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语文信客教案 教学目标: 1、握文章脉络,理清思想内容。 2、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3、解读余秋雨的人生感、民族感和历史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请欣赏下面两段文字: 1993年我在上海工作时,偶尔在南京路新华书店看到文化苦旅,觉得很不错,就买下,因此我知道了有一个学者叫余秋雨。后来,余秋雨和他的这本书红遍大江南北。我一般不喜欢跟风,余秋雨后来出的几本书,我没有怎么看,唯独文化苦旅,我还是非常推崇的。因为读一本书,而认识一位作者,我更有成就感!当然,因为一位作者的缘故,而去读此人的书,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 犹记得九六年刚刚接触到文化苦旅时的情景,夏夜寂寂,我跪拜于地,以一种膜拜的姿势,瞻仰这些神性的文字,禁不住念出了声:“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黑夜漫漫,我第一次读到了这般雄浑悲怆的历史散文。我为之倾倒,义无反顾。 此后,不论我身处何方,总有一本文化苦旅常伴床头。 文化苦旅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让读者这般痴狂。 文化苦旅余秋雨是1992年出版的第一部非学术性散文,也是他辞去院长后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共收集了37篇散文。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今天,我们走进余秋雨,走进文化苦旅,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解读余秋雨的人生感、民族感和历史感。 二:作者简介:(播放视频) 余秋雨说:“我把想清楚了的问题交给课堂;我把有可能想清楚的问题交给学术;我把绝对想不清楚的问题交给散文。”今天,我斗胆把余先生想不清楚的问题交给同学们。 三:研读课文 (1)(播放音频)解题 信客是一种私人职业,不受任何机构管理。这个地方外出谋生的人多了,少不了要带几封平安家信、带一点衣物食品的,方圆几十里又没有邮局,那就用得着信客了。信客要有一点文化,知道各大码头的情形,还要一副强健的筋骨,背得动重重的行李。 细想起来,做信客实在是一件苦差事。乡间外出的人数量并不太多,他们又不集中在一个城市,因此信客的生意不大,却很费脚力。如果交通方便也就用不着信客了,信客常走的路大多七转八拐,换车调船,听他们说说都要头昏。信客如果把行李交付托运也就赚不了什麽钱,他们一概是肩挑、背驼、手提、腰缠,咬着牙齿走完坎坷长途。所带的各家各户信件货物,品种繁多,又绝对不能有任何散失和损坏,一路上只得反复数点,小心翼翼。当时大家都穷,托运费十分低廉,有时还抵不回来去盘缠,信客只得买最差的票,住最便宜的舱位,随身带点冷馒头、炒米粉充饥。 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一身破衣旧衫,满脸风尘,状如乞丐。 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2)研读文本 1、做信客好不好,为什么?他为什么选择当信客? 明确:做信客很“苦”,老信客因为一条红绸,被人糟蹋了名誉,找到了年轻人当第二代信客。 2、信客工作任劳任怨,善良厚道,但他有时还要受到无端的呵斥与猜疑。 3、信客带着老信客的叮咛与嘱托走上了征程,那么,信客又是怎样作信客的呢? 明确;做本职工作收发信、物。做分外工作充当死者的代理人。 4、信客匆匆的脚步,带来了远方亲人的音讯。信客不畏路途艰辛凶险,吃不饱,睡不好,疾病缠身。如果说,这是肉体上的摧残,这还可以忍受,那么,他还要忍受精神上的苦痛,这精神的苦痛是什么呢? 明确:受人怀疑,遭人诘问。 但信客并没有发脾气,而是连连赔罪,任由别人怀疑诘问,这反映出信客任劳任怨,但他还干这档子事,他尽了乡邻间的情谊,说明他有情有义。 5、信客遭人怀疑诘问就已非常痛苦,但有些事对他来说,无疑是在流血的伤疤上撒了一把盐。那么,这是什么事呢? 明确:遭人诬陷,被送如警察局。但他并没有把这件事公布于众,他要保存他老乡的面子,说明他宽容,从这件事中,信客深刻的体会到了做信客的凶险,他不干了。 6、从中你看出信客是怎样的一类人? 明确:没有何怨言,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 7、最后,信客不干了,人们的通信成了问题,人们也就想起他的伟大。对信客来说,社会总体上还是有良知的,他生活一直很好,人们还推举信客当教师,他工作出色,还当校长,赢得了人们的敬爱与怀念。他为什么能当老师、校长呢? 明确:上过私塾,有文化;奔波一辈子,阅历丰富;代人写信,增长知识。 8、信客死后为什么要求葬在老信客的墓旁? 明确:他通过多年的奔波、体会,他了解这一职业,热爱这一职业,因而,他同情老信客,敬重老信客,感激老信客。 四、延伸训练 1、全文脉络:当信客的原因-怎样做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了-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2、文章分四节,每节用一、二、三、四标出,你能用俩字做小标题代替一、二、三、四吗?