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就是满分吗?.doc_第1页
“赏识”就是满分吗?.doc_第2页
“赏识”就是满分吗?.doc_第3页
“赏识”就是满分吗?.doc_第4页
“赏识”就是满分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赏识”就是满分吗? 【摘要】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合理利用,提防学生产生“骄气”、“娇气” 和“劣性”,为全优课堂的合作探究“出谋划策”。【关键词】赏识教育 全优课堂 合作探究 自赏能力赏识教育源于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他以无限的爱心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为我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不仅使女儿走出了无声的世界,而且成为一个能言善辩、思想健康的姑娘。20年来,这两个普通的生命,创造了一系列不平凡的奇迹。如今,这位父亲创立的赏识教育法被公认为世界最著名的教育方法之一。他提出:赏识,可以理解为欣赏和认识,包含肯定、信任、鼓励和赞扬等等。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以重塑孩子的自信,发现和发会挥孩子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赏识剖析第斯多惠也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许多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学生的进步是“赏识”的结果,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诚然,对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恰如其分的赏识、鼓励,的确能帮助他们克服羞怯的心理,走出自卑的阴影。然而,“赏识”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夸大其词、不切实际的“赏识”,同样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助长“骄气”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一味的“赏识”,使心理尚不成熟的少年儿童难以对自己形成正确的定位,易形成惟我独尊、盲目自大等不良心理。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学生,盛气凌人,缺乏团队精神,不懂得尊重、理解他人,总表现的“骄气”,十足,难以与人平等相处。二、 不能深刻磨炼意志,助长“娇气”不时从媒体上看到某些花季少年,面对压力(诸如一场失利的考试,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责骂,同学间的矛盾等)做出逃学旷课、离家出走等“傻事”,甚至出现自杀或杀人等过激行为。尽管这些是极端个别的事例,但谁也无法回避这个事实:现如今中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经不起困难的磨炼和挫折的打击。众所周知,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来自升学、就业、工作、婚姻等方面的压力无时不在。没有坚强的意志力,相当的心理承受能力,根本无法适应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一味的“赏识”,就容易使学生像生长在温室中的花朵一样,经不起人生旅程中风吹雨打的考验,“娇气”十足。三、 不能高度培养责任,助长“劣性”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误,而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犯错认错改错提高”这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一味的“赏识”,容易使学生的心理产生飘飘然的感觉,对自己的错误“熟视无睹”。久而久之,学生易形成只听得进表扬,挨不得批评的不良倾向,以抵制批评的方式来回避错误。由于不能正视错误,就会千方百计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客观理由。一个连自己的错误都不愿承认的学生,怎么会去承担错误引发的后果?“骄娇”二气严重,缺乏责任感,与我们大力推行的以人为本观念背道而驰。这都是一味的“赏识”带来的负作用。笔者认为,这不是“赏识”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对待“赏识”的态度出了偏差。把赏识、表扬像标签一样到处乱贴,认为他们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当然,对待赏识,不能因噎废食,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时,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就可以发挥他的不可或缺的功劳了。实事求是原则:对学生的优点、进步要进行表扬、鼓励,同时,对其缺点、错误不能回避,该批评时就得批评,该惩罚时就得进行相应的惩罚(当然不是体罚)。这样做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习惯、学习状况有个准确清醒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从小树立一种观念:对自己所做的 差异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就像教育要因材施教一样,赏识也要因人而赏。不同的特点决定赏识点的不同,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的细微变化,给予不同的鼓励和表扬,让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从而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与别人的差距。恰如其分原则:赏识孩子就要客观的分析和了解孩子的身心需要及心理状态,掌握好赏识的“度”。若赏识不够,对孩子不屑一顾或训斥责骂,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表现懦弱或产生攻击性行为,对学习失去兴趣,破罐破摔。反之,过度赏识,会导致孩子骄傲自满,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遇到挫折将一蹶不振。大胆批评原则:赏识教育提倡正面肯定,以表扬为主,但对学生的错误是否意味着不能批评呢?答案 是否定的。我们不仅要批评,还要大胆地批评,但应该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像“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完蛋了”,“捡垃圾吧你”这样挖苦、讽刺的批评只会适得其反。批评的原则应该是对事不对人,这是大胆批评的奥秘。