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说明:1.本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单项选择题全部用铅笔按题号填涂在机读卡上,双选题写在答题纸上。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墨家思想体系充满了伟大的人道主义色彩与科学精神,即便以现在的眼光看,它依然是那么熠熠生辉。可见,历史留下的未必尽是精华,淘汰的也未必尽是垃圾。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做比较。墨家消亡大约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以裘褐为衣,以歧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而不能像孔夫子那样“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固然是墨家不易为人接受的重要原因,但这一点尚不足以解释一切,因为在禁欲主义方面比墨家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佛教,自传入中华以后,一直香火不绝,至今依然是中国的第一大宗教,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正由于有这种“心灵鸡汤”,虔诚的佛门弟子可以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追求形而上的禅悦。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用、节葬这些都是纯粹世俗的学说。墨家思想中唯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但这不足以改变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高度世俗化色彩,不足以成为墨家门徒灵魂信仰的基础。而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无法提供,最后只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节选自陈玉明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1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墨家消亡原因的一项是(3分)a在禁欲主义方面佛教比墨家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却香火不绝,所以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不足以解释一切,即便如此它仍然是墨家不易为人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b历史保留下来的未必尽是精华,淘汰掉了的也未必尽是垃圾。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在历史进程中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安排。c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不足以成为门徒灵魂信仰的基础。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d墨家既不能提供给门徒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不能提供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这两方面的东西都无法提供,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儒家是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b虽然墨家在短暂的辉煌后,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其思想体系即便以现在的眼光看,依然充满了伟大的人道主义色彩与科学精神。c墨家有自己的组织,与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来的佛教相类,胡适更视其为一种宗教,所以在探讨其消亡时,可拿墨家与佛教、道教来做比较。d佛教使信徒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必须,使弟子可以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追求形而上的禅悦。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影响最大的儒、墨、道、法四家,墨家下场如此悲凉,不是其思想不够高明,其消亡大约有内因,也有外因。b墨家要求其信徒要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而道教没有太多禁欲的规定,生活似乎要幸福得多。c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义,墨家方可免于沦亡。d虽然墨家已成遥远的绝响,但墨家思想至今依然散发着灿烂的光芒。倘若能够返本开新,墨家亦未必不能造福于今。二、古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邓庄人也。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清和平简,贞正寡欲。