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王鹏县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doc_第1页
县政府王鹏县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doc_第2页
县政府王鹏县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doc_第3页
县政府王鹏县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doc_第4页
县政府王鹏县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坚持三个优先 促进均衡发展南漳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南漳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鹏(2014年10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首先,我代表南漳县委、县政府向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的省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组、襄阳市教育局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领导和专家们长期以来给予我县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南漳县位于鄂西北,全县版图面积3859平方公里,辖10个镇、1个管理区,281个村,总人口58.66万人,是全省36个山区县之一。南漳是楚文化发祥地,是三国故事源头、和氏璧故里和中国古山寨之乡。2013年,全县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5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66元,县域经济综合考核在全省排第32位。先后被授予“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省平安县”等荣誉。目前,全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初中18所,小学37所),教学点98个,另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职工3371人,在校学生32521人,其中,小学23349人,初中10172人。自被确定为全省第三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县市以来,南漳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始终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科学谋划,扎实推进,通过配套实施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关爱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有力促进了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均衡发展。通过认真自查,全县59所学校全部达到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条件的15项评估指标,达标率100%。按照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监测的8项指标要求,经过科学测算,全县小学和初中校际间差异系数分别为0.38和0.33,大幅低于国家规定的0.65和0.55。下面,我将南漳县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主要做法向各位领导、专家作以汇报。一、坚持优先规划,确保“第一”战略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促进全县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战略、第一战略和总体战略,始终把教育发展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优先谋划。第一,将教育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县政府在制定南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目标,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将“学校标准化建设”立为县政府十件实事之首。通过充分的调研和广泛的征求意见,先后出台了南漳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南漳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10多个专项规划,初步形成了远近结合、相互衔接的教育规划体系。第二,将学校基础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一是科学调整布局。2010年,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及生源变化趋势,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出台了南漳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南政发201028号)和10个配套的子方案(简称“一总十分”方案),推动学校优化布局调整,确定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永久性保留学校共59所。二是区域联合办学。从2013年秋季起,根据关于明确学校布局,实施联合办学,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南政办发2012157号),大力推进联合办学管理模式。其中,县实验中学与县第二实验中学联合办学、县实验小学与城关镇凤凰中心小学联合办学、城关镇实验小学与徐庶小学联合办学,实行“联校制”管理模式;另有35所小学和98个教学点实行“一校制”管理模式。三是同步长远规划。按照纲要要求,坚持教育发展规划与城区总体规划同步的原则,县政府决定在城北新区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标准化学校。规划建设用地110亩,建筑面积约为27000平方米,计划投资1亿元。该项目建设分三年完成,已于2013年4月启动,计划2015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该校建成后,将彻底解决城区扩容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第三,将平安校园创建纳入社会综合治理范畴。县政府成立了中小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印发了工作方案,明确了相关部门的相应职责,落实了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建立了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讨解决校园安全问题。