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崇仁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25分)1.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 ( )a.两则材料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出现“夜市” 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情况不同,因此两者并不矛盾 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2.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经营项目数量产量收入(白银)稻30亩90石90两桑10亩养蚕600个(卖出250个,织绢120匹)125两家禽58头(略)55两从材料中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d.湖州地区丝织业较发达 3.“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次旋转都伴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古代中国 ( ) a.商人尊崇重义轻利思想 b.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长期实行闭关锁圈政策 4.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商品是 ( )a洋纱和洋布 b.产于印度的茶叶 c.咖啡和可可 d.产于泰国的香米 5.一战期间,张骞创办的大生纱厂发展迅速,到1921年就获得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这说明影响其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国内的市场 b.封建主义 c.帝国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他们“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 )a.实业救国创办民族工b.向西方学习,采用机器生产 c.寓强于富,创办民用工业d.主张兴民权,倡导君主立宪7.1959年,负责中央财经工作的陈云在江苏调研时听到群众编的顺口溜:“干部出风头,群众吃苦头;领导吹牛皮,百姓啃树皮。”他这次调研的内容可能涉及 ( )a.“大跃进”的实际情况 b.人民公社的建立情况 c.国民经济中比例失调问题d.“一五计划”的执行情况 8.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9.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 )a.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 b.旗袍和中山装的兴c.剪辫运动和废止缠足d.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 10.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 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 问题是 ( )a.慈禧生活俭朴 b.中国不需要汽车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11. 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到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行自由竞争与自由贸易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 12.如果我们把四个主要经济国的工业和矿业生产(包括建筑)加在一起,1913年时,美国占总数的46%,德国占23.5%,英国占19.5%,法国占11%。由此可知1913年 ( ) a.美国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1/3 b.英国经济中心的地位严重削弱c.美国确立世界经济霸权 d.世界经济日趋多元 13.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提到:“垄断的形成是自由竞争的结果,它在聚拢大量经济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尖锐的社会问题,它损害了工人利益和社会公平,也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自由发展。” 这表明( )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垄断组织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垄断组织存在损害社会公平的问题 垄断组织会导致中小企业发展困难a. b. c. d. 14.下表是1928年4-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表中反映消费方式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已成交高中档车已成交低档车未成交小计信贷26.311.223.961.4现金20.96.211.538.6累计47.217.435.4100a.汽车销售商大打“价格战”b.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c.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d.加剧美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15.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采取的措施是( ) a.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 b.制定社会保险法c.制定全国劳工关系法 d.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 16. 罗斯福说:“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下列措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举办公共工程 b.整顿银行、统制货币c.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d.调节农业生产 17. 科学的历程中讲述到:“建国后,美国科学基础几乎为零。新大陆的人民忙于在一片荒漠上建立自己的家园,几乎无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美国人急于解决实际问题,因而鼓励发明,这使他们在19世纪末积累了世界上最丰富的技术发明。”19世纪末,美国科技能赶超欧洲的原因主要有( ) 政府鼓励发明欧洲移民涌入国内政局相对稳定 垄断资本的发展a.b.c. d. 18.下表反映了苏联某项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据数据信息判断,这种经济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的措施是 ( )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a.恢复余粮收集制 b.全面实行粮食税 c.推行工业国有化 d.允许商品买卖 19.杰里本特利认为:“苏维埃国家没收了私人拥有的土地,建立了集体或合作的农业单位,愤怒的农民以屠杀牲畜、烧毁庄稼等手段来反抗政府的计划。”它反映的是 ( )a.作者对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诬陷 b.苏维埃政权高速发展工业计划c.农业集体化违背了农民的利益d.列宁等领导人对政策抱有幻想 20.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成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这主要表明: ( )a.苏联对德国的侵略有充分准备b.斯大林模式有很高的组织能力 c.苏联人民万众一心抗击侵略d.斯大林模式产生于战争环境中 21.赫鲁晓夫曾对美国人演说“我们只不过存在了42年,再过7年,我们将达到美国同等水平。当我们赶上你们,从你们身边经过时,我们将向你们挥手。”该演说表达了赫鲁晓夫 ( ) a.为苏联的落后寻找原因,祈望美国放弃霸权政策b.阐释苏联内政外交趋向,应对美国星球大战计划c.描绘苏联发展愿景,取得与美国平等地位的愿望d.自信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敌视美国的资本主义22.新全球史认为,二战后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想建立一套符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他们的推动下,取消了阻碍跨国自由贸易的限制性贸易惯例,最终推动建立了无限制全球贸易工具关贸总协定。这一工具 ( ) a.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b.