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体育研究生.doc_第1页
2013体育研究生.doc_第2页
2013体育研究生.doc_第3页
2013体育研究生.doc_第4页
2013体育研究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 阳 体 育 学 院2013年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如果有关内容与国家最终文件不符,以国家最终文件为准。)沈阳体育学院创立于1954年,建院以来为国家培养了3万多名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管理学、体育新闻传播学6个专业,同时拥有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迄今已培养了三十三届硕士学位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训练、科学研究、行政管理、社会体育指导、新闻记者等工作。2013年我院计划招收研究生256名,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132名,专业学位研究生124名(最终按教育部下达计划为准)。2006年沈阳体育学院迁入新校区,建成白清寨雪上运动中心,教学楼、科技实验楼、图书馆等一批现代化的教学训练场馆设施,功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我院本科专业跨教育学、管理学、文学和理学四个学科门类,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等体育院校之一,1979年开始培养体育学硕士研究生,1986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目前与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吉林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 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体育学科现有专任教师494人,其中教授56人,副教授16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58%。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147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在国际和国内体育学术组织中任职28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5人,省级以上优秀专家、学术带头人29名。我院建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综合类全国体育行业特有职业资格国家级培训基地等省部级以上的高水平的教学训练科研基地14个,其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研究基地5个,特聘院士工作站1个。运动人体科学的冬季项目技术诊断与机能评定重点实验室是总局首批三个A级重点实验室之一。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精品课程12门。 依托教学、科研、训练平台,取得丰厚科研成果,发挥科技引导作用,为争金夺银贡献力量。我院的竞技体育是我国夺得世界冠军最多的体育高等院校,培养的大学生运动员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三大顶级赛事中夺取金牌127枚,奖牌299枚,名列国家体育总局原直属六所体院的前列。其中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在都灵冬季奥运会上实现了我国冬奥会雪上项目和男子项目金牌两个“零”的突破,是该届冬奥会我国获得的两枚金牌之一;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又包揽了男子、女子和混合团体三枚金牌,实现了我国参加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历史性突破,是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冬奥会突出贡献奖”的唯一体育院校。U形场地单板雪上技巧已挤入冬奥会的决赛,成为我国冬季项目新的增长点。我院的拳击、田径等项目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学生运动员。张喜燕相继获得世界三大职业拳击组织的“金腰带”,成为我国取得国际职业拳击冠军的第一人。刘海莉在北京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比赛中创造了亚洲选手最好成绩。我院橄榄球、板球、水球等多个项目代表国家队参加国际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残疾人本科运动训练专业方向的大学生运动员,在近三届残奥会上为我国夺得17枚金牌。北京奥运会后,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到沈阳体育学院调研时说:“这是我见到的最好的体育院校,你们坚持体教结合,为国家培养有文化高水平运动员的路子一定要继续坚持下去,为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作出新贡献。”竭诚欢迎有志从事体育事业的青年报考沈阳体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训练和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二、报考条件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三)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3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6.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7.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三、报名方式和报考点的选择1、网上报名时间:报考2013年硕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2012年10月10-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应届本科毕业生预报名时间为9月26日9月29日开始。每天9:00-22:00,(预报名信息有效,无需重复报名,请尽早上网登录,避免高峰时段网络堵塞,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网址:公网网址:教育网网址:2、 现场报名:11月10日-14日每天8:30-17:00所有考生均须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2013年起,“军官证”、“文职干部证”和“军校学员证”不再有效)、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国外学历须持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认证书)和网上报名编号到报考点缴费、照像、确认信息,逾期将不再办理,未确认网报信息的考生将无法参加考试和录取。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考生须认真阅读报考学校的招生简章及网报公告,并按报考单位的要求对本人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自查,打印学历认证报告。3、 选择报考点的说明:2013年,选择在辽宁省报名考试的统考考生,须符合下列要求:(一)工作或居住在辽宁域内地区的,须在工作所在城市进行报名考试;(二)我省域内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须在学校所在城市进行报名考试。(三)考生进行现场确认时,须按照报名点的相关要求提供工作、居住或在学证明材料;工作、居住或学习均不在我省的考生,不得在我省进行报名考试。考生必须到所选择的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报名信息和考试。注:1、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必须都参加才有效! 2、沈阳市应届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报考点。报考点代 码报考点名称报考点地址邮编联系电话2101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招考办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十五纬路21号110003024-621805752103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招考办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重工街熊家岗路28号110026024-254416722104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招考办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万寿寺街高台庙后巷28号110013024-241335222105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招考办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工农路32号110043024-885709672107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招考办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雪山路8号110031024-86275404 3、沈阳市和大连市地区应试外语科目为“203日语”的考生,只能选择沈阳市和平区招考办和大连市甘井子区招生办报考点办理确认手续,两市其他报考点不接受这两个科目的考生报考。