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图纸10张.dwg
设计图纸10张.dwg

栽植机夹持机构的设计【农业机械】【10张CAD图纸+毕业论文】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编号:41930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91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03-24 上传人:上*** IP属地:江苏
40
积分
关 键 词:
栽植机 夹持机构 设计 农业机械 cad图纸 毕业论文
资源描述:

栽植机夹持机构的设计

25页 12000字数+说明书+答辩稿+10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固定连接板焊合.dwg

夹持机构装配图.dwg

开口槽板.dwg

弧焊接件.dwg

栽植机夹持机构的设计答辩稿.ppt

栽植机夹持机构的设计论文.doc

深沟球轴承部装.dwg

设计图纸10张.dwg

摘要

玉米钵苗移栽苗技术具有减少苗期用地,保证苗全、齐、匀、壮,对提高抗御干旱、寒冷、盐碱、病虫害能力,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延长玉米在田间的生长期等诸多优点。玉米育苗移栽是近些年我国北方地区重点推广实现提高玉米单产和保证质量品质的一项重要农艺技术措施。国内近几年,由于移栽机需求强烈,中国农机院、黑龙江农场所以及国内少数企业从欧美和日本引进了各种机型,主要是半自动,也包括部分全自动移栽机。部分企业依靠仿制开始小批量生产半自动移栽机,然而,到目前为止,由于移栽机械的不成熟,现在育苗移栽仍以人工为主,限制了移栽技术在大田作物上的推广和应用。

针对传统挠性圆盘式栽植器寿命较低,机构复杂,容易夹伤钵苗现象,漏苗现象,降低了钵苗栽植作业质量、设计一种挠性圆盘式栽植器,达到减少和避免栽植作业中夹伤钵苗和漏苗现象的现象、应用三维软件进行了虚拟设计,对挠性圆盘式栽植器的夹持机构进行了改进设计、对栽植器的运动轨迹、钵苗释放点进行了运动分析,通过ADAMS软件对圆盘轨迹进行了虚拟仿真。

关键词:钵苗 移栽机;夹持机构;运动分析

Abstract

Corn pot seedling transplanting seedlings technology has reduce seedling land,guarantee seedlings, neat, uniform, strong,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resistance to drought, cold, salt,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mproving land multiple crop index, the extension of the corn in the field of growing period, and many other advantages. Corn seedling transplanting is key to promote our country northern region in recent years to improve maize yield and quality of quality assurance is an important agronomic technology measures. Domestic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transplanting machine needs strong, China NongJiYuan, heilongjiang farm and a few domestic enterprises from various models were introduced into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semi-automatic, also including some automatic transplanting machine. Some companies rely on generic start small batch roduction of semi-automatic transplanting machine, however, so far, due to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of immature, now dominated by artificial seedling transplanting, limits the transplanting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field crops.

In view of the traditional flexible disc type plant life is low, complex, easy task of pot seedling phenomenon, leakage phenomenon of seedling, reduces the pot seedling planting operation quality, design a kind of flexible disc type plant, to reduce and avoid the assignments in the task of planting pot seedling and seedling phenomenon of leakage and application of 3 d software for the virtual design, the flexible clamping device of disc type planting was improved design, the trajectory, pot seedling planting of release point motion analysis, through the circular trajectory for the virtual simulation of ADAMS software.

Keywords:  Pot seedling transplanting machine; Holding mechanism; Motion analysis

目录

摘要

ABSTRAT

目录

1 前言- 1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1 -

1.2 国内外移栽机发展现状- 1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4 -

1.3.1 研究内容- 4 -

1.3.2 研究方法- 4 -

2 移栽机整机结构及技术参数- 5 -

2.1整机主要结构与工作原理- 5 -

2.2 主要技术参数- 6 -

2.3钵苗在输送带与挠性圆盘之间的传递条件- 6 -

3 挠盘式栽植器设计- 8 -

3.1三维软件介绍- 8 -

3.2 挠盘式栽植器夹持机构的设计- 9 -

4 挠性圆盘栽植器运动学分析- 13 -

4.1 挠性圆盘栽植器运动轨迹分析- 13 -

4.2 钵苗释放点位置分析- 14 -

4.3 钵苗翻转运动分析- 15 -

4.4挠盘式栽植器虚拟仿真- 17 -

5 结论与建议- 19 -

5.1 结论- 19 -

5.2 建议- 19 -

参考文献- 20 -

致 谢- 21 -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加工业、畜牧业的发展和贮藏运输的要求,对玉米数量和质量都提出新的需要。延长玉米生长期可以提高单产和通过降低籽粒的含水量提高品质。目前在国内采用的主要农艺措施是地膜覆盖技术延长玉米生长期,但长期使用地膜覆盖,会使土壤中残膜过多,形成白色污染,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造成土壤品质下降。

玉米钵苗移栽苗技术具有减少苗期用地,保证苗全、齐、匀、壮,对提高抗御干旱、寒冷、盐碱、病虫害能力,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延长玉米在田间的生长期等诸多优点。玉米育苗移栽是近些年我国北方地区重点推广实现提高玉米单产和保证质量品质的一项重要农艺技术措施,玉米育苗机械移栽是由培育壮苗、机械移栽及田间管理三个技术环节组成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是实现玉米增产、提高玉米籽粒品质的保证条件。玉米育苗移栽必须摆脱育苗和移栽的繁重体力劳动,才能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使这项技术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需有配套的技术和机具,发展玉米育苗的播种机具和移栽机械是发展玉米生产的当务之急,因此农业部已经把玉米移栽机作为“十二五”计划农机领域的重点攻关项目,国内近几年,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于地膜覆盖造成污染现象严重,一些大的国营农场和一些规模化农户期望用玉米机械移栽技术替代地膜覆盖。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

