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篇夏季下午课难上的对策.doc_第1页
第17篇夏季下午课难上的对策.doc_第2页
第17篇夏季下午课难上的对策.doc_第3页
第17篇夏季下午课难上的对策.doc_第4页
第17篇夏季下午课难上的对策.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篇夏季下午课难上的对策 每当夏季来临,就会有不少老师怯于走进下午的课堂。尤其是上下午第一节课的老师,面对学生“成片趴”的现象,无不叫苦不迭对此问题,我的看法是:叫苦或叹气都是伤心又伤脑的事,只有合力应对才是相对有效的对策。据我在全国400多所中职学校调研时了解到:夏季来临,下午的课就相当难上,尤其是下午第一节课,无数学生昏昏欲睡之现象,并非只存在于少数学校,而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只是招生有优势的学校,因为引导得法、管理到位、排课合理等,便相对好些;而那些招生比“招爹”还难,生源以“买卖生”、“春招生”和拾来的“路遗生”为主的学校,由于硬件条件跟不上,教学管理又松散,则就严重得多了。其实,若想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并不能将问题的成因单一地归结到季节性上,而是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及难以根治的事实,是与生源质量、学校管理、班级风气以及任课教师的精神状态等多重因素密切相联的。因此,要解决下午课难上的问题,不能完全依赖班主任用心、用情或用点小技巧去唤醒学生,更不能完全靠制度来约束,试图通过对班风学风进行考核,或对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进行量性奖罚等硬性手段来治理,而是要多措并举,营造教育氛围,形成教育合力,并通过提取其中某些好的做法加以推广,继而不断抓、重复抓,方可慢慢得到好转。具体建议如下:一、学校层面要狠抓午休。首先,教育者要理解午休的真实意图,并从科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省立同德医院有位专家说:“夏季午休并非要真的睡上一两小时,如果午休得法,只要短短的10来分钟,便可显现巨大的功能,为整个下午补充正能量。” 这一说法提醒我们,其实午睡不一定要求学生进入深睡眠,而是重在静休。换句话说,我们常讲的“午睡”,或许用词并不恰当,而用“午休”可能更为贴切。因此,我建议老师们,当刚实行午休时,万不可发现学生大多不往床上躺,或者不做真睡的准备之现象时,就凶巴巴地严辞训斥,而是要从“眯一会儿也好”这一角度去引导学生。只要住校生能象小鸡归笼般地纷纷往寝室里涌,就是好现象。同样,中午不回家的走读生,只要能三三两两地往教室里窜并在课桌上趴一会儿,就是好事。换言之,若能如此,则午休的基本要求就已经实现了。其次,抓午休,定要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要求,并从“利他”的角度去广而告之。众所周知,凡有要求的事,学生就会反感,甚至会反抗,这是中职生的共性。因而我们的要求就得从“利他”的角度去思考内容,还要采用他们易接受的宣传方法。比如我编的那首午休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家不妨重温一下:“中午躺一躺,下午精神爽;床上靠一靠,安静勿吵闹;手机调振动,勿扰他人梦;闭目养精神,眼明又脑灵!”在此基础上,再重复性地温馨提醒:“我们午休的口号是:校园无闲人,寝室无杂音!”如此则学生就能在唱着歌和喊着口号的过程中,舒舒服服地接受了,至少不会反感,更不会反抗。自然,现实中并非歌一唱或口号一喊就万事大吉了,其中不按此要求做的人不在少数,那又该如何引导这些人遵守午休要求呢?我想说的是,其做法依然不是责备或训斥等手段,而是让其重复默唱午休歌。这一做法的妙处在于:“默唱”本身就是静休;“默唱”不会吵到他人;“默唱”与“默站”相比是“软功”;默唱对于学生而言,他可以张开嘴形哼,也可闭着嘴不出声,如此则我们就不会总在“你到底唱还是不唱”上与孩子顶牛了!因为我们可以假定他的确在心里唱,孩子也可以假定你真的在听他唱。对吗?二、教务部门要合理科学地排课。要知道,夏季一到,别说孩子们在午后普遍会昏昏欲睡,我们大人又有几个不是如此?因而中职学校更要切合实际地排课,比如夏季课务要以“动”和“美”作为切入点,把有趣的音体美课程或实操课排在下午的前两节,别将那些枯燥乏味的专业基础课或物理数学等学生不那么喜爱的文化课排在下午的前两节(这一说法,我在前面关于厌学的文章中提及过,这里再赘述是因为下午课难上,更应强调这点)。如此,则学生就失去了“趴”的“靠山”了。当然,我这么说,很多教务人员一定会摆出文化课和专业课上不完咋办呀?老师难调整咋办呀?