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城一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1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一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2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一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3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一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4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一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一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把正确的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表里)1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5m/sb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20cmc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7md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平均速度约为8m/s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船b山c流水d河岸3下列四个表达式是某班四位同学在学习“长度与时间单位换算”时的演算过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a0.6m=0.6100=60cmb5.8m=5.8100cm=580cmc30min=30min60=1800sd2h=260=120min4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是50m,则它在第2s的速度是()a5m/sb10m/sc20m/sd8m/s5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布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b2.357cmc2.35cmd2.4cm6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前2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h内的平均速度是()a35km/hb50km/hc45km/hd40km/h7下列关于声的关联表述,错误的是()a隔墙有耳固体能传声b响鼓也要重锤敲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震耳欲聋音调高d闻其声知其人根据音色判断说话人8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9在图中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abcd10噪声严重污染人类环境,下列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声源的是()a城市规定禁鸣机动车喇叭b人耳戴上防噪声罩c植树造林,绿化城市d在车辆往来多的道路两侧设立隔音屏障11两台完全相同的电动小车,在水平路面上由同一地点同时向东作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作出的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两车运动的速度大小相等b通过30m的路程,乙车所用的时间比甲车的长c第6s时,甲车的动能比乙车的动能大d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西运动的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300nm=dm;(2)360km/h=m/s(3)15min=h13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所测铅笔的长度为cm,合mm14各种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管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在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所产生乐音的15科学工作者为了探究海底某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8s收到回声信号,该处海洋的深度是m(海水中的声速为1500m/s)16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若他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17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产生的,是通过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处减弱噪声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18林强同学用一把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1);(2);(3);(4)19如图所示的广口瓶内放一个音乐芯片,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1)此时,你能听到音乐声吗?答:(2)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的音乐声有什么变化?答:(3)推想,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答:由此我们可得出的结论是20(12分)(2014秋安庆期中)某位同学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实验中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是、(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3)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m/s(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四、综合应用题:(第21题5分,第22题8分,共13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解答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21长200m的火车通过某隧道用去了时间10min,若火车速度为30m/s,求隧道的长22某汽车以36km/h的速度行驶了1h后,离目的地还有一半的路程,要想在30min内到达目的地,问:(1)它最后一半的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为多少?(2)全程的平均速度应为多少?2015-2016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一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把正确的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表里)1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5m/sb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20cmc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7md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平均速度约为8m/s【考点】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速度和长度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速度和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7cm=1.67m左右故c符合实际;d、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在108km/h=108m/s=30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船b山c流水d河岸【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a、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a是正确的;b、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b错;c、以流水为参照物,虽然山与流水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但无法直观地说明“山向船尾跑去”,故c错;d、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d错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3下列四个表达式是某班四位同学在学习“长度与时间单位换算”时的演算过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a0.6m=0.6100=60cmb5.8m=5.8100cm=580cmc30min=30min60=1800sd2h=260=120min【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例如5.8m,前面的5.8是倍数,只是对后面的单位m进行单位换算,换算到合适的单位,最后整理成最简结果【解答】解:a、0.6m=0.6100cm=60cm;故a错误;b、5.8m=5.8100cm=580cm;故b正确;c、30min=3060s=1800s;故c错误;d、2h=260min=120min;故d错误;故选b【点评】无论是长度单位换算、还是质量单位换算、重力单位换算、功率单位换算等等,思路都是相同的4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是50m,则它在第2s的速度是()a5m/sb10m/sc20m/sd8m/s【考点】匀速直线运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物体做匀速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可求速度,在第2s内速度不变,整个过程速度都相等【解答】解:在5s内通过的路程是50m,该物体的速度v=10m/s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整个过程的速度都不变,所以它在第2s的速度是10m/s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以及速度的计算,属于基础题目5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布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b2.357cmc2.35cmd2.4cm【考点】长度的测量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三次,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解答】解:物体的长度为l=2.36cm故选a【点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最终结果要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有效数字,以保证相同的准确程度6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前2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h内的平均速度是()a35km/hb50km/hc45km/hd40km/h【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前20min和后40min走的总路程,知道总时间,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平均速度【解答】解:t1=20min=h=h,s1=v1t1=30km/hh=10km,t2=40min=h=h,s2=v2t2=60km/hh=40km,v=50km/h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是速度的平均值7下列关于声的关联表述,错误的是()a隔墙有耳固体能传声b响鼓也要重锤敲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震耳欲聋音调高d闻其声知其人根据音色判断说话人【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音色 【分析】(1)隔墙有耳,是怕墙另一侧的人听到说话声,从物理学角度要分析声音是通过什么传过去的;(2)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用力敲鼓,声音大,如果在鼓面放一些物体,可以利用转换法知道鼓面的振幅;(3)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4)不同的人说话要区分声音的主要特征【解答】解:a、声音可以通过墙传播出去,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a正确;b、用力敲鼓时听到声音大,同时观察到鼓面上的物体弹起的高,即鼓的振幅大,故b正确;c、这是声音很大的意思,故c错误;d、能分辨出不同的人说话,是音色不同,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8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考点】音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应用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辨别不同声音的依据【解答】解:不同的声源发出的声音,除了音调、响度之外,声音还有另一个特征音色听朋友打来的电话,凭声音就知道是谁,因为每个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音色故选c【点评】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三个特征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9在图中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abcd【考点】物理常识 