全面评价秦始皇 史料解读 1 由史料一中的 可知秦始皇统治残暴 由 可知其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 导致秦朝的灭亡 2 史料二中的 指的是秦始皇进行了体制创新 是指其统一全国 答案理由 体制创新和统一全国 理解 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 建立了以三公九卿制为主的中央官制 地方上废分封 置郡县 并采取了其他一系列加强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如统一度量衡 货币和车轨 统一文字等 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结束群雄割据的局面 统一全国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答案 问题思考 1 史料一中的汉代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 答案秦始皇苦役百姓 横征暴敛 严刑酷法 是一个暴君 他的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2 从史料二看 毛泽东 赞成秦始皇 的两个主要理由是什么 结合史实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两种观点都有道理 秦始皇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也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者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秦始皇 功在统一 罪在专制 但两者相比 历史功绩是主流 答案 3 你怎样看待上述对秦始皇评价的两种观点 史论总结全面评价秦始皇 1 积极 杰出的政治家 顺应历史潮流 统一中国 政治上 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奠定此后两千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经济上 统一货币 度量衡 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文化上 统一文字 小篆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2 消极 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大兴土木 劳民伤财 制定残酷的刑法 焚书坑儒 钳制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 反馈训练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 1 秦王嬴政继位时 统一的条件基本成熟 表现在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民族地域之间联系加强 长期战乱 统一成为人心所向 商鞅变法比较彻底 秦国实力增强 齐 楚等六国出现政治危机a b c d 1 2 3 4 答案 解析 解析秦国实现统一的条件包括商鞅变法奠定的基础 各地联系逐渐加强 人民渴望统一等 齐 楚等六国并未出现政治危机 故选a 2 秦灭六国后 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 三皇 五帝 之名而称 皇帝 其首要目的是a 宣扬托古改制b 承袭华夏传统c 突出个人功业d 标榜君权神授 解析作为最高统治者 嬴政认为自己灭六国 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大一统的国家 德高三皇 功过五帝 因而称皇帝 这是对他个人功业的炫耀 1 2 3 4 答案 解析 3 在陕西骊山有秦坑儒谷遗址 当时秦始皇 坑儒 从根本上说是为了a 弘扬法家思想b 压制儒家文化c 巩固政治统一d 彰显皇帝威严 解析秦统一后 一些儒生批评秦始皇滥施刑罚 秦始皇下令将这些儒生活埋 是为了用残酷的思想专制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1 2 3 4 答案 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秦始皇初灭六国 便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 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 将军蒙恬率大军三十万人击走匈奴 取河南地 筑四十四个县城 徙内地罪人去居住 汉族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带到游牧地区 变牧地为耕地 扩大了北方边境 又征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婿 小商贾为兵 取南方桂林 南海等郡 又发五十万人守五岭 与土著杂居 汉族文化技术传入南方 岭南开始成为中国的领土 范文澜 中国通史 1 2 3 4 答案措施 移民 筑城 设郡 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