表明自由放任贸易政策成为时代潮流c.阻碍了美苏为首两大阵营的交流合作d.推动美国霸权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3.1943年7月,美国建议设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英国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根据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英国的经济实力衰退b.美元获得了与英镑同等地位c.美国确立了固定汇率制d.英美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 24. “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等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于这段材料,正确的理解有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经济区域化使经济全球化无法实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现代化 a. b. c. d. 25.有的学者认为各国经济利益的相互交叉,使各国之间的关系从过去的“敌对关系”“仆从关系”日益发展成为高度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世界进入和平共处的新时代。世界和平共处的主要推动力是( ) a.区域经济的集团化 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c.地位提高的联合国 d.市场经济体制的普及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26.(18分)世界市场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对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0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000吨;两者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在7000至10000吨之间。因此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1/4至1/3。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担 6.54 5.72 印花布 匹 14.25 4.98 袈裟布 匹 10.68 4.98 棉布 匹 6.94 4.86 洋货入中国则输半税,土货出外洋,则加重征。资本纵相若,而市价则不相同,洋货可平沽而土货必昂其值,颠倒错紊,华商安得不困,洋商安得不丰。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 1573年,对后来现代化至关重要的两个观念上的变化已经发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此外还有一个技术性的工业革命,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推动了今天以西方为主体的世界体系。 中国这种从传统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型,在明末已经开始,这一转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市场迅速扩张,在全国市场形成以后,实际上就是发展到世界市场上去,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国的白银货币化直接影响了世界市场的建立。 材料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全面地、太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以后,法国与英国、比利时、德国等签订一系列自由贸易条约,将本国经济完全纳入世界市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完整内涵,(4分)并指出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2分)。 27.(16分)近现代中外农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17601829年英国颁布的圈地法令的数量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1700年,贵族拥有的土地占全国土地数量的15%20%,1780年为20%25%,1851年,英国的10个郡中,面积为100299英亩的农场有15900个,300499英亩的农场有3200个,500999英亩的农场有1529个,1000英亩以上的农场有323个。 摘编自沈汉晚近英国农业史研究综述 材料三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有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反,传统村社的自治功能与“集体主义”纽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从宰杀大半牲畜的消极抗拒,到出现70万农民卷入的“斯大林的农民战争”。 摘编自卞悟公社之谜农村集体化再认识 材料四 新中国建立之初,基本延续了革命战争期间的土地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分田到户。之后很快受到“重工业发展战略”影响。为了在基本缺乏外援的条件下解决工业发展资本、原料、劳动力等问题,中央在农业合作社试点,在初级社的基础上,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高级社,之后又在此前提下推动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化,自然土地产权也由初期个人所有向集体所有转化。1978年之后,在安徽风阳的影响下,很快便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向了全国,由此引发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摘编自中国农业发展概况 (1)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农业经营的特征(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及其影响。(8分) (3)据材料四概述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3分) 28、(1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签署了重要的反危机法案,该法案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材料二 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战争开设了工厂,创造了工作机会,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罗斯福清楚地懂得,“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或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反危机法案”具体指什么?据材料一归纳该法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结束美国“大萧条的噩梦”的?(4分)(3)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里根总统是如何对“这种运营”进行“改进和补充”并取得理想效果的?(4分)(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3分)历史答案1.d2.b3.c4.a5.c6.c7.a8.b9.c10.d11.b12.d13.d14.c15.b16.a17.d18.b19.c20.b21.c22.a23.d24.a25.b26.(1)影响:白银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关税无法保护民族工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艰难。(6分)(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工业革命的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中国白银货币化的影响。(6分)(3)内涵: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实行关税平等、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国家进行侵略、掠夺。(4分)影响: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或答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