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宋明理学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学习目标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内容索引 深化探究核心突破 巩固练习随堂反馈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一 理学产生的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 儒学的困境 1 魏晋时期 和广泛传播 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2 唐末五代之后 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受到削弱 道教 佛教 2 儒学复兴运动 1 过程 唐代韩愈 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 提出了儒家的 思想 李翱 提出从 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北宋 士大夫们强调要巩固中央集权 必须复兴儒学 2 影响 研习之风大开 重忠孝 讲廉耻 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道统 性命之源 儒经义理 思维点拨魏晋南北朝时期 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 道教的冲击 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但并未失去 三教合一 的主张并不是要求 三教 合为 一教 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 融合并吸收佛教 道教的理论 1 如图 一团和气图 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 细看却是三人合一 左为一道冠老者 右为一方巾儒士 二人各执经卷一端 团膝相接 相对微笑 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 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 合成一张正面像 它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发展的什么趋势 这一趋势反映了儒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的什么特点 提示 提示 1 趋势 三教合一 2 特点 儒学的包容性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化 学习思考 二 理学的创立 北宋五子1 基础奠定 1 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 为 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 邵雍重新排列 的六十四卦 试图揭示宇宙规律 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3 严格区分了天 道 性 心等概念 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开创了理学中的 一派 理 周易 张载 气学 2 形成 程颢 程颐找到并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 其核心是 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 仁 天理 仁 三 理学的成熟 朱熹的学说1 主张和成就 1 理气论 主张先于气 万物各有其理 而万物之理终归为一 2 修养论 仁者境界强调获得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 还应有强烈 3 社会政治理论 道的价值内涵是 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 儒家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 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 4 著作 将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集为 四书 并为之注解 从此 四书 成为的经典 理 精神 社会责任感 三纲五常 正君心 理学 2 影响 作为官方正统儒学 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 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思维点拨1 程朱理学是一种以佛 道 儒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 它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首位 强调 存天理 灭人欲 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 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 2 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并非是 理 气 等深奥的哲理 而是儒学的普及化 通俗化 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 宋代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 而且使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深入人心 2 教材第15页学习思考 朱熹的理学思想 在他生前曾被官方诬为 伪学 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 为什么 提示朱熹认为秦汉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是无道之君 提出要 正君心 他的这些观点不能被当时的统治者接受 所以被斥为 伪学 但是理学主张 存天理 灭人欲 用三纲五常作为道德标准 从根本上说更加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所以后来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 学习思考 提示 四 理学的发展 陆王心学1 陆九渊心学 1 主张 提出 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认为应剥落 扫除 物欲 意见 等人心之弊 2 评价 他是的开创者 其思想言论强烈地冲击了当时的思想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心即理也 心学 2 王守仁心学 1 主张 认为人是天地的心 灵明 是人的心 就是天理 本心 良知 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 致良知 强调 知行合一 2 评价 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3 意义 心学的出现 标志着重建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灵明 儒家信仰 概念阐释 致良知 释义 这是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 良知 即天理 是指人的道德意识 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 是一种不借助外力的内在力量 致良知 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 知行合一 3 教材第17页自我测评 概括比较朱熹和王守仁对待人生修养的不同点 提示朱熹主张人性是本恶的 把善的归属放到了天道和伦理道德上 主张人不能随心所欲 王守仁主张天道自在人心 恶由人心而生 善也由人心而生 在人生修养上 朱熹注重克欲顺天 王守仁注重修心养性 提示 学习思考 4 宋明理学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提示 1 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 使之哲理化 是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 具有一定进步性 2 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 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3 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 品德 讲求以理统情 自我节制 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提示 深化探究核心突破 主题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1 关于 理 的认识史料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 不仅如此 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 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 析心与理为二 王守仁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 守仁说 如其理外在于心 则亲没之后 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 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教你读史 指 程朱 主张穷究事物的 理 即 心 与 理 分离 理是外在的 客观的 王守仁则认为 理 在心中 心 即 理 朱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王守仁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问题思考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在对 理 的认识上 程朱 与王守仁有何不同 有本质的区别吗 提示 提示不同 程朱 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 是客观存在的 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王守仁认为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理在心中 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没有本质区别 