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4水循环和洋流同步检测 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地理 24水循环和洋流同步检测 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地理 24水循环和洋流同步检测 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地理 24水循环和洋流同步检测 湘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高中地理 24水循环和洋流同步检测 湘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一、单项选择题(2011唐山高一12月)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3题。1下列实现图中的功能是()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解析】表示把海洋上空的水汽通过大气运动带到陆地上空,即水汽输送环节,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从而可以实现水汽输送。【答案】c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a bc d【解析】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南水北调工程调节了径流量的空间分布,图中表示地表径流。【答案】c3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转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它对地表太阳能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ab cd【解析】水循环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联系调节作用;迁移交换作用;平衡更新作用;塑造地貌作用;影响气候生态作用。【答案】a(2011兰州高一12月)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存起来;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收集和积储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伦敦和芝加哥则用收集和积储的雨水来冲厕所、洗马桶和清洁车辆。据此完成45题。4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对水循环产生影响的环节是()a蒸发 b降水c水汽输送 d径流【解析】海陆间水循环包括四个基本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一般是指对降落到地面上的水进行利用,主要影响径流环节。【答案】d5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解决以下矛盾()a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b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c水资源地区使用不均d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解析】拦蓄和利用雨水是把属于本地区的水资源进行时间上的再分配,即在水多时储存起来,水紧张时再来利用,从而可以缓解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的现象。【答案】b(2011银川高一12月)读图,回答67题。6图中洋流l1和l2的流向可能是()l1向东流,l2向东流l1向西流,l2向西流l1向东流,l2向西流l1向西流,l2向东流ab cd【解析】由经纬度判断该海域位于印度洋,l1是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季向西,夏季向东。l2是南赤道暖流,方向总是向西。【答案】b7假若l1和l2的流向相同,则()a地球运动到远日点附近b北京昼长夜短c夏威夷高压强盛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解析】l1和l2流向相同(即都向西)时为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北京应为昼短夜长;北太平洋上气温较高,形成低压中心;北半球同纬度地区海洋温度高,陆地温度低,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南)凸出。【答案】d(2011秦皇岛高一12月)读海陆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陆地,回答810题。8下列关于四地海平面等温线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等温线向南凸出 b处等温线向北凸出c处等温线向南凸出 d处等温线向南凸出【解析】据图可知,此图表示北半球,且分别为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大洋东岸和西岸,故为寒流,为暖流;分别为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的大洋东岸和西岸,则为暖流,为寒流。故处等温线受寒流影响向南凸出。【答案】d9实际调查发现处附近有世界性大渔场,在此交汇的洋流是()a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b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的冷海水流c北太平洋暖流与千岛寒流d北赤道暖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解析】在北半球60附近大陆西岸,应为北海渔场。【答案】b10若阴影变为海洋则最可能形成大渔场的是()a处附近海域 b处附近海域c处附近海域 d处附近海域【解析】若阴影变为海洋,则位置发生变化,洋流性质也随之改变,据著名的四大渔场相关知识可推知处附近海域受寒、暖流交汇影响可能形成渔场。【答案】a(2011长沙高一12月)洋流是海洋热量的“输送带”,是沿岸环境的“调节器”。据此回答1113题。11下列海区中,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是()a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b北半球中高纬海区c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d冬季北印度洋海区12下列寒流中,都对大陆沿岸荒漠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的一组是()a拉布拉多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千岛寒流b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千岛寒流c千岛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d西澳大利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13下列关于暖流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a南半球大陆东部海区均有分布b南北半球中纬度海区均有分布c北半球大陆西部海区均有分布d南北半球高纬度海区均有分布【解析】11题,由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呈顺时针流动的洋流系统有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和夏季北印度洋海区。而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冬季北印度洋海区则呈逆时针流动。12题,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表现为暖流使沿岸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使沿岸气候更干旱,促进沿岸荒漠的形成。千岛寒流和拉布拉多寒流流经的北半球中高纬大陆东岸,由于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没有形成荒漠。13题,由世界洋流分布可知,中低纬度海区南北半球大陆东部,中高纬度海区北半球大陆西岸、南北半球中纬度海区均有暖流分布。而南半球高纬度海区的西风漂流属寒流。【答案】11.a12.d13.d(2011银川高一12月)西安交大霍有光教授、中国地质大学陈昌礼教授等设想:调渤海之水,利用沙漠中次一级断陷盆地储存数百亿立方米的海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可以有效治理我国北方的七大沙漠。据此回答1415题。14选择调渤海之水的理由是()离沙漠地区近渤海储水量在我国四个近海中最大渤海污染程度最低利用地势渤海盐度较低渤海是我国的内海a bc d15通过海水西调改善西部沙漠环境,主要是利用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b水汽输送、降水c下渗、地下径流d蒸发、降水【解析】【答案】14.a15.d二、综合题16(2011江苏高一12月)读“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b、c三条洋流中,属风海流的是_和_,它们分别是_风带和_风带推动海水所形成的洋流。(2)图中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_渔场,它位于a和_(洋流)的交汇处。世界上同属此种原因形成的大渔场还有_、_等。(3)若海区有一大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是_。(4)若有人想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等有利条件,乘帆船远航,从a到b,又返回到a,请写出从a到b再到a依次利用的洋流名称:a到b的洋流:_、_;b到a的洋流:_、_。【解析】风海流是在盛行风驱动下形成的洋流,a处是西风带作用下形成的北大西洋暖流;c处是在东北信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北赤道暖流;世界四大渔场中,除秘鲁渔场是沿岸上升流外,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洋流能够加快海洋污染的净化速度,但也能扩大污染的范围。从a到b利用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从b到a利用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答案】(1)ac西东北信(2)纽芬兰拉布拉多寒流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3)加快净化速度,但扩大了石油污染的范围(4)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17(2011太原三中高一期末)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读图回答问题。(1)读图甲判断,该海域位于_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_。按照寒、暖流的分类,该洋流是_流,它对沿岸气候能够起到_、_的作用。(2)图甲虚线所示的洋流朝_(方向)流动。在图乙所示的、四海区中,图甲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_海区。(3)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并按时针方向说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动的方向。_。(4)为什么在有些大陆沿岸海区会发生涌升流现象?在图乙所示、四海区中,最可能出现涌升流的是哪一海区?_。【解析】第(1)题,图甲中等温线分布特点是越向南温度越低,因此位于南半球。虚线处等温线向高纬方向突出,显然水温较同纬度地区高。第(2)题,从流向上看,暖流是从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在南半球为向南流。乙图中4个地点,只有地位于南半球且洋流向南流动。因此图甲海域只能位于海区。第(3)题,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在西南季风的作用下,海水大规模向东流动,形成顺时针环流。第(4)题,图乙中地盛行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即离岸风,表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