教学场地满足不了需要又咋办呀等等理由,甚至会认为我在睁眼说瞎话,不理解教务人员的难处等等然而,大家不妨想想,我们按目前的做法,虽然从表面上看,是完成了课务,是省了不少心,但孩子们都在大白天做梦,我们的课又进入了几个孩子的心里去了呢?所有的努力不是都归零了吗?若这种做法总也不去改革,不是等于用旧报纸上坟糊弄鬼吗?三、班主任老师不光要认真抓好学风建设,更要多想一些人性化的对策。为什么一定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去思考对策呢?其一,生命延续的过程,本就是一个全程吸纳的过程,也是吐故纳新的过程。因而教育的出发点应是诱使孩子去“吸新”并协助他“吐故”,绝非“硬灌”和“硬逼”。其二,生命运动的过程,是全程体验的过程。“事物的好与坏,要靠孩子通过切身体验才有真正的认知。”这是众所周知的教育理论。因而教育教学的切入点是让孩子觉得有趣味并主动去体验,而非“请你听我说”。其三,生命是在一动一静中反复循环的。睁眼就动,闭眼就静,动静结合,是生命健康的标志。一般情况下,孩子晚上睡醒了,白天就喜动,而我们的教育则要求孩子大白天也要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头晃一下就挨训,这是不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我这么说的意思是,当孩子趴着不动时,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包括用制度约束有时也是空谈。因为制度固然重要,但当制度有悖于孩子的成长规律时,孩子必然是要反抗的。其四,生命中的“潜意识”,往往来之于大脑的“贮存区”。比如,我们常说,某个孩子为何总是把老师的话当成耳旁风呢?说过的话、学过的知识为何总是记不住呢?其实,这是“说教式”教育的必然结果。因为“说教式”的教育,留在孩子脑子里的是“短时记忆”,只有反复体验和训练式的教育,才能将信息渗透到孩子的“记忆区”里。其五,生命成长的全过程是慢慢“生长”,这就证明“生”的过程需要的是“孕”,“长”的过程需要的是“育”,且都要慢慢来。由此而知,教育的全过程,是在陪同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启迪、感召和不停地期待,而非要求他一天内必须吃多少或长多高根据以上我的这些思考,大家不妨再想想,或许就知道怎么做了。比如下午的第一节课,如果先唱首班歌再上课,是否就有助于唤醒学生那要“动”的脑细胞了呢?是否就瞬间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力了呢?答案是肯定的!同样的,如果上课前来个三五分钟的冥想,是否会有助于学生凝神静气并集中注意力了呢?随着那美妙的音乐声及心理暗示语的响起,是否就会唤醒他了呢?这也是无须怀疑的!有专家分析,哪怕让学生冥想3分钟,对预防“课堂趴”现象及提高学生记忆力都有很大帮助!诚然,事实上这些做法再好,也依然还会有不少学生的头抬不起,不可能药到病除。然而,这又有何妨呢?只要我们认准这些做法是合乎情理的,那就将其固化下来并日复一日地去重温,且不断地对做得好的孩子予以表扬,不就慢慢地达到目的了吗?试想,当众多的人苏醒了,那少数趴着的人不就因怕人笑话而仰起脖子了吗?再说,我们常讲教育是慢活,这个“慢”是指教育的过程,而非指老师的心灵反应要慢慢来,这点很多班主任往往会忽略。比如当班级趴着的人减少了,作为班主任的你,有没有快速反应并快速肯定,进而快速宣传呢?这种机会你及时去抓了吗?如果你慢了好几拍,那么,原本“苏醒”了的那些人,便会“重温旧梦”。这就是因为孩子的好行为没及时得到老师的肯定所致,也可以理解成因宣传不及时,所以没能产生教育的正能量。四、任课教师要从教育情态及状态上提升亲和力和吸引力。其实这点是最重要的,如果任课教师没有亲和力,自然就无人格魅力可言。如果再加之上课照本宣科,又没什么激情,那即使是早上上课不也同样一片倒吗?其实,关于教师用情态与状态去表达对学生的满意或不满意,要比教师用语言去表达利多于弊的话题,我已不止十次百次地讲过。大家若要问为什么?你只要想想那些手机上的“表情秀”为何会那么受人们青睐便知。否则,怎会有专门设计“表情秀”的行业诞生,且居然还能挣大钱?此其一。其二,再听我用这个“课堂趴”的例子来阐述,或许你就对情态与状态的重要性铭记于心了。比如当某学生睡眼朦胧地抬了一下头,如果你说“你醒了?好啊!”那即使你的出发点并非贬意,学生也会认为你是在挖苦他;而如果你说:“醒来干嘛,继续睡呗!”那他很可能就真继续趴着睡了;如果你再斥责一声:“你还来劲了是吗?”那么你就如同摸了老虎的屁股一般了这就是语言教育的弊诟:分寸极难拿捏,且言不顺时必伤人。换个角度讲,同样的事例,如果你“发”他一个肯定的眼神,那么,孩子一看就乐,并且会为刚才的趴着而抱有歉意,人也会端坐起来;如果你对他“发”去一个警示或责备的眼神,那他虽然多少会有些不高兴,但也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