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试论巴金笔下高觉新形象初稿-洪攀维.doc_第1页
14试论巴金笔下高觉新形象初稿-洪攀维.doc_第2页
14试论巴金笔下高觉新形象初稿-洪攀维.doc_第3页
14试论巴金笔下高觉新形象初稿-洪攀维.doc_第4页
14试论巴金笔下高觉新形象初稿-洪攀维.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 试论巴金笔下高觉新形象 学生姓名: 洪攀维 学号: 1451201212137 入学时间: 2014春 专业: 汉语言文学 试点电大(分校)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綦江工作站指导教师 : 周 强 重 庆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2015 年 11 月 20 日论文目录1选题意见对应页码(3)2任务书对应页码(4)3提纲对应页码(5)4论文指导进度对应页码(6)5论文正文(包括论文摘要)对应页码(715)6参考资料目录对应页码(15)7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情况及评语对应页码(16)8答辩记录对应页码(17)选题意见论文题目:试论巴金笔下高觉新形象选题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时 间: 年 月 日毕 业 论 文 任 务 书毕业论文题目: 试论巴金笔下高觉新形象 学生姓名: 洪攀维 入学时间: 2014春 试点分校:綦江(工作站)学 号: 1451201212137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周 强 职 称: 副 高 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及要求:1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在本专业范围内,且选题要具体,切忌空泛。提倡学生结合工作实践选题,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知识探索实际经济生活出现的新问题。2学生应在广泛搜集资料、认真思考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应包括:提纲、关键词、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3毕业论文要统一封面,统一使用A4纸打印。全文采用宋体,论文题目3号,加粗。标题4号、加粗,正文5号。1.5倍行距,按规定格式装订。4、论文格式: 提纲 内容提要150字-300字 关键词 3-5个 正文 7000-10000字 参考文献 不少于3篇,且与论文内容相关,不能太陈旧(近5年内)5、参考文献格式:作者(或编者)、文章标题(或书名)、刊物名(或出版社名)、期数(或出版时间),中间用逗号分隔。毕业论文(设计)进度计划:1、期限:自 2015年 9 月 5 日起至 2015年 12 月 5 日2、具体进度安排:时 间完 成 内 容95至928布置任务,选择论文题目,收集材料和参考文献。929至1019撰写论文初稿。1020至1113指导教师审阅初稿,提出修改意见。1114至125根据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修改论文,形成终稿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提纲试论巴金笔下高觉新形象一、爱情之殇二、亲情之痛三、性格之悲四、思想之杂五、结语:论文指导进度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试点单位: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綦江工作站 指导教师:周 强学生姓名洪攀维学号1451201212137专业汉语言文学第一次指导指导时间:2015年9月5日指导内容:指导学员选择论文题目,上网查找参考资料和参考文献,初步写出写作提纲。第二次指导指导时间:2015年9月28日指导内容: 指导学员撰写初稿,阅读后提出初步修改意见。第三次指导指导时间:2015年10月20日指导内容: 再次审阅初稿,提出进一步的修改建议,指导学员按论文的格式、规范和要求修改充分论文。