1、根据玉米纸筒钵苗移栽技术的农艺要求,借鉴挠性圆盘式移栽机工作原理,发明一种圆盘夹持机构,并分析该种机构的运动学特性,以满足农艺上玉米钵苗移栽的工作要求。

2、针对设计的要求将现代仿真设计方法应用到栽植器设计中。利用三维绘图软件绘制虚拟样机模型,对栽植圆盘仿真分析,对挠性圆盘栽植器进行运动学分析,对钵苗的释放点。钵苗触地后的翻转进行了分析。

1.3.2 研究方法

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和现有机型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农艺要求,设计一种挠性圆盘式栽植器,对夹持机构进行研究,采用CTTIA软件对进行三维建模和装配,进行运动学分析,应用ADAMS软件对栽植圆盘中的运动状态进行了虚拟仿真。

2.2 主要技术参数

外形尺寸(长×宽×高,mm):   1800×1400×1900

整机质量(kg):                      125

配套动力(kw):                   22.1~44.1

牵引方式:                        三点悬挂

移栽行数(行):                       2

适应株距(mm):                   200~300

行距:(mm):                      600~700

2.3钵苗在输送带与挠性圆盘之间的传递条件

如何使栽植秧苗保持直立状态,是移栽机设计的核心问题,而输送带和挠性圆盘是栽植过程中与秧苗有接触的工作部件。工作时,输送带和挠性圆盘的运动状态将对所要栽植秧苗的运动产生直接影响。根据挠性圆盘式移栽机的工作原理,钵苗从输送带传递到挠性圆盘时,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挠性圆盘栽植器才能按照设计的要求夹持和释放钵苗。如图2-2所示,在B’点以前两挠性圆盘的间距d大于钵苗直径D输送带上的葱苗,其钵苗叶部分首先进入挠性圆盘的间隙:在B’点,d=D时,钵苗被两圆盘夹住,并在挠性圆盘的带动下做圆周运动。当d>D时,葱苗被挠性圆盘释放出来。从钵苗被夹持到释放过程中,葱苗所转过的角度,称为夹持角β。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消除钵苗相对于夹持点的转动,在由平面运动转为旋转运动的衔接处,应使输送带的速度与挠性圆盘夹持点的绝对速度相等。参考文献

[1]陈风.旱地移栽机现状和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5,(3)24-26.

[2]李志鑫.国内移栽机具发展现状[J].农机化,2004,(2)32-33.

[3]王君玲.旱地钵苗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农机化研究2003,(6)12-14.

[4]刘效亮育苗移栽机械化发展方向[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3,(3)108-I10.

[5]刘磊.兵团移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概况[J].农机化研究2008,(9)240-243.

[6]封俊.论我国旱地栽植机械的发展前景与方向[J].中国农机化,2000, (4) : 12—13.

[7]耿端阳.我国北方地区机械化育苗移栽技术应用与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1,(3):23-24。

[8]姚麒麟,俞德清.移栽棉增产机理及优化技术[J].中国棉花,91,(1) : 31.

[9]尚书旗.国外钵苗栽植机的几种类型及性能分析[J].农机与食品机械,1998,(1) 30-32.

[10]封俊,顾世康,曾爱军.中国玉米育苗栽植机械化的现状与问题[J].农业工程学报,1998,(1) : 103—107.

[11]胡军,封俊,种爱军.大葱移栽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6,18 (2):42—45.

[12]杨黎明,杨志勤,机构选型与运动设计,2007年6月,第一版,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139~184]

[13] Walter L Moden,Jr.,James W.Garthe,Frank H.Pitkin.A Mechanically Fed ContainerizedSeedling Transplanter.Power and Machiner)r Division of ASAEin October 1976.Presented asASAE Paper No.75.

[14] R.D.Manilla,L.N.Shaw.A Higll·Speed Dibbling Transplanter.Power and Machinery Div.ofASAE.Presented as ASAE Paper No.84.

[15] Chen Jianneng,Zhao Yull,Yu Gaohong,Zhang Guofeng,Li Ge.Establishment and verificationof dynamics model of seedling—pushing device in transplanting mechanism with planetaryelliptic gears.2003.

[16] Armstrong,E.C,W.A.Hahacek and T.A.Spinetti.1984.Aummatic soft ping 10ader andfeeder.U.S.Patent No.

[17] Dooley,J.H.1983.Transplanter for forest nurseries.TRANSACTIONS of the ASAE26(6).