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曰:“先人所赐,不可改也。”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越钦其为人,转为世子文学、吏部郎。越弟腾为东中郎将,请攸为长史。出为河东太守。永嘉末,没于石勒。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干候勒和悦,致之。勒重其辞,乃勿杀。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勒夜禁火,犯之者死。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吏按问,胡乃诬攸。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勒赦之。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皆不果就,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子。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斐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俄而有诏原之。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余,转吏部尚书。蔬食弊衣,周急振乏。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攸每有进退,无喜愠之色。久之,迁尚书右仆射。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牢。(选自晋书邓攸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 讼:诉讼b没于石勒 没:俘虏c俄而有诏原之 原:原谅d祠以少牢 祠:祠堂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能够说明邓攸受人赏识的一组是(3分)混奇之,以女妻焉 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 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 乃劾攸以擅出谷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邓攸身世悲苦,亲人先后去世,守孝前后达九年之久,遂以孝著称。他因为为人平易和气、生活简朴、正直廉洁而被许多人喜欢。b石勒曾经捉住过邓攸,因为赏识邓攸的文辞,不但没有杀死他,而且每次外出征伐,还把邓攸安置在车营里。c吴郡闹饥荒,邓攸上表请求朝廷允许开仓赈灾,但朝廷还未答复,他就擅自开仓拯救饥民。由此,遭人弹劾而被贬了官职。d邓攸一生数次迁职,总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没有喜欢或怨怒的表情。他善于与人交往,但有时对权贵有些敬媚。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5分)译文: (2)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5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忆秦娥 用太白韵李之仪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注释:此词是诗人被贬当涂所作。 凌歊(xio):即凌歊台,遗址在今当涂县西。 双阙:古代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这里代指帝王的住所。8上片写景中,动词运用精妙,请挑选一个动词,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9下片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 ?(庄子逍遥游)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乙 选考题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裸 金 黎宽敞明亮的县文化会议室里,会议正在进行,与会者个个显得年富力强、精明能干。县委主管文化工作的严副书记正在传达省委文件。此时,室内烟雾缭绕。严副书记刚从部队转业,他以军人严肃认真的精神,一字一句地读着文件,而且边读边讲解。不料他把“赤裸裸”读成“赤果果”,顿时,满座愕然,有面面相觑者,有低头窃笑者,看来,这些文化人儿谁都听出严副书记把字音念错了。此时,县文化局贾局长瞥一眼一本正经的严副书记,暗忖:严副书记初来乍到,谁要当面指出,在这公开场合,实在有损严副书记的面子。想到此,贾局长不由环视众人:嗯,好在没人吭气儿“贾局长,你接着读吧,我喝口水。”严副书记的话打断了贾局长的思绪。他心中蓦然一颤:这文件我曾事先看过,下面还有几处有这个“裸”字,自己是读“裸”呢?还是读“果”呢?他一边点着头接过文件,一边端起桌上的茶杯,喝口水,润润嗓子,只是借这几秒钟思谋该怎么办。处变不惊是贾局长修炼多年的看家本领了。此刻,他聪颖的大脑飞速旋转:倘若和严副书记读的不一样,这岂不是让他当众出丑?哎呀呀,不行!他虽初来乍到,可正因为这一点,自己才不摸他的脾气呀!嗯,干脆将错就错。得罪顶头上司,恐怕只有小学一年级的小孩子才会干!于是他干咳一声,接着读下去。谁知,当他又把“裸”读成“果”字读音时,会议室里竞有人交头接耳,贾局长不由心中咒骂:真他妈官大压死人!刚才严副书记读错,你们干瞪眼不吭气儿。怎么?我照着读,你们便叽叽喳喳其实,贾局长此刻想的并不全对,人们窃窃私语,是因为贾局长有张大学本科的文凭,而且是铁嘴铜牙,无论大会小会,只要有发言的机会,他总是妙语连珠,口若悬河。