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与孩子交流.doc_第1页
老师如何与孩子交流.doc_第2页
老师如何与孩子交流.doc_第3页
老师如何与孩子交流.doc_第4页
老师如何与孩子交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师如何与孩子交流?与孩子交流,应该避免对孩子进行诊断和预言:1、只有同情和尊重的氛围才能有效的促进学习。老师们和孩子们的日常交流中,必须保持这些日渐消失的美德(在与孩子的交流中熟练和谨小慎微,不容易粗暴和被激怒)。2、“就事论事,绝不攻击孩子的品行”正是交流的基本原则,适用于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所有交流。根据不同情况自如的运用这一原则也正是有效教学的本质所在。3、与孩子争辩只会招致孩子更大的敌意和反抗。要邀请孩子合作,与其改变他们的想法,不如改善他们的情绪。4、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诊断和预言。更不要把孩子的往事和或者孩子的家人扯进来。诊断孩子是危险的,将孩子与别人对比也是有害的。这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和影响。孩子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实现老师对他的悲观预测。他很有可能成为老师所说的那种人。5、明智的老师跟孩子说话就像对家里的客人说话一样。6、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的恰当的帮助。教师如何控制情绪?聪明的老师懂得如何表达愤怒而不造成伤害:1、老师对于孩子的职责在于拯救而不在于伤害。如果一位老师喜欢批评人而又天生伶牙利齿的话,那么他就负有一项严肃的责任:要么学习新的交流方式改变自己,要么另择职业,以免滥用天赋,使孩子受到伤害。2、聪明的老师并不惧怕自己愤怒的情感,因为他懂得如何表达愤怒而不造成伤害。他知道生气的艺术在于不侮辱别人。他描述他所看见的,他所感受的以及他所期望的。他只是就事论事。3、既然令人生气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你能做的就是尽量减轻事情发生所带来的后果。只要有积极的态度,再大的裂缝也是可以弥补的。4、孩子得到的自治越多,他的敌意就越少;孩子越是自我独立,他对别人的怨恨也就越少。5、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因为成年人毁灭性的语言而身受其害,他们真的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产生了怀疑。许多孩子甚至在辍学的时候,也深信这是自己命中注定的,他们认为自己的一生中不会得到多少智慧、知识和快乐。这真是一出悲剧。我们成年人的责任何尝在于摧毁孩子的梦想和想象力呢?课堂上的语言艺术?千万别急急忙忙立刻让孩子说出答案:1、恰当的交流不但能够改善教学,而且是教学的关键。然而,很多学校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并付诸实践,没有把教育的力量放在孩子的成长上面,努力丰富孩子的人格,美化孩子的生命。2、如果老师急急忙忙的立刻给孩子说出答案,那就不仅仅使孩子丧失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而且还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为什么灌输式教育下的孩子缺乏创造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始终在直接接受老师的答案,甚至还没有问题时,老师都已经准备好了问题和答案,一股脑儿的灌下来,学生哪里还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如此一来,何谈创造力?何谈自信心?没有了这些,人只能成为缺乏灵性和智慧的机器。3、对孩子而言,学习如果不包含感情成分,就永远难以成功。无论何时,老师一旦忽略孩子的情感,一味诉诸于逻辑的推理和解释,孩子的学习就会停滞不前。怎么表扬孩子?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1、要使你的表扬有建设性,那就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有益表扬的基本原则在于: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作判断。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2、凡是评判性的表扬都尽量避免。它只能引起孩子的焦虑、自卫和依赖。这与孩子的独立自主、指导和自我控制等品质是背道而驰的。要培养孩子这些品质,就必须让孩子不受外界评判的干扰,让孩子做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要发展孩子的个性,就不能给予孩子评价式的表扬。3、表扬和药物一样,可以让孩子暂时感觉舒服,然而它也会养成孩子的依赖。他人会成为孩子获取称赞的源泉。孩子会依赖他人来决定自己的欲望和确立自我价值。4、当孩子觉得自己不值得表扬的时候,他可能用不良的行为来表示反抗。5、评价式表扬实际上暗示着一种地位差别。表扬者处于评价他人的地位。他们爬到了价值判断的高处,对别人说东道西,指手画脚。如果一个孩子对老师说:“我为你骄傲,继续努力。”那么,我们是不是觉得很别扭呢?6、没有什么比虚情假意更能使一个人身败名裂了。没有人能够装得关怀体贴、尊重他人而最终不被察觉。只有做老师的技巧,却没有做人的真诚,迟早都会被人识破。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除了表里一致外,别无它法。(对把教师当作职业的教师而言,这太难了!)老师要不要责罚孩子?一个老师手里的最佳武器,应该是鄙夷暴力:1、常规管理的实质,是寻求一种能够替代责罚的有效办法。处罚孩子只会使孩子发怒并且不听教诲,令孩子心怀怨恨,甚至产生报复的念头。这样的孩子是没有心情和时间去读书的。在常规管理的实践中,我们需要避免造成孩子的怨恨,努力激发孩子的自尊。2、制定纪律就像做外科手术一样需要精确,不胡言乱语。比制定纪律更重要的是,为人师表者应该以身作则的做好榜样,严格自率有良好的风度不轻易发怒,不随便侮辱人,不说挖苦讽刺别人的话。3、一个老师手里的最佳武器,应该是鄙夷暴力,不相信处罚的力量。总之,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人才呢?是那些能够使孩子从恐惧转为信任的人。教师如何言传身教?爱只能用爱来教导,热忱必须用热忱来培养:1、像责任感、尊重、忠诚、信实、善良和仁爱等伦理道德观念,都是无法直接传授给孩子的,这些观念只能从孩子们所尊敬的人那里,从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学习体会。美德是从内心深处孕育出来的,不是单靠惩罚就可以强迫灌输的。2、处理事情干净利落才能显现出老师的权威,说话简明扼要才能表现出老师的力量。3、仁慈只能用仁慈来教导;爱只能用爱来教导;热忱必须用热忱来培养。4、老师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品格,还需要具备特殊的技巧。引用科林的话:技巧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必备的工具。有了技巧,效率就高;缺乏技巧,就会处处碰壁。注重技巧的运用并不表示不关心孩子的个别差异,相反,技巧更有助于老师因材施教。5、当孩子生气的时候,需要的是倾听而不是嘲讽。他需要成人来消除他的愤怒,而不是火上浇油。教师为什么要学会说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心灵的对话:1、老师和父母一样,都需要一种富有同情心的语言,一种令人回味的可爱的语言。他们的话语不仅要表达情感,舒缓心境,引发善意,而且要诱导孩子的洞察力,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外面的世界是在用思想对话,老师的对话则更为亲近,他们是在与孩子的心灵对话。心灵的成长是要靠很多微妙的东西来滋养的一个恳求的眼神、一次肯定的点头或者一句鼓励的话语等等。教育的过程在于把体验转化为价值。为了让孩子形成永恒的价值观,我们应当在孩子的成长体验中提供有益的交流。2、怎样才能鼓励孩子学习?让他们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用怕。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对失败、批评和出乖露丑的恐惧。优秀的教师会使孩子不怕犯错误。消除孩子的恐惧就能引发孩子跃跃欲试,欢迎犯错误旧能鼓励孩子勇于学习。3、必须唤醒他们的潜能,他们才能救助自己。处于厌倦沉睡状态的孩子,是无法被用意良好的的救灾人员拯救的(救护员无法救起一个沉睡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