其他地区考生无此项限制。四、考试日期 初试日期:2013年1月5日至1月6日复试日期:请查看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网上通知。附:1、2013年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2、2013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五、重要注意事项: 所有报考考生在网上报名之前,必须能够在学信网上( )查询到本人的学籍(应届考生)或学历(往届考生)信息,并打印出查询到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备用。 学信网上查不到学历的考生必须取得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持有国外学历的考生或中外合作办学只获得国外学历的考生,必须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之后方可参加网上报名。 网上报名时填写的各项信息,必须与本人的自然信息以及各类学籍学历认证信息完全一致。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务必认真仔细核对,签字确认以后各项信息均不得修改。如因信息不一致导致不准考或不能录取的后果,责任由考生自负。特此强调! 各类认证报告在复试资格审核时提交。(如果身份证号码或姓名有更改的考生,请考生提前联系毕业学校更改学信网信息,提供更改后的认证报告),无法提供认证报告的考生国家录取检查将不能通过,无法录取。沈 阳 体 育 学 院2013年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邮政编码:110102 地 址:沈阳市苏家屯区金钱松东路36号 联系部门:研究生部 联 系 人:陈老师 电 话:024 89166572 单位代码:10176网 址: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招生人数考 试 科 目备注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方向:01体育社会学 研究领域:001社会变迁与体育发展002社会转型与体育改革003体育社会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研究方向:02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001体育教学原理002学生体质健康监控003体育课程原理研究方向:03大众体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001 大众体育与公共服务002 大众体育与社会组织003 大众体育与城市文化004 大众体育的中外比较研究方向:04体育运动心理学 研究领域:001运动员心理机能评定及干预002公民运动的心理监控与辅导003动作认知与控制004特殊人群的心理特征及其运动心理干预研究方向:05体育测量与评价研究领域:001体育统计理论与应用002国民体质测量与评价003体育教育测量与评价004运动能力测量与评价研究方向:06体育信息分析技术研究领域:001体育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002 教学资源与软件系统003 电子竞技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3日语611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体育概论、运动生理学)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招生人数考 试 科 目备注0403Z1 体育管理学 研究方向:01 体育公共管理 02 体育活动规范管理 03 体育产业管理 04 体育人力资源管理0403Z2 体育新闻传播学 研究方向:01 体育新闻传播理论 02 体育新闻传播实务 03 体育文化传播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向:01运动解剖学研究领域:001运动对人体器官结构与机能的影响002运动与骨骼肌适应性变化003体质与健康004青少年生长发育与运动训练研究方向:02运动生物力学研究领域:001运动生物力学基础002人体运动动作分析与诊断003人体骨骼肌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与评价研究方向:03运动生理学04运动生物化学研究领域:001运动训练的生物学监控002运动疲劳评定与恢复手段003运动员机能评定004运动员的营养评价与恢复005运动防治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方法及机制006运动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机制007中医药抗运动疲劳方法与手段研究008肌肉工作能力及其评定009环境、营养与运动能力研究方向:05运动医学研究领域:001运动训练的生物学监控002运动损伤与康复003运动与肥胖004运动营养与慢性病005运动处方006医学影像007运动流行病学研究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3日语611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体育概论、运动生理学)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招生人数考 试 科 目备注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方向:01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02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3健美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04足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05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06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07冰雪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8乒乓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09网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10羽毛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11游泳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12休闲运动理论与实践13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040304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方向: 01武术套路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02散打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03拳击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04跆拳道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3日语611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体育概论、运动生理学)2013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邮政编码:110102 地 址:沈阳市苏家屯区金钱松东路36号 联系部门:研究生部 联 系 人:陈老师 电 话:024 89166572 单位代码:10176网 址: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招生人数考 试 科 目备注专业学位名称(代码):体育硕士(0452)专业领域:045201体育教学045202运动训练045204社会体育指导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3日语346体育综合(300分) (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关于“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611“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满分300分,考试时间3小时。内容包含教育学、体育概论、运动生理学三个领域,卷面满分各100分 。“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的最后成绩根据下表重新折算计入,请各位考生引起重视。初试科目初试内容报考专业及其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