可否用一字? 3、中国古典文学常以回目名为章节名,如“陆虞侯纵火草料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你也试试看。 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解读课文,理清线索,明白信客的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人性美,从而解读到余秋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人性的赞美。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作家,他的思考决非停留在这一层面继续解读余秋雨的民族感和历史感。 五、深沉解读 1、余秋雨先生写的信客,实为文化苦旅中的“信客”,是诚信、宽容文化在不诚信、不宽容文化中的一次苦旅。 在信客中写出了老信客和年轻信客同样的悲剧:老信客和年轻信客都被迫远离信客这一职业,一个是偶然的、唯一的一次失信,导致整个社会对他一生诚信的彻底否定,老信客痛楚无奈地从浸满诚信文化因子的这一职业中悄然退出;而另一个则是因为太诚信而被捕进班房,认识到诚信“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而决然退出。他们殊途同归的根源都在于:整个不诚信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以他们为代表的诚信文化进行诋毁和嘲弄,甚至是迫害(信客因诚信被打耳光、进班房)。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荒诞可笑的是,在这种整体社会文化不诚信、不宽容的背景下,只有不诚信才能赢得“不诚信者“的感动和尊重。看看那位在都市里打了信客耳光的同乡,因为信客没有说他任何坏话(即没有向他的结发妻子告发他在外养情妇的秘密),也就是没向他的妻子说真话,而让这位同乡“深受感动”,决定办邮所,让信客任职。其实作者在告诉我们“诚信文化”所遭遇的尴尬和不幸,告诉我们这种畸变的、不诚信文化的社会心态的滑稽与荒诞,可笑与可悲。 2、你认为当今社会还存在这种不诚信现象吗? 3、余秋雨作为一个文人,向当今社会呼吁什么? 年轻的信客是“诚信、宽容”的文化精灵,然而诚信的每一寸,宽容的每一步,都是要付出忍辱负重的代价。这个奔波于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之间的“另类文化使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诚信、宽容”而感到幸福:他要忍受丧夫之妇咬牙切齿的憎恨、大声呵斥;还要忍受不忠于妻子的同乡的侮辱。“诚信和宽容”文化的精魂信客,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艰难地生存的。这实质上是两种相反的文化在碰撞、在冲突,信客就是在这种冲突中最终忍受不住,败下阵来,这正暗示着“诚信、宽容”文化没有顺利生长的土壤和环境,只好隐退于生活之外。最后,信客与老信客两坟相守,也正暗示着,只有“诚信、宽容”与“诚信、宽容”相随,才是诚信文化生长、生存的最佳土壤和环境,这正是余秋雨先生文本中所要诉求的要义。 余秋雨是一个富有人生感、民族感和历史感的人。 信客教学反思 -分析课文要选好角度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执教者从各个方面进行精心准备。其中,如何选好角度分析课文,是语文老师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余秋雨的散文信客以其感情真挚自然见长。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哪些角度易于学生领悟文中的真情呢?笔者是从作品和作者介绍切入课堂。 “本体论”的文章分析家们注重撇开作者和时代背景,从文章的本体入手来分析文章,固然有其意义,但这如同一池水,不管它的和去路,总有管中窥豹之感。我这堂课抓住了作品和作者这源头活水,通过介绍作品和作者,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探究这种思想情感产生的原因,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我在授课时,用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请欣赏下面两段文字:“1993年我在上海工作时,偶尔在南京路新华书店看到文化苦旅,觉得很不错,就买下,因此我知道了有一个学者叫余秋雨。后来,余秋雨和他的这本书红遍大江南北。我一般不喜欢跟风,余秋雨后来出的几本书,我没有怎么看,唯独文化苦旅,我还是非常推崇的。因为读一本书,而认识一位作者,我更有成就感!当然,因为一位作者的缘故,而去读此人的书,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犹记得九六年刚刚接触到文化苦旅时的情景,夏夜寂寂,我跪拜于地,以一种膜拜的姿势,瞻仰这些神性的文字,禁不住念出了声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黑夜漫漫,我第一次读到了这般雄浑悲怆的历史散文。