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地球上的大气.doc_第1页
2-1 地球上的大气.doc_第2页
2-1 地球上的大气.doc_第3页
2-1 地球上的大气.doc_第4页
2-1 地球上的大气.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 第十二章 第一讲(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右图中曲线表示某时刻近地面的等压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正午时刻,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面一天中弯曲幅度最大B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林地气压高于裸地C图示时刻,近地面的气流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D林地湿度较大,主要是有来自水库的湿润气流解析:由图可知图示时刻为夜晚,裸地降温幅度大,气压高、等压面一天中弯曲幅度大;此刻近地面同一高度上裸地气压高于林地;图示林地气压高于水库,风从林地吹向水库,近地面处水库附近的等压面向下弯曲,说明该处的气压值低于附近的裸地和林地,而同一平面上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故图示时刻近地面的气流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答案:C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24题。2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A作物品种 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 D地形3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A天气严寒 B地面辐射强C微风 D大气逆辐射强4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棉花试验田中铺了一层粗砂进行试验。与不铺砂的棉田相比,铺砂棉田的()A霜冻发生几率增加 B霜冻发生几率减少C棉花花期不变 D棉花花期滞后解析:第2题,我国冬季南北温差较大,主要原因是跨纬度较广,南北受到太阳辐射差异大,且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所以北方温度低、寒冷期长,南方温度较高、寒冷期短,具体就表现在初霜和终霜出现的时间差异上。第3题,霜冻首先表现为降温幅度大,这种大幅降温一般出现在深秋和早春晴朗的夜晚,这时气温总体较低,更容易使农作物产生冻害。霜冻发生时,天气较为寒冷,地面辐射强,风力对其影响不大(因为有时霜冻发生时常伴随有大风降温天气过程)。而大气逆辐射强,可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性能,会使地面气温升高,霜冻出现的几率会减少。第4题,棉田中铺砂,实际上是改善下垫面的性状。在棉田中铺砂,相当于给地面盖了一层被,它夜晚可以阻挡地面降温,白天可以更好地吸收太阳辐射而快速增温,从而增加田间地温,棉花的花期也会提前,霜冻发生几率减少。答案:2.B3.D4.B5(2012朝阳模拟)下图中abcd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根据四点气压数值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气压(百帕)a601b612c1 015d1 000A由于a处气压低于c处,所以a处气温比c处高B由于c处气压高于a处,所以气流由c处流向a处C由于b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所以气流由b处流向d处D由于c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所以c处为晴朗天气,d处为阴雨天气解析:据各点气压值,首先可以判断气压值较高的c、d中,c为高气压,d为低气压,则近地面气体由c流向d,同理可判断高空中气体由b流向a。垂直方向上气体流动是受地面温度变化导致的,近地面温度高则气流扩散上升气压变低,故低气压的d处气流上升,c处相应气流下沉。气流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水汽易凝结成云致雨,气流下沉则以晴朗天气为主。答案:D(2012宜宾检测)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67题。6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7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解析:第6题,从图中看出,3点时水库中心区比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高,15点时水库中心区比东西两侧气温低,因而气温日变化最小。第7题,一天中水库与周围地区热力差异在变化,热力环流的方向也要发生变化;白天水库气温低气压高,风由水库吹向四周;晚上风由四周吹向水库。答案:6.B7.C下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读图完成89题。8图中气流运动体现的地理现象是()A海陆风 B焚风C山谷风 D季风9关于图中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的地理现象发生在白天,乙图表示的地理现象发生在夜晚B甲图表示的地理现象发生在夜晚,乙图表示的地理现象发生在白天C甲图表示的地理现象发生在冬季,乙图表示的地理现象发生在夏季D甲图表示的地理现象发生在夏季,乙图表示的地理现象发生在冬季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甲图中气流沿坡面从山谷流向山顶,表示谷风;乙图中气流运动方向与甲图相反,表示山风。第9题,山谷风的形成是因为白天和夜晚山顶的气温与谷地的气温存在差异。白天,山顶受热快,温度较高,气流上升,谷地温度较低,气流下沉,气流从山谷向山顶运动,形成谷风;夜晚恰好相反。分析这道题时要注意与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季风相区别。答案:8.C9.A10下图是某时刻地面气压(百帕)分布图。图表示对下图中E点的天气情况分析,能正确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向风向的关系的是()A BC D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和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和风向垂直,摩擦力方向和风向相反。由此判断正确。答案:B(2012盐城模拟)下图是某地区2010年1月8日某时500百帕等压面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11等压面上甲点的风向应是()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12造成甲乙两地等压面高度不同的根本原因是()A地势高低 B海陆性质C纬度位置 D大气环流解析:第11题,由500百帕等压面分布图可以判断在甲的东侧是一个低压槽,受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甲地风向应该为西北风。第12题,甲乙两地等压面高度不同,主要与乙地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的影响有关,是由两地海拔不同造成的。答案:11.D12.A二、综合题(共40分)13(2012珠海检测)某地气压的变化,实质上是该地上空空气柱质量增加或减少的反映。气柱质量增加了,气压就升高,质量减少了,气压就下降。气压的周期性变化是指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呈现出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明显的是以日为周期和以年为周期的波动,分别称为气压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阅读以上资料和图a、图b、图c、图d,完成下列问题。(20分)(1)读图a和图b,A、B两处气压比较,哪处的气压高?_;C、D两地气压升高的是_。(4分)(2)不同性质的气团,密度往往不同。如果移到某地的气团比原来的气团密度大,气压随之升高。反之该地气压就要降低。我国冬季冷空气南下,流经之地的气压会_。(2分)(3)气压的日变化曲线有单峰、双峰和三峰等形式,其中以双峰型最为普遍。其特点是一天中有一个最高值、一个次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一个次低值。读图c,一般是气压的最高值出现在_时左右。一般认为,气压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有关。例如当白天气温最高时,低层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引起地面气压_;但气压极值出现的时间_(早,晚)于气温出现极值的时间。气压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和变化的幅度随纬度而有区别,_地区气压日变化最为明显,随着纬度增高,气压日较差逐渐_。(10分)(4)气压的年变化是以一年为周期波动的,受气温的年变化影响很大,因而也同纬度、海陆性质、海拔高度等地理因素有关。在大陆上,一年中气压最高值出现在_季,最低值出现在_季,气压年变化值很大,并由低纬向高纬逐渐_。高山区一年中气压最高值出现在_季,和空气的受热上升关系密切。(4分)解析:第(1)题,气压随高度而递减所以B处气压高。C处上空空气增多,气压升高。第(2)题,冷空气密度较大,其流经之处气压升高。第(3)题,读图可知8时气压最高;低纬度地区(雅加达)气压日变化最明显,高纬度地区(莫斯科)气压日较差最小。第(4)题,由图d知大陆气压最高值出现在冬季,最低值出现在夏季。气压年变化值由低纬向高纬增大,高山区气压最高值出现在夏季。答案:(1)B处C处(2)升高(3)8下降晚低纬度(热带)减小(4)冬夏增大夏14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0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4分)(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2分)()A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3)城市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_。(4分)(4)在下图中画出城区与郊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示意图。(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