内容简介:
栽植机夹持机构的设计 学生姓名 所在班级 所在院系 工程学院所学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要内容 一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二 国内外移栽机发展现状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四 移栽机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五 挠盘式栽植器夹持机构的设计六 结论 一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目前在国内采用的主要农艺措施是地膜覆盖技术延长农作物生长期 但长期使用地膜覆盖 会使土壤中残膜过多 形成白色污染 影响土壤的透气性 造成土壤品质下降 国内近几年 由于移栽机需求强烈 中国农机院 黑龙江农场及国内少数企业从欧美和日本引进了各种机型 主要是半自动 部分企业依靠仿制开始小批量生产半自动移栽机 本项目根据纸筒玉米钵苗上的农艺要求 设计一种挠性圆盘式栽植器 对夹持机构进行了设计研究 二 国内外移栽机发展现状1 钳夹式栽植机 如图1 1所示结构简单 成本低 株距调节困难 钳夹易伤苗 2 链夹式栽植机 如图1 2所示株距准确 直立度好 工作效率低 容易产生伤苗现象 3 导苗管式栽植机 如图1 3所示 不伤苗 但结构相对复杂 成本高 4 挠性圆盘式移栽机如图1 4所示 株距性较好 寿命较短的缺点 二 国内外移栽机发展现状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借鉴挠性圆盘移栽机工作原理 设计优化一种圆盘夹持机构 研究方法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和现有机型的基础上 结合具体的农艺要求 设计一种挠性圆盘式栽植器 对夹持机构进行研究 采用CATIA软件对进行三维建模和装配 四 移栽机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整机主要结构图与工作原理 1 角踏板2 地轮连接架3 地轮调节杆4 开沟器5 地轮6 座椅7 钵苗上挡8 钵苗送苗机构9 钵苗下挡板10 钵苗上支撑装置11 夹持机构12 轴承座13 挠性圆盘14 前张紧机构15 后张紧机构16 传动链轮玉米纸筒钵苗移栽机结构图 初步设计的夹持机构如图所示 其中上 下同心弧道板同心但是中心距不同 两侧固定连接滚动轴 通过改变夹持弧板相对于挠性圆盘的周向位置 来调节钵苗进入挠性栽植器进入位置和下落位置 1上圆盘同心弧道板2 螺纹杆3 夹持弧板4下圆盘同心弧道板5中间板6滚动轴 挠性圆盘支撑单体支撑架 五 挠盘式栽植器夹持机构的设计 在虚拟装配模型时 并不是很容易装配 要求较高 在实际加工和调节过程中 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同时由于在调节夹持弧形时位置时 入苗点改变时 投苗点位置也跟随改变 虚拟后的三维模型如图所示 五 挠盘式栽植器夹持机构的设计 为此借鉴第一轮设计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进行一步的改进设计 栽植器挠性圆盘上的改进设计后的 其中栽植圆盘栽植器的圆盘夹持机构 a 主 俯视图1 固定支撑板焊合2 M12螺栓部装3 双弧同心控制板4 焊接加强板5 M6螺栓部装6 深沟球轴承部装 b 三维图 五 挠盘式栽植器夹持机构的设计 最后确定的挠性圆盘栽植结构如图由于不同挠性圆盘栽植器的圆盘半径 纸筒钵苗大小 夹持部分的不同 结论会有所不同 改进设计后的挠性圆盘栽植器总体机构如图所示 挠性圆盘栽植器总体机构 五 挠盘式栽植器夹持机构的设计 结论 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了解了移栽机工作的整个工作原理 并应用CATIA三维软件对挠性圆盘夹持进行了改进设计 改进设计后的夹持机构钵苗入苗点 和下落位置点可以调节 便于安装调整 不易夹伤钵苗 有利于提高作业质量 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答辩人 栽植机夹持机构的设计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所在院系:工程学院所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东 北 农 业 大 学中国哈尔滨 2013 年 5 月栽植机夹持机构的设计摘要玉米钵苗移栽苗技术具有减少苗期用地,保证苗全、齐、匀、壮,对提高抗御干旱、寒冷、盐碱、病虫害能力,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延长玉米在田间的生长期等诸多优点。玉米育苗移栽是近些年我国北方地区重点推广实现提高玉米单产和保证质量品质的一项重要农艺技术措施。国内近几年,由于移栽机需求强烈,中国农机院、黑龙江农场所以及国内少数企业从欧美和日本引进了各种机型,主要是半自动,也包括部分全自动移栽机。部分企业依靠仿制开始小批量生产半自动移栽机,然而,到目前为止,由于移栽机械的不成熟,现在育苗移栽仍以人工为主,限制了移栽技术在大田作物上的推广和应用。针对传统挠性圆盘式栽植器寿命较低,机构复杂,容易夹伤钵苗现象,漏苗现象,降低了钵苗栽植作业质量、设计一种挠性圆盘式栽植器,达到减少和避免栽植作业中夹伤钵苗和漏苗现象的现象、应用三维软件进行了虚拟设计,对挠性圆盘式栽植器的夹持机构进行了改进设计、对栽植器的运动轨迹、钵苗释放点进行了运动分析,通过ADAMS软件对圆盘轨迹进行了虚拟仿真。