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讲 古今中外法制建设与政治文明的演进导学案(1).doc_第1页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讲 古今中外法制建设与政治文明的演进导学案(1).doc_第2页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讲 古今中外法制建设与政治文明的演进导学案(1).doc_第3页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讲 古今中外法制建设与政治文明的演进导学案(1).doc_第4页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讲 古今中外法制建设与政治文明的演进导学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吉高级中学2014届高考历史学科二轮复习导学案第一讲 古今中外法制建设与政治文明的演进(2014年3月24日)(一)命题角度猜想:2014年3月16日,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全民公投,最终投票率为82.71%;赞成加入俄罗斯的选票占95.5%。此前由克里米亚共和国政治社会研究院进行的出口民调结果显示,赞成重归俄罗斯的选民占总投票人数的93%。此行为在国际社会产生极大反响,俄罗斯表示支持,乌克兰总统认为违宪,欧盟、美国不予承认。在这里,人们或许关心的不是公投是否民主还是合法的问题,更多的则是关注这里所谓的“民主式”公投究竟是大国利益的角逐还是百姓的福祉。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政治的重要目标,这种和谐需要有法制的保障、民主程序的运行。但法制建设因时代、国情的差异而不同。而法治作为治理国家的价值取向和治理方式,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经过共同努力和不断摸索取得的宝贵经验。如何正确认识古今中外法制建设在推动文明演进中的得失,通过完善民主与法制建设,采用“依法治国”来构建和谐社会,更好的进行经济建设,是高考的重点。(二)知识储备摘要:1古代中西方的“法治”以海岸地理为特色的海洋文明催生了 经济和 政治。早在古希腊的雅典,亚里斯多德就提出了“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经典论断及其理论。在古代罗马,经过 与贵族的不懈斗争,形成了罗马法。 成为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在 (政体)过渡到 (政体)的过程中,公民法进一步发展成 法;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现代法律的先驱,虽然,罗马法的本质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但其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 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在大河冲积平原为特色的黄河文明催生了 经济和集权政治。战国时期, 提出了皇帝之法的“法治”思想,指导了 变法与秦朝政治。西汉,儒家 (人名)吸收法家学说,形成新儒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历任封建统治者不断通过分散中央机构、削弱地方行政机构、压制人民权利来强化专制主义。在宋明理学兴起之后,中国的法制又演化为“华夏之法”、“祖宗之法”,走向封闭。随着 经济的发展,明末清初出现了“众治”取代“ ”的思想, 是这种思想的代表人物。但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法治”只是服务于皇权,是“人治”,其实质是“专制”。2近代中西方的法制建设具有真正意义的法治与法制建设发端于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这种思想在1718世纪的 运动中就已经提出。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农业文明开始向 文明转型。以英国的 、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的 、德国的 等法律为标志,形成了 和 等不同政体形式,逐步实现了 代替人治的历史转换。在这一过程中,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还传到美洲、亚洲和非洲地区。在亚洲,最早走上西方式法制道路的国家是 ,其标志是1889年颁布的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接受西方的民主思想,从太平天国时期洪仁玕资政新篇中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设想,到维新派的 的方案,再到辛亥革命时期 的颁布,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因为中国的不独立状态,并未实现依法治国的梦想。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法制建设1949年的 确立新中国国体和政体等基本政治制度。1954年颁布的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三大政治制度即 制、 制和 制。50年代后期,特别是“ ”期间,我国的社会主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法制建设重新提上日程。 宪法是中国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1999年把 方略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形式加以了确认。一个以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是,我国的封建社会的历史时间很长,长达几千年的专制主义的统治的影响,缺乏民主和法制的传统。因此,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具有特殊性和紧迫性。同时,我国现实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群众的政治素质水平比较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具有艰巨性。(三)历史启示1从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是政治文明的趋势。真正的法治是建筑在民主基础之上的,它是以社会契约为前提的;又是超越民主的,是一种自然权利,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自由与平等观念的深入,民主与法制在必然成为时代方向。2各种制度的选择、法制的道路是由该国国情决定的。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客观条件的发展,同时也需要人得思想认识等主观条件的发展。由于地理与人口的差别,中西方选择不同的政治制度,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因此在现代化过程中,民主与法制具体道路的选择要结合自身的历史与现实。3只有真正实现法治,我们每一个人才能平等享受应有的权利,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获得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四)重要概念解读1法制与法治(1)法制是法的制定、执行、司法、司法、法律监督的总称 ,它包括静态的法律规则、制度系统和动态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活动及过程。社会主义法制是以社会主义民主为基础,基本要求是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法制具有稳定性、连续性、权威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2)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是依法办事的原则,是将国家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成员的活动纳入完备的法律规则系统。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要素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实质是依法办事。 (3)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法制侧重于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法治不仅包括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更强调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至上、权利保障的内涵。 法治讲究良法之治,法律公正、稳定、普遍、公开、平等,而法制不具这些内涵,只要求严格依法办事。 法治与人治截然对立,其基础是民主政治,是民主和宪政的表现,而法制和人治并不对立。2人治法治的对立概念。指依靠个人或少数人意志的作用,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是依靠统治者个人的权威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主张。在中国,人治思想源于儒家文化。如孔子认为“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人治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的治国理论,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在西方,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曾提出哲人治国论,主张建立哲学王统治,这也属于人治的一种政治思想。主张“人治”者认为国之治乱,不在法而在统治者的贤能与否。法治论者认为治理社会和国家主要要依靠法律规则,而人治论者认为治理社会和国家主要要依靠优秀的、有智慧的治理者。两者最终所追求的目标实际并无很大差异。法制不健全的社会,人治很重要,只是此人治非彼人治,不同社会形态的国家,人治需要重新定义。从这个角度出发,孔子的“以德治国”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文明的实质就是人类社会平等程度。生存竞争的残酷造成动物之间只有野蛮,弱肉强食,而没有平等。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从不平等逐步向平等,从野蛮向文明过渡的历史就文明的手段来说,文明始于文字的使用,“文字的使用是文明伊始的一个最准确的标志,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没有文明。”。就文明的内容来说,文明精神开始于权利与义务的区别和对立;文明,就是使权利与义务相区别、相对立的一系列权利界定和义务规定。