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伯良:秦时眉山.docx_第1页
古伯良:秦时眉山.docx_第2页
古伯良:秦时眉山.docx_第3页
古伯良:秦时眉山.docx_第4页
古伯良:秦时眉山.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 时 眉 山 古 伯 良 秦朝国祚虽然只有短短十五年(前221年前206年),但是秦在巴蜀地区的统治却有110年。在这110年间,作为秦治下的眉山,又是怎样的呢?置县筑城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国之后,“乃以旧蜀国地,置蜀郡”1。当时的蜀郡,下辖十八九个县,武阳县便是其中之一。 武阳县,建置时间不详,但它是眉山市历史上最早建置的政区,不仅其县域主要在今眉山市范围内,且治所也在眉山市地域之上。之所以说武阳县域的主要范围在今眉山市,是因为它还包括今新津、井研县的部分地方,而今眉山市的丹棱、洪雅、青神则不属于武阳县。四川通史说,蜀国并入秦国版图后,今眉山的东坡区、彭山区、仁寿县(部分属广都县)属于武阳县,丹棱县、洪雅县属于临邛县,而青神县则属于南安县2。按照秦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武阳县以下,应当还设有乡、里、伍等基层组织,并有亭、邮等专业职能机构,共同组成县域内较为完善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服务体系。武阳县的县治,不在今彭山区的县城,而在今彭山区武阳乡平茯村与五一村交界的牧马山尾二级台地之上3。这里地处府河与金马河(又称正南江、外江、南河)交汇处,由于地当要冲,可能在开明蜀国之时,便已发展为城邑。正是因为具备了一定的城镇基础,所以秦国便在这里设置了武阳县。正如读史方舆纪要所云:“武阳城,相传蜀国故城也。秦惠王使张仪伐蜀,开明拒战不胜,退走武阳,即此。秦因置武阳县。”4太平寰宇记载:“故武阳城,在(彭山)县东北十五里,相传云秦惠王时张仪所筑。”5但武阳城可能不是建置武阳县时才新筑之城,而应该是秦国在武阳置县后,对原本只是初具城镇雏形的武阳进行了一定的改建和扩建,使之真正成为了一座县城。但无论怎样,武阳城都应是眉山历史上最早的城邑。移民来实 秦灭蜀初期,由于蜀地“戎伯尚强”,秦国便“移秦民万家实之”。这些移民之中,有秦国的百姓和豪户,有秦国守蜀的将士,有罪犯和六国的俘虏,以及诸多的家属。这些外迁来的人们,“主要聚居在城邑之中”6,或许这也是扩建武阳城的原因之一。 虽然没有史料证明有秦国移民到眉山落户,但从邛崃、夹江等地均有秦国移民的史实来看,应该也有秦国的移民被安置在今眉山之境。也有人说,“实蜀”秦民入蜀后,由蜀郡郡治成都沿岷江南下,逐渐散布在眉嘉平原的广阔土地上7。还有资料说,秦始皇灭楚后,将楚王之族全部迁徙于严道(治今雅安市荥经县),由于“洪雅西南皆为秦汉严道县地”8,所以推测楚国王族部分被移置到了今洪雅县瓦屋山一带,与当地青衣羌人和睦共处。是故,今天瓦屋山镇的复兴村,仍流传着“羌风楚韵”。秦国移民,不仅充实了蜀地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极大地推动了蜀地的社会经济,农业、畜牧业、园植业、渔业、手工业、商业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秦国第三任蜀郡太守李冰建成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之后,包括眉山在内的川西平原更是水旱从人,稼穑膏润,“千里沃野,号为陆海”,农业生产发生了质的飞跃,成为真正的“天府之国”。不仅如此,李冰还发现在今仁寿县与双流县交界处的龙泉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层上部积有盐水,便在今仁寿县的高家、向家和双流的籍田、天府新区的正兴一带“凿地为陂池(池塘),得地下卤水煮之”,大大缓解了蜀地百姓吃盐难的民生问题。池塘的“卤水既竭,则废为陂池以养鱼,种菱芡.产业缘之而兴。”9正所谓“(李冰)又识齐水脉,穿广都盐井,诸陂池。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秦汉粮仓 正是有了天府之国这座大粮仓,“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终于在纷乱的战国争雄中渐占上风。公元前308年,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或许,这十万将士和众多的粮船当中,不乏眉山籍的将士和产自眉山的食粮。 之后,秦国更是一举扫灭六国。公元前221年,当秦始皇完成华夏大一统建立大秦帝国的时候,眉山作为秦国之地已经95年了。相信这时的眉山,已融入整个川西平原经济圈,实现了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全面融合发展。 可惜,秦朝的大一统并未维持多久,秦二世元年(前209),天下义军并起,二世三年(前207),刘邦兵入关中,被项羽封为汉王。第二年四月,刘邦带3万人进入汉中之后,便派林挚带领一支部队进攻蜀郡。当林挚将秦蜀郡守斩首之后,巴蜀汉中41县便归于汉王刘邦的治下。由于刘邦在蜀郡的统治,“大体南迄成都平原南缘”10,因此,此时的眉山,亦应已成为汉王的领地。随后,刘邦北击“三秦”、出秦伐楚,萧何则坐镇后方,“发蜀、汉米万船而给助军粮,收其精锐以补伤疾”,将兵丁粮草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为刘邦平定天下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可以说,无论是秦国荡平六国还是刘邦一统江山,作为川西平原的眉山,都是他们兵员粮草的重要基地之一。参考文献1蒲孝荣编四川历代政区治地今释2罗开玉四川通史(第二册),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113页3彭山县汉晋武阳城遗址调查简报,成都考古发现(2012)4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一四川六5乐史太平寰宇记剑南西道彭山6罗开玉四川通史(第二册),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34页7干树德“秦民实蜀”刍议,文史杂志1990年第1期8清嘉庆洪雅县志建置9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41页;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