【分析】交通标志牌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了解这些交通标志的含义,对我们的安全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根据我们对于各种交通标志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a、此标志一般是在桥梁上的,表示通过该桥梁的机动车辆质量不能超过30t;b、此标志一般是在学校、医院等附近,表示禁止鸣笛;c、此标志一般是在危险的路段,表示注意安全;d、此标志是一个限速的标志,表示通过此路段的机动车速度不能超过20km/h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交通标志牌含义的了解,是一道常识题,同时也体现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物理理念10噪声严重污染人类环境,下列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声源的是()a城市规定禁鸣机动车喇叭b人耳戴上防噪声罩c植树造林,绿化城市d在车辆往来多的道路两侧设立隔音屏障【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答】解:a、这是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这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树木花草可以吸声,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d、隔音屏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11两台完全相同的电动小车,在水平路面上由同一地点同时向东作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作出的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两车运动的速度大小相等b通过30m的路程,乙车所用的时间比甲车的长c第6s时,甲车的动能比乙车的动能大d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西运动的【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动能大小的比较 【专题】错解分析题;长度、时间、速度;机械能及其转化【分析】(1)由st图象读出甲乙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甲乙的速度;(2)由st图象读出甲乙通过30m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先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分别求出甲乙10s内通过的距离,然后进一步求出甲乙相隔的距离;(3)质量越大速度越大时动能就越大;(4)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解答】解:a、根据st图象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不同,则甲乙的速度不同,故a错误;b、根据图象可知,通过30m的路程,甲车所用的时间比乙车的长,故b错误;c、根据图象可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而甲乙是完全相同的电动小车,根据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可知:甲车的动能比乙车的动能小,故c错误;d、因为甲乙都向东运动,而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因此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d正确故选d【点评】分析清楚图象、找出物体的路程与对应的时间,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结合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注意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300nm=3106dm;(2)360km/h=100m/s(3)15min=0.25h【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解答】解:(1)因为1nm=108dm,所以300nm=300108dm=3106dm;(2)因为1km/h=m/s,所以360km/h=360m/s=100m/s;(3)因为1min=h,所以15min=15min=0.25h故答案为:(1)3106;(2)100;(3)0.25【点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13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测铅笔的长度为3.30cm,合33.0mm【考点】长度的测量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刻度值为5.30cm,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5.30cm2.00cm=3.30cm=33.0mm故答案为:1mm;3.30;33.0【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4各种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管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在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所产生乐音的音调【考点】音调 【专题】声现象【分析】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解答】解:吹笛子是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用手分别按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的长度不同,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答案为:音调【点评】掌握弦乐、管乐、打击乐的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15科学工作者为了探究海底某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8s收到回声信号,该处海洋的深度是6000m(海水中的声速为1500m/s)【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专题】声现象【分析】首先求出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v=求出海洋的深度【解答】解: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t=8s=4s,v=该处海洋的深度:s=vt=1500m/s4s=6000m故答案为:600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弄清楚超声波传播的时间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6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9:8;若他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8:9【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路程关系与时间关系,应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两物体的速度之比;已知路程关系与速度关系,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它们的运动时间关系【解答】解:两物体的速度之比:=,v=,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故答案为:9:8;8:9【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出受到之比和运动时间之比,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17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振动产生的,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解答】解: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振动产生的,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振动;空气;声源【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属声学学基础题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18林强同学用一把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1)使用了磨损的零刻度线;(2)刻度尺没有放正;(3)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4)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专题】简答题;错解分析题【分析】任何测量工具的使用要讲究规则,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为:零刻度线磨损的要从其它整数位置开始测量;刻度尺要放正,不能倾斜;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视线要和刻度垂直根据以上几点来对照本题的图,从中找出问题所在【解答】解:(1)由图看出,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已经磨损,他没选择其它整数位置做零刻度线;(2)由图看出,他没有把刻度尺放正,这样测量不准确;(3)由图看出,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4)读数的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故答案为:(1)使用了磨损的零刻度线;(2)刻度尺没有放正;(3)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4)读数的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点评】使用测量工具都要有一定的使用规则或注意事项,这要求我们只有遵守了规则才能测量正确19如图所示的广口瓶内放一个音乐芯片,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1)此时,你能听到音乐声吗?答:能(2)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的音乐声有什么变化?答:音乐声逐渐减弱(3)推想,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答:不能由此我们可得出的结论是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 【专题】实验题;推理法【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解答】解:(1)因为气体和固体都能传声,所以广口瓶内放一个音乐芯片,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后,音乐声仍然能通过广口瓶软木塞和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人能听到音乐声(2)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减弱(3)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这说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1)能;(2)音乐声逐渐减弱;(3)不能;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点评】这个实验说明了真空不能传声,事实上把瓶内空气全部抽净是不可能的,所以总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人们只是根据抽气过程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进行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种办法在物理学中叫理想实验法20(12分)(2014秋安庆期中)某位同学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实验中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秒表(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选填“大”或“小”)(3)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0.13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0.2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0.16m/s(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计算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需要用刻度尺测小车的路程,用秒表测小车的运动时间;(2)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3)由图示秒表求出小车的运动时间,然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