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八 苏幕遮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1).doc_第1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八 苏幕遮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1).doc_第2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八 苏幕遮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1).doc_第3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八 苏幕遮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八 苏幕遮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年级组别高二年级语文备课组审阅(备课组长)审阅(学科校长)主备人使用人授课时间课 题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八苏幕遮课 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作品。过程与方法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教学难点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一 明标自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一、导语:由“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导入课文学习。二、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2.感受本词的意象及丰富意境。3.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三、自学指导(一)1.结合课下注释了解作者作品。 2. 品读本词,说说本词主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现? 明确:1、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吴县人。少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是官至参知政事。范仲淹对当时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由于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在边关防务前线,当秋寒萧飒之际,不禁思亲念乡,于是有了这首借秋景来抒发怀抱的绝唱。(学生齐读本词,注意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等,读出情感。)2、 情感:(1)、主题为思乡以及思念亲人。 (2)、下片较多,如乡魂、旅思、相思等。四、自学指导(二) 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以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山映斜阳天接水。”一句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画面?3.“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明确:1、 2、意象:山、斜阳、天、水。此句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暮时分的秋景。 3、结构上,过渡作用。内容上,因芳草延伸到极远处而触动别恨,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芳草”无情更显出作者有情、重情,同时带出了“情”字,由写景转入抒情。(“芳草”,离别之情抒发的意象之一。如:“青青河畔草,绵绵思古道”、“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 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二 合作释疑 环节三 点拨拓展(备注: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可以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过程设计二次备课四、合作释疑一如何理解“黯乡魂,追旅思。”这句话?本句以何种手法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明确:两种理解(主要是“追”的理解):一是妻子黯淡凄楚的乡魂,追寻着旅外游子的思家之梦;一是作者思念家乡,黯然销魂。妻子好梦相随,别感凄恻。 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五、自学指导(三) 1.下片的“好梦”指什么?为什么说“明月楼高休独倚”? 2.赏析“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明确:1、“好梦”指梦中返乡和家人欢聚,委婉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羁旅愁思。“明月楼高休独倚”,看来是“寻好梦,梦难成”,翻身起来,靠在高楼的栏杆上,然而一轮明月,反而引起愁怀。倚是难过,不倚也是难过,一腔惆怅之情难以消解,所以觉得还是“休倚”为好。2、 承接“欲倚还休,欲休还倚”,终究还是“休倚”,回到室内,借酒消愁,忘却这份相思,然而秋浓似酒,乡思又更浓于酒;梦魂难解,明月更增添相思之苦;于是酒入愁肠,不料酒却化成相思之泪,越发无法开解这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愁。六、合作释疑二 再次品读全词,试从写作手法上来赏析作者是如何来传情达意的?明确:1、手法:写景入手,触景生情。 2、手法独到之处: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秾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而秾丽。七、点拨拓展【表达离情别绪的常见意象】1、垂柳。古人折柳话别,已成传统,最早可追溯到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2、春草。李煜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春草生命力强形容离愁绵绵不断。3、江水。欧阳修词“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江水流去,不复归来,江水滔滔,连绵不断。形容离愁不可消除。4、长亭,南浦。均为常见送别之处。5、兰舟,征帆。均为载离人远行之物。6、鹧鸪。传鹧鸪鸣声似是“行不得也哥哥”,似挽留之意。7、残阳,西风,画角。表黄昏,取其意象萧索,回味深长。8、酒。置酒送别,亦是传统。一醉似可解离愁之苦。“劝君更尽一杯酒”。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四 当堂检测 天仙子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1、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请赏析“弄”的妙处。 2、试分析“明日落红应满径”一句表达的情感。 明确:1、起风了,刹那间云开月出,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弄”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花人格化的特点,将月下“风移影动”的情态描绘的生动形象。 2、结句扣住“送春”,今晚还可以看到“花弄影”,但由于“风不定”,明天所见的应是落红满径,表达了作者的伤春之情。课堂小结这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