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姐文化4.doc_第1页
哥姐文化4.doc_第2页
哥姐文化4.doc_第3页
哥姐文化4.doc_第4页
哥姐文化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哥姐文化 - 社会学概念 - 百科全书 近年来,一股“哥姐文化”正在席卷中国的网络世界。每隔几个星期,网上都会冒出一些以“哥、姐”著称的网络红人。 半个月前,在四川乐山一家商场负责示范和售卖熨斗的邱秋,因其花式熨衣的过程,被网友冠以“熨斗哥”的称号。在他之前,人们比较熟知的还有经常在网上张贴个人照的“芙蓉姐姐”、其貌不扬却声称非清华北大毕业生不嫁的“凤姐”、有女装癖的“著姐”、带动乞丐服装热潮的宁波乞丐“犀利哥”,以及坐火车仅穿内裤的“卧铺哥”等。 “哥”和“姐”曾经是电影中对黑社会老大的称呼。如今,曾经默默无闻但有出人意表之处的普通人,经由网民发现而横空出世,成了民间“追捧”的“哥”、“姐”。 鲁迅说过,中国人爱凑热闹。或许正是这样的民族特性,推动着人们追捧新奇事物、搞怪人物和低俗文化。网络红人并不是社会主流,但由于它满足了大众窥探他人隐私并从中得到快感的欲望,而提升为主流,成为娱乐事件。 上述网络红人几乎都是靠“献丑”出位。号称2010年“第一姐”的“凤姐”,就是靠语不惊人死不休来吸引眼球。中国人才济济,一个人若表现得正常,一般没人注意,而一旦出格了,雷人了,反而容易被民众认可。 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尝试严打网上低俗文化,一些地方比如重庆还尝试通过读经典、唱红歌来提振百姓的精神素质。政府的出发点是值得鼓励的。中国必须寻找能够激发思考、培养辨别能力的娱乐方式,否则,现有的娱民方式也许会把一代人变成愚民“门文化”、“哥文化”、“姐文化”折射社会三大弊端/来自中华网社区 / 这几年,受网络的推动,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文化,这种文化如雨后春笋,一夜之间波及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快、影响之大,均可谓前所未有,这就是文化三胞胎“门文化”、“哥文化”和“姐文化”。/来自中华网社区 /“门文化”的典型代表有“艳照门”、“劈腿门”、“兽兽门”、“吸毒门”、“空姐门”、“日记门”等等;“哥文化”的典型代表如“犀利哥”、“力量哥”、“雪碧哥”、“哥只是一个传说”等等;“姐文化”的典型代表如“芙蓉姐姐”、“凤姐”等等,均不一而足。 顺应“历史潮流”而光荣诞生的文化三胞胎,在很大程度上合乎了当今社会大众的价值取向和观念认同,而正是这种不一般的趋向和认同,恰恰折射出当今社会的三大弊端: 一是腐败。一个社会的前进始终是在与落后的血腥较量中缓慢险胜的,一旦落后占据上风,社会势必倒退。文化三胞胎的出现,很大意义上就是以“落后”的面貌呈现给世人眼前的,而这种落后的重要代表就是“腐败”,其中尤其以“日记门”、“包养门”“手机门”中的党政官员为甚。虽然这种腐败的现象尚不能说是社会的主流,但其受网络推动曝光后的负面后果却大大超出了普通民众之心理承受能力。我们可以明确地断定,“社会的正义要完全、彻底地战胜腐败的落后必将是一番曲折、反复与艰韧的长期努力”。 二是低俗。文化三胞胎折射出的第二个社会信号是“低俗”,即世风不振,文化缺乏创造力和深内涵,缺乏积极向上的健康阳光之风和主体精神,其中裸体掀车的“力量哥”、妩媚妖娆的“芙蓉姐”、厚颜无耻的“凤姐”、明目张胆的“地铁套套哥”,都向世人说明了文化趋于低俗、落后的危险警告,恰这一现象已有逐步渗透至中小学生下一代的严重趋势。低俗不堪的文化往往就是违反社会伦理纲常和公序正义,往往就是脱离社会业已形成的正常轨道驰行,着实令人鄙夷却十分令人生畏。 三是急躁。文化三胞胎折射的第三个社会信号是急躁、浮夸。当今社会的主流现象之一就是官员、民众表现出来的急躁风、浮夸风,官员为图短时政绩不惜伤筋动骨,大肆拆迁、大搞工程,忽视了百姓的切身利益;而民众表现出来的则是另一层面,即唯物质、金钱、名利是重,“凤姐”就是一个典型,其本人为博出位、当明星,背后经纪公司为谋利益、赚大钱,楞是把一个丑得发憱的女人毒霸于网络、横呈于世人,甚是可恶;其他诸如一些所谓大学生,还存在急于出位不惜牺牲肉体的丑恶行径,美其名曰“随波逐流”。而网络新闻媒体大肆运用“门”、“哥”、“姐”等词汇,也是为急于达到博取网友观众眼球之目的,可谓帮凶。 