关键词:钵苗 移栽机;夹持机构;运动分析AbstractCorn pot seedling transplanting seedlings technology has reduce seedling land,guarantee seedlings, neat, uniform, strong,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resistance to drought, cold, salt,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mproving land multiple crop index, the extension of the corn in the field of growing period, and many other advantages. Corn seedling transplanting is key to promote our country northern region in recent years to improve maize yield and quality of quality assurance is an important agronomic technology measures. Domestic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transplanting machine needs strong, China NongJiYuan, heilongjiang farm and a few domestic enterprises from various models were introduced into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semi-automatic, also including some automatic transplanting machine. Some companies rely on generic start small batch roduction of semi-automatic transplanting machine, however, so far, due to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of immature, now dominated by artificial seedling transplanting, limits the transplanting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field crops.In view of the traditional flexible disc type plant life is low, complex, easy task of pot seedling phenomenon, leakage phenomenon of seedling, reduces the pot seedling planting operation quality, design a kind of flexible disc type plant, to reduce and avoid the assignments in the task of planting pot seedling and seedling phenomenon of leakage and application of 3 d software for the virtual design, the flexible clamping device of disc type planting was improved design, the trajectory, pot seedling planting of release point motion analysis, through the circular trajectory for the virtual simulation of ADAMS software.Keywords: Pot seedling transplanting machine; Holding mechanism; Motion analysis目录摘要ABSTRAT目录1 前言- 1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1 -1.2 国内外移栽机发展现状- 1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4 -1.3.1 研究内容- 4 -1.3.2 研究方法- 4 -2 移栽机整机结构及技术参数- 5 -2.1整机主要结构与工作原理- 5 -2.2 主要技术参数- 6 -2.3钵苗在输送带与挠性圆盘之间的传递条件- 6 -3 挠盘式栽植器设计- 8 -3.1三维软件介绍- 8 -3.2 挠盘式栽植器夹持机构的设计- 9 -4 挠性圆盘栽植器运动学分析- 13 -4.1 挠性圆盘栽植器运动轨迹分析- 13 -4.2 钵苗释放点位置分析- 14 -4.3 钵苗翻转运动分析- 15 -4.4挠盘式栽植器虚拟仿真- 17 -5 结论与建议- 19 -5.1 结论- 19 -5.2 建议-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1 -1 前言1.1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加工业、畜牧业的发展和贮藏运输的要求,对玉米数量和质量都提出新的需要。延长玉米生长期可以提高单产和通过降低籽粒的含水量提高品质。目前在国内采用的主要农艺措施是地膜覆盖技术延长玉米生长期,但长期使用地膜覆盖,会使土壤中残膜过多,形成白色污染,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造成土壤品质下降。玉米钵苗移栽苗技术具有减少苗期用地,保证苗全、齐、匀、壮,对提高抗御干旱、寒冷、盐碱、病虫害能力,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延长玉米在田间的生长期等诸多优点。玉米育苗移栽是近些年我国北方地区重点推广实现提高玉米单产和保证质量品质的一项重要农艺技术措施,玉米育苗机械移栽是由培育壮苗、机械移栽及田间管理三个技术环节组成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是实现玉米增产、提高玉米籽粒品质的保证条件。玉米育苗移栽必须摆脱育苗和移栽的繁重体力劳动,才能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使这项技术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需有配套的技术和机具,发展玉米育苗的播种机具和移栽机械是发展玉米生产的当务之急,因此农业部已经把玉米移栽机作为“十二五”计划农机领域的重点攻关项目,国内近几年,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于地膜覆盖造成污染现象严重,一些大的国营农场和一些规模化农户期望用玉米机械移栽技术替代地膜覆盖。