这暂且不提,就说这刚读的“赤裸裸”三个字,他昨天在这个会议室,关于“赤裸裸”就有一番语惊四座的高论。他说:“我这个人,喜欢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什么叫赤裸裸?也就是去掉一切伪装,好也罢、孬也罢,爱也罢、恨也罢,对也罢、错也罢,一切言行都要出自真诚!”瞧瞧,这话讲的多有水平!当时在场的也正是现在到会的这几位骨干,谁心里不为贾局长如此深刻的高见所打动?仅一夜之隔,贾局长便把“赤稞裸”读成“赤果果”,人们怎能不莫名惊诧?贾局长此刻似乎也悟出了人们交头接耳的原因,他正欲“以正压邪”,赶紧读下去,忽见严副书记缓缓站起来,低声说:“我去方便一下。”不料,严副书记刚一出会议室的门儿,局党委书记老郑突然说:“老贾,你刚才读的什么赤果果,不对吧?是不是该读赤裸裸?”老郑一戳破这层“窗户纸”,贾局长脸上一红一白地说:“对!对!应该读赤裸裸!”可心里却暗暗骂道:这老滑头!刚才严副书记在这儿,你怎么不吭气儿?于是贾局长以守为攻,悠然一笑,借题发挥道:“是该读赤裸裸,嗯,这裸字嘛,原意是一丝不挂”“哈哈哈”众人笑了,老郑笑了,贾局长也笑了。但每个人各不相同的笑脸上,也有各不相同的意味儿。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会议仍在进行。(1)这篇小说以“裸”为题,有什么作用?(6分)答:(2)文章几次写到了“宽敞明亮的会议室”这一典型的环境,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6分)答:(3)本文在叙述方法上有何特点?采用这种叙述方法有什么艺术效果?(5分)答:(4)在一个读错的“裸”字面前,作者在小说中使几种人现出原形?他们的原形究竟是什么?请探究作答。(8分)答: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贯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这样的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 冰心是世纪的同龄人,也是世纪的见证人。清王朝覆灭时,她是少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她是青年;整个中年时期在离乱和忧患中度过。动荡和苦难,造就了她成熟的人生饱经忧患的她,极大地延长了中年期。她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人的生命有多么大的承受力。她坚强地活着,体验那超乎想像的苦难并战胜它,从充满噩梦的昨日,直至舒展开放的今日。 在冰心的文学世界里,大海和母亲是支持这个世界全部丰富性的两个基本意象。母亲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冰心曾在诗中向造物者祈求,倘若生命中只有一次“极乐的片刻”,那么,她的愿望便是:“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春水) 在冰心的诗中,我、母亲、大海是三位一体的人类各式各样的爱中,母爱是最纯真、也最伟大母亲对儿女之爱无须特意表现,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子女对于母亲之爱的怀想与礼赞也如此。这是排斥了一切势利考虑之后的无私、无邪、无欲的高贵情感。冰心从母爱出发,推己及人,以一片婉转女儿心,传达出人间的万种柔情。 大海博大涵容,它的宽广胸襟可以装下世间一切的苦厄、欢愉和忧思。它静如明镜,动有狂澜。在它碧波万顷的宁静中,包蕴着震天撼地的伟力它的激情也是内蕴的,却夜以继日地起伏涌动,若人的生命之树常青!诚然,这位昔日的南国闺秀,有着一颗晶莹柔婉的女儿心,对母亲、对兄弟、对友人、对弱者;而大海的博大、雄健、恒久,却从另一面衬托了这位世纪老人的高远和伟大。 在文学经历上,冰心是五四新文学的同龄人。她说过,是五四运动那“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的种种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压迫和呼唤”。冰心称这股新文化运动的思潮是“电光后的一声惊雷”,把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她的创作活动始于1919年,一直延伸到世纪末。五四运动中涌现了一批狂飙突进的猛将,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他们是登高一呼从者如云的英雄式的人物。冰心不是这类英雄式的人物,她更“平常”,但她响应和参与了这种英雄业绩的创造和建设。她和“五四”一代人有着共同的性格,那就是反抗和批判。他们同样是新时代和新潮流的推动者,共同完成了中国20世纪伟大的精神革命。伟大的五四精神突出地表现在对于旧文化和旧礼教的抗争,但“五四”并非一味地“破坏”,它有鲜明的建设精神;“五四”也并非一味地“激烈”,它的本质是温情和人性的。这些本质在那些猛将身上,是隐藏着和潜伏着的,而在另一类“非猛将”如冰心这样的人身上,则成为一种非常明显确定的品质。 这是最丰富和最有创造力的一代人。在这个让人景仰的队伍中,走着我们的冰心先生。她是最先觉悟的那些女性中的一位。中西、古今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在她那里造出了奇迹。她的创作服膺于“为人生”的理想;她发起和倡导了中国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她用通讯的方式写散文,她的寄小读者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她还是儿童文学热情的支持者和实践者。 冰心毕生都在这样辛勤地创造着,直到生命的晚景,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而且愈到后来,性格中潜藏的刚烈之气愈为显扬。