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人民版必修二)【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有的放矢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课标解读: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2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构成。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能举出一二则典型史实加以说明。【自学导航】 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求:1自主阅读人民版课本p102-110,依据预习导引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并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记出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20分钟)2填写预习提纲,并能根据课本子标题构建本节课的体系。(10分钟)一、“神农”的传说古代中国农业的起源(自主阅读)1相传,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民耕作。“神农”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先民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2古代农业的地位:农业一直占据经济的主导地位,农业是古代文明的经济基础。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时期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耕作方式生产组织方式原始社会石器、木器、骨器、蚌器等人为放火烧后播种商周时期木制耒、耜和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器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制虫灭害石器锄耕春秋战国垄作法汉代代田法唐代三、沉重的赋税和力役古代中国的赋役制度(自主阅读)【问题一】 古代的赋税种类有哪些?(3分)古代的徭役的含义。(1分)【问题二】 古代农户缴纳赋税、履行徭役,对各个朝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四、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1土地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经营方式产品分配方式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公有制归公社成员集体公有制公社成员集体经营平均分配劳动果实奴隶社会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归国王所有的国有制(土地不得转让买卖)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奴隶主占有全部劳动果实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转让与买卖)三种形式: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农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国家、地主通过地租占有大部分劳动果实;农民只占少部分劳动果实2土地兼并现象(“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问题一: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中,有许多开明的政治家都注意抑制土地兼并,但收效甚微,其原因是什么?(1分)土地兼并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问题二:古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危害?(2分)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古代中国的水利事业(自主阅读)【问题】 在那个靠天吃饭的年代里,水利事业显得尤其重要。因此,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水利事业。阅读课本最后一个子目,完成下列表格。朝代灌溉工具或著名水利工程战国汉代曹魏翻车唐代筒车宋代高转筒车;水转翻车明清课堂探究: (要求:展开分析,交流疑惑、答案,准备展示;8分钟。)学完以上内容,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代最终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个体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我们称之为“小农经济”。那么,如何理解小农经济?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是指只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或经济单位(如氏族、庄园)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也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经济形态只能称之为自然经济,而不是小农经济。因为,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生产工具原始落后,农耕使用集体劳动,不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所以不是小农经济。但由于他们的生产主要是自给自足,所以是自然经济。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天仙配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材料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诗【问题一】 小农经济产生于什么时候?(1分)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产生的条件有哪些?(从生产工具、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理解,2分)1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2产生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3产生条件:(1)生产工具因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生产关系因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相对于奴隶提高。(4)封建政府因素: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了重农政策。【问题二】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小农经济的含义,分析小农经济这一生产模式有哪些特征?(3分)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落后性:不利于技术的进一步革新,催生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问题三】 结合课文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情况?小农经济规模规模小,难以扩大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脆弱性:小农经济十分脆弱,难以抵御灾荒瘟疫和天灾人祸。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沉重的封建剥削、徭役及社会的动荡。【问题四】 应该如何评价小农经济?积极性: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农民有一定的生产资料,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是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性:具有封闭性,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发展;自给自足,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社会进步主要因素。【重难点突破】攻坚克难,所向披靡1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1)农业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2)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3)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4)生产技术:精耕细作;(5)基本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6)土地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我的困惑与收获】学完本课,你有哪些困惑,你有哪些收获?【学以致用】 一试身手,我能行!要求:注意在题目中划出具体限定词、中心词,独立完成。完成时间:3分钟。1旧中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2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 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3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础生产模式;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 )a b c d地位:“神农”的传说【合作自主构建】相信小组的力量肯定能完成!生产力方面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生产关系方面【课堂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 评价项目评价标准自评互评师评自主学习1能阅读教材,基本完成导学案,书写字迹清晰工整;2能对预习中的疑问形成问题并记录。合作研讨1能依据主题讨论,讨论有序,并形成较高质量的讨论成果;2发言人能够大胆、准确、有条理。展示交流1展示发言用上“我们小组以为”;发言能说清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同步练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烘培考试题目大全及答案
- 机器人中级运维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自考法理学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病理学试题库和答案解析
- 钛合金腐蚀防护研究-洞察与解读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模拟试卷(备考易错解析备考)
- 2025年宁波市鄞州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55人模拟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广东佛山市顺德区红岗第一幼儿园临聘带班教师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鹤壁交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SYH公司爬坡生产:产能学习曲线构建与应用探索
- 《液冷数据中心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
- 2025年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中小学组)题库及答案
- 房屋设备设施保养方案(3篇)
- 兄妹断绝协议书
- 2025广西公需科目培训考试答案(90分)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 双胎妊娠教学课件
-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酒店物品处理合同协议书
- 中医肿瘤诊疗指南
- DB14∕T 3344-2025 煤矿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大纲及考核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