东北地区是我国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其中最为著名的中国东北玉米带,是国家出口玉米的生产基地, 但由于处于高纬度地区,无霜期短, 温度年际变化率大, 采用传统的直播方式, 在玉米苗期经常会遭受早春的低温冻害, 加之近年来春季干旱日益严重, 土壤墒情差, 在缺少灌溉条件的地区, 种子出苗率和幼苗成活率都很低, 严重制约玉米的产量和发展, 也影响到了农民的效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加工业、畜牧业的发展和贮藏运输的要求,对玉米数量和质量都提出新的需要。国外的移栽机价格昂贵,分为半自动和全自动两种形式,但是由于其结构复杂,加工工艺难度大,一台进口全自动移栽机需要百万元以上,而且国内农艺要求与国外差异很大,即使在国内各地区(南、北方)玉米栽植方式差异也很大,进口机型不能完全满足各地不同生产要求,而且国外的移栽机需要相应配套的大马力拖拉机,所以必须发明和研究适合国内农艺要求的移栽机。农业部已经把玉米移栽机作为“十二五”计划农机领域的重点攻关项目。国内近几年,由于移栽机需求强烈,中国农机院、黑龙江农场所以及国内少数企业从欧美和日本引进了各种机型,主要是半自动,也包括部分全自动移栽机。部分企业依靠仿制开始小批量生产半自动移栽机,本项目根据纸筒玉米钵苗上的农艺要求,设计一种挠性圆盘式栽植器,对夹持机构进行了设计研究。1.2 国内外移栽机发展现状从20世纪30年代起,国外就陆续出现了结构相对简单的蔬菜移栽机构,使农民从频繁栽植秧苗需弯腰的工作中慢慢解放出来。到20世纪70年代时,前苏联蔬菜栽植机械化水平为58,国营农场已达67。到80年代,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广泛使用半自动移栽机械,配套制钵和育苗技术均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也早就开始了对旱地移栽机械的研究,最早就开始了对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和甘薯秧苗栽植机的试验研究。由于没有突破育苗移栽机械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使这一技术搁浅。国内近几年,由于移栽机需求强烈,中国农机院、黑龙江农场所以及国内少数企业从欧美和日本引进了各种机型,主要是半自动,部分企业依靠仿制开始小批量生产半自动移栽机,并已经形成产品,但未见北方玉米移栽机真正的推广使用及机构创新的报道。我国从国外引进和自行研制的各种形式的秧苗移栽机,基本功能是实现人工喂苗后将钵苗栽植到旱地,目前常见旱地移栽机主要有五种形式:钳夹式移栽机、链夹式移栽机、导苗管式移栽机、挠性圆盘式移栽机和吊杯式移栽机,下面对这五种类型的移栽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做简单的介绍:1)钳夹式栽植机,如图1-1所示。工作时人工将秧苗放在转动的钳夹上,秧苗被夹持并随栽植盘转动,当秧苗运转到栽植沟内时,钳夹在滑道控制开关的控制下被打开,秧苗落入苗沟,经覆土过程完成栽植工作。钳夹式栽植机具有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比较适合移栽裸根苗和钵苗,但由于株距调节困难,钳夹易伤苗等缺点,所以现在应用较少。2)链夹式栽植机,如图1-2所示。链夹式移栽机和钳夹式移栽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秧夹安装在栽植环形链上,人工将秧苗喂入到链夹上,秧苗被夹持并随链夹运动,到达苗沟时,钳夹打开,秧苗落入沟中,秧苗根部与回土流相遇,在镇压轮的压实作用下将土壤压实,链夹式栽植机由于价格优势,在我国具有一定市场。链夹式栽植株距准确,栽植后秧苗的直立度较好,但是工作效率较低,容易产生伤苗现象,而且喂苗区苗夹数少,并呈上下排列,栽植速度偏高时容易产生工作疲劳出现漏栽现象。这种栽植机现在应用也较少,并有逐渐被淘汰的趋势。3)导苗管式栽植机,如图1-3所示。由人工将秧苗喂入到喂苗器上的喂入筒内,当喂入的钵苗随着喂苗筒转到导苗管上方时,喂苗筒下面的活门打开,秧苗靠重力经过倾斜的导苗管将秧苗引入到开沟器开出的苗沟,然后经过覆土、镇压环节完成栽植过程。优点是秧苗在导苗管中的运动是自由的,不伤苗。通过调整导苗管倾角和增加扶苗机构装置的情况下,可以保证有较好的秧苗直立度,株距均匀性和深度稳定性,对于裸根苗不会产生窝根现象,但结构相对复杂,成本较高,容易受车速的影响。4)挠性圆盘式移栽机如图1-4所示。移栽机工作时,由人工将秧苗一株一株的放入到输送带槽内。输送带将秧苗喂入到栽植器中,栽植器经回转运动把秧苗栽入开沟器开出的沟内。挠性圆盘一般是有两个橡胶圆盘或一个金属圆盘,一个橡胶盘构成。由于不受秧苗数量的限制,它对株距的适应性较好,但是存在栽植深度不稳定,挠性圆盘的寿命较短的缺点。4)吊杯式栽植机,如图1-5所示。工作时,由驱动地轮驱动栽植圆盘转动,吊杯在随圆盘转动过程中始终与地面保持垂直,并随偏心圆盘转动,当吊杯旋转到上方时,由人工将秧苗喂入吊杯中,当吊杯运转到指定位置时,栽植器打开,钵苗落入沟中,随即被覆土镇压,完成栽植过程。通过开启导轨控制栽植器的打开投苗位置。它具有可以进行膜上打孔移栽的独特优点,钵苗在移栽过程中不受夹持力,特别适合于根系不很发达而且易破的钵苗移栽,又适合于钵体尺大较大的钵苗移栽,但缺点机械是结构相对复杂,同时也存在半自动移栽机普遍存在的喂苗速度不能过高,否则容易产生疲劳,生产率不高的缺点。目前,一些发达的国家已经实现旱地作物的育苗工厂化和移栽机械化,农机与农艺相配合,各类机型比较成熟,多品种、多系列、工作可靠性高,基本上都可以满足株距、秧苗直立度等具体的农艺要求,国外的移栽机主要以半自动为主,全自动机大型移栽机正在广泛推广。国际上先进的移栽机主要产自欧美国家和日本,生产的移栽机大部分以半自动型为主,多用于蔬菜、花卉等经济型作物的移栽。美国、意大利等欧美国家生产大型全自动移栽机,如图1-6所示,主要用于大田蔬菜移栽,也可用于玉米、棉花、烟草等移栽,因价格昂贵,产量低。