她正气凛然,疾恶如仇,所作短文如万般皆上品、无士则如何等,竟有匕首般的犀利!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依照作者思路,全文可分为四层次,其中第段应归为第二层次。 b第段中引用了春水的话是为了阐明冰心对母爱的强烈渴望。 c冰心文学世界中的两个基本意象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的柔情。 d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 e冰心晚年笔耕不辍,创作风格愈加刚烈犀利,显示了疾恶如仇的性格。 (2)依照文意,概括冰心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6分) 答: (3)五四运动对冰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答: (4)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8分) 答: 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1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酒馔 膨胀 高朋满座 改弦易辙b怂恿 消遣 兴高彩烈 扶摇直上c拮据 歇憩 慷概解囊 日薄西山d迤逦 玷辱 因噎费食 变本加厉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相继采取了救市措施。但金融市场能否 稳定,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天灾导致粮食减产,外围市场粮食价格飙升,国际粮食市场风云,中国忧“胀”不惧“涨”。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a日趋 变幻骇人听闻 b日趋 变幻 耸人听闻c日益 变换耸人听闻 d日益 变换 骇人听闻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的同学安然无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b.当年,巨浪卷走了她的全部家产,吞噬了她的众多亲人,只剩下他们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形影相吊,是红十字会的无私援助,使她渡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c.评论家认为,只有少数有能力欣赏莱辛的人们才能刻骨铭心地体会到她在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一句轻叹:“哦,我已等了30年了。”d.他不能同人锱铢必较地算账,不过单是这缺点,也就使这人变成更可爱的人了。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超市和各类性质的消费场所越来越多,它们吸引消费者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其中大多数商家钟情的手段之一就是返劵促销。b.虽然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可使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这并不很大的增益却会由于其他商品(比如交通、房租、化肥等)价格的上涨而被抵消。c.多数市民认为,目前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片面追求整齐划一、观赏效应,一味地追求城市美化,是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曲解和误区。d.现在病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包括手机)登录医院网络,将自己的葡萄尿数据传送到电子病历上,根据个人风险系数从中得出是否改变胰岛素注射量。17下列有关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边城借写翠翠和二老的爱情故事,表现一种美的人生形式,即以爱为纽带建立起的人际关系,展现人性美。b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而登上文学高峰的人,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c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限定为“免去官职”之意。“东宫”指的是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d“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时,我已经沿着巴尔扎克身边那一条笔直的沙径,走到了花园的尽头。沙径的两边种着两排高大的梧桐树。 。花园的尽头有一个大水池,水池旁立着一些裸体雕像,而中央则是有名的乌谷利诺。我听不到它们动人的和声 只有落在路旁的一些红色的花瓣虽然有阵阵微风 可惜树叶已经落光也看不到花园里葱郁的景象 向我透露着这个园子里的风光a. b. c. d.六、作文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在“文革”的浩劫中,有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他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竞没有想象中的憔悴衰老。