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促织 蒲松龄 促织 选自 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 字留仙 号柳泉 清代人 蒲松龄明崇祯十三年 1640年 春末 出生于山东淄川小商人家里 淄川县西 据说有战国名将庞涓的墓 县东的梓橦 ch ng 山畔鬼谷洞 相传是战国时高士鬼谷子 苏秦 张仪的老师 隐居之所 也相传有东汉大儒郑玄在县东的梓橦山开辟书院教授弟子 梓橦山上还有北宋那位以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名句震动天下的范仲淹的草庐 和当时的读书人一样 蒲松龄自幼年开始 就向往并实践着 寒窗十年 拼搏一第 可是 一次次地满怀信心与热望走进考场 又一次次地败兴失意而归 渐渐地 蒲松龄的热情开始冷却 于是 他把对现实中 仕途黑暗 公道不彰 的愤慨 把自己被科举考试所压抑的才华 投进了 聊斋 的创作 兄台绝顶聪明 稍一敛才攻苦 自是第一流人物 此后还期俱努力 聊斋 且莫竞谈空 咫尺 聊斋 人不见 蹉跎老大负平生 对于朋友苦口婆心的劝告 蒲松龄并未极意嘉纳 反而日渐唾弃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举业 而把他的精力 生命都完全献给了 聊斋 的创作 全书491篇 主要取材于民间口头传说 此外有作者亲身经历的 作者自己想象创作的 也有根据古代故事改编的 书中大都描写妖狐神鬼的奇异怪事 但作者绝不是为了游戏消遣 而是愤懑不平的寄托 同时也为了避免因文字狱而遭到的杀身灭族的灾祸 小说内容主要有 1 揭露封建政治的黑暗 鞭挞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 同情人民疾苦并赞扬其反抗精神 2 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和罪恶 3 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 歌颂青年男女反抗礼教压迫的斗争和忠贞不渝的爱情 这在书中数量最多 成就也最高 4 宣传道德教化的 志怪传奇小说自唐以后 便渐渐沉寂消歇了 因为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远离了现实生活 蒲松龄正是在这片久遭人们冷淡遗忘的废墟上 以他超人的才华 以他对生活的洞察和认识 写出了被后人誉为中国文言短篇小说顶峰的 聊斋志异 并在清代再次掀起了文言短篇小说创作持久不息的高潮 迄今为止 聊斋 有18种外文的30多种译本 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 只有 红楼梦 的世界性声誉能与它并驾齐驱 帝酷好促织 遣取之江南 其价腾贵 至数十金 时枫桥一粮长 以郡督遣 觅得其最良者 用所乘骏马易之 妻以为骏马易虫 必异 窃视之 乃跃去 妻惧 自经死 夫归 伤其妻 且畏法 亦经焉 明朝小史 小说即以此为创作背景 促织 是 聊斋志异 中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 它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缴纳促织而备受摧残 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 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 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 寄托了对受尽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主题思想 练习一 多音字 1 强ji ng固执 强硬不屈倔强qi ng强健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qi ng竭力少年固强之 塞s i装进塞满瓶塞子s i可做屏障的险要地方塞外塞翁失马边塞要塞s 对自己应负的责任敷衍了事敷衍塞责 练习一 多音字 2 抢qi ng头撞地抢呼欲绝抢夺qi ng争夺抢劫 中zh ng位置在两端之间 如 中间 zh ng正对上 恰好合上 如 中款 练习一 多音字 3 辟b 排除 如 辟邪 帝王召见并授官职 如 辟举 p 同 劈 辟头p 开辟 如 辟馆 透彻 如 精辟 驳斥 如 辟谣 6 累 薄产累尽 受累 亏累 堆叠 累土为山 重叠 层楼累榭 屡次 累战皆捷 时 读第三声拖累牵累 连及 果实累累累若丧家之犬 颓丧的样子 昂其直 而高其直直值 价格手裁举裁才 刚虫跃去尺有咫有又翼日进宰翼翌 第二天而翁归而尔 你的 杖至百用板子打上于盆放儿涕而去流泪大喜 笼归用笼子装起来自名 蟹壳青 起名字裘马扬扬穿着皮衣 骑着骏马仙及鸡犬成仙 名动 试使斗而才有才能蟹白栗黄用蟹肉和栗肉喂它诏赐抚臣名马衣缎下诏书 形动 而心目耳力俱穷用尽 形名 成述其异特殊的本领 岁征民间每年早出暮归早 在早晨 暮 到晚上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取儿藁葬用草席力叮不释用力日与子弟角 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使动用法 辄倾数家之产使 竭尽不如拼博一笑让 拼斗昂其直 高其直使 高 意动用法 成然之以 为然 认为 对成以其小 劣之认为 不中用益奇之认为 稀奇 判断句 此物故非西产非字而画 被动句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杖至百被打板子 倒装句 定语后置 