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B,以下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以下称HBV)引起的,以肝脏为靶器官,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主要经血传播的传染病,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乙肝病程迁延,易转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一、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主要是各种乙型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 可通过过重传播途径,主要经过输血及使用血制品传播、医源性传播 、母婴传播 和密切接触等多传播方式。 3.易感人群 未获得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有效免疫的人群对HBV都具有易感性。HBV感染后个体反应的差异显著,这种差异主要与感染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素质、机体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有关,还与感染者所属地区的气候、卫生状况等有关。二、免疫预防1、免疫对象 新生儿、学龄前儿童,其次为青少年和乙型肝炎患者或HBV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血透析病人等。2、免疫途径 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注意必须与卡介苗接种上臂分开,一般右臂接种乙肝疫苗,左臂接种卡介苗,一般不主张臀部注射。 接种注意事项:在使用前要充分摇匀,使疫苗液中的氢氧化铝佐剂完全悬浮。疫苗不得冻结,冻融后的乙肝疫苗不得使用。如安瓿破裂、容量不足、变质、有摇不散的凝块、超过效期均不得使用。肌内注射 协助病人处于正确姿势,选定注射部位。消毒皮肤,待干。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左手错开并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如握笔姿势,右手中指固定针栓,针头与皮肤成90角,迅速剌入。右手固定针头,左手抽及无回血后,缓慢注入药液,注射毕,用无菌干棉签轻压针剌处,快速拔针。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3、免疫程序和剂量 目前乙肝疫苗接种采用0、1、6月3针接种法,对新生儿而言,0指出生后24小时之内接种第一针,或为第一针起始时间,1为间隔一个月接种第二针,6指第一针后的6个月接种第三针。如果出生后24小时内未能及时接种,仍应按照上述时间间隔要求尽早接种。如果第2针或第3针滞后于接种程序的规定,应尽快补种。如果第2针滞后时间较长,第3针与第2针间隔不得少于2个月,并且第1针与第3针的间隔要在4个月以上。影响免疫效果因素1、抗原的性质和接种剂量 目前我国使用乙肝疫苗有两种,一种是重组酵母基因工程HB疫苗,另一种是CHO基因工程HB疫苗,前者免疫原性优于后者,后者的加倍剂量才能取得前者的同样效果。2、受种者年龄人类对HBsAG的免疫反应于年龄有关。3、接种部位 疫苗接种上臂三角肌的免疫答应显著高于臀部接种的免疫应答率。4、人群HBsAg携带率 人群中存在着HBsAg阴性的潜在HBV感染者,这些人接种疫苗后无免疫应答。疫苗接种后副反应该疫苗免疫原性强,而且安全,国产疫苗以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新进使用的重组基因工程疫苗在制备过程中不含有活的HBV和其他感染因子,因此,更加安全可靠,基因工程HB疫苗很少有副反应,个别人有中低度发热活注射部位局部微痛,24小时内即消失。接种重组酵母HB疫苗后偶见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发热头痛,不许任何处理上述症状可自行消失。接种疫苗后过敏反应偶有发生,但发生率极低。禁忌症新生儿免疫:发热、严重皮肤湿疹,早产儿体重2500克,严重脏器畸形。 其他人群:凡发热伴有急慢性严重疾病,严重皮肤病,有过敏史或严重急慢性器质性疾病如心脏病、急慢性肾炎、慢性肝病等。乙肝疫苗使用中的一些问题1、无应答和低应答的原因: 与接种疫苗的种类、效价、剂量、途径有关; HBsAg阴性的HBV感染者; 年龄对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有明显关系; 与个人遗传基因有关,研究表明无或低免疫应答的人与人白细胞抗有关; 与机体的免疫状况有关,免疫缺陷的人群对乙肝疫苗无应答或低应答 。对无应答和低应答的人群的策略 1、增加接种疫苗针次与剂量,再接种1剂或3剂乙肝疫苗,一般都能产生良好应答。 2、更换接种乙肝疫苗种类母亲HBsAg阳性婴儿免疫策略:应在出生后24小时(最好12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应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ug酵母重组或20ug中国仓鼠卵细胞(CHO)重组乙肝疫苗。意外暴露HBV后的处理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sAg、抗HBs、ALT等,并在3和6个月复查。 主动和被动免疫 1、已接种乙肝疫苗且抗HBs10mIU/ml,不必处理 2、未接种或虽接种乙肝疫苗但抗HBs10m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200400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20g),于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20g)。三、监测意义:开展乙肝监测,可以掌握乙肝发病情况、分析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制订和调整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并评价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 (一)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 1.