第四次指导指导时间:2015年11月13日指导内容: 再次审阅论文的格式是否按规定的格式和要求书写的,检查论文还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第五次指导指导时间:2015年12月5日指导内容: 给论文写评语,评定成绩。试论巴金笔下高觉新形象【内容摘要】:家春秋是巴金的代表作,在作品的众多人物中,觉新是作者刻画得形象最丰满的一个典型。他思想矛盾、性格复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成功的“多余人”之一。作为同样的一位青年,他也曾为新思潮所触动,偶有奋发进取、希求新貌的一面;他善良,正直,尽管他自己不想作封建家族的叛逆者,却保护了他那些敢于反抗与斗争的弟妹们。但更重要的是,由于背着因袭的重担,长期接受的封建正统教育,以及长房长孙的地位,使他对旧家庭、旧制度一直抱着幻想,留恋难舍。觉新性格懦弱,缺乏“新生”的勇气和力量,面对封建恶势力的重重压迫,他一方面悲痛伤感,另一方面又无可奈何,只得逆来顺受,得过且过。他既成了旧制度的牺牲品,同时又不断充当着旧制度的维护者。本文就觉新爱情、亲情、性格和思想诸方面的多重性、复杂性及其悲剧意义来分析高觉新人物形象。【关键词】:觉新 形象 悲剧 矛盾 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创作的以一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地主家庭为背景,写了封建家长们如何利用旧时家庭的教育与伦理观念,野蛮地统治这一个黑暗王国里的子民们,把一个个善良、懦弱的青年男女推上了绝路。在小说里,巴金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感触,加入艺术渲染,描摹出了如高老太爷、鸣凤、瑞钰、觉慧、觉民等一系列骨肉鲜明的任务形象。其中,具有双重性格的病态人物觉新更是被作者刻划得入木三分。高觉新是巴金写的激流三部曲中性格最为鲜明的人物。作者认为“我应当在觉新身上花费更多的笔墨”,使他“那样的人看见自己已经走到深渊的边缘,身上的疮开始溃烂”。一、爱情之殇觉新性本善良,又是“在爱的环境中渐渐地长成”的,他憧憬于自己远大的前程和美妙的梦幻:对未来,他想报考北京或上海的大学专修化学,以科学救世;对爱情,他倾心于“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表妹,想望有朝一日能终成眷属。他接触过新思潮,心里也明白新的人生的方向,灵魂里同样不乏神往与热望。在高家,高觉新作为长子长孙,理所当然是家族的继承人,但他“不仅是生物意义上延续家庭的承担者,更是家庭伦理道德的承传者”。因此,长孙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不允许高觉新有“越雷池半步”的思想和言论。在封建家族文化的长期熏陶下,高觉新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抛弃与梅的爱情,娶了门当户对的瑞珏来维系一个家庭的新兴和后代的繁衍,使之香火永旺,实现高老太爷四世同堂的愿望。高觉新和梅本来是青梅竹马的一对,有一个时期他甚至梦想自己将来的配偶就是梅。但是,梅的母亲有一次在牌桌上与高觉新的继母有了意见,自以为受了委屈,就拿拒婚来报复。而此时父亲对高觉新的一番话如同晴天霹雳:“你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我也希望早日抱孙李家的亲事我已经准备好了。”高觉新没有说一句反抗的话,也没有一丝反抗的思想,只是做了一个“点头”的动作,以明确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可是高觉新要为他的“点头”付出代价,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蒙着头痛哭。是他的“点头”、顺从断送了自己与梅的爱情。父亲的“拈阄”方法使瑞珏走进了高觉新的生活,瑞珏年轻,读过书,会作诗画画。她的温柔体贴和贤惠大度让高觉新对她渐渐产生了感情,让高觉新偶尔也可以忘记悲伤,尤其是有了儿子海臣以后,高觉新也有过幸福的微笑。可是他的幸福不会长久。觉新娶了瑞珏,梅后来郁郁而死;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这件事情引起了陈姨太、四太太、五太太、和几个女佣的焦虑,起初她们还背着人暗暗地议论。