日本主要生产中小型全自动移栽机,主要用于水稻和蔬菜的移栽机,专用性强,由于结构复杂,成本高,产量也很少。图1-6 国外先进的大型全自动移栽机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1.3.1 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1、根据玉米纸筒钵苗移栽技术的农艺要求,借鉴挠性圆盘式移栽机工作原理,发明一种圆盘夹持机构,并分析该种机构的运动学特性,以满足农艺上玉米钵苗移栽的工作要求。2、针对设计的要求将现代仿真设计方法应用到栽植器设计中。利用三维绘图软件绘制虚拟样机模型,对栽植圆盘仿真分析,对挠性圆盘栽植器进行运动学分析,对钵苗的释放点。钵苗触地后的翻转进行了分析。1.3.2 研究方法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和现有机型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农艺要求,设计一种挠性圆盘式栽植器,对夹持机构进行研究,采用CTTIA软件对进行三维建模和装配,进行运动学分析,应用ADAMS软件对栽植圆盘中的运动状态进行了虚拟仿真。- 20 -2 移栽机整机结构及技术参数2.1整机主要结构与工作原理移栽机主要结构如图2-1所示。主要工作部件按机组纵向对称线左右布置分布,所设计的移栽机采用半自动人工喂苗与配套水车机组共同作业工作方式完成两行田间作业。栽植机为半自动三点悬挂式,移栽机单体仿用具有左右摆动自由度的单体连接架连接,有助于栽植机田间稳定性提高和运输过程中的推送。主要有钵苗托架、移栽工作单体、开沟器、座椅、回土铲、注水培土器及相关工作部件等组成。1.角踏板 2.地轮连接架 3.地轮调节杆 4.开沟器 5.地轮 6.座椅 7.钵苗上挡板 8钵苗送苗机构 9.钵苗下挡板 10.钵苗上支撑装置 11.夹持机构 12.轴承座13.挠性圆盘 14.前张紧机构 15.后张紧机构16.传动链轮图2-1 玉米纸筒钵苗移栽机结构图移栽机与配套3060马力拖拉机后置式三点悬挂连接,移栽工作单体上下仿形,移栽机前进时由地轮驱动链条带动传动系统运转,操作员将拆分好的玉米纸筒秧苗依次放入送苗机构的钵苗托板上,在供苗输送链的带动下,秧苗由与水平成一定角度倾斜向下的运动转为与垂直向下偏离一定角度的运动,钵苗在钵苗托板与挡护夹持装置作用下将秧苗输送到挠盘式栽植器时,秧苗被转动的挠盘圆盘栽植器夹住,同时脱离输钵苗托板,秧苗运动变为绕圆盘中心的旋转运动,在圆盘夹持机构夹持作用下进入开沟器开出的栽植沟内,当秧苗转到适当位置时,栽植器将秧苗释放,秧苗在重力作用下落到有开沟器开出的栽植沟内,在回土铲少量回土和注水培土方式共同作用下,将钵苗直立住。2.2 主要技术参数外形尺寸(长宽高,mm): 180014001900整机质量(kg): 125配套动力(kw): 22.144.1牵引方式: 三点悬挂移栽行数(行): 2适应株距(mm): 200300行距:(mm): 6007002.3钵苗在输送带与挠性圆盘之间的传递条件如何使栽植秧苗保持直立状态,是移栽机设计的核心问题,而输送带和挠性圆盘是栽植过程中与秧苗有接触的工作部件。工作时,输送带和挠性圆盘的运动状态将对所要栽植秧苗的运动产生直接影响。根据挠性圆盘式移栽机的工作原理,钵苗从输送带传递到挠性圆盘时,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挠性圆盘栽植器才能按照设计的要求夹持和释放钵苗。如图2-2所示,在B点以前两挠性圆盘的间距d大于钵苗直径D输送带上的葱苗,其钵苗叶部分首先进入挠性圆盘的间隙:在B点,d=D时,钵苗被两圆盘夹住,并在挠性圆盘的带动下做圆周运动。当dD时,葱苗被挠性圆盘释放出来。从钵苗被夹持到释放过程中,葱苗所转过的角度,称为夹持角。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消除钵苗相对于夹持点的转动,在由平面运动转为旋转运动的衔接处,应使输送带的速度与挠性圆盘夹持点的绝对速度相等。图2-2 钵苗运动过程因此,钵苗以水平状态进入挠性圆盘的传递条件是:(1)钵苗在B点进入挠性圆盘,B点位于通过挠性圆盘中心d的水平线上。(2)在B以前,dD。(3)在B点处,V盘=V带。钵苗没有绕B点的转动和滑动。只要满足以上三个条件,钵苗就能在输送带和挠性圆盘之间稳定地传递,并随着挠性圆盘转3 挠盘式栽植器设计3.1三维软件介绍CATIA是法国达索公司的产品开发旗舰解决方案。作为PLM协同解决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制造厂商设计他们未来的产品,并支持从项目前阶段、具体的设计、分析、模拟、组装到维护在内的全部工业设计流程。CATIA 提供了完备的设计能力:从产品的概念设计到最终产品的形成,以其精确可靠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完整的2D、3D、参数化混合建模及数据管理手段,从单个零件的设计到最终电子样机的建立;同时,作为一个完全集成化的软件系统,CATIA将机械设计,工程分析及仿真,数控加工和CATweb网络应用解决方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严密的无纸工作环境,特别是CATIA中的针对汽车、摩托车业的专用模块,使CATIA拥有了最宽广的专业覆盖面,从而帮助客户达到缩短设计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及降低费用的目的。CATIA核心技术主要包括:1)CATIA先进的混合建模技术设计对象的混合建模:在CATIA的设计环境中,无论是实体还是曲面,做到了真正的互操作;CATIA 建模技术变量和参数化混合建模:在设计时,设计者不必考虑如何参数化设计目标,CATIA提供了变量驱动及后参数化能力。几何和智能工程混合建模:对于一个企业,可以将企业多年的经验积累到CATIA的知识库中,用于指导本企业新手,或指导新车型的开发,加速新型号推向市场的时间。CATIA具有在整个产品周期内的方便的修改能力,尤其是后期修改性无论是实体建模还是曲面造型,由于CATIA提供了智能化的树结构,用户可方便快捷的对产品进行重复修改,即使是在设计的最后阶段需要做重大的修改,或者是对原有方案的更新换代,对于CATIA来说,都是非常容易的事。