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杜甫诗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杜甫诗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杜甫诗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杜甫诗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杜甫诗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a教学目标:1了解近体诗的相关常识和杜甫的身世经历;2.把握诗歌意象和诗歌情感的有机联系, 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杜甫晚年的心境【预习案】学法指导1、朗读,背诵 2、引导学生采用解说、讨论、评点等形式进行探讨。一、文本助读生平及写作背景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杜甫20岁以后可分四个时期。1. 读书壮游时期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流露了诗人对一切事业的雄心壮志。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2. 困守长安时期天宝五年至十四年,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确立了现实主义创作方向。3. 陷贼与为官时期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主义精神。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4. 漂泊西南时期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带有更多的抒情性质。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二、秋兴八首(其一)这首诗歌写于公元766年,这一年杜甫54岁,在重庆,正在回老家的途中。他已经在蜀中生活了将近五年,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那个时间段的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安史之乱”,时间是(755-762),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人口减少了将近十分之七。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是唐朝已陷入混乱当中,在杜甫曾经生活了五年的蜀中也不例外。一直很赏识杜甫支持杜甫的蜀中的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蜀中陷入混乱当中。于是杜甫决定回老家,他在途中写下了秋兴八首,课文所选择的是其中第一首。我的疑惑探究案一、探究问题:1、首联、颔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首联“凋伤”中的这个“伤”字换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3、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两句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怀? 二、当堂检测 1、背诵本首诗歌 2、预习后两首诗歌我的收获训练案1、对登高一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2、文学常识填空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 ”,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 ”,他亦被称为“ ”作品集有 3、请举例分析秋兴八首(其一)中景与情的关系答: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导学案b教学目标:1、 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2、 掌握鉴赏怀古诗的方法。导学案【预习案】学法指导1、朗读,背诵 2、小组自主讨论。一、文本助读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他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象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身世家国之情的。他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象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二、补充:鉴赏咏史诗的三步骤。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2、为什么要描写古人的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什么态度?(体悟感情)3、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我的疑惑探究案一、 探究问题1、“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2、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二、 当堂检测1、 背诵本首诗歌 2、预习后一首诗歌我的收获训练案1、“群山万壑赴荆门”一句描绘出了一幅雄伟的图景,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2、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导学案c一 教学目标:1了解近体诗的相关常识和杜甫的身世经历;2.把握诗歌意象和诗歌情感的有机联系, 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导学案【预习案】学法指导1、朗读,背诵2、 小组自主讨论。一、文本助读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杜甫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无心游赏,触景伤怀,写下了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无限悲苦。二、预习自测:下面对登高一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急/天高/猿/啸哀 b.无边/落木/萧萧/下c.百年/多病/独登/台 d.潦倒/新停/浊酒/杯 我的疑惑探究案三、 探究问题1、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在用词上有怎样的特点?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四个字,但意思却十分丰富,宋代的罗大经曾说这两句话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说出有哪八层意思么? 我的疑惑训练案1、名句默写: 江间波浪兼天涌, ,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 一去紫台连朔漠, ,环珮空归月夜魂 ,不尽长江滚滚来阅读登高,完成24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有人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历来被推为律诗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