人们问他其中的奥妙,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而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在“文革”初期便自杀了。身处在音乐的象牙塔中,当风暴袭来,心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用死亡来抗争。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第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 (项是对墨家消亡事实的评论。)2 (项范围扩大了,该项少了一个时间限制“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独立出来的结论不正确。)3 (项绝对化了,原文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庶几”就是可能的意思,选项中少了这个限制。)二、古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d (“祠”在这里是“祭祀”的意思。)5 (是胡人被邓攸的行为打动之后的举动。是桓彝、虞斐对邓攸开仓赈灾的检举行为。故均不符合题意。)6 (“而被贬了官职”错,由原文“俄而有诏原之”可知,不久,朝廷下诏原谅了邓攸的作法。)7(1)石勒的长史张宾先前与邓攸是邻居,很看重邓攸的名望节操,于是向石勒推荐邓攸。 (关键词 “比舍”、“重”、“因”、“称”,每译对一处得一1分,语意通顺1分。) (2)当时吴郡没有太守,有许多人想得到这个职位,元帝把这个职位授给了邓攸。(关键词“阙”、“欲”、补充“以”的宾语,每译对一处得1分,语意通顺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1)“咽”字。(2分)一个“咽”字,传出了“清溪”哽哽咽咽的声音,以动衬静,更觉其静,也是词人心情的投射。(3分)(2)“洗”字。(2分)用“洗”字,运用拟人手法,“山头月”好像是被“霜风”有意识地“洗”出的,使山月更加皎洁,写出了“霜风”的人情美。(3分)(3)“迎”“送”字。(2分)运用拟人手法,一迎一送,写出了月下白云舒卷飘动的生动形象。(3分) (评分标准:动词2分,分析3分,答出其中任意一条即给满分)9抒发了词人怀念、盼望回到京城,但现实的“音尘绝”导致了词人回京无望的失望与怅惘之情。 (评分标准:“怀念、盼望回到帝京”3分,“失望、怅惘之情”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悟已往之不谏 眄庭柯以怡颜 落霞与孤鹜齐飞 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而御六气之辩 彼且恶乎待哉 茕茕孑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答案示例:作为线索,贯穿全文;(2分) 制造悬念,吸引读者;(2分) 更好地揭示小说中人物心理世界的丑陋性,从而彰显主旨。(2分)(2)答案示例:首尾都点明这一环境,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2分) 开头部分环境描写给人以正面的感觉,和后面人物内心所表现的“不宽敞明亮”形成对比;(2分) 结尾部分的环境描写富有讽刺意味,给人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增强讽刺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3)答案示例:文章写贾局长的个人经历和“昨天”的一些事情时运用了倒叙的手法,(2分)说明他不可能读错这个字,从而与他现在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读者清楚地认识他虚伪、狡猾、无廉耻的一面,从而达到更好的讽刺效果。(3分)(4)答案示例:作者在小说中使三种人现出了原形。(2分) 贾局长一类的人,这类人为保住既得利益可以不讲廉耻。(2分) 老郑一类的人物,他有一定的是非观,但对上下级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待,比贾局长更沉稳老辣。(2分) 在场的群众,这些人懂得见机行事,绝不当面指出领导的错误,处事时绝不越雷池半步,十分势利。(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四、12. (1)(5分) d(3分) e(2分) (解析:赏析文章结构、表达思想、表现手法。a项第段应归为第三层次。b项“为了阐明冰心对母爱的强烈渴望”理解狭窄。c项“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的柔情”理解过宽。项“词藻华丽” 理解有误。) (2)(6分)倡导中国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儿童文学上的成就;晚年创作的影响。(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6分) (解析:根据文章段的相关内容进行理解。) (3)(6分)使冰心走出狭小的家庭,成为有觉悟的新女性;让冰心从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五四”精神在冰心身上成为一种明显确定的品质。(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6分) (解析:根据文章段的相关内容进行理解。) (4)(8分)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前两点每点2分,第三点4分。)(解析:考查对文章表现手法的评价。注意开头段和结尾段的作用。)