文化三胞胎的形成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里不作赘述。与喷香扑鼻、隽永深刻、源远流长的佛文化、酒文化、水墨文化等相比,“门文化”、“哥文化”和“姐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势必会被社会所淘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不能称得上是一种文化,充其量只是一种现象,但无论是文化,还是现象,均给国人以鲜明的警示:中国人需要核心价值文化,文化的改革就是社会全面的改革,已迫在眉睫,需下猛药中新网6月12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2日刊文说,近年来,一股“哥姐文化”正席卷中国的网络世界,以“哥、姐”著称的新网络红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一些人搏出位的捷径是搞怪献丑,这反映一些人为成功而选择极端或不择手段的社会风潮。中国一直在尝试严打网上低俗文化,中国须寻找能激发思考、培养辨别能力的娱乐方式,否则现有娱民方式也许会把一代人变成“愚民”。 文章摘编如下:半个月前的个晚上,在四川乐山商场负责示范和售卖熨斗的邱秋,在工作时展现玩杂耍花式熨衣过程,被网友拍下并传上网。结果,在短短几天,他便红透网络,被上百万网友点击观看,甚至引起港台电视台关注,被冠上“熨斗哥”的称号,带动一个小风潮。一些连家务都不做的年轻人也开始学“玩”起熨斗。 近年来,一股“哥姐文化”正席卷中国的网络世界。每隔几个星期都会在网上看到以“哥、姐”著称的新网络红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在“熨斗哥”之前,比较具代表性的还有经常在网上贴个人照的“芙蓉姐姐”、其貌不扬却开出非清华、北大毕业生不嫁的“凤姐”、有女装癖的“著姐”、带动乞丐服装热潮的宁波乞丐“犀利哥”,以及坐火车仅穿内裤的“卧铺哥”等。 “X哥”和“X姐”曾经是在电影中用来称呼黑社会老大的称呼。如今,曾经默默无闻的,但有出人意表的地方被网民发现而横空出世。得到广大网民围观后,他们不单变成网络红人,而且还被冠上“哥”、“姐”称号,知名度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很多老大。 鲁迅说过,中国人爱凑热闹。或许是这样的民族特性,推动着人们追捧新奇事物、搞怪人物、低俗文化等。网络红人并不是社会主流,但由于它满足了大众窥探他人隐私并从中得到快感的欲望而提升为主流,成为娱乐事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初发表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一般网民看网络新闻或使用搜索引擎时,有很大比重也与娱乐、生活有关。真正通过互联网来查找有意义的资料,通过互联网来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的人在网民中占的比例很小。网络红人的出格言行则成了他们的娱乐题材,因此乐此不疲地发帖、跟帖等,参与了网络红人的制造。 然而,上述网络红人,他们当中几乎都是通过“献丑”出位。比如号称2010年“第一姐”的凤姐,就是以语不惊人死不休来吸引眼球。这名只有1.46米高的超市收银员,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且曾经说过:“我9岁时开始博览群书,20岁的时候到达顶峰,600年也没有任何人能够超过我” 今天在中国,要出名不怕没本事,就怕不会做秀。一些人搏出位的一条捷径就是搞怪献丑,这反映了一些人为了成功而选择极端或不择手段的社会风潮,尤其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们那么做也许可以理解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为迎合大众的猎奇心态。 中国人才济济,一个人若表现得正常,一般没人注意,而一旦出格了、雷人了,活出所谓的自我了,反而很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可。上述网络红人不单在中国国内走红,也博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