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日记创作的引导策略.doc_第1页
小学生日记创作的引导策略.doc_第2页
小学生日记创作的引导策略.doc_第3页
小学生日记创作的引导策略.doc_第4页
小学生日记创作的引导策略.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论文 捕捉灵动话题 催生日记创作 小学生日记创作的引导策略【摘 要】叶圣陶先生说:“应该去寻找作文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平,这源头就是生活。” 那么,如何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从书本走向社会,进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呢?我认为,日记教学正是承载这一重任之翼。日记就是学生能力的“操作间”。日记是什么?“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中做过的或者遇到过的事情记下来。写的事可以是做过的,也可以是看到的、听到的,还可以是想到的。”【关键词】日记 课堂 生活 话题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日记是布置作业时的第一选择,偶尔美其名曰为提高写作水平的最佳途径。犹记得“日记”二字每每从口中吐出时,孩子们那一声“啊”这是那么歇斯底里的,让我常感无奈。我曾私下找了几个同学了解情况,深谈之后发现在语、数、英、科四门功课的众多作业中,“写一篇日记”位居“最害怕作业”之榜首。其中一个学生(比较优秀的学生)这样说道:“老师,作业只要我认真做、虚心地请教爸爸妈妈,都是能完成的,可是,日记,即使再认真,我真的没什么东西可写?”孩子的话提醒了我,“害怕写日记”是因为他们认为没有素材可写。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有很多事能成为日记的素材,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进入他的视野,因为他们有自己观察的对象,观察范围,所以有可能老师认为值得写的,学生却没有发现,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教会学生寻找和发现生动活泼的素材。本文仅以校内生活为平台,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日记的创作。一、抓住课堂小插曲,创造日记小话题。学生的生活,学校占了大半的时间;在学校中,课堂成了师生共话的绝佳场合,那何不让课堂成为日记素材的第一来源呢?在复习单元时,字词的积累与运用是基础之本,重中之重。各类结构的词语,如:ABB式、AABB式、ABCC式、AABC式等常成为主角。记得一次在回忆AABC式时,前面的同学都回答地很是流利。“皑皑白雪”、“帘帘飞瀑”、“滔滔江水”等脱口而出。轮到毛文新了,他自信满满地站了起来说:“蒙蒙大雨。”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细”这是怎么了呢?当我回味过来时,不由地笑出了声。一见老师都笑了,全班哄堂大笑,而毛文新更是手足无措。突然,我灵机一动,止住全班的笑,我马上跟学生说:“本周的日记,咱们就以“蒙蒙大雨”来当主题。学生兴奋地说:“好、好!”一个星期还没有结束,学生已经把日记早早地交了上来,有几篇是这样写的:“蒙蒙大雨”星期二,我们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那时,我们正在校对作业。同学们认真地听着,老师细细道来。语文老师微笑着问:“你知道哪些AABC式的词语呢?”同学们积极发言,好不热闹。这时一声“蒙蒙大雨”引来全班同学的哈哈大笑,连语文老师都忍不住笑了。可能是被我们笑了吧!制作笑话者毛文新的脸变得通红通红。这一个小小的笑话,让语文课显得更加轻松了。在课堂上,我们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有个别学生难免会说一些有违你心的答案,这时,我们不要忙着批评和道歉,而应该抓住这些小插曲,让错误成为有趣的话题。有人说:“错误和失误都是一种美。”我相信,抓住孩子原生态的回答,创设了精彩的话题,让学生写出了精彩的日记,帮学生寻找到了日记的素材。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去写,不仅让学生把有趣的事情深深印刻在记忆力,还让学生用书写的方式记下了难忘的一刻。这次的日记学生写得不仅好,而且写得开心。我想,如果我每次都能及时抓住课堂上这些小插曲,不断创造话题,打开孩子的视野,拓宽观察范围,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有一双观察明锐的眼睛。二、留心看生活趣事,扩宽日记大源地。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樊发稼说的“我手写我心,让学生知道写作文就是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就像小鸟随心所欲地唱自己想唱的歌。”学校生活中,孩子之间的交往是必不可少的,人与人的交往会擦出更为耀眼的火花.在办公室休息时,总有一两个女同学来打小报告:“老师,小明故意打我!”“老师,一群男同学把我们逼进了女厕所!”诸如此类的声音总是源源不断的。我们常常告诉孩子,留心身边的一点点儿小事,好好思考,记录它。那我何不以此“声源”化为写作“来源”呢? 有想法就要有行动,与其全班教育,也许提供成功的案例更被学生所接受。我留心课间,发现几个女孩子与男孩子正在嬉戏。于是趁机找来其中一个,问:“你们玩什么那么开心啊?”这孩子是班里较为大胆的一个,与我的关系也比较亲近。听完我的问题,她马上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老师,一下课,陈文星和几个男孩子就来欺负我们,故意摸摸我们的脸,吓唬我们呢;又把我们赶出教室,不让我们进去。我们只有站在办公室门口或是进女厕所那才安全”听到这,我了解了大概,男生喜欢逗着女生玩,而女生又不大愿意。听完,我说:“听你说的挺热闹的,但老师也没理清主要缘由。那这样,你写一写,然后让老师看个明白,好为你做主啊。好吗?”一听我要为她们主持公道,小女孩满口答应。第二天,我的桌上就多了一篇日记。