二者都承认理的存在 都为封建统治服务 2 关于求 理 的方法史料一 格 至也 物 犹事也 穷至事物之理 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史料二 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 故良知即天理 知是心之本体 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 见兄自然知弟 悌 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 不假外求 王守仁 传习录 教你读史 指要对事物加以接触 认识事物 指出 良知 指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 是人所固有德性 前者强调外在的学习研究 后者强调内心的反省 问题思考 1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在求 理 的方法上 朱熹与王守仁有何不同 提示 提示朱熹主张 格物致知 深刻探究万物 明道德之善 王守仁主张 致良知 通过内心自省 恢复良知本性 2 根据上述史料 分析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关系如何 提示二者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 是宋明理学发展的两个阶段 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和升华 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 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史论总结 主题二宋明理学的特点与影响 1 特点史料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 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 传统儒学由理学家们的改造 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赵志霞 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问题思考 据史料 分析宋明理学有何特点 提示 提示吸收了佛道思想 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 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儒学成为哲学理论体系 2 影响史料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 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 于谦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清 林则徐 教你读史 史料中 留取丹心照汗青 和 要留清白在人间 以及 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 等诗句反映了理学的积极影响 问题思考 据史料 归纳概括理学的积极影响 提示崇尚道德 气节 强调自我约束 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 提示 宋明理学的特点 1 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这是程朱理学的突出特点 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 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 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所强调的天理 实质上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 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 人性论 存理灭欲 或 存心灭欲 的修养论 格物 或 格心 的认识论等 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 更多地吸收了佛 道元素 程朱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 它带有明显的佛 道化的特点 程朱理学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和禁欲主义思想 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 史论总结 记知识纲要 课堂小结 背核心术语 1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糅合了佛教 道教的一些思想形成的以儒学为主体 儒 佛 道相结合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2 程朱理学认为 理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陆王心学主张 心 是万物的本原 心即理 因此 心学 也是 理学 二者本质相同 3 程朱理学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强调 存天理 灭人欲 陆王心学认为 心是万物的本原 心就是理 强调内心的修养 巩固练习随堂反馈 1 据 东京梦华录 记载 北宋时期 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 通 斋 用酒祭祀作佛事 以为资冥福 出葬用以导行 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 这主要反映出a 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b 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c 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d 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材料不能说明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 故a项错误 据材料 北宋时期 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 通 斋 用酒祭祀作佛事 以为资冥福 出葬用以导行 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 可知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 故b项正确 材料不能说明北宋时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 故c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 故d项错误 1 2 3 4 5 解析朱熹认为 三纲五常 因之而不能变 说明他强调等级名分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永恒性 故b项符合题意 2 南宋朱熹说 三纲五常 礼之大体 三代相继 皆因之而不能变 其思想a 主旨在于维护社会和谐发展b 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c 与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相适应d 反映了对儒学的批判继承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3 南宋理宗在宝庆三年 公元1227年 下诏 朕观朱熹集注 大学 论语 孟子 中庸 发挥圣贤蕴奥 有补治道 朕方励志讲学 缅怀典型 深用叹慕 可特赠太师 追封信国公 南宋理宗嘉奖朱熹的主要目的是a 发展文化 繁荣学术b 统一思想 加强统治c 奖励学术 端正官风d 怀念先贤 光大儒学 答案 解析 解析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求 该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利用朱熹的思想主张统一思想 加强统治 故b项正确 1 2 3 4 5 4 明代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 致良知 是其心学主旨 认为良知人人具有 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 即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致良知 的途径是a 格物致知b 发明本心c 知行合一d 行优于知 答案 1 2 3 4 5 解析 1 2 3 4 5 解析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方法论 故a项错误 发明本心是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提出的 故b项错误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是说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故c项正确 王守仁讨论知行合一 也只是认为两者不分先后 知行并进 故d项错误 5 明代 古今图书集成 记载 节妇烈女宋代有267人 到明代猛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智慧城市交通事件智能调度技术创新应用
- 2025年瑜伽练习者智能可穿戴设备运动识别技术解析
- 塔吊安装与操作方案
- 长沙校园安全教育网
- 校园安全教育逐字稿范文
- 燃气工程跨部门协作方案
- 校园交通安全教育广播
- 土壤酸化耕地生态恢复方案
- 政治中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施工组织方案
- T-CACM 1560.1-2023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推拿
- 护理美学-第三章 护士审美修养
- 篮球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 (高清版)JTG 5211-2024 农村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 人教精通版6年级上下册重点单词和句型默写
- 大学生生涯发展展示 (修改版)
- DB32T4062-202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 (正式版)JBT 14897-2024 起重磁铁安全技术规范
- 三D打印公开课
- 西方节日-英文介绍
- 动车组列车员(长)(职业通用)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