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金属件镀铜工艺通用技术标准.doc_第1页
RF金属件镀铜工艺通用技术标准.doc_第2页
RF金属件镀铜工艺通用技术标准.doc_第3页
RF金属件镀铜工艺通用技术标准.doc_第4页
RF金属件镀铜工艺通用技术标准.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RF金属件镀铜工艺通用技术标准 V1 0 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i 密级 密级 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 RFRF金属件镀铜工艺通用技术标准金属件镀铜工艺通用技术标准 编 号 版 本 V1 0 生效日期 编制 王小青2009 7 7 审核 批准 RF金属件镀铜工艺通用技术标准 V1 0 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ii 1 修订情况表 修订历史修订历史 版本说明作者审核批准生效日期 V1 0初始版本 王小青 2 术语表 术语表术语表 名称说明 RF是Radio Frequency射频 目目 录录TABLETABLE OFOF CONTENTSCONTENTS 封面 i 修订 术语与目录 ii 1 目的 1 2 范围 1 3 权责 1 4 内容 1 4 1 类别与颜色 1 4 2 主要金属种类 1 4 3 镀层要求 1 5 工艺执行 2 6 产品控制 2 6 1 批量生产工艺 2 6 2 制程检测 2 6 3 成品检测 2 6 4 检测描述 3 6 5 环境可靠性试验 3 6 6 电气测试 5 6 7 抽样测试原则 5 6 8 数据记录 6 7 工艺检查 6 8 包装 防护 交货 6 RF金属件镀铜工艺通用技术标准 V1 0 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1 RFRF金属件镀铜工艺通用技术标准金属件镀铜工艺通用技术标准 1 1 目的目的 规范RF金属件在电镀制程中的镀铜工艺技术标准 2 2 范围范围 2 1 适用于公司所有金属零件表面镀铜产品 2 2 适用于为本公司镀铜供应商 或发包商 操作规程 同时也被用于国人RF产品工艺审核和产 品控制 3 3 权责权责 3 1 工艺工程部通用工艺组负责对本标准的推进和维护 4 4 内容内容 4 1 类别与颜色 4 1 1 类别 II类 半光亮 semi bright 用字母 s 表示 参照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GB T13911 92 4 1 2 颜色 浅红色 以色板为基准 4 2 主要金属种类 4 2 1 金属种类 A 铝棒 铝板 厚铝板 压铸铝合金 挤压铝 紫铜 铍铜 黄铜棒 黄铜板 挤压 黄铜 低硬度铁 不胀钢 普通钢 不锈钢 B 金属件表面电镀前不得有刮痕 缺口 碰伤 颗粒 毛边等 不能有影响外观和特 性 如传导 附著力 的异物 4 2 2 前处理 A 全部钢件镀铜前须进行190 5 C 进行3小时的热处理以消除内部应力 参照 金属 零部件镀覆前质量控制技术要求GB T12611 90 B 压铸铝合金件镀铜前须进行240 10 C进行1小时的除气处理 4 2 3 镀前清洗 A 所有电镀件镀前都须进行除油和清洗 B 金属件表面镀前不能有任何颗粒 异物 杂质 脏物 油污 胶水渍 墨水痕等 4 3 镀层要求 4 3 1 结合层 A 铁 不胀钢和普通钢 结合层为镍和铜 但注意镍应为化学镍而不是电镀镍 且镍 为中磷或高磷 含量需大于7 化学镍层的厚度在2 m范围内 部分返工品可在3 m 范围内 B 压铸铝和铝合金 结合层为镍和铜 但注意镍应为化学镍而不是电镀镍 且镍为中 磷或高磷 含量需大于7 化学镍层的厚度在2 m范围内 部分返工品可在3 m范围 内 C 黄铜和紫铜不需结合层 RF金属件镀铜工艺通用技术标准 V1 0 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2 D 所有微波器件不论其基材为何 在其有互调指标要求时则结合层必须是铜 无互调 指标要求时则可任选镍或铜结合层 4 3 2 铜层 A 镀层厚度以满足器件功能实现为前提 B 对腔体的底部 