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高庄中心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鲁教版.doc_第1页
山东省莱芜市高庄中心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鲁教版.doc_第2页
山东省莱芜市高庄中心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鲁教版.doc_第3页
山东省莱芜市高庄中心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鲁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莱芜市高庄中心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 鲁教版第 4 周 2 课时 总第 8 课时 课 题 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课 型新授课备课组主备教师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解决问题方法等)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2、 过程与方法:运用大量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等更多课堂活动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查找资料、讨论,引导学生培养探索性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精神。3、 情感态度价值观: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业技术和农业科学的领先地位、闻名世界的都江堰,说明我国古代经济、技术都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也说明我国劳动人民有着高度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重点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教学方法五步尝试教学法教 学 过 程一、尝试导入、引定目标提问:学过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之后,你是怎样看待春秋战国这个历史时期的?或者说,你认为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是什么?也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给你的突出的印象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答案可能有以下几种:1、诸候国并立,混战不休; 2、兼并战争加快了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3、战国时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频繁、更激烈、规模更大。因此,当时人们才称七个参加连年战争的强国为战国;4、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十分复杂而纷乱动荡的一段时期,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它的特点概括得很好。通过预习,大家能否告诉我,本课的课题“大变革的时代”指的是哪段时期?(生:春秋战国时期)那这个“大变革”指的是什么?(生:社会性质的剧变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对了,就是这一种激烈的社会变革,它扫荡了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而新生的社会制度也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在五霸争雄、七国并存的战场背后,每个国家都在致力于经济发展,以免实力不够被其它国家吞并、灭亡。这就使得当时的社会经济呈现出空前的繁荣。那么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发展的标志是什么?名闻世界的都江堰是怎样修建的?而使秦国最终独霸天下的商鞅变法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二、尝试预检、引导发现(一)选择题1.与“徙木立信”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管仲 b.齐桓公c.孙膑d.商鞅2.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夏朝b.商朝c.春秋 d.战国3.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农具b.选种c.牛耕 d.治虫害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a 生产力的发展b 力图称雄天下的c 周王室日渐衰微d 阶级斗争的尖锐5.战国时期是( )。a 奴隶社会的衰落时期b 封建制的确立时期c 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d 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时期(二)填空题1.和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2.秦国蜀郡太守在岷江中游修筑的,是闻名世界的工程。3.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发展,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4.公元前年,商鞅在支持下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是富强的国家。5.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和的矛盾。6、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7、都江堰: 时期,秦国蜀郡太守 在 中游修筑的,这是一项闻名世界的 工程。8、商鞅变法:a、原因: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争霸战争的现实压力。 b、 年,商鞅在 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c、变法内容 ; ; 。 d、意义: 。9、封建制度确立:方式是各国通过 。三、尝试探究、引导解惑1、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车裂而死。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说法一:失败了,变法者都被处死了,很明显是失败了。说法二:不对,商鞅虽然死了,但新法却保留下来了,而且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变法取得了胜利。2、你能否从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中体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哪些?它有利于哪个阶级?它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四、尝试练习、引导提升(一)、单项选择题 1、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 a 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b 牛耕的推广 c 肥料的使用和适时耕种 d 大兴水利工程 2、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处在战国时期的( ) a 齐国 b 楚国 c 赵国 d 秦国 3、李冰修筑的都江堰在( ) a 黄河流域 b 岷江流域 c 淮河流域 d 辽河流域 4、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国君变法的直接原因是(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称雄天下的欲望 c 缓和阶级矛盾 d 壮大新兴地主阶级力量 5、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a 大禹 b 商鞅 c 管仲 d 李冰6、右图所示为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这一水利工程除鱼嘴部分有轻微损坏外,其余基本完好。