我们班可恶的男生最近的天气总是被乌云覆盖,男生们也更加“逍遥法外”,我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叮叮叮,下课了。“兄弟们,集合了!”一个黑脸的男生说。接着一场耀武扬威的厮打正式开始,谁也阻止不了他们,似乎一定要战个鱼死网破。其中一个人压着另一个人得身上,手紧握着拳头使出吃奶的力气往那人身上打下去,另一个人只有拼命地挣扎。你瞧,原本是“兄弟情”,现在却成了敌人。真是想不明白,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有时,那些男生没事找事地来招惹我们女生,趁女生不注意就摸一下脸,还有非把我们逼近办公室告状不可。说他们想和我们玩吧,也不能他们太过分了。但是好女不和坏男斗,我们一直选择忍让,假如他们把我们逼急了,我们会采取可怕的行动。这就是我们班可恶的男生,也是我们女生共同的天敌。看了日记,稍作修改后,我就在当天的语文课中声情并茂地朗读了此文。边读边观察班里男同学的表情,发现故事中的男主公愤愤不平。有话就说,这是我和学生的相处之道。而此时,我想他的话一定很有价值,我可不能让它就此浪费。没等男孩子开口,我就开始了上课。下课后,我找来文中的男生只说:“你觉得不服,那就也要写出来给老师看!”该同学的写作水平并不佳,可当天下午他也送来了一篇日记。我们班的两国之战大家好,你们想不想看我们班的两国之战啊!我这就带你们去看看。我们班每次一下课就开起两国之战,分别是男生国和女生国。他们分别号召自己兄弟姐妹集合到战场操场上,准备开战。男生们力气比较大,只顾着攻击;女生呢,她们的绝招就一字决逃,逃到厕所。这时,只要男生一脚踢出,她们就纷纷作鸟散了;而有些男生只是轻轻地地碰她们一下,就引得大喊大叫。我就是这样的,我都不用很大力气地打那些女生的。我们在女生的眼里就如野兽一般吧。其实我们男生并不是要欺负女生,只是想一起玩而已,大家不都是同学吗?我们班是不是很复杂啊?就这样的两篇对话式日记打开了学生对日记素材匮乏的大门,至此之后的一段时间,记录校园生活成了学生日记的主流。人们常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竖起耳朵,睁开眼睛,用心思考就能寻觅到很多的日记素材。留心生活是学生日记创作的源地,可以留心生活的一景一事一人,看似容易但写好却不容易。教师除了给学生提供日记创作的素材来源更要引导如何写好日记,切不可携程流水账。只有细致地观察景、事、人的形态,精心地构想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日记,才会有更广阔的创作天地。三、与图文音像接轨,开创日记新渠道。我们学校的孩子主要是民工之弟,他们的生活都很枯燥,有些孩子除了在学校读书,获取知识以外,再没有获取知识的来源,对生活中的事情漠不关心。既然他们的世界是空白、无趣,那么就把他们带入我们的生活中,把我们看到听到的事情说给他们听,放给他们看,。我们通过平时的看报,及时给学生积累有用的素材。这个素材可以是有趣的、有益的等等。让学生了解素材,思考素材,从而写出精彩的日记。一天,我在学生做操时浏览了一份报纸,其中有一篇随感消失的母校引发了我的感触。此文记录了自己对母校的回忆与怀念,令我想起了自己就读师范时的老院址也已经被拆迁了,读来更显亲切。恰逢元旦将至,“理想的校园”是本次元旦征文的主题,那我何不提供我的素材呢?于是一上课,我就打开电脑,播放了一段记录我母校的视频,其中图文并茂,并配有音乐。视频结束,我紧接着与学生分享了消失的母校,谈了谈我的感受,孩子们也颇有同感,借此引出征文主题。“你理想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呢?能与老师分享吗?”隔天,几乎全班的孩子都写出了自己心中的学校。理想的校园我理想的学校是一个美丽的“天堂”。学校的大门上装有“指纹识别器”。只要你用手指碰一下“指纹识别器”,它就会分辨你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如果你是陌生人,指纹识别器就会发出红色的光;如果是熟人指纹识别器就会发出绿色的光。走进校园,正前面就是教学楼。教学楼通向教室的走廊变成了电梯式的,只要你站到电梯上,说出你想去的班级,传送带就会把你直接送到目的地。这样,孩子们就可以不用那么辛苦地背着书包爬楼梯了,多轻松啊。走进教室,迎接我们的就是“机器老师”了。虽说它是一个机器人,但它也有丰富的表情,整日笑嘻嘻地欢迎我们到校。下课后,“机器老师”也会陪着我们一起玩,同时也无微不至地保护着我。我们的学校既美丽又美好。于对民工子弟来说,他们的生活习惯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习惯。往往枯燥的生活使他们缺少日记素材的来源,而我们对他们的引导不能仅仅局限于现实中的事、物、人,可以从现实走进图文音像当中。教师就可以直接为他们提供素材,把我们手中的有关教育的图文音像等等直接搬到孩子面前。“他们是这么说的,这么想的,这么写的,如果是你呢?你又会怎么来创作呢?”一下子就把素材推到了孩子的面前。我想除了这些,甚至我们教材当中的文本都可以拿来当做日记创作的素材,只要我们教师当好伯乐,你就能让你的千里马驰骋千里。总之,教师可以有多种途径去引导学生发掘日记创作的素材,教师只有前期一步一步扶到位了,后期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觅日记创作的素材。其实在校园内我们这样去引导学生发现素材,走出校门,在家庭、社会上同样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创作日记。都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所撰作。”这里的所“思”、所“感”定源于孩子亲身的生活实践的所“见”所“闻”。小学生往往向我们抱怨没有“见闻”,其实并不是真的没看见,没听见,只是对所“见”、所“闻”没有去“思”、去“想”。学生在自由日记时,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地指导学生,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本领和技巧。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日记时一定要合理地评价,及时地鼓励,必定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对写日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