后来有一天陈姨太就带着严肃的表情对克明几弟兄正式讲起“血光之灾”来:长辈的灵柩停在家里,家里有人生产,那么产妇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死者的身上会冒出很多的血。唯一的免灾方法就是把产妇迁出公馆去。迁出公馆还不行,产妇的血光还可以回到公馆来,所以应该迁到城外。出了城还不行,城门也关不住产妇的血光,必须使产妇过桥。而且这样办也不见得就安全,同时还应该在家里用砖筑一个假坟来保护棺木,这样才可以避免 “血光之灾”。五太太沈氏第一个赞成这个办法,四太太王氏和克定在旁边附和。克安起初似乎不以为然,但是听了王氏几句解释的话也就完全同意了。克明和大太太周氏也终于同意了。长一辈的人中间只有三太太张氏一句话也不说。总之大家决定照着陈姨太的意见去做。他们要觉新马上照办,他们说祖父的利益超过一切。这些话对觉新虽然是一个晴天霹雳,但是他和平地接受了。觉新回到房里,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瑞珏,瑞珏也不说一句抱怨的话。她只是哭。后来瑞珏难产,她叫着觉新,要他进来,可是封建思想和两扇大门却把他关在了外面,瑞珏终于死了。心爱的女人离高觉新而去使高觉新突然明白:“真正夺去了他的妻子的还是另一种东西,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这一切全压在他的肩上,把他压了这许多年,给他夺去了青春,夺去了幸福,夺去了前途,夺去了他所最爱的两个女人。”对于惠,他知道惠的心和他越贴越近,却不敢去爱,眼睁睁地看着惠被她丑陋、滑稽的夫婿取走,而自己只能望着惠赠予的题有“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的书签,感受“似此星城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的凄凉。二、亲情之痛巴金笔下的家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它是一个亲情破碎的地方,一个多忧多愁的地方。四代人虽然血脉相连,但年长一辈的人腐朽堕落,他们仇视革命和先进,不顾一切地坚守着他们的制度;而年轻的一代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憎恨这种制度,因为它摧残了太多的人,他们想要创造新的生活。因此,这两个“世界”里的人必有一“战”,最难做的就是这中间的那个人,高觉新就是这个中间人。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一生下来就注定是家族未来的继承人。他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他的身份,他被人推上了封建家庭维护者的位置,这也就意味着他要沿着祖辈走过的路,屈服于封建制度,并利用这种制度去摧残自己身边的人,甚至是自己的至亲之人。然而,他的两个弟弟觉民和觉慧却是典型的新派人物。觉新很爱自己的兄弟,他不愿意为难他们,可他也不敢违背长辈的意思。所以他在这个家里一直处于“台风眼”的位置,也长期处于矛盾的状态。面对家庭,觉新有股“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基督精神和以身饲虎的佛徒气概,所以觉新的路有着义之所在、不辞其咎的献身的悲感。我们与其把觉新承担家庭重担、对家人无私付出理解为中了封建的毒而不知觉的可怜虫,不如老实的承认他是带着绝大的责任感和义务心来自觉甚至自愿的受虐苦行者。在作品中,我们不时能感觉到觉新那忙碌的身影、悲苦的脸和愁肠百结的心,他办事处世只求对得起爷爷和让爷爷能瞑目于九泉之下。当他每每以其出色的办事能力在大家庭各色成员间巧于周旋以应付局面时,他是在延缓这大厦的倾覆,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于灵魂深处进行着与爷爷的关于责任和义务的对话。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旧传统和新思潮撞击的火花,使一个善良而懦弱的灵魂在地狱般的环境中左右失据,倍受煎熬,他以受难者的身份充当旧势力的帮凶,又在沦为帮凶的过程中成为丧失青春和幸福的牺牲品,他以伟大的支付造成了自己渺小的人生”。在觉新的生活中,没有阳光和雨露,那苛刻的制度把他锁得紧紧的,他没有生活的目标,没有生活的方向,没有自我,在为别人而活着。觉新在结婚不到半年之时,父亲的死去让他不得不挑起大家庭的担子,为了能让这个家庭好好发展,他被迫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管理钱财,操持家务。