权利与义务的分离,这是文明的结果,剥削的出现又说明了文明程度不充分,消灭剥削有待于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就文明的标准来说,文明的实质就是人与人在各方面都平等;包括物质分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精神状态平等,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平等。巩固练习:1韩非认为:除国君外,无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法不阿贵”。此主张的主要意图为( ) 高a以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 b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否定贵族特权,维护君主专制 d否定贵族特权,缓和社会矛盾2先秦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b强本节用,人给家足c不辨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d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3唐律疏议规定“一准乎礼”,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本质是()a儒家思想是古代法制的基本原则 b儒家思想等同于古代的法律制度c中国古代已建成法制社会 d其促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和民主政治的发展4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在此倡导的是a推行体现民众意志的法治 b明确和强化法治的严肃性c树立统一的“天下之法” d法治与人治有机结合起来5明朝有学者言:“负惟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b强调对民意的尊重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d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6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部关于婚姻的法律出现在1930年,其中规定有:“婚约应由当事人自行订立” ;“夫妻两愿离婚者,得自行离婚”;“妇女的姓名权,妻以其本姓冠之夫姓”等。下列对这部法律规认识正确的是( )a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产物 b是妇女在近代地位提高的证据之一c近代婚姻制度摆脱了封建思想的影响 d是辛亥革命的产物7 1911年10月,湖北军政府颁布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其中第三条规定:“中华民国完全成立后,此约法即取消,应从中国民国宪法之规定;但鄂州人民关于鄂州统治域内。从中华民国之承认自定鄂州宪法。”对该约法理解正确的是( )a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指导下的一部地方法规b各地立宪派试图通过地方立法来推进君主立宪c中华民国成立后仍承认该约法的合法性 d该约法具有开创性和全国性的意义8下表呈现的是20世纪的70年中关于中国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a都是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 b都体现了民主集中的政治原则c都体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步 d都表明民族独立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9亚里斯多德这样评价某次改革:“采取曾是最优秀的立法,拯救国家”。因为这次改革()a初步改变了雅典贵族统治的局面 b在雅典实现了以法治国 c促进了雅典经济的发展 d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10.周枏的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材料说明罗马法()a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b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c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11“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8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以上法律条文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权利法案的颁布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英国国王的权力被完全剥削,国会权力上升 c英国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逐步过渡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重视限制威廉三世的权力12“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a权利法案的颁布 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d1787年宪法的颁布13.有人认为:“英国政治体制确立得很早,但是因为没有刚性宪法,而只是一些宪法性的法律文件,所以真正最有生命力的就是这部条文并不复杂、也没有面面俱到的美国1787年宪法。”此观点认为,使1787年宪法“最有生命力”的是()a确立了以宪法为中心的宪政体制 b没有传统束缚且颇具创新能力c形成了分权制约的控制平衡机制 d内容条文简洁但领域广泛14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此项规定从客观上看()a是当时法国人民的共同愿望b避免了政权的频繁更替和政局的持续动荡c因人设法,违背了法律精神d旨在维护共和制度,防止封建王朝的复辟1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充分体现了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在经济方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互为支撑,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最终促成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迅速实现。上述材料表明()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专制集权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c容克阶级在政治上能够自我近代化 d1871年宪法基本符合当时德意志国情16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规定( ) a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 b国家权力相互平等与制衡 c国家元首可以解散议会 d政府首脑对国家元首负责17 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布什政府对此表示支持。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力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这说明了( ) a美国政府及国会与最高法院缺乏沟通 b联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爱国精神c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 d国会通过的法律必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19.2011年6月23日,美军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麦克里斯特尔抱怨自己与白宫的不和,宣称总统“令人不安、胆小懦弱”,结果被奥巴马解职。你认为总统的做法( )a符合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b违反了权力制衡的原则c违背了宪法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如诉讼当事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审理之日,如遇承审员、仲裁员或诉讼当事人患重病,或者审判涉及外国人则应延期审讯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如债务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 十二铜表法材料二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韩非子八经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材料三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十二铜表法的局限性。(4分)(2)依据材料二,韩非子的法学思想有哪些可取之处?(2分)(3)结合历史背景,简要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法治思想的立足点有何不同?(6分)【参考答案】(1)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内容(原始落后);维护债务奴隶主利益。(4分)(2)体现了以法治国的重要性与严格执法的思想。(2分) (3)罗马法是为了调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韩非子是为了结束纷争无序状态,以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是为限制君权,反对君主专制,实行“天下为主君为客”。 21(20分)崇尚法治、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的永恒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然法观念是指导罗马法的基本思想,也是罗马法有别于其他法律的重要特征。自然法不是实在的或具体的法律而是一种带有理想和规范色彩的正义论与价值观,其基本的原则是自然、理性、自由、平等或正义等。 浙江师范大学 谭建华试论自然法思想在罗马法发展中的作用材料二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他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经众议院同意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