村中少年好事者田百顷 楼阁万椽 牛羊蹄躈各千计 介词结构后置 问者爇香于鼎既而得其尸于井掭以尖草焚拜如前人覆之以掌 固定句式 1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得无 耶 是表示揣测语气的固定句式 意为 该不会是 吧 恐怕是 吧 译 这画 该不会是指点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2 岂意其至此哉 岂 哉 表示反问语气 意为 难道 吗 怎么 呢 译 难道能料想他落到这样的结局吗 小说如何围绕 促织 展开情节 情节结构 第一部分 第1段 故事的起因 宫中爱玩蟋蟀而流毒遍及民间 交代了故事背景 第二部分 第2段 故事的开端 写成名被官府逼迫 为捕捉促织受尽种种苦难 第三部分 第3 4段 故事的发展 写求卜得虫为成名一家带来解脱苦难的希望 第四部分 第5 7段 故事的高潮 写成名得虫 失虫和再得异虫 成子化虫 小虫在搏斗中大获全胜 第五部分 第8段 故事的结局 成名因祸得福 大小官员均受促织恩荫 第六部分 第9段 作者的评语 情节线索 第一段征促织 故事的开端 第二段捕促织 介绍主人公 故事的开端 第三段卜促织 志异 推动故事的发展 第四段再捕促织 受启示 故事继续发展 第五段丧促织 曲折跌宕 故事继续发展 第六段三捕促织 又一波折 推动故事发展 第七段斗促织 斗而胜 进入高潮 第八段献促织 故事结局 以 喜剧 告终 第九段作者假异史氏之口 对成名的结局发表议论征虫捕虫卜虫再捕丧虫三捕斗虫献虫 小说如何围绕线索展开情节 小说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 因善良而被 报充里正役 薄产累尽 屡受杖责 惟思自尽 走投无路 只能求神问卜 费尽苦心得虫 结果弄得骨肉分离 儿子僵卧岁余 儿子魂化促织 拯救全家 虽曰 天酬长厚者 实则一片虚幻 百姓生死祸福 竟系于区区小虫 集腋成裘 妄续幽冥之录 浮白载笔 仅成孤愤之书 寄托如此 亦足悲矣 蒲松龄 聊斋自志 失虫 怒 失子 悲 子醒 喜 笼虚 愁 复得虫 喜 虫劣 恐 斗虫 大喜 鸡进 骇 虫赢 益喜 试通过 卖炭翁 石壕吏 捕蛇者说 三篇与 促织 的比较 说明 促织 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腐朽的独到之处 卖炭翁 题下原有小序 苦宫市也 宫市 名义上是宫廷派宦官 也叫 太监 到市上去购买物品 实际是任意勒索 掠夺 石壕吏 的写作背景是 安史之乱中 唐将郭子仪等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 全线崩溃 后退守河阳 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 途经新安 石壕 潼关等地 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 写成此篇 捕蛇者说 结尾写 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故为之说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促织 开头写道 宫中尚促织之戏 岁征民间 最后 异史氏 发表评论说 故天子一跬步 皆关民命 不可忽也 比较抨击的深度 由上述材料可见 卖炭老人之苦是由造成的 石壕村老翁 老妇一家人之苦是由造成的 捕蛇人蒋氏之苦是由造成的 成名一家之苦是由 造成的 这几篇作品相较 抨击矛头直接指向皇帝的只有 宫市制度 无节制的征兵 赋敛之毒 宫中尚促织之戏 促织 比较揭露的广度 这几篇作品均涉及到反面人物 卖炭翁 中有 石壕吏 中有 捕蛇者说 中有 促织 中 等 所以从揭露封建社会的广度来看 应首推 宫使 差役 里胥 学使 县宰 抚军 皇帝 收税小吏 促织 比较选材 卖炭翁 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三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2 Unit 2 That Man Is Short说课稿1 外研版(三起)
- 中医试题解析及答案
- 孩子安全防卫培训内容课件
- 孩子安全急救知识培训课件
- 教授教学与科研项目资助聘用合同
- BCG -未来(绝不)稳定 2025 年全球支付报告 The Future Is (Anything but) Stable Global Payments Report 2025
- 辅警笔试题重点必刷100题
- 护理人文修养模考试题与答案
- 寒武纪是做什么的公司
- 妇儿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大肠癌的治疗进展》课件
- GB/T 15268-2024桑蚕鲜茧
- GYK运行记录智能分析系统研究
- 计划生育服务站劳动合同
- GB/T 44757-2024钛及钛合金阳极氧化膜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富源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红领巾爱祖国 星星火炬耀成长主题班会2
- 中国地级市经纬度-精确版
- 07SG111-1 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表示方法
- DB44-T 2474-2024 自然教育标识设置指引
- 2022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全国Ⅰ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