对待弟弟妹妹们,觉新是一个好兄长,他帮着三弟觉慧和二妹淑英逃离家庭,逃离了封建制度的束缚,让他们走向光明,却把自己留在了那个痛苦黑暗的家庭里,他在那忍受着责骂,忍受着凌辱,忍受着一切痛苦。在面对大家庭有形或无形的箭向他射来时,他采取了“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向长辈们妥协,对他们敷衍、恭敬,陪他们打牌,替他们买东西,讨得他们的欢心,他用自己的付出为整个家庭以及亲人们求得暂时的安静。觉新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他没有追求爱情与选择妻子的权利,一切都是祖父说了算。在经济上更是如此,过着大家族的生活,但却没有说话的权利,继母的“不好多说”让他总是备受凌辱。觉民觉慧的对任何事情的不屈服,都招惹着叔叔婶婶们的不满,觉新又得替他们承受着辱骂,成了他们的出气筒。在这种矛盾的关系下,觉新一个人忍受着爱与痛的煎熬。不难看出,作品中的觉新在内心深处有着对家庭的依恋和对亲情的不舍。换句话说,觉新这位大家族的末代长孙虽然双眼有世界广阔、内心也装有国家民族的命运,但他面对自己所熟悉的家人的生计日蹙、道德日下的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困厄,他的悲天悯人之心战胜了逃离的欲望,哪怕这些被悲悯者是自己苦难的加害者。三、性格之悲觉新是封建家庭中的软弱者,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又怯于行动的知识分子形象和“多余人”,是在封建家庭和旧礼教的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他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不满,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在他身上表现出新旧社会交替嬗变中的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揭穿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封建文化的极端腐朽、残酷和虚伪。首先,他具有美好的素质,才资优异,聪明好学,有着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高觉新自小就是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这是一种合于传统礼教的孝子贤孙的理想性格,却也是导致他悲剧命运的致命弱点。他性格中与善良本性分不开的是怯懦,这个性格不仅注定了他人生的被动,也注定了他终究“躲”不过各种灾难和厄运。他曾经有过梦想,想做化学家,读书也很用功,在中学四年毕业期满的时候,是成绩名列全校第一的优秀生,曾想毕业后继续上大学,甚至去德国留学深造。其次,思想性格被封建宗法观念和封建礼教严重地扭曲,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中学刚毕业,觉新就被召回家中结婚,但对象却并不是他喜欢的梅表妹,觉新虽然内心非常痛苦,却没有说一句不愿意的话。父亲死后,长房的责任又落到觉新的肩上,并很快就搅进了大家庭中各房之间的你倾我轧之中,一开始他还试图反抗,但他的反抗除了给他带来更大的麻烦之外一点用都没有,于是他又发明了新的处世方法:敷衍,极力避免和长辈人冲突,在可能的范围内极力敷衍她们。觉新的青春朝气和青年的梦想在沉闷的实际生活中渐渐消失,生活磨钝了他的感觉,但自身又无力摆脱困境,经常陷于极度的痛苦之中,无力自拔。他在梅林里的憧憬,他在洞房外月下的独叹,他在面对梅前来避难时借酒抒怀,点点滴滴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懂风情,有学养,会思考有灵气的觉新形象。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觉新也阅读了一些新书报,吸取了一些新的养料,同情弟弟一代和他们的奋斗,但自身的力量的薄弱又使其不能改变旧的一切,反倒常常以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出现在弟弟们面前,劝弟弟们屈服,他总是以牺牲自我的方式以换取家庭的和谐,结果却总是失败,处在守旧的长辈与激进的弟弟之间的夹缝中,不被双方所理解,他“读新书,过旧式生活”,和旧派人物在一起时,是一个暮气十足的高家大少爷。