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白菜》教学设计(蔡婧).doc_第1页
《谈白菜》教学设计(蔡婧).doc_第2页
《谈白菜》教学设计(蔡婧).doc_第3页
《谈白菜》教学设计(蔡婧).doc_第4页
《谈白菜》教学设计(蔡婧).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白菜教学设计上海南汇中学 蔡婧【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掌握由物及理的写作方法,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2理解“白菜的辩证法”的深刻内涵。说明:本文是一篇杂文,或可以说是一篇小品文,这样的文章往往偏重于即兴抒写一些零碎的感想,点滴的体会,形式比较自由灵活,但其行文思路也并非无迹可寻,而且往往在杂七杂八的联想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指向,最终点明自己的写作意图。所以可以利用本文,让学生对杂文的写作风格有所了解和体会。同时,文中所言之理又极具哲理意蕴淡薄才会浓厚,无味才会甘美,所以可以利用本文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索,对崇尚平淡而质朴的人生观的深入理解。而在这样一个浮躁急进、哗众取宠、卖丑求名、炫富成风的社会背景下指导学生重新审视“健康的人生”更是非常重要的。谈白菜就是这样一篇文笔平淡内蕴深厚的“白菜”式的文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并进一步体会本文艺术形式上的一些特点。2难点:对“淡”与“浓”的哲理思想的深入理解。说明:一定的艺术形式是为一定的内容服务的,完美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内容表现得更充分,更完整,更深刻,所以在阅读作品时,懂得鉴赏作品的艺术形式,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领悟作者的艺术匠心,所以将本文的教学重点放在形式的鉴赏上,借助结构思路的梳理,使学生体会到本文“杂文不杂,更显张力”的特点,再从作者的论点及写作意图中,让学生掌握“由物及理,形象具体”的写法,而本文亦如白菜一般的“文笔平淡,内蕴深厚”的语言风格也是值得学生借鉴的,这对高三学生的写作也有一定的帮助。难点则从文章的内容上着手,让学生深入理解“淡”的哲理意蕴,因为本文为高三第一学期“品位与格调”单元中的一篇文章,“人不是光靠吃米而活着的”,人必须要具有品味与格调,因为它能显示一个人的道德与修养。高中生对人生的思考也已经颇有深度了如何生活、如何为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一个有品位有格调的人,所以“白菜的辩证法”对他们的人生观的树立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导入:有一种文学体裁叫随笔、杂文,那么这个“随”和“杂”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随便杂七杂八地乱写一通呢?当然不行,那么今天我们就谈白菜这篇杂文来看看李锐的行文思路是如何的?教师读课文(或学生自由阅读),要求学生边听边圈划关键词,并思考本文的结构思路。学生边听朗读(或学生自由阅读)边圈划关键词句,大致把握写作思路。熟悉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整体框架。把握探究结构思路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文的写作思路(详见附图)并提问:1.第二段“当有另一层深意”,可见前文讲了“白菜为菜之王”的哪些浅层理由?而这深意究竟为何?2.在论及“淡”这一层深意时,作者又是怎么来写的(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得出了“白菜的辩证法”之后,作者似乎意犹未尽,还滔滔不绝写了一大段文字,是否多余?学生结合文本,对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进一步的细化梳理。学生回答预设:1.浅层:不择时地,易于生长;高产、易于保存。深意:淡、有自然之味2. 与水的类比;与五味的对比。3.不多余。作者行文至此,并未就此作结,而是由此引申到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就此发表看法,最后点明自己的写作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是关键的一步,而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出现,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此也可以在结构梳理的基础上,对本文的写作方法和语言特点作进一步的鉴赏分析。分析鉴赏艺术形式1.我们曾学过鲁迅的拿来主义,当时就曾经充分感受到了鲁迅嘻笑怒骂皆文章的写作魅力,被他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敲击过后,如醍醐灌顶般猛然醒悟到“拿来”之重要。今天这位知名的毛泽东研究专家李锐也在东拉西扯中让我们感受到为人处世的一些做法,这或许就是杂文的张力所在吧!【板书】杂文不杂,更显张力2.那么除此之外,你觉得本文的写作思路还给了你什么启发呢?【板书】由物及理,形象具体3.