第卷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13a(b兴高采烈 c慷慨解囊d因噎废食)14b(日趋:一天天地走向,逐渐地。强调趋势。日益:一天比一天更加。强调程度。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变幻:指无规则地改变,令人捉摸不定。耸人听闻:是出于某种目的,有意夸大或捏造事实而使人震惊;骇人听闻: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15d (a.“安然无恙”意为很平安,没有受到什么损害,或没有疾病,与此处语境不合。b.“形影相吊”形容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安慰。c.“刻骨铭心”形容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与“体会”语境不合。d. “锱铢必较”指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16b (a.不合逻辑,“超市和各类性质的消费场所”有概念交叉关系,不宜出现在并列短语中。c.搭配不当,“对”与“的误区”不搭配。d.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宾语“的建议”。)17c(“除”是授予官职)18a (句“也看不到”应紧承句“我听不到”;而句“只有”表转折,应紧承。另外,与句“虽然”可组成转折关系的只有句“可惜”。)五、作文19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从材料的内容来看,两位音乐家面对逆境时,选择的做法迥然不同,但全面理解材料后,我们不难发现,两位音乐家的做法有着共性,那就是: “对理想和信念的捍卫,对生命和人格的坚守”。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坚守自己的理想,捍卫生命的尊严;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生;换一种角度生活,生命依然精彩。【参考译文】邓攸,字伯道,是平阳襄陵人。邓攸七岁时父亲去世,不久,母亲与祖母也相继去世, 他守丧九年,以孝着称。他为人清慎和气,平易简朴,贞正寡欲。他从小成为孤儿,与弟弟居住在一起。起初,他祖父邓殷有赐官,命令邓攸接受。以后,太守劝邓攸辞去王官,准备推举他为孝廉,邓攸说:“这是出于先人所赐,不可改变。”他曾去拜见镇军将军贾混,贾混把别人的诉状及情况拿给邓攸看,让他作出决断。邓攸不看,说:“孔子说:听理诉讼我与一般人一样,应该作的是使人不进行诉讼。”贾混十分欣赏,把女儿嫁给邓攸为妻。邓攸历任太子洗马、东海王司马越参军。司马越很钦佩他的为人,迁他为东海王世子文学,后转任吏部郎。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出任东中郎将,请邓攸任长史。又出任河东太守。晋怀帝永嘉末,邓攸被石勒俘虏。然而石勒一向忌恨享受俸禄两千石的官吏,听说邓攸在营中,派人骑马去召他,打算杀死他。邓攸到达石勒门前,门干正是邓攸为郎时的干,认识邓攸,邓攸就求他找来纸笔,给石勒写上一封书信。门干等石勒高兴时,呈上邓攸的书信。石勒赏识邓攸的文辞,才没有杀死他。石勒的长史张宾先前与邓攸是邻居,很看重邓攸的名望节操,于是向石勒推荐邓攸。石勒把邓攸召到帐下,与他谈话,谈后很高兴,就以他为参军,给他车马。石勒每次外出征伐,就把邓攸安置在车营中。石勒夜间禁止点火,违犯者要处死。邓攸的车子与胡人相邻,胡人夜里失火烧毁车辆。官吏来调查,胡人就诬陷邓攸。邓攸自知无法与他争辩,就回答说是因弟媳妇服药,必须把酒温热而引起失火,石勒知道后,下令宽赦邓攸。以后胡人深感邓攸的恩德,捆上自己去见石勒,以辩明邓攸的冤情。而且胡人暗中送给邓攸马、驴,胡人们听说后,无不叹息敬服邓攸。荀组任命邓攸为陈郡、汝南太守。晋愍帝征召他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邓攸都不能就职。晋元帝以邓攸为太子中庶子。当时吴郡没有太守,有许多人觊觎这个职位,元帝把这个职位授给邓攸。邓攸自己运载着米到吴郡赴任,不接受俸禄,只是饮用吴郡的水而已。当时郡中正闹饥荒,邓攸上表请求朝廷允许开仓振贷,朝廷还未答复,他就擅自开仓拯救饥民。尚书台派遣散骑常侍桓彝、虞(马斐)慰劳饥民,察看地方官员的政绩,于是他们就弹劾邓攸擅自开仓出谷。不久,朝廷下诏原谅邓攸的作法。邓攸在吴郡政治清廉,法纪严明,百姓欢悦,成为东晋中兴时期着名的好太守。以后,他声称有病而离职。吴郡中常置备有送迎官员的钱数百万,邓攸离开吴郡时,一钱也不接受。百姓数千人牵住邓攸的船进行挽留,使船无法行驶,邓攸于是暂时停住,到半夜时开船离去。百姓到尚书台乞求再留邓攸一年,未得到允许。邓攸被任命为侍中。一年左右,转任吏部尚书。他平时只吃蔬菜,穿旧衣,但经常周济别人的困乏。他性格谦顺和气,善与人交往,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只是有些敬媚权贵。邓攸每次遇到进退升黜的事情,都没喜欢或怨怒的表情。过了一段时候,他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成帝威和元年,邓攸去世,追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并以少牢的规格对他进行祭祀。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第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 (项是对墨家消亡事实的评论。)2 (项范围扩大了,该项少了一个时间限制“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独立出来的结论不正确。)3 (项绝对化了,原文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庶几”就是可能的意思,选项中少了这个限制。)