坚持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建立安全工作台账,对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治安状况、商业经营、环境卫生、文化娱乐等情况进行全天候监管,为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筑牢防线,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稳定。2010年以来,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二、坚持优先投入,落实“三项”保障立足于教育长远发展,我们坚持优先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增强政府的引领力、财政的支撑力和教育督导的执行力,着力健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第一,政府引领,落实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2013年3月5日,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接省政府督导评估验收工作动员大会召开,会议印发了南漳县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细化分解,量化考核,并与各责任单位签订了责任书,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齐抓共管局面。同时,重点完善了“四项制度”,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序推进。一是专题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和若干次教育专题会议,拟定年度教育工作目标、措施或研究教育工作。2010年以来,仅县委常委会研究解决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形成的会议纪要就达20多份。二是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县长牵头,每季度组织教育、发改、财政、建设、公安等多部门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难题。三是双联双促制度。每位县领导联系一个乡镇和一所学校,负责相关学校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四是调研督查制度。县人大、县政协每年都要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调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及时提出相关建议和工作要求,并逐项跟踪落实。三年来,累计办结代表委员议案38件。第二,财政支撑,落实经费保障。南漳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大的难题是投入。但县委、县政府态度坚定:始终把教育投入作为全县财政的“第一投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一是依法确保“三个增长”。即: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2010至2013年,县财政经常性收入比上年增长17.24%、19.79%、22.71%、20.77%;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分别比上年增长19.5%、30.91%、28.12%、21.21%;义务教育在校学生平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2010至2013年,我县生均教育经费初中分别为5983.47元、7666.94元、9874.44元、12213.4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1%、28.14%、28.79%、23.69%;小学分别为4412.54元、5580.17元、7476.5元、9381.2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13%、26.46%、33.98%、25.48%;教职工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2010至2013年,我县义务教育教职工人年均工资分别为20223元、23800元、26506元、2782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67%、17.69%、11.37%、4.97%;生均公用经费初中分别为620元、780元、793元、81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25.81%、1.67%、2.9%;小学分别为410元、530元、550元、58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2%、29.27%、3.77%、6.55%。二是足额征收“两个附加”。2012年,全县“三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入库总额为29509万元,实际征收入库教育附加900.3万元,征收率为3.05%,地方教育附加入库617.4万元,征收率为2.09%,分别达到了规定征收标准;2013年,全县“三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入库总额为38509万元,实际征收入库教育附加1154万元,占“三税”的3%,地方教育附加入库770万元,占“三税”的2%,分别达到了规定征收标准。资金主要用于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三是严格落实“两个比例”。农村税费改革后,中央、省财政对我县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2582万元,其中用于教育1599万元,占总数的60.4%,超过规定60%的比例;按照省财政厅、教育厅转发(鄂财教发201167号)的规定,2012年,我县实现土地出让收入51628.98万元,按照省财政厅的新政策规定,计提教育资金1290.72万元。2013年计提905万元,达到了规定要求,所征收额全部用于农村义务教育支出。四是足额预算教育经费。将义务教育经费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2011至2013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分别为22593万元、28946万元、35085万元。同时将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等教育专项资金纳入项目预算。2013年,新增教育经费两千多万元,全部用于农村学校校舍建设。五是严格执行审计公告制度。由县审计局、监察局、财政局和教育局内审机构履行教育经费的监督工作职责,坚持执行年度审计公告制度,确保教育经费的投入、管理、使用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上级拨付的义务教育资金和本级财政配套资金全额用于义务教育。在工程预算、结算、招标等经费使用上严格监管。同时,将教育经费执行情况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第三,教育督导,落实制度保障。始终把教育督导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证,不断发挥教育督导评估作用。一是督政,强化政府行为。提供基本均衡的义务教育是政府的法律责任。