我为之倾倒,义无反顾。此后,不论我身处何方,总有一本文化苦旅常伴床头。” 我趁机引导,文化苦旅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让读者这般痴狂。 我告诉同学们文化苦旅是余秋雨1992年出版的第一部非学术性散文,也是他辞去院长后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共收集了37篇散文。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今天,我们走进余秋雨,走进文化苦旅,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解读余秋雨的人生感、民族感和历史感。 这样的作者介绍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达到了向课外的延伸。 本课的第二个角度是解读余秋雨的人性感。通过引导学生解读课文,理清线索,明白信客的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人性美,解读余秋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人性的赞美。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作家,他的思考决非停留在这一层面,本课的第三个角度是解读余秋雨的民族感和历史感。余秋雨先生写的信客,实为文化苦旅中的“信客”,是诚信、宽容文化在不诚信、不宽容文化中的一次苦旅。 在信客中写出了老信客和年轻信客同样的悲剧:老信客和年轻信客都被迫远离信客这一职业,一个是偶然的、唯一的一次失信,导致整个社会对他一生诚信的彻底否定,老信客痛楚无奈地从浸满诚信文化因子的这一职业中悄然退出;而另一个则是因为太诚信而被捕进班房,认识到诚信“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而决然退出。他们殊途同归的根源都在于:整个不诚信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以他们为代表的诚信文化进行诋毁和嘲弄,甚至是迫害(信客因诚信被打耳光、进班房)。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荒诞可笑的是,在这种整体社会文化不诚信、不宽容的背景下,只有不诚信才能赢得“不诚信者“的感动和尊重。看看那位在都市里打了信客耳光的同乡,因为信客没有说他任何坏话(即没有向他的结发妻子告发他在外养情妇的秘密),也就是没向他的妻子说真话,而让这位同乡“深受感动”,决定办邮所,让信客任职。其实作者在告诉我们“诚信文化”所遭遇的尴尬和不幸,告诉我们这种畸变的、不诚信文化的社会心态的滑稽与荒诞,可笑与可悲。余秋雨作为一个文人,向当今社会呼吁什么?年轻的信客是“诚信、宽容”的文化精灵,然而诚信的每一寸,宽容的每一步,都是要付出忍辱负重的代价。这个奔波于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之间的“另类文化使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诚信、宽容”而感到幸福:他要忍受丧夫之妇咬牙切齿的憎恨、大声呵斥;还要忍受不忠于妻子的同乡的侮辱。“诚信和宽容”文化的精魂信客,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艰难地生存的。这实质上是两种相反的文化在碰撞、在冲突,信客就是在这种冲突中最终忍受不住,败下阵来,这正暗示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部2025年合同管理及知识产权双重保护协议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融资租赁合同模板(含绿色环保评估)
- 2025年绿色智能物流仓储中心建设项目合作协议
- 2025年公共文化设施运营合同管理及社会效益评估准则
- 2025年企业核心竞争力人才招聘及综合福利保障合同
- 2025年智能班轮运输货物包装解决方案定制合同
- 2025年智能互动幼儿园环境创设与保育服务聘用合同
- 2025年印刷行业数字化印刷设备引进与操作员培训服务合同
- 2025年房地产按揭贷款第三方担保协议模板
- 2025综合养老院入住生活照料与心灵呵护服务合同
- 钢结构钢爬梯包工包料合同范本
- 家庭房屋财产协议书
-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师读书分享
- 工业固废处置协议书
- 股东决策协议书模板
- NB/T 11525-2024气动、电动调度单轨吊车技术条件
- 2025年全国特种设备观光车N1证理论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1.1什么是新媒体 课件(共17张)-《新媒体营销》同步教学(北京出版社)
- 林地托管合同协议
- 2020-2025年中国智慧仓储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课题申报书: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