但在与觉慧、觉民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在理论上接受了一些新思潮,而感情上、行动上却仍然留恋旧家庭,思想和行动的矛盾使他经常陷于极度的痛苦之中,清醒而又懦弱使他不能摆脱严酷的自我谴责,这些都大大加强了人物的悲剧性。作为在“五四”之前成家立业的人,他接受了封建正统观念,奉为行动的准则,被克明选为接替他挽救高家命运的人。同时,他又是封建制度最大的受害者,双方父母的小小意见,毁灭了他和梅的婚姻,愚昧的封建迷信,又夺去了他爱妻的生命,虽然五四运动的新思潮对他有所触动,但他难以摆拖封建思想的束缚。他终于明白了,这两扇小门并没有力量,真正夺去了他的妻子的还是另一种东西,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这一切全压在他的肩上,把他压了这许多年,给他夺去了青春,夺去了幸福,夺去了前途,夺去了他所最爱的两个女人。四、思想之杂大少爷觉新也曾受过新潮思想的熏陶,也曾有过出国留学的机会,曾几何时,他也曾是一派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着希望,对人生充满着追求,对爱情充满着幸福。他无疑是作品中内心最复杂,最矛盾的人,做为高家的长房长孙,他放弃了理想、爱情,顺从了家族的安排,然而包办的婚姻,成为了一切悲剧的开始,在这以后,不幸接二连三的降临,他隐忍退让,独自承受痛苦,希望以此来换取些许的宁静,只可惜他的委曲求全不但没有为他带来安宁平静的生活,甚至于间接导致了他爱的人相继离他而去,失去了两个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同时也失去了幸福的资格,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只剩下他独自痛苦的面对一切。他内心的痛苦,不仅仅来自于爱情,同时也来自于兄弟亲情,他的妥协,他的退让,他的委曲求全,甚至得不到兄弟的理解。他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远赴求学,他默默的承担下一切的苦厄,却将亲人一个一个,送上光明的未来。 高觉新不仅生活在思想传统的封建家庭,他更生存在一个新旧交替风云变幻的年代。在这个新旧思想、观念、伦理都在进行着激烈冲突和斗争的动荡年代,腐朽的思想不断受到新时代意识的猛烈侵袭。“五四”运动的发生,报纸上宣传的新思想唤醒了高觉新被忘却了的青春。“他买了一本最近出版的新青年,又买了两三份每周评论”,这些刊物里每一个字就像火星一样点燃了高觉新和两个弟弟的热情。每天晚上,他和两个弟弟轮流读这些书报,有时甚至还讨论这些书报中所论到的各种问题。他们被新思想吸引住了,高觉新的思想在动荡,他的思想也有了些许的变化。高觉新不再自觉地维护封建家长的意志,如暗中帮助高觉民逃婚这一行为。当高老太爷又要给高觉民包办婚姻时,高觉新没有像以前那样不折不扣地按照高老太爷的指示让高觉民定亲,因为他自己已经饱受了包办婚姻的折磨,失去了与他青梅竹马的梅,他不想让高觉民也成为封建婚姻制度的受害者,走自己的老路,所以他表面上答应了高老太爷,按老太爷的指示去做,但暗地里却帮助高觉民逃婚,他没有让弟弟步自己的后尘。对于性格懦弱的高觉新来说,这一举动多么“伟大”,他没有完全成为封建家族制度的帮凶。但高觉新终究没有彻底觉醒,他从书报中吸收的那一点思想实在太渺小了,根本无法和流淌在他血液中的封建旧思想进行较量。可以看出,在新旧思想不断碰撞的动荡年代里,高觉新根本不会像高觉慧那样公然违抗长辈们的命令,去做一个封建家庭的“叛徒”。他虽然在心理上不想完全服从长辈们的指示,但在行动上又缺乏反对错误礼教的勇气。所以“他无家可归,只有一条路可走:去寻找一个新的家,将世界创造成人的世界,也使他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可是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高觉新根本无法在这个思想动荡的年代获得自由和独立,做一个真正的人。总之,觉新作为一个年轻人,由于“五四”精神的影响和自身的种种不幸遭遇,他不满封建专制统治,内心深处渴望获得个性自由和幸福生活,在封建大家庭内两代人的斗争中,思想上站在青年人一边,同情被侮辱者与被损害者。作为一个封建阶级的孝子贤孙,长期受封建礼教的毒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