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体作用,把此项工作作为检验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政为民能力的重要内容,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对乡镇和部门工作绩效考核,督促各地各部门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主动作为。二是督学,规范学校发展。从2010年开始,我县创新实施了督学责任区制度,秉承“目标引领、督学护航、校校提升”的工作理念,以队伍保障、条件保障、机制保障三大支柱构建制度框架,科学确立制度内容。用定任务、定目标、定规范、定策略、定步骤的“五定”工作机制确保制度运行顺畅高效。探索形成了“专项督导抓落实、随访督导抓巩固、跟踪督导抓整改”的南漳督导特色,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分别于2011年10月和11月,在“全国城市教育督导协作会第19届襄阳年会”和“全国督学责任区制度建设经验交流长沙现场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先后被人民网、凤凰网、中国日报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并荣获第二届“湖北省地方教育度创新奖”三等奖。在2013年底落实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提出的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工作中,我县率先实施“三零”督导工作法,即随访督导零距离,教学秩序零干扰,基层学校零负担,明显提高了督导工作实效,受到基层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好评。三、坚持优先发展,推进“四化”建设围绕“设施标准化、教师专业化、质量一体化、关爱人性化”目标,突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重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第一,标准化建设基础设施。坚持“资金统筹,配套同步”的原则,扎实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大幅改善办学条件。2010年以来,先后统筹资金33590万元,完成建设项目385个,新建或维修教学用房121栋、学生宿舍楼62栋,新建标准化食堂27个、厕所38个、塑胶运动场18个,改造用水管网33处,从根本上改善了寄宿制中小学师生学习、生活条件,全面落实了“五有”(有宿舍、有食堂、有厕所、有澡堂、有符合标准的饮用水)配套工程建设,确保了学生桌椅配备率、标准食堂配备率、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楼内洗浴和如厕率100%。在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认真落实“七个统一”和“四制”要求,先后建立了学校基建管理人员培训制度、项目旬报制度、旁站监理制度、项目审计决算制度等,严格施工过程和建筑质量管理。所有新建或改、扩建校舍全部达到国家抗震设防标准。我县全面消除D级危房的工作经验,在省校安工程简报第40期面向全省推广,清河区完全小学教学楼建设项目,被省校安办作为精典建筑案例,报送至国家校安办。同时,我们投入薄改专项资金4200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装备“班班通”设备700余套、标准化实验室136个,所有中小学文体器材、计算机教室、图书室实现全配套,全县教育技术装备全部达到现代化、标准化、均衡化。第二,专业化发展教师队伍。师资力量的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为了让优秀教师“进得来、教得好、留得住”,我们围绕四个“优”字做文章,致力于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一是把好入口,激励“优”者从教。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意见(鄂政发201230号),我县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教师补充机制的实施意见(南政办发2012200号),建立完善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机制。从2005年至今,我县共接收省“三支一扶”资教生和特岗教师550名,接收免费师范生2名,2012年至2014年共招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388名。新招录教师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二是提高待遇,保障教者从“优”。连续三年,我县义务教育教职工人均工资实现逐年增长,保证增幅在10%左右。从2012年开始,6735名教职工(含离退休)医保与公务员统一标准,全员满额入保,县财政按8%预算划拨医保经费。2012年,在职教职工住房公积金按年人均900元的标准整体纳入财政预算,2013年提高为人均1800元,2014年人均为2700元,达到了人均工资水平的12%。为鼓励广大农村教师长期从教,从2009年1月开始,执行农村学校教师绩效工资高于城区学校教师10的标准,从2013年1月开始,农村教师津贴提高到每月178元。今年,我县将有396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享受每人每月600元的专项补贴。五年来,全县投资3027万元,建设教师周转宿舍772套,建设面积30148平方米,基本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难问题。三是加强培养,引领教者更“优”。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用于教师培训。2011年,全县学校公用经费为1635.7万元,其中培训经费为81.79万元;2012年全县学校公用经费为2679万元,其中培训经费为133.95万元;2013年全县学校公用经费为2223万元,其中培训经费为111.15万元;2014年全县学校公用经费为2206万元,其中培训经费为110.3万元。截止2014年秋,全县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培训、市新课程培训等集中培训8595人(次),年均1719人次,校本培训平均每年4100人次,教师参训率达100%。深入扎实开展“比教学、访万家”活动,2011-2012学年度,全县3603名教师参加赛讲,113名选手参加市级比赛,67人获奖。近四年来,“访万家”做到了“全覆盖,面对面”。家访覆盖全县3万余名学生家庭,教师实地“面对面”走访90%以上学生家庭,重点回访率达20%,收集意见和建议2900多条,采纳和整改2000多条。此外,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了“三评三创三培养”活动。“三评”(社会评教育、家长评学校、学生评教师)、“三创”(创人民满意教师,创人民满意学校,创人民满意教育)、“三培养”(把党员培养成为骨干教师,把骨干教师培养成为党员,把党员骨干教师培养成为专家型领导)活动的特色和成效,被人民网、湖北电视台、中国教育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多次专题报道,并以湖北省南漳县教育局以“三评三创三培养”为抓手,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为题,专期报送中组部、中宣部领导参阅,得到原部长李源朝同志的亲自批示。四是城乡交流,促进“优”化组合。