监测病例定义 HBsAg阳性、首次就诊且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病人: (1)曾接受血及血液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操作,如不安全注射、穿刺、手术、针灸者等。 (2)与乙肝病人、HBV携带者有日常生活密切接触者。 (3)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1周以上的明显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并出现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击痛;血清转氨酶(ALT)持续或间歇异常者。二)监测内容 1.通过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乙肝病例。2.通过国家免疫规划监测系统对报告乙肝病例中15岁以下新发病例进行个案调查。3.对部分15岁以下乙肝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实验室确诊。(三)监测要求1.监测对象和诊断标准 监测对象为首次被乡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诊断为乙肝的所有病例。2.监测方法(1)流行病学监测病例报告: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任何医疗卫生单位或其工作人员发现乙肝病例后,要通过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向发病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病例调查:所有15岁以下的病例,应在病例报告7天内按照统一的调查表进行个案调查。调查工作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各级医疗机构及其他有关单位要予以积极协助。标本采集: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进行病例调查时,对部分15岁以下乙肝病例采集血标本进行实验室确诊。 表1、 乙肝感染指标及临床意义 HBsAgHBeAg 抗-HBc 抗-HBs 抗-HBe HBV DNA 临床意义 IgM IgG + +-+ HBV感染活动期(主要为野毒株 + -+-+/-+HBV感染活动期(前C区变异) + -+/-+-+/-急性肝炎恢复期 + -+-+/-HBsAg携带者或轻型慢性肝炎 - -+-急性肝炎窗口期或恢复期早期 - -+/-自然感染恢复期或既往感染 - -+-疫苗接种后免疫二、免肌内注射 协助病人处于正确姿势,选定注射部位。消毒皮肤,待干。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左手错开并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如握笔姿势,右手中指固定针栓,针头与皮肤成90角,迅速剌入。右手固定针头,左手抽及无回血后,缓慢注入药液,注射毕,用无菌干棉签轻压针剌处,快速拔针。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入针。 卡介苗(BCG)是一种经过人工培养的无毒牛型结核杆菌悬液制成的减毒活疫苗。 BC卡介苗(BCG)是一种经过人工培养的无毒牛型结核杆菌悬液制成的减毒活疫苗。 BCG是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有效预制剂之一,特别对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我国现行免疫程序是新生儿出生后即需进行BCG的接种。如未出生时接种,应尽早接种。 G是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有效预制剂之一,特别对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我国现行免疫程序是新生儿出生后即需进行BCG的接种。如未出生时接种,应尽早接种。1、免疫对象结核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结结核病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的流行病学结核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病的免疫预结核病的流行病学防核病的免疫预防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病的免结核病的免疫预防疫预防 结结核病的免疫预防核病的结核病的免疫预防免疫预防 结核病的免疫预防新生结核病的免疫预防儿、学龄前儿童,其次为青少年和乙型肝炎患者或HBV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血透析病人等。2、免疫途径 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注意必须与卡介苗接种上臂分开,一般右臂接种乙肝疫苗,左臂接种卡介苗,一般不主张臀部注射。 接种注意事项:在使用前要充分摇匀,使疫苗液中的氢氧化铝佐剂完全悬浮。疫苗不得冻结,冻融后的乙肝疫苗不得使用。如安瓿破裂、容量不足、变质、有摇不散的凝块、超过效期均不得使用。疫预防乙型一、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主要是各种乙型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 可通过过重传播途径,主要经过输血及使用血制品传播、医源性传播 、母婴传播 和密切接触等多传播方式。 3.易感人群 未获得有效免疫的人群对HBV都具有易感性。HBV感染后个体反应的差异显著,这种差异主要与感染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素质、机体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