该工程建造于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朝时期 d 西汉时期7、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中,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a 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b 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c 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d 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二)、材料分析题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阅读材料回答: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 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代表哪个阶级他在哪国实现了这一理论?有何历史影响?2、材料一:吕氏春秋上有一个故事,说: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拉断了,牛也纹丝不动。一个小孩牵着牛鼻环,牛到乖乖地跟他走了:z_ 材料二:右图是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战国墓中发掘出来的“牛尊”。 阅读材料,请你把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结合起来,谈谈这个考古发现说明什么问题?(三)、问答题 1、简述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2、战国变法运动为什么会发生?各国掀起的变法运动有什么重要意义?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d 3 b 4 b 5 d 6 b 7 d 二、材料分析题1、商鞅法家、地主阶级秦国、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2、它说明了春秋战国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牛的生理特征和习性,为利用畜力进行生产创造了条件;也反映了当时牛耕已经普遍的史实。三、问答题2、原因:由于生产力发展,旧的土地制度不能再实行,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变旧的奴隶主统治,确立封建制度,改变生产关系。意义: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五、尝试自结、引导拓展根据板书提纲,以学生抢答形式进行总结。随 堂 检 测1 我国铁农具开始出现在(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时期 c 战国初期 d 战国中期2.右图是修筑都江堰的( )a 商鞅 b管仲 c 李冰 d 伊尹3 商鞅开始变法在( )a 公元前260年b 公元前221年c 公元前475年d 公元前356年4 都江堰修于( )a 岷江中游 b 长江中游 c 黄河上游 d 珠江下游5 任用商鞅变法的是( )a 秦穆公 b 秦孝公 c 秦惠王 d 秦始皇6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的根本目的是( )a限制商业活动 b废除旧贵族的实权 c发展农业生产 d增强秦国实力7 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变法的直接原因是(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缓和阶级矛盾 c 称雄天下的欲望 d 壮大新兴地主力量8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表现在( )奴隶主贵族的统治逐步取代地主阶级统治 地主阶级内部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地主阶级统治逐步取代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a b c d 9下列内容,直接扩大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是(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 以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建立县制a b c d 10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恨”,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a 承认土地私有 b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 规定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 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11下图反映的内容是( )a 西周经济发展 b 管仲改革的措c 商鞅变法的内容 d 商朝经济的发展12 右面材料是对李冰修筑都江堰的赞颂 ,联系学过的地理、政治知识,讨论、研究辨析以下几个问题:(1)李冰为治理成都平原水患,根据当时水流的规律和自然环境,修筑都江堰,解决了水旱灾害是因为( )利用规律指导行动 人们能够利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改变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或减少其害 人们掌握规律主观地去改造世界,为人类服务 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是“人定胜天”思想的体现a b c d (2)李冰修筑都江堰的地方是当时( )a 秦始皇的封地 b 秦国蜀郡 c 诸侯的封地 d 最早建立的郡县(3)都江堰修成后使四川称为“天府之国”,成都平原是我国( )商品棉基地 甘蔗甜菜基地 油菜籽基地 商品粮基地a b c d 13 阅读右图材料,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问题?(2)“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相当于当今的什么思想?(3)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获得成功,联系现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b 2.c 3.d 4.a 5.b 6.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分析、理解能力。题干要求是奖励农耕的根本目的,从内容上是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目的是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所以c是直接目的,a项是变法的影响,b项与本题没有直接关系。从根本上讲是通过变法来增强秦的国力。关键词语是“根本”两字,所以d是正确答案。答案:d7.c 8.b 9.a10.解析:此题是材料式的选择题,首先应阅读理解材料,获得信息,然后联系主干的要求。再分析得出结论。宗室贵族怨恨,与这四项都有关系。主要是c,因为它废除了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直到最后他们将商鞅处死。答案:c11.c 12.(1)a (2)b (3)c13.(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这是历史进化论的观点,应该肯定。商鞅提出这一观点,它说明在当时变法进行时遭到了旧贵族势力的坚决反对。商鞅提出这一观点是同旧势力斗争的反映,也是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