凹槽的平均厚度大于6 m 谐振柱外表面的平均厚度大于8 m C 在谐振柱 盖板外表面局部最高铜镀层厚在8 15 m之间 腔体外表面局部最高铜镀 层 厚在15 25 m之间 D 镀层要求 如厚度 类型 耐腐蚀等级等 均在零件图上有标注 4 3 3 铝及铝合金镀铜工艺流程不少于以下环节 前处理 除油清洗 浸蚀清洗 中和清洗 敏化清洗 活化清洗 化学镍 预镀铜 厚铜 铜保护 4 3 4 烘烤 零件在完成镀铜工序后 必须放入烘箱作120 10 C进行1小时的烘烤处理 5 5 工艺执行 工艺执行 5 1 镀铜工艺为碱性镀铜 5 2 镀铜供应商 或发包商 应严格按图纸和本文件要求电镀 每一道工序都需有详细的作业指 导书 5 3 镀铜供应商 或发包商 有责任调整电镀工艺和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以适合本公司产品要求 5 4 必须记录电镀过程和电镀完成后的相关数据以确保镀铜质量符合要求 5 5 鉴于电镀过程的特殊性 为避免镀件 批 槽 次性 不合格 供方作业员或技术人员必须 严格做好如下工作 5 5 1 首件 批 检验 在后处理前 从槽 缸 中随机抽取 膜厚检测 用X Ray测厚仪检测3Pcs 槽 缸 外观检测 用4倍或10倍台式或手持式放大镜目测5Pcs 槽 缸 5 5 2 制程巡检 电镀表面 1次 2小时 电流参数和时间 1次 2小时 溶液成份 1次 2小时 溶液温度 1次 2小时 溶液PH值 1次 2小时 5 5 3 电控柜 定时器 温度计 或测温仪 等电镀关键生产与检测设备或仪器除了日常进 行点检维护外 宜定期做养护与确认 频度是1次 月 5 5 4 电镀槽 缸 宜定期做清洁 频度是2次 月 6 6 产品控制产品控制 6 1 批量生产工艺 参见4 3 4所述 6 2 制程检测 参见5 5所述 6 3 成品检测 镀铜产品按以下方法检测 描述 测试方法条件 建议采用 RF金属件镀铜工艺通用技术标准 V1 0 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3 外观检4倍或10倍台式或手持式放大镜 GB2828 03 单次抽样计划表AQL IL II 所有样品 镀膜厚X Ray测厚仪 GB2828 03 单次抽样计划表AQL IL II 2Pcs Lot 附著力 在190 10 C 下保持1小时 目测镀层不起 泡或脱落 后用普通胶带纸粘合到试验样 品面上 用手指压紧按平 完全排除胶纸 内空气 10秒后 在样品表面的正方向上 迅速拉起胶带 目测镀层是否有剥离现象 GB2828 03 单次抽样计划表AQL IL II 1Pcs Lot 抗变色 在90 5 C下保持20小时 目测颜色基本无 变化 谐振柱类小车件须增加高温200 5 C下保 持5分以上 目测颜色基本无变化 GB2828 03 单次抽样计划表AQL IL II 2Pcs Lot 6 4 检测描述 6 4 1 目检 镀铜目检是按SIP规定从批量中取出相应的样本 用4倍或10倍放大镜在约30cm 距离处 从0 到180 作观察 镀层应光滑 平整 连续 无划伤 起泡 气泡 凸起 氧化 变色 污渍 毛刺 烧焦 粗糙 针孔 裂纹 分层 起皮 脱落 边缘无过多的铜 层 内孔干净而无异物 残留杂质和电镀液 6 4 2 膜厚 铜层厚度的检测是按SIP规定从批量中取出相应的样本 检测位置应在对产品参数和功 能有影响的区域 对任何一个面 需要进行五个点检测 读数取平均值 镀层厚度的 检测方法由供应商 或发包商 选择 但须确保测量精度不超过10 X射线测量镀层 厚度为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6 4 3 附著力 在190 10 C下保持1小时 取出自然冷却后 用4倍放大镜或10倍显微镜目测 镀层 或结合层不应有气泡 凸起和镀层脱落现象 后用普通胶带纸粘合到试验样品面上 用手指压紧按平 完全排除胶纸内空气 10S后 在样品表面的正方向上迅速拉起胶带 用4倍放大镜或10倍显微镜目测 镀层是否有剥离现象 6 4 4 抗变色 在90 5 C下保持20小时 取出后目测 镀层或结合层不应有明显发绿 发黑或明显的 色差现象 谐振柱类小车件须增加高温200 5 C下保持5分以上 目测颜色基本无变化 6 4 4 其它要求 A 镀铜产品应符合ROHS要求 提供ROHS检测报告 B 同批不同槽镀件无明显色差 C 非功能区盲孔允许发黑 发黄或无镀层 6 5 