2)CATIA所有模块具有全相关性CATIA的各个模块基于统一的数据平台,因此CATIA的各个模块存在着真正的全相关性,三维模型的修改,能完全体现在二维,以及有限元分析,模具和数控加工的程序中。并行工程的设计环境使得设计周期大大缩短CATIA 提供的多模型链接的工作环境及混合建模方式,使得并行工程设计模式已不再是新鲜的概念,总体设计部门只要将基本的结构尺寸发放出去,各分系统的人员便可开始工作,既可协同工作,又不互相牵连;由于模型之间的互相联结性,使得上游设计结果可做为下游的参考,同时,上游对设计的修改能直接影响到下游工作的刷新。实现真正的并行工程设计环境。3)CATIA覆盖了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CATIA 提供了完备的设计能力:从产品的概念设计到最终产品的形成,以其精确可靠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完整的2D、3D、参数化混合建模及数据管理手段,从单个零件的设计到最终电子样机的建立;同时,作为一个完全集成化的软件系统,CATIA将机械设计,工程分析及仿真,数控加工和CATweb网络应用解决方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严密的无纸工作环境,特别是CATIA中的针对汽车、摩托车业的专用模块,使CATIA拥有了最宽广的专业覆盖面,从而帮助客户达到缩短设计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及降低费用的目的。3.2 挠盘式栽植器夹持机构的设计传统的挠性圆盘式栽植器主要由一对有夹盘安装角度按一定角速度回转的两个栽植圆盘构成,挠性圆盘移栽机的2个栽植圆盘一般一个为挠性一个为刚性,刚性圆盘一般采用薄钢板制成,也可以均为挠性,挠性圆盘一般采用橡胶材料,但圆盘寿命低。由于刚性圆盘及自身身结构影响,在夹取钵苗时易产生夹伤钵苗的现象,为解决挠性圆盘使用寿命较短和夹取秧苗存在露苗和伤苗现象的问题,更一步简化栽植器自身的机构形式,借鉴传统的栽植器的工作原理,重新设计改进了栽植圆盘栽植器。的挠盘式栽植器如图3-1所示。1.夹持机构 2.圆盘上支撑导向装置 3.圆盘轴向位置调节装置 4.刚性圆盘 图3-1 栽植圆盘栽植器由挠性和刚性圆盘、圆盘导向支撑装置、圆盘轴向位置调节装置等组成。栽植器的两个圆盘轴向不形成轴向夹角,通过圆盘轴向位置调节装置调节两圆盘之间的相对位置,便于通过调节和安装。在刚性和挠性栽植圆盘外边缘沿周向方向固结重体海绵,可以避免伤苗现象的发生。挠性圆盘是靠圆盘上支撑导向装置上的滚动轴承撑开的,通过其上的定位螺母位置调节挠性圆盘适宜开口大小,使钵苗进入到栽植圆盘中,通过圆盘夹持机构和圆盘下支撑导向装置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控制秧钵苗的落点,落入开沟器开出的沟槽内,完成栽植过程。为了减少和避免栽植作业中夹伤钵苗和漏苗现象的、提高栽植作业质量和漏苗现象、提高栽植作业质量和效果的目的,圆盘夹持机构的工作性能可靠性好坏就显得至关重要,应保证钵苗的入苗点位置和释放点位置可调。1上圆盘同心弧道板 2.螺纹杆 3.夹持弧板 4下圆盘同心弧道板 5中间板 6滚动轴图3-2 圆盘夹持机构初步设计的夹持机构如图3-2所示。主要由上圆盘同心弧道板、螺纹杆、夹持弧板、下弧到盘同心弧道板、中间板、滚动轴。其中上圆盘同心弧道板、下圆盘同心弧道板与挠性圆盘支撑单体支撑架焊接连接,如图3-3所示。其中上、下同心弧道板的上的弧道开沟槽弧与与刚性圆盘中心,夹持弧板也与刚性栽植圆盘同心,两侧固定连接滚动轴,与挠性圆盘滚动接触挤压。在螺纹杆的两侧旋入螺母,这样就通过转动螺纹调节滚动轴与挠性圆盘的压紧接触程度,通过改变夹持弧板相对于挠性圆盘的周向位置,来调节钵的进入挠性栽植器进入位置和下落位置。图3-3 挠性圆盘支撑单体支撑架在三维虚拟装配时发现,由于挠性圆盘支撑单体支撑架和挠性盘式栽植器的结构尺寸的限制的情况下,上、下挠性圆盘支撑单体支撑架弧形开口槽并不在同一个同心圆上,即同心,但半径不同,上、下圆盘同心弧道板相对挠性圆盘支撑单体支撑架距离不同,考虑到由于是焊接在挠性圆盘支撑单体支撑架上的,而夹持机构的其他部件是一体,实际加工时是先将上、下圆盘同心弧道板先焊接在单体支撑架上的,然后将夹持机构的其余部分放入同心弧道板中开口槽中,在弧形槽中可以上下转动位置,不同的位置用螺母拧紧固定。在虚拟装配模型时在保证上、下圆盘同心弧道板夹持机构弧形开口槽、夹持弧板同心时,并不是很容易装配,要求较高,由此想到,在实际加工和调节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同时由于在调节夹持弧形时位置时,入苗点改变时,投苗点位置也跟随改变,虚拟后的三维模型如图3-4所示。图3-4挠性圆盘支撑单体支撑架为此借鉴第一轮设计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步的改进设计。栽植器挠性圆盘上的改进设计后的其中栽植圆盘栽植器的圆盘夹持机构如图3-4所示。 (a)主、俯视图 (b)三维图1.固定支撑板焊合 2.M12螺栓部装 3.双弧同心控制板 4.焊接加强板 5.M6螺栓部装6.深沟球轴承部装 图3-5 圆盘夹持机构主要由固定支撑板、M12螺栓部装、双弧同心控制板、焊接加强板、M6螺栓部装组成。双弧同心控制板中开的两个弧形开口槽与栽植圆盘轴同心,这样可以通过调节M12螺栓组部装2在弧形开口槽中的位置,改变夹持机构两侧的滚动轴承相对于圆盘的夹持区间和挤压挠性圆盘的松紧程度。用深沟球轴承的目的在于与挠性圆盘的之间摩擦为滑动摩擦,减小对挠性圆盘的磨损程度。圆盘夹持机构的深沟球轴承部装上的焊接板上开有长条矩形开口槽,可以通过M6螺栓部装调节深沟球轴承部装相对于固定支撑板焊合位置,这样可以通过确定了钵苗进入栽植圆盘入苗点位置后,调节深沟球轴承部装在开口槽中的前后位置,确定合适的钵苗落点范围,根据尺寸设计可以使钵苗入口位置可以调节范围为相对于栽植圆盘中心175185之间,钵苗落苗范围理论调节范围为260280之间,关于挠性栽植圆盘田间作业理想的落苗位置选择在很多文献当中有过讨论,均认为应夹持区间小于90,即相对于栽植圆盘中心270之前,在钵苗下落运动到最低点之前投苗。最后确定的挠性圆盘栽植结构如图由于不同挠性圆盘栽植器的圆盘半径、纸筒钵苗大小、夹持部分的不同,结论会有所不同,改进设计后的挠性圆盘栽植器总体机构如图3-7所示。