制定了南漳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及轮岗交流实施方案、南漳县中小学教师调配工作办法和南漳县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意见等规定,把在农村中小学任教一年的经历和交流经历作为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2010年度,交流教师37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68,2011年度,交流教师369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22;2012年度,交流教师356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1.49%;2013年度,交流教师31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52%;2014年度交流教师32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1.08%,均超过专任教师总数10%的目标。出台了南漳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及轮岗交流实施方案和南漳县中小学校长聘任、任期、交流实施意见,全面推进中小学校长聘任、任期、轮岗交流工作。2011年,按照聘任程序和任职条件,对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进行了聘任,任期三年。对聘任的校长实行工作业绩年度考核制,考核合格可以连任,连任满两个任期的校长必须轮岗交流,五年来,全县共交流副校级以上干部114人。第三,一体化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终极目标。一是合理划片均衡招生。先后制定了南漳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异动管理暂行办法、南漳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片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方案,严格执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向社会公布每所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有效控制了择校问题。2014年,我县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9.4%。同时,我们将市级示范高中南漳一中指令性招生计划的70%,合理分配到全县各初级中学,并明确要求,所有择校生不得参与指标到校招生计划,引导各校从原来升学率的竞争转变到提高管理水平、稳定生源数量、提高综合办学效益的竞争上来。受指标调控作用,初中择校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在城区择校的学生逐步回流到户籍所在镇(区)初中就读。二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规范办学行为。坚决消除“补课多、考试多、作业多、在校时间长”等“三多一长”现象。坚决实行“四统一,一严禁”,即统一中小学作息时间,统一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统一教育收费公示制度,统一教学用书和“一科一辅”,禁止任何形式的“重点班”、“实验班”。三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足课时,开齐课程。59所学校全部开展了“大家唱、大家跳”和大课间活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县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均达到98%。在2012年4月举办的襄阳市第十六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县高中组、中职组、初中组三支代表队男女子组分别进入各组别前六名,成为县(市、区)中唯一获得全部奖杯(奖牌)的代表队。在2014年4月的襄阳市第十七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县代表队再次勇夺六个组别前六名的奖杯,继续保持县(市、区)中唯一获得六个奖杯的代表队。2012年7月,我县实验中学和徐庶小学门球队勇夺襄阳市第六届少儿门球赛冠亚军,并分别代表湖北省参加2012年和2014年的全国大赛;2012年8月,南漳县实验小学荣获“全国中小学生创新大赛暨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总决赛”团体金奖,并被授予“2012年度全国创新教育先进学校”。近三年,全县共有280名学生在省、市科技制作比赛中获奖,获国家级科技发明专利21项。四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钻进去悟”,打造了我县自主高效课堂的“二三四”教学模式。即:以“学会和会学”为两个目的开展课堂教学,按“学生自学、学生互学、教师助学”三个阶梯逐级推进课堂教学,分“自主学习、交流提升、探究深化、训练拓展”四个环节实施课堂教学。目前,全县80%的学校推广了这一模式,90%的教师能够熟练运用,95%以上的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课堂教学实现当堂达标率100%。在2013年秋季文化水平测试中,全县小学及格率为100%,初中为99.6%,优秀率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此外,全县有2855名(次)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获得国家、省、市发明奖21项,1628件教师“五优”作品获奖,县教研室被襄阳市教科所授予“科研先进单位”。五是打造特色品牌学校。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扬长补短,不是千校一面,而是各具特色。在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品位上,我们依托当地人文、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深入挖掘自己独有的文化品牌,坚持走“特色立校,特色兴教”之路,倾力打造教育特色。目前,全县区域办学文化模式已经呈现:县域东片以“爱国文化”为主题,县域南片以“礼仪文化”为主题,县域西片以“励志文化”为主题,县域北片以“孝雅文化”为主题。“一校一品”的办学特色已经凸显:城关实小“卞和献玉”的“卞和”文化、九集镇小“刻木事亲”的“孝雅”文化等,这些特色品牌已经成为我县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张张名片,一颗颗明珠。第四,人性化关爱特殊群体。我们始终把如何满足弱势孩子的期盼,作为拷问政府责任和社会良知的永恒命题。竭力提供最人性化的帮扶关爱,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教育发展成果。一是保障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认真贯彻执行湖北省保障流动人口适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针对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强的特点,我们对随迁子女学籍实行动态管理,公开承诺“三个只要”,即:只要班级有学额、只要符合入学条件,只要提出申请,允许随时转学,随时插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