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考必记.doc_第1页
历史中考必记.doc_第2页
历史中考必记.doc_第3页
历史中考必记.doc_第4页
历史中考必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中考必记编辑者 吕又林一、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影响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2000多年来一直影响中国封建社会,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积极影响:思想的大一统,巩固了中国人的国民意识,增强了中国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政治统一、民族统一,是整套封建宗法制度的基础。思想的统一成为社会稳定的基石。 消极影响: a、儒学占据正统思想地位,钳制了其他学派的发展,久而久之,大大压缩了中国人创造力,阻碍了文化的进步。b、大一统思想使汉武帝时代连年征伐,造成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二、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1.轻徭薄赋: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多次减免租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2.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唯在得人”, 任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3.加强中央权力:完善三省六部制;合并州县,精简机构。4.完善科举制度:常设科目是明经科和进士科,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和政论。三、科举制度的利弊科举制度在中国延续1300多难,影响深远,有利也有弊。利: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出身卑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也可以参与国家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以严格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公正公平的角度看,有一定的合理性。科举制度也对西方国家的选官制度产生深远的影响。 弊: 它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乎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阻碍了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四、郑和下西洋的评价郑和下西洋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和”的思想,以和为贵、和平外交、和谐世界。七下西洋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积极:郑和下西洋宣扬了明朝的国威,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消极:郑和的外交活动不以追求本国利益为主要目的,而以仁义道德的实现为最大目标。不计得失、好大喜功与劳民伤财的外交活动加重了明朝的财政负担,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仅限于对外宣扬和平,没有也不可能带来海外贸易与商业的持久发展。五、洋务运动的影响进步性: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最大影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局限性:洋务运动的初衷是维护清朝统治,具有封建属性。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洋务企业管理混乱,贪腐成风,压制并阻碍了民营资本的发展。它没有也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六、关于戊戌变法1、内容:经济上: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政治上:广开言路,裁撤冗员,精简机构;教育上: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军事上: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等。2、影响: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派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性质)。失败原因:(1)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自身软弱性、妥协性。未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不敢反对旧势力及帝国主义势力;不能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2)客观原因: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列强阻挠变法。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和破坏。教训:它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只有通过革命。近代资产阶级无法救中国。七、辛亥革命影响辛亥革命既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是一次失败的革命。成功: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大历史作用/意义),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成功之处)失败: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失败原因:资产阶级自身政治上的软弱性、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八、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2、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准备。九、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十、遵义会议的意义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意义:中华民族100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团结抗战、浴血奋战(主要原因)。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苏联、美国等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正义的战争必胜(根本原因)。爱国华侨和世界友好人士的支持援助。十三、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标志着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十四、关于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底。2、内容: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方式和途径: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通过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赎买等多种形式进行的。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4、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五、大跃进运动背景:三大改造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原因:中共八大出现了急躁冒进的错误。目标: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口号:“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结果: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十六、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平均主义和“共产风”。结果: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后果:造成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十七、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十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十九、乡镇企业崛起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各地办起了大批乡镇企业。意义:改变了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推动了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二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内容: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加强企业责任制;把企业推向市场。目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体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意义:这些改革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了企业的效益。二十一、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二十二、加入世贸组织(WTO)的意义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这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二十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意义:和平共处五项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二十四、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文艺复兴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十五、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以后的世界历史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它促进了世界的发展,主要是积极影响,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积极: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一起,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互相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消极:欧洲国家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殖民掠夺和侵略活动造成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深重灾难和贫穷落后。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二十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它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对欧洲和北美产生了重要影响,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二十七、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和历史意义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性质)。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局限性是留下了黑奴制度,为以后南北内战埋下了隐患。二十八: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法国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它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有力地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及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二十九、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有积极影响,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积极:大机器生产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整个社会日益分化为两大对立的阶级,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殖民活动把欧美先进的工业技术带到落后地区,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消极:先进国家把落后国家卷入了工业文明的潮流之中,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资产阶级疯狂的掠夺原料和开拓市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三十、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目的:摆脱日益严重的农奴制危机,维护沙皇统治;前提: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性质:沙皇政府推行的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人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评价: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三十一、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政权,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局限性:没有消除种族歧视。三十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它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三十三、新经济政策的实行:背景: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转入和平建设后,遇到了新的困难和危机。时间:1921年开始。内容: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工业方面,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商业方面,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三十四、评价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局限性: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引发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不可能彻底消除经济危机。三十五、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有利条件西欧工业基础雄厚,劳动者素质高;政府实行干预经济和社会福利政策;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大量“美援”涌入欧洲(美国的扶持)。三十六、欧盟成立的历史意义它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盟各国的竞争力。现在,欧盟已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重要的一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十七、政治多极化趋势(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进入新旧交替、向多极化过渡的时期,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一超指美国,多强指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2)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三十八: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原因: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表现: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资本国际化的趋势。支柱: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起着主要作用。三十九、经济全球化的利弊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从长远看,利大于弊。(一)有利因素1、发展中国家可以抓住机遇充分地利用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外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3、资本的进入有利于非市场经济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