图3-6 性圆盘栽植器总体机构4 挠性圆盘栽植器运动学分析4.1 挠性圆盘栽植器运动轨迹分析挠盘栽植器上的栽植圆盘边缘处任意一点的运动轨迹方程为: (4-1)在式中(2-1)中,xZ,yZ分别为栽植圆盘边缘处一点沿x轴、y轴的位移,m;RZ为金属圆盘半径,m;Z为栽植圆盘角速度,rad/s;t为工作时间,s;Vm为机器前进作业速度,m/s;H为栽植圆盘中心到地面的距离,m。将上式两边求一阶导数,则栽植圆盘任意一点的速度方程为: (4-2) 式(4-2)中,VZX为x轴速度分量,VZY为沿y轴水平速度分量。则圆盘边缘端点的瞬时速度V为: (4-3)V的方向余弦为 (4-4)在钵苗栽植过程中,挠性圆盘在释放点的在水平方向的绝对运动速度对钵苗脱离栽植圆盘后的运动状态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从式(4-2)可知,栽植圆盘释放点在水平方向上的绝对运动速度存在三种可能的情况即:在水平方向上,绝对速度为零(可有两点,也可只有一点),绝对速度大于零,即和机器前进速度相同,绝对速度小于零,即和机器前进速度相反。在这里引入特征参数,另特征参数,当分别取1、=1、1时,栽植圆盘边缘上的点的运动轨迹为余摆线,当=1时,栽植圆盘边缘上的点的运动轨迹为短摆线;当1时,圆盘边缘处存在与机器前进速度相反方向的水平分量,钵苗在进入随栽植圆盘旋转运动的过程中,顶端部分被夹持在栽植圆盘中,在钵苗长度范围内,由于各点距圆盘中心的长度不同,所以钵苗上各点水平速度分量不同,当钵苗上各点水平方向的速度矢量和趋近于零时投苗才更接近零速投苗。图4-1栽植器运动轨迹示意图4.2 钵苗释放点位置分析由前面对挠性圆盘的运动轨迹分析的结论可知,当1时,较为适宜放苗,但是在哪一段更适合,我们并不清楚,把释放点位置按夹持角大小分成b90。三种情况,进一步分析和讨论。(1) b90 钵苗在b90钵苗在b90。的位置从圆盘中释放出来(图4-3 c)钵苗在释放瞬时有继续向前转动趋势,在下落时间t内,钵苗的栽植倾角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甚至释放在回土流上,使苗体向前倾斜。同时,由于释放点在回土流上,栽植的深度将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认为理论上的释放点应当在余摆线的前半段之内。图4-3 释放点位置图4.3 钵苗翻转运动分析当钵苗从送苗机构进入到栽植圆盘时,钵苗被挠性圆盘和刚性圆盘上附着的重体泡沫夹持,随着夹持圆盘的转动,当运动到圆盘底部适合位置时,夹持钵苗所产生的摩擦力小于钵苗的重力时,钵苗将逐步脱离圆盘夹持。钵苗脱离栽植圆盘到触地后的运动模型如图4-4示。图4-4 钵苗运动模型借鉴参考文献对钵苗栽植圆盘中的运动和脱离栽植圆盘后的做运动分析做如下假设:1)钵苗长度L为75mm、直径25mm的刚性圆柱体,苗体的质量均匀分布,质心位置在苗体中心,钵苗进入挠性圆盘后绕圆盘作回转运动,夹持位置在钵苗纸筒顶端前20mm部分。2)钵苗在送苗机构和栽植圆盘装置的输送和夹持过程中,没有滑动和滑移,忽略工作过程中机器振动产生的影响。3)钵苗从栽植圆盘释放落入到栽植沟内的过程中,不再受到挠性圆盘的作用,做有初速度的自由落体运动。4)假设苗体与地面为塑性碰撞,碰撞后的运动简化为定点转动,碰撞力对触地点A的冲量矩为0,苗体A点的动量矩守恒,钵苗被开沟器两侧的回流的土壤定位固定住。钵苗以水平状态进入栽植圆盘,钵苗脱离栽植圆盘时钵苗与水平面的夹角,即在栽植圆盘的夹持作用力的情况下,钵苗所转过的角度为,称为夹持角。设钵苗从夹持圆盘脱离开始质心C0的纵坐标为Y0,经过短时间的有初速度的自由落体运动,钵苗运转到A点时正好回流的土壤接触,并绕A点做定轴转动,被开沟器两侧回流的土壤固定住,此时钵苗质心Ct的纵坐标为Yt,点A高度与圆盘中心距离为H,所用的时间为t,则钵苗质心的下落的高度h为: (4-5)钵苗脱离栽植圆盘时质心的Y轴方向的速度初速度为: (4-6)钵苗下落过程中任意时刻Y轴的方向的速度为: (4-7)将上式对时间t积分得: (4-8)则钵苗的下落时间t由式(4-4)得: (4-9)钵苗触地后的翻转模型如图4-5所示。图4-5 钵苗的翻转模型脱离栽植圆盘的钵苗做有初速度的自由落体运动后,刚触地时的初始角度为: (4-10)根据刚体定轴的转动微分方程,在重力作用下,钵苗触地后运动过程的力学平衡方程为: (4-11) 钵苗在转动过程中角速度w为: (4-12)钵苗直立时最终栽植倾角为为: (4-13)最终栽植倾角的关系式中包含转动定值过程中角速度w 和t两个未知变量,联立以上各式得到最终表达式仍然包含以上两个未知变量,实际上钵苗在触地后被定值转过的角度很小,在这里可以把钵苗刚触地的时初始角度作为钵苗的最终栽植倾角。4.4挠盘式栽植器虚拟仿真ADAMS软件可以非常方便的对虚拟机械系统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是包含多个专业模块和专业领域的虚拟样机开发系统软件,利用它可以建立起复杂的机械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如果在产品的概念设计阶段就采用ADAMS进行分析,就可以在建造真实的物理样机之前,对产品进行各种性能测试,达到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的目的,先通过虚拟样机三维模型的导入,再施加约束及验证自由度,然后添加施加驱动及载荷,最后就可得到虚拟样机仿真分析与结果。在这里只对圆盘的边缘的运动轨迹做简单的仿真分析,加载运动副,得到不同速度比条件的仿真结果如下图所示。图4-6 栽植圆盘仿真模型5 结论与建议5.1 结论1、通过理论分析,得出钵苗在输送带上与挠性圆盘之间的传递条件,即输送带边缘的速应等于挠性圆盘边缘的速度。2、通过理论分析与运动仿真,栽植圆盘的运动轨迹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当1时,栽植圆盘边缘上的点的运动轨迹为余摆线,是投苗的必要条件。3、应用CATIA三维软件对挠性圆盘夹持进行了改进设计,改进设计后的夹持机构钵苗入苗点,和下落位置点可以调节,便于安装调整,不易夹伤钵苗,有利于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栽植机夹持机构的设计【农业机械】【10张CAD图纸+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19307.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