一篇文章的外部形式除了刚才我们所说的体裁、结构、写法之外,还包括语言,那么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呢?【板书】文笔“白菜”,意蕴深厚1.学生跟着老师的小结,回顾高二的课文拿来主义,感悟“嘻笑怒骂皆文章”的文学魅力。并借此体会到本文亦是在丰富的联想中,在旁征博引中阐发自己的观点的。2.学生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如:杂文往往是对某一社会现象有所思考,以短小精悍的文章呈现,而通常在写作时会由物及理,借此喻彼地来阐明观点,这样就更形象,也更易于接受。3.抽学生回答。如:本文的文笔质朴平淡,深入浅出,不光有纵横古今的穿越,也不忘贴近百姓市井生活,这也正符合白菜的辩证法“淡薄才会浓厚”啊!高三的学生应该了解杂文的写法与风格,虽然说高考要写结构严谨的议论文,但杂文、小品文的文学张力不容小觑,并且由物及理的写法也完全可以运用到学生的自己的写作中去,积累写作经验。同时“语言平实,意蕴深厚”这一点正好可以带入到下一环节中去。深刻理解哲理意蕴刚才我们着重研习了本文的艺术形式,我们知道,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完美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内容表现得更充分,更完整,更深刻,这也正是作者匠心所在,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本文的内容(主旨)白菜的辩证法(“浓”与“淡”的辩证)来谈谈你的看法,举出例子,正面、反面均可。讨论之前把6、7段再来齐读一遍。小结:世间往往如此,轰轰烈烈则销声匿迹也很迅速;炒作很凶,其实未必就好。当不断地失望和欺骗之后,人们对于那种质朴本色的东西就更加珍视,比如诚实、善良的品行,比如低调、内敛的处世方式事物也往往如此,转了几圈之后,又回到原点,而这正是白菜式的本真和质朴。1.齐读6、7两段。2.由此及彼地展开自由讨论:如:正如本文一样,写文章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语句,“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文章才有更长久的生命力。(不过如果不经历绚烂的过程,是不会体会到平淡的好处的,而写作的最高境界也必须经历了绚烂之后才能真正的返璞归真,这种平实的文字才更耐人寻味,百读不厌。)如:凤姐芙蓉浓妆艳抹、高调夸美,结果只能以恶俗收场;那些素颜的老一辈艺术家,如秦怡,满头银发,却气场很大,气质高贵;如:郭美美高调炫富,惹得一身骂名;如:广告中营养美味、安全健康,结果某某成分超标;如:考试作假、文凭造假读6、7两段可以使学生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自由讨论有助于思维的进一步发散。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就文章的内容作进一步深入地理解,对如何生活处世应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在21世纪的今天,讲求竞争,提倡实现自我价值,那么你认为作者所提倡的“淡”是否有点一厢情愿,不合时宜?请具体分析。(这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两者并不相悖。这就如同“儒道之争”,我们可以用儒家的积极进取、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来体现我们的人生价值,也可以用道家的“不争”、“冲淡”来完成我们的道德修养,其实儒道亦可为一体啊!)按照要求,自主完成分析如下:淡泊:针对的是名利、为人、待人接物,强调的是个人修养,古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竞争:要体现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当然要体现社会价值不等于就可以不讲道德、修养,竞争也要提倡公平竞争。淡泊并非无所追求,要避免学生走入误区,所以利用这一环节使学生树立起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思路点拨】谈白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杂文,或者说是随笔,也有看成是哲理散文的,作者有意将人生体验借“白菜”这样一个对象抒写出来,重在阐发哲理感悟。文中的确也包含一定的白菜的知识掌故和饮食漫谈,但这些都是为作者的借题发挥、借物喻理、托物寄意服务的。作者李锐是著名的毛泽东研究专家,据他自己介绍,这是他六十年代初闲居时写的一篇旧文,无意发表,当年也无处发表,一九八二年底,北京冬贮大白菜工作圆满结束时,从旧档找出,添了一个开头,以应随笔约稿。其目的正是要借白菜之“淡”唤醒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自己生活的底色,思路一:从最后一段入手,思考作者是针对怎样的社会现象来写的,作者又提出了怎样的解决办法;然后再从回到开头部分,思考那么文章主旨为什么不直接论述而要通过“谈白菜”的方式“谈”出来;然后再就文意作适当的拓展延伸。思路二:引导学生捕捉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品味语言的表达作用,整体把握文意;再根据关键句梳理文章脉络,从而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思考探究这样的结构思路有何特点与好处;再请学生结合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