环境可靠性试验 未注明样本抽取数量或AQL的 按GB2828 03 单次抽样计划表AQL IL II的抽样方法进 行操作 抽样数按2Pcs Lot 6 5 1 温度循环 参考GR487 A 试验参数 RF金属件镀铜工艺通用技术标准 V1 0 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4 TH 试验温度值 100 TL 试验温度值 40 r 温度变化率 10 min t K 温度稳定时间 4h Ln 循环次数 10次 tc 样品恢复时间 4h B 测试步骤 1 试验前 在常温下进行外观 电气性能等各项性能检测 并记录测试数据 初始检测 2 将处于室温的试验样品 放入试验箱内 条件试验 3 以10 min 温度变化率降温到 40 保持4小时 条件试验 4 以10 min 温度变化率升温到 100 保持4小时 条件试验 5 重复3 4 两个步骤 温度循环10次 条件试验 6 将温度以10 min 变化率降温到 25 恢复4小时 恢复 7 将样品从实验箱中取出 进行外观 电气性能等各项性能检测 最后检测 8 检查点 应达到的要求 指标和预期结果 氧化变色 扭曲变形不影响正常使用 电气性能指标满足规格书要求 附 试验曲线 6 5 2 交变湿热 IEC68 2 30 GB T 2423 4 RF金属件镀铜工艺通用技术标准 V1 0 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5 A 试验参数 TH 试验温度值 85 3 D 试验设置湿度值 85 3 RH Ln 循环次数 6次 B 测试步骤 1 试验前 在常温下25 3 进行外观 电气性能等各项性能检测 并记录测试数据 初 始检测 2 将处于室温25 3 的试验样品按规定状态放入试验箱内 并达温度稳定 条件试验 3 试验箱湿度在1h内升到85 试验箱温度保持在25 3 条件试验 4 将试验箱温度在3h内升到85 湿度保持在85 不变 条件试验 5 试验箱温度在85 湿度在85 保持9h 条件试验 6 将试验箱温度在3h内降到25 湿度保持在85 不变 条件试验 7 试验箱温度在25 湿度在85 保持9h 条件试验 8 重复试验步骤5 7 循环6次 9 将试验箱湿度在1h内恢复到50 RH 温度稳定在25 条件试验 10 试验箱在25 50 RH条件下 样品保持2小时进行恢复 条件试验 11 将试验样品从实验箱中取出 进行外观检测 仅供参考 及电气性能等各项性能检测 与 初始检测数据对比 最后检测 12 检查点 应达到的要求 指标和预期结果 无任何可见的涂层起泡 脱皮 允许变色但 不影响正常使用 不出现凝露 电气性能指标满足规格书要求 附 试验曲线 6 6 电气检测 将未经可靠性实验的样品装入已量产合格的整机内 测试模块的插损是否满足电气要求 6 7 抽样测试原则 RF金属件镀铜工艺通用技术标准 V1 0 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6 6 7 1 首次采用电镀铜工艺做为定制件的最终功能性镀层 样品阶段和小批量阶段必须进行全 面的测试 试验项目应包括客户规格书中的所有要求和本规范的各项要求 6 7 2 如电镀厂进行了制造环境和工艺更改 下游供应商变更 下游供应商加工关键工艺更改 等 产品交付前首批次立即开展抽测 测试数量为5件样品 抽测方法为从库房中随机 抽取 6 7 3 国人公司内部测试发现产品有可靠性质量隐患时 提供相关证据 供应商应启动批量可 靠性测试 并确保合格 6 8 数据记录 对样品和成品 应分别记录电镀检测结果 并作整理 7 7 工艺检查 工艺检查 7 1 镀铜工艺应1次 季度定期检查以确保工艺的重复性和符合技术质量要求 供应商有责任进行 定期的工艺检查 通常不应超过6个月 7 2 工艺检查可按以下方法进行 从一个批次中抽出6件样品 按下表检测 描述检测方法条件 外观检4倍台式或手持式放大镜6件样品 镀膜厚X Ray测厚仪2件样品 附著力 在190 10 C下保持1小时 目测镀层不起 泡或脱落 后用普通胶带纸粘合到试验样 品面上 用手指压紧按平 完全排除胶纸 内空气 10S后 在样品表面的正方向上迅 速拉起胶带 目测镀层是否有剥离现象 1件样品 温度循环 高温 100 C 低温 40 C 温度变化率 10 C min 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