我曾教过一位男学生,成绩不错,性格有些内向。有一次,学生向我反映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他在班上偷同学的东西被被抓到,有很多同学都知道了这件事。当我把他找来,他就哭了,一个劲地求我不要告诉他家人,说知道错了,我说:“你知道这多伤老师的心吗?像你这样的学生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你难道不知道你是老师心中的骄傲吗?”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其实他每看到想要的东西,心里就特别想得到,但是又没有钱,控制不住自己就会干出这样的事,过后也非常后悔、羞愧,这样的情况也不是第一次了。我给他讲了美国总统里根的故事,对于他的交待给予了肯定,说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进步,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以行动来改正,针对他的情况,建议他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并决定让他当生活委员的助手,班上的收入与开支由他们共同管理。一段时间下来,他们账目清楚,收支分毫不差,他也再次得到了同学的信任,也没再犯类似的错误,他还偷偷地对我说,用自己劳动所得的钱去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快乐的一件事,他也从以前小偷小摸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赏识运用“全优课堂”的基本模式是先学后教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当堂达标,在这之前我对全优课堂的模式虽然已有浮浅的了解,更把侧重点放在“合作探究”上,变换了课桌的排列形式,形成了小组模式,在课堂上大胆地放手让小组长带领学生去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把自己的思维成果和思考过程通过说和写进行表达,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但笔者认为,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小组的组成情况及活动开展状况。一、提倡课堂分层分组,培养学生自赏能力 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尽力找出学生的优点,并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从而增强自信心。为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尽量给学生提供培养自信、享受成功的学习环境、条件和机会,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我班学生进行了如下分层或分组:1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兴趣、特长、性格进行分组A组:有组织才能的学生,可以负责活动的安排及开展;B组:性格内向、善于写作的学生,可以负责书面作业; C组:性格活泼、大胆的学生,可以负责口头作业; D组:擅长美术的学生,可以进行美术设计。2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分层 A层:领悟差,厌烦英语; B层:学习不主动,成绩不稳定; C层:基础扎实,自学能力强,兴趣浓厚。这样分层之后,我就很容易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 如在教单词时,很多老师只是把单词写出来,跟读几遍,就算完成任务。大家不妨试着开始先教国际音标,碰到新单词时,通过手势、动作、图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这个单词的读音及意义。然后,写出音标,如pi:t,再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个单词的拼写规律:ea经常读作i:,ch读作t,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拼写peach这个单词了。然后要求: A层学生:写出单词,努力消除学英语的恐惧心理;培养学习兴趣,增强一种“我也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B层学生:拼出单词,写出意义,再写出同类的单词。如:ti:mteam,mi:tmeat,ti:pcheap,以此来培养英语学习的习惯、认真听讲并运用规律的能力,达到一种“学好英语其实也不难”的境界。 C层学生:要求用这个单词进行造句,越多越好。这样,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想象能力。这种分层主要是把学生的大目标化为小目标,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3.异质同组的分组方式。异质可以表现为小组内成员英语学习能力的高低、年龄的大小、男女的搭配以及个性的不同等以体现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性,发挥合作学习的最佳功效。二、运用课堂赏识技巧,培养学生合作精神1.为每个小组照相,并把相片挂在教室里;2.鼓励学生为自己小组取名;3.小组内各成员合理分工:记录者、发言者、总结者(执笔者)和小组代表,组员各司其职,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4.多举办以小组为单位的表演活动,如情景对话、童话剧或合唱等;5.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制作一些手工作品,制作完毕后,可以在班里进行虚拟拍卖;6.小组活动结束时,让学生谈谈小组活动中的收获,7.开展小组间的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精神;为每个小组提供各种各样的“小喜报”,以奖励小组内表现好的学生,如“最佳表演奖”、“最努力活动奖”、“最富有合作精神奖”、“最富有创意奖”和“最具有竞争力奖”等。对比魏书生来审视我们惯常的赏识教育,是不是在理念上缺失什么?抛开“理性的高度”不说,对于后进孩子及孩子后进的表现固然值得赏识,然而,优秀的孩子及孩子优秀的表现,尤需我们去挖掘“赏识”因素。由此说来,要真正进行赏识教育该从“学会欣赏”开始!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这无疑是对赏识最为生动的注释。总之,课堂组织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乐于学英语,善于学英语,真正成为学习英语的小主人;而且还要使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符合新课标理念下全优课堂新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要能真正代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多元化评价中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