二、古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d (“祠”在这里是“祭祀”的意思。)5 (是胡人被邓攸的行为打动之后的举动。是桓彝、虞斐对邓攸开仓赈灾的检举行为。故均不符合题意。)6 (“而被贬了官职”错,由原文“俄而有诏原之”可知,不久,朝廷下诏原谅了邓攸的作法。)7(1)石勒的长史张宾先前与邓攸是邻居,很看重邓攸的名望节操,于是向石勒推荐邓攸。 (关键词 “比舍”、“重”、“因”、“称”,每译对一处得一1分,语意通顺1分。) (2)当时吴郡没有太守,有许多人想得到这个职位,元帝把这个职位授给了邓攸。(关键词“阙”、“欲”、补充“以”的宾语,每译对一处得1分,语意通顺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1)“咽”字。(2分)一个“咽”字,传出了“清溪”哽哽咽咽的声音,以动衬静,更觉其静,也是词人心情的投射。(3分)(2)“洗”字。(2分)用“洗”字,运用拟人手法,“山头月”好像是被“霜风”有意识地“洗”出的,使山月更加皎洁,写出了“霜风”的人情美。(3分)(3)“迎”“送”字。(2分)运用拟人手法,一迎一送,写出了月下白云舒卷飘动的生动形象。(3分) (评分标准:动词2分,分析3分,答出其中任意一条即给满分)9抒发了词人怀念、盼望回到京城,但现实的“音尘绝”导致了词人回京无望的失望与怅惘之情。 (评分标准:“怀念、盼望回到帝京”3分,“失望、怅惘之情”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悟已往之不谏 眄庭柯以怡颜 落霞与孤鹜齐飞 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而御六气之辩 彼且恶乎待哉 茕茕孑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答案示例:作为线索,贯穿全文;(2分) 制造悬念,吸引读者;(2分) 更好地揭示小说中人物心理世界的丑陋性,从而彰显主旨。(2分)(2)答案示例:首尾都点明这一环境,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2分) 开头部分环境描写给人以正面的感觉,和后面人物内心所表现的“不宽敞明亮”形成对比;(2分) 结尾部分的环境描写富有讽刺意味,给人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增强讽刺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3)答案示例:文章写贾局长的个人经历和“昨天”的一些事情时运用了倒叙的手法,(2分)说明他不可能读错这个字,从而与他现在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读者清楚地认识他虚伪、狡猾、无廉耻的一面,从而达到更好的讽刺效果。(3分)(4)答案示例:作者在小说中使三种人现出了原形。(2分) 贾局长一类的人,这类人为保住既得利益可以不讲廉耻。(2分) 老郑一类的人物,他有一定的是非观,但对上下级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待,比贾局长更沉稳老辣。(2分) 在场的群众,这些人懂得见机行事,绝不当面指出领导的错误,处事时绝不越雷池半步,十分势利。(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四、12. (1)(5分) d(3分) e(2分) (解析:赏析文章结构、表达思想、表现手法。a项第段应归为第三层次。b项“为了阐明冰心对母爱的强烈渴望”理解狭窄。c项“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的柔情”理解过宽。项“词藻华丽” 理解有误。) (2)(6分)倡导中国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儿童文学上的成就;晚年创作的影响。(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6分) (解析:根据文章段的相关内容进行理解。) (3)(6分)使冰心走出狭小的家庭,成为有觉悟的新女性;让冰心从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五四”精神在冰心身上成为一种明显确定的品质。(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6分) (解析:根据文章段的相关内容进行理解。) (4)(8分)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前两点每点2分,第三点4分。)(解析:考查对文章表现手法的评价。注意开头段和结尾段的作用。)第卷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13a(b兴高采烈 c慷慨解囊d因噎废食)14b(日趋:一天天地走向,逐渐地。强调趋势。日益:一天比一天更加。强调程度。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变幻:指无规则地改变,令人捉摸不定。耸人听闻:是出于某种目的,有意夸大或捏造事实而使人震惊;骇人听闻: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15d (a.“安然无恙”意为很平安,没有受到什么损害,或没有疾病,与此处语境不合。b.“形影相吊”形容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安慰。c.“刻骨铭心”形容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与“体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