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人民版必修1(1).doc_第1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人民版必修1(1).doc_第2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人民版必修1(1).doc_第3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人民版必修1(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人民版必修1理论知识: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对外政策;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影响对外政策的因素还有:国际环境、国内形势、国家实力、执政理念相关联系:(注意横向阶段性并与同期国内政治经济发展以及国际格局变化联系)阶段特征:建国初期(194950年代中期):开拓外交新局面; 70年代,取得重大外交突破;改革开放后,对外政策重大调整,取得瞩目成就。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总原则):_外交政策(1)百余年屈辱历史,使我国人民更加热爱和平和珍惜独立自主的权利。(2)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3)是在美国为首帝国主义对中国封锁包围下,新中国开拓外交新局面的需要。(4)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需要。(5)是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和进行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考点考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的新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新特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特点;新中国与各国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友好关系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2.能力方面:(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和新中国外交政策特点和基本方针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2)通过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活动和外交成就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失作出了重大贡献。(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对旧中国外交基本情况的简要回顾,使学生掌握对同一历史现象进行联想和比较的思维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等有一定的了解,对深入探究新时期的外交活动有较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历史图片、影视资料等,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新中国重大的外交活动,去感受外交斗争的艰辛和技巧,去把握外交现象背后的目的和利益。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应用史料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启发式谈话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注重通过指导学生研习史料,运用史料为证据,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辨伪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导入新课,展示目标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国家性质国家力量国内外形势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只把它们的外交官当作外侨来看待,享受法律的保护。他们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它们对我们没有办法。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其要点是:旧中国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新中国必须制定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外交政策。新中国的外交应该建立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等原则基本之上。基础知识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背景(原因):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突出特点是:_对峙与斗争;有利形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亚非拉_运动高涨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独立自主的新中国的建立,有国家_、国家_决定外交政策(根本)2、思考分析: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_政策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_政策3、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的三项基本方针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始终奉行:_政策。根据这一原则毛泽东把我国外交基本方针形象概括为:内容含义意义 不承认_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_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坚定不移的站在_阵营一边不仅表明_,也使新中国在保障_在国际交往中不致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_,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外交成就1:与苏联等17国建交掀起第一次建交高潮 1、为什么首先与苏联建交?a美国与一系列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不与中国建交;b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愿同中国建交并互派大使;c为了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2、苏联是第一个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这促成了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1949年12月,_访问苏联,1950年2月,双方签定了_3、意义:a 、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b 、保障新中国的_重大意义,同时也开始打破美国的孤立与封锁政策外交成就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_(1)背景: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_;中国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即将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2)目的:为争取_,为即将_创造和平环境,为同邻近_发展友好关系。 (3)提出:首次在_年(中印关于西藏问题,周恩来);完善再在_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4)内容:_(5)特点: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6)意义:拓展新中国外交方针,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标志_成熟;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成为_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应用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外交成就3:参加日内瓦会议背景:1953年朝鲜停战后,美国舰队盘踞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对中国军事威胁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特点:新中国首次以_地位参加作用:达成_;周恩来的建议推动了会议成功,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外交成就4、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2)_年参加_会议(_会议):背景:二战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主题: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_问题特点:第一次_的亚非国际会议。 作用:周恩来提出“_”方针使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协作,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拓展思维:“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解?“存异”的“异”指的是什么?提出背景:因帝国主义的干扰破坏和_和_不同,与会国之间产生矛盾和分歧。提出依据: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各国相似的近代遭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同:共同的遭遇: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共同的任务和要求: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影响:形成了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的精神,称为“_”。讨论:新中国初期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外交成就?国际原因: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崩溃b、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c、亚非拉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国内